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茶树保护性酶类与抗寒性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黄建安 《茶叶科学》1990,10(1):35-40
越冬期间对6个无性系成龄茶树的成熟叶片进行低温处理后,测定其保护性酶类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抗性强的品系 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活性能维持较高水平;SOD、POX(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总活性及谱带数目明显强于和多于弱的品系,出现明显下降的温度则低于弱的品系。因此探讨保护性酶类与抗寒性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铝对茶树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树幼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铝处理培养基(沙)下,茶树叶片抗氧化系统中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施铝的茶树叶片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愈创木酚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不施铝的,而SOD活性却显著低于不施铝的.随着供铝浓度的增大,茶树叶片SOD、APX、CAT、POD均无显著变化.说明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能较好的反映出茶树缺铝状况和适量铝可以促进茶树生长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茶树抗寒性的间接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茶树的抗寒性是茶树长期适应低温胁迫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而逐步发展和形成起来的一种开矿和生理生化特征。茶树抗寒性的间接鉴定与茶树抗寒生理是密切相关的,通过对茶树性状与抗寒性关系的研究以及在低温逆境中,茶树体内生理生化成分、酶的性、细胞活力航膜透性的变的研究,均可找到茶树抗寒怀间接鉴定的指标。有些方法如电阻法,“TTC”法因简便可行已被广泛使用,也有的指标如特征酶带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只有把抗寒性这  相似文献   

4.
本文测定了不同生育期大豆叶片的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谱总活性随生育进程而呈增强趋势,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高峰出现在盛花期。品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的差异主要表现在C区的C_3、C_4酶带。  相似文献   

5.
茶树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茶树叶片的形态及解剖结构、细胞膜透性、束缚水相对含量、细胞液浓度、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保护性酶类、冰核活性细菌等方面的茶树抗寒性机制,以及在资源筛选和品种选育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以白鸡冠F1代新品系(0306I、0306F、0306D)及黄旦的扦插苗为试验材料,测定低温(0℃)胁迫下茶树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下各品种(系)叶片电导率、过氧化氢及丙二醛含量都显著增加,其中0306F与0306D增加幅度明显大于黄旦与0306I;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物酶(POD)与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都显著增加,其中黄旦与0306I低温下GR、APX、POD、SOD增加幅度远大于品系0306D与0306F。低温下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ASC)与谷胱甘肽(GSH)活性显著下降,其中0306F与0306D品系叶片的MDAR与CAT低温下下降幅度远大于黄旦与0306I。回归分析发现,叶片双氧水含量与APX(y=601.8-59.1x)及CAT(y=5.45-0.77x)活性呈负相关,电导率与ASC(y=7.45-10.35x)也呈负线性相关。以上结果表明,茶树品种(系)0306F与0306D抗寒性弱于0306I与黄旦。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以槠叶齐盆栽茶苗为材料。研究了土壤水分胁迫下茶树的若干生理变化。结果表明:(1)在短期(12天)缓慢的土壤水分胁迫影响下,茶树叶片的叶细胞相对透性和脂质过氧化水平丙二醛含量增加,其增加的速度,下部年老的越冬叶片大于上部年轻的夏春叶片。经相关分析,叶细胞相对透性与丙二醛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2)经短期(12天)缓慢的土壤水分胁迫处理后,茶树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各异,但在胁迫处理的初期均表现增加,其增加的量上部年轻的夏春叶片大于下部年老的越冬叶片,恢复供水后,酶活性趋向恢复。对茶树干旱伤害的机理及其抗旱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茶树秋梢芽、叶间几种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秋梢从芽到第五叶,表现出3种酶谱共有15条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表达。酶带PX2为1至4叶的特异性酶带,PX13带的活性及总活性,随新梢的老化而递增。PX15带的活性在2和4叶中出现两个最高峰值。芽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各叶片比较,均达极显著水平。多酚氧化酶在芽叶中表达出6条酶带、两种酶谱。多酚氧化酶活性以芽和第三叶最低,而芽又比各叶片显著地低。在各部位间活性变化较大的酶带有 PL1、PL3、PL6等。秋梢中的酯酶同工酶谱共有9条酶带,各部位的酶谱均相同。但是酶带 ES13、ES14的活性表现出随叶片老化而递减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茶树叶片的形态及解剖结构、细胞膜透性、束缚水相对含量、细胞液浓度、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保护性酶类、冰核活性细菌等方面的茶树抗寒性机制,以及在资源筛选和品种选育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大豆叶片过氧化物酶及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生育期大豆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同工酶谱存在着明显的品种间差异。新品种较老品种过氧化物酶活力高比活较低;高蛋白与低蛋白品种相比,高蛋白品种过氧化物酶活力较高,比活较低;结荚期,随植株节位降低,叶片过氧化物酶比活、活力和同工酶活性均呈增强趋势,但最下部老叶过氧化物酶活力和同工酶活性降低;未展开叶较展开叶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阳极区酶活性所占比例较大;中部书位叶片酶谱清晰,条带数多,适于品种间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类基肥对茶树生长和抗寒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菜饼、复合肥和氨基酸商品有机肥三种不同种类肥料作茶园基肥对茶树生长和抗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均能促进茶树生长,增加春茶产量,改善茶鲜叶生化品质,提高茶树越冬休眠期间成熟叶的抗寒性,提高茶树春季新梢的抗寒性。三种肥料以氨基酸商品有机肥效果最好。氨基酸商品有机肥作茶园基肥处理的单位面积芽头总数、总重、最长新梢长度和产量均最高,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8.4%,33.1%,22.6%和15.0%;冬季低温时的成熟叶片电解质外渗率最低,较对照降低了9.0%;春季新梢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最高,分别较对照提高1.66倍,0.49倍,1.18倍和1.45倍,并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水处理对茶树冻害胁迫的效应,以中茶108为材料,在不同水处理条件下,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冬季冻害的发生,测定茶树叶片中多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茶树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受低温胁迫诱导,开始降温时,除丙二醛含量下降外,其余均呈上升趋势。“低温—冻害—低温”胁迫过程中,浇水处理的茶树叶片中POD和SOD活性,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不浇水处理,丙二醛含量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不同处理间差异极显著;CAT活性无显著差异。浇水处理有利于茶树多个抗寒生理指标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综合评价陕西茶区原产茶树种质资源的抗寒性,对抗寒性茶树的筛选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以23个陕西地方茶树品种、6个外地引进品种共29份茶树种质为材料,测定离体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10 ℃冷胁迫条件下电解质外渗率等4个生理生化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结合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抗寒性。结果表明,抗寒性综合评价值D范围为0.201~0.933,采用最长距离法对D值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强抗寒品种中抗寒性最强的前3个品种为:西乡大河6号、紫阳圆叶种和西乡大河8号,均  相似文献   

14.
陈宗懋 《中国茶叶》2006,28(3):47-48
用离体叶片技术进行了10个茶树品种(TV-30,BSS-2,TV-18,S-449,TV-29,TV-26,UP-3,CP-1,TV-22和UP-9)对茶云纹叶枯病(Glomerella cingulata)的抗病性研究。研究表明,在上述10个品种中,以TV-30品种抗病性最强,而UP-3和TV-22品种最感病。文章还报导了茶树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同功酶活性与抗病性的关系。过氧化物酶是一种活性氧的重要消除剂。它和其他保卫反应相结合可引起寄主植物和病原菌间的不亲和性。  相似文献   

15.
成龄茶树及其无性苗的同工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六个无性系茶树品种(福鼎,槠叶齐,鳛水大树茶(2),政和大白,1—32号,慢奇兰)为材料,用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提取酶液,结合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成龄茶树及其无性苗之间的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结果表明:六个品种的成龄茶树及其无性苗之间的酯酶同工酶无差异,四个品种成龄树与其无性苗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差异显著,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母树的酶带数比其扦插苗要多。这些结果表明了茶树个体发育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表达,存在着“时间顺序性”,同时还体现了茶树不同发育时期某些生理生化代谢上的异同,对于材料的选择及早期鉴定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重修剪对衰老茶树保护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南农业大学茶园26年生无性系品种政和大白茶、梅占、毛蟹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重修剪处理,研究重修剪对保护酶系[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并就重修剪茶树的保护酶活性随叶龄增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重修剪对衰老茶树的保护酶活性影响较大,重修剪处理与对照的酶活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重修剪后茶树SOD活性提高,CAT活性下降,POD活性变化既与叶龄有关又与品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方程鉴定茶树的抗寒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生物膜学说为依据的电导法,经过不同低温胁迫处理对川茶群体种、平阳特早、乌牛早、云南大叶种等4个茶树品种的新梢(一芽三叶)和成熟叶片组织进行了抗寒性测定。并结合Logistic方程分别计算了各茶树品种的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列出了供试品种抗寒性的相对强弱顺序为:平阳特早>乌牛早>川茶群体种>云南大叶种。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外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低温胁迫下茶树幼苗的缓解作用,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胁迫试验,研究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SNP对低温胁迫下两年生碧香早茶苗叶片膜脂过氧化程度、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SNP浓度可降低低温胁迫下茶树叶片相对电导率,抑制丙二醛含量的升高,促进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的大量积累,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从而缓解低温胁迫对茶树叶片的伤害。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浓度为200μmol·L^-1的SNP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秋冬季茶树抗寒性对光合呼吸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试验以6个茶树品种为材料,通过秋冬季各品种在低温寒害下的光合,呼吸强度的测定,结果表明。抗寒性不同的茶树品种秋冬季光合,呼吸强弱及变化趋势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20.
申璐  肖斌  周旋  赵九洲  金媛 《茶叶科学》2014,34(1):87-94
选取龙井43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外施1.0 mmol·L-1的亚精胺(Spd)对不同浓度重金属铅(Pb2+)胁迫下茶树株高、地径和叶片相关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透性以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铅胁迫能够促进茶树生长,而高浓度铅胁迫影响了茶树正常生长;喷施外源亚精胺有效缓解了随着胁迫Pb2+浓度升高对茶树造成的伤害,提高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了叶片脯氨酸(Pro)含量、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RC),从而促进茶树生长。表明外源亚精胺对铅胁迫下茶树生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