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泥蚶对重金属铜、铅、镉的生物富集动力学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泥蚶为实验生物,应用半静态双箱模型室内模拟了其对三种重金属(Cu、Pb、Cd)的生物富集实验,通过对富集与排出过程中泥蚶体内重金属污染物的动态监测和对富集与排出过程监测结果的非线性拟合,得到了泥蚶富集重金属的吸收速率常数K1、排出速率常数K2、生物富集因子BCF、生物学半衰期B1/2等动力学参数.对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泥蚶对重金属Cu、Pb、Cd的生物富集数据符合双箱模型,由该模型得到的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拟合结果得到Cu、Pb、Cd动力学参数,K1为7.318~29.928;K2为0.0064~0.0176;BCF为457.3~3303.6;B1/2为39.4~108.3.比较结果得出:吸收速率常数K1及生物富集因子BCF均随着外部水体金属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减小;泥蚶对Cu、Pb、Cd的富集能力依次是PbCdCu;三种重金属在泥蚶体内的生物学半衰期B1/2依次是PbCdCu;理论平衡状态下生物体内金属含量CAmax随着外部水体中金属暴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可以认为泥蚶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如实地反映了水环境的污染状况和水域近期的污染过程,从而可以考虑把泥蚶作为浙江沿海及其它泥蚶分布海域重金属Cu、Pb、Cd污染的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2.
3.
为研究生态浮床对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选择鲤鱼精养池塘为试验区域,设置不同浮床覆盖率的试验池塘(10%、20%、30%)和对照池塘,2018年6-9月,定期采集试验池塘和对照池塘水样进行浮游植物检测。结果表明,试验池塘与对照池塘浮游植物的种群结构差异明显,试验池塘浮游植物以绿藻门和硅藻门种类为主,而对照池塘以绿藻门和蓝藻门种类为主;取样期间浮游植物丰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动趋势,且明显低于对照池塘;同时,20%浮床覆盖率的试验池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对照池塘和其它两组试验池塘。以上结果表明:生态浮床能够抑制浮游植物的增长,改变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预防水体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4.
5.
不同地理种群泥蚶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总被引:28,自引:6,他引:28
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Linnaeus)为印度椢魈洋海域的广温广盐性贝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山东以南沿海,是我国沿海滩涂的主要经济养殖贝类.有关泥蚶人工育苗、繁殖与生长和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1-9],但种内形态特征的地理变异未见报道.本文利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方法对我国山东、浙江、广西和韩国4个地理种群泥蚶的形态变异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泥蚶种内的形态变异特点与地理分化规律、并建立判别函数,为泥蚶地理种群的识别、种质保护和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泥蚶养殖水体中(1000L)投喂浓度分别为1、5和10g微生态制剂(芽孢杆菌),在30天的投喂期内,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底泥中、泥蚶体内的细菌总数和弧菌总数。结果表明,在投喂冻干菌粉后,养殖底泥和泥蚶体内菌群在前7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7-30天内缓慢下降。由于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弧菌的数量下降,以泥蚶体内的弧菌最明显。芽孢杆菌对养殖底泥和泥蚶体内的细菌菌群影响很大,芽孢杆菌对养殖水体底泥和体内菌群的影响与抗生素具有相近的效果,表明芽孢杆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取代抗生素应用于泥蚶养殖。 相似文献
7.
泥蚶生长性状属于数量性状,为了筛选与泥蚶生长性状位点连锁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以150颗选育品系F4泥蚶为对象,利用12个SSR位点进行生长性状关联分析。对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各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壳高与活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大(0.930),壳长与活体质量次之(0.927);但通径分析显示,对活体质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壳宽(0.431),壳长次之(0.332),决定系数与以上通径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应用SSR位点对选育品系F4泥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到61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数(Na)为3~8个,平均等位基因和有效等位基因(Ne)分别为5.083和3.038;平均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28、0.646和0.594,表明该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水平。SSR位点与生长性状相关性分析,结果获得3个标记与生长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标记3012-2与壳长、壳宽、壳顶宽显著相关,标记3564与壳高、放射肋宽显著相关,标记2692与壳长显著相关,据此初步确定为与生长性状相关的候选标记。本研究旨在为泥蚶的遗传改良和... 相似文献
8.
9.
为了研究贵州高原麦西河库湾水质改善生态修复工程示范区内生态浮床适合种植何种水生植物,以及植物对水质改善的效果,选择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 L.)、水芹菜(Oenanthe javanica D.C.)、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慈菇(Sagittaria sagittifolia L.)、菖蒲(Acorus calamus)、美人蕉(Carna generalis Bailey)6种贵州高原常见的水生植物进行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6种水生植物对总氮去除率为40.0%~90.9%,总磷去除率为53.1%~87.1%,氨氮、CODCr等其余指标变化也很明显,去除效果均较好;(2)从植物的生长情况来看,菖蒲和空心菜的净增生物量最大,水蓼最小;(3)植物的地上部分氮磷含量较高,可以定时收割地上部分以转移水中的营养盐。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菖蒲和空心菜是比较适合高原水库和湖泊生态浮床上种植的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10.
1996年8~9月间在室内用8种化学诱导物对泥蚶变态前期幼虫进行附着变态诱导实验。结果表明,8种药物对泥蚶幼虫的变态均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其中,3-HT、EPI和NE对幼虫变态的诱导作用极显著,有效浓度范围较广;KCl和Ala的诱导作用较显著,有效浓度范围较窄;而Try、CABA和Ach只有某些浓度组的诱导效果明显,诱导效率对浓度的信赖性较强。从诱导物浓度来看,10-4mol/L的Ala、GABA和10-5mol/L的EPI诱导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变态率均提高12%以上。不同处理时间试验表明,处理时间的长短与幼虫的变态率无一致的相关性关系,因药而异;总的来看,处理时间不超过8h的诱导效果较好,时间过长诱导率降低(GABA除外)。其中,用10-5mol/L的Ala处理1~4h或10-5mol/L的EPI处理4h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变态率均提高25%以上。8种药物中,只有Try表现出对幼虫明显的毒性影响,Try的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幼虫的死亡率越高,用10-4mol/L的Try处理幼虫3h,死亡率达89%。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盐度对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生理活动的影响,探究其昼夜活动节律,在室内实验条件下,控制水温25℃,采用静水养殖法,以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作为呼吸和排泄的生理指标,研究了20、24、28、30、32共计5个盐度梯度下泥蚶的呼吸和排泄强度,同时对泥蚶在光照条件和暗处理下的呼吸与排泄强度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泥蚶耗氧率和排氨率随着盐度的升高均先上升、后下降,耗氧率为0.33~0.48 mg/(g?h),排氨率为0.044~0.067 mg/(g?h);泥蚶在盐度28的环境下呼吸和排泄强度最高,且不同盐度下耗氧率之间、排氨率之间差异显著(P<0.05)。暗处理下泥蚶的耗氧率在0.42~0.53 mg/(g?h),排氨率在0.049~0.057 mg/(g?h);光照条件下泥蚶的耗氧率在0.40~0.44 mg/(g?h),排氨率为0.042~0.051 mg/(g?h);暗处理条件下呼吸与排泄强度比光照条件下的更高,但2种状态下耗氧率、排氨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实验条件下泥蚶对光照和暗处理反应不明显,即泥蚶不存在明显的昼夜节律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