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单细胞雨生红球藻为试验材料,以MAV为培养基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Cu2 、Zn2 、Co2 3种微量元素离子对雨生红球藻生长的影响。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Cu2 、Zn2 、Co2 最佳质量浓度分别为2.0×10-7、3.4×10-7、9.0×10-7mol/L。正交试验结果表明,Cu2 的最适质量浓度是2.0×10-8mol/L;Zn2 的最适质量浓度是3.4×10-7mol/L;Co2 的最适质量浓度是6.0×10-7mol/L.。在这3种重金属离子的正交试验中在所研究的浓度范围内Cu2 和Co2 存在着较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Cu2+胁迫对魁蚶生理生化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毒性测试的方法,研究了持续暴露96 h不同浓度Cu2+胁迫对魁蚶生理代谢、组织结构及酶活性的影响。实验设置0.01、0.05、0.10、0.50和1.00 mg/L组5个浓度梯度,不加Cu2+的正常海水作为对照。结果显示,Cu2+胁迫对魁蚶耗氧率(OR)、排氨率(NR)、氧氮比(O∶N)均有显著影响,并且与暴露时间和浓度有关。初次暴露时,OR,NR和O∶N都迅速下降,最低值都出现在1.00 mg/L浓度组,分别为(0.005±0.001)mg/(g·h)、(0.5±0.05)μmol/(g·h)、0.7±0.1,仅为对照组的1%、29%和3%。暴露72 h内Cu2+胁迫均使魁蚶代谢率不同程度下降,之后不同处理组出现差异分化。暴露96 h时,魁蚶对低浓度Cu2+暴露表现出适应,0.01 mg/L处理组呼吸代谢恢复至正常水平,O∶N与对照组无差异,组织结构也未见明显损伤;浓度超过0.05 mg/L处理组魁蚶生理代谢及组织结构受显著影响,O∶N大多降至9以下,出现鳃丝受损和组织结构散乱等明显损伤;0.10 mg/L处理组魁蚶体内ACP和ALP活性在鳃组织中增强,肝脏中受到抑制,而GPX和GST活性增强。研究表明持续暴露96 h Cu2+浓度≥0.05 mg/L环境显著影响魁蚶生理代谢及组织结构,0.10 mg/L Cu2+浓度显著影响魁蚶组织中ACP、ALP、GPX和GST的活性。研究结果为认知魁蚶等滩涂贝类对Cu2+胁迫的响应机制提供基础数据,为预防滩涂潜在重金属污染风险及生物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密度CO2(DPCD)是未来非常具有前景的非热加工技术之一,可以实现对食品的杀菌和钝酶,并对其品质产生影响。为了探讨高密度CO2对凡纳滨对虾肉品质的影响,实验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采用DPCD和热处理,测定虾肉营养成分、质量损失、pH值、持水力、质构、蛋白质组成和呈味成分等的变化。结果显示:与鲜虾相比,DPCD处理会造成虾肉水分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但粗蛋白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而经热处理会使虾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都显著减少(P<0.05);DPCD处理造成虾肉质量损失达16.02%±1.90%,但对虾肉pH值无显著影响(P>0.05);DPCD和热处理都能使虾肉蛋白质发生变性,造成持水力显著下降(P<0.05),从(84.79±5.25) g/100 g分别下降至(65.18±2.06)和(65.58±2.08) g/100 g;DPCD处理对虾肉硬度无显著影响(P>0.05),而热处理则造成虾肉硬度显著升高(P<0.05),从(3.48±0.49) N上升到(7.37±0.76) N,DPCD处理和热处理都显著降低了虾肉弹性(P<0.05),从0.88±0.08分别下降到0.71±0.03和0.78±0.03;除甜菜碱、PO3-4、Cl-,DPCD处理对虾肉主要呈味成分(游离氨基酸、ATP及关联化合物、有机酸、糖原等)无显著影响(P>0.05),而热处理则会造成大部分呈味成分的损失。实验表明,DPCD处理对虾肉品质的影响要小于热处理对虾肉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陈树桥  周国勤  周国平  陈兵 《水产科学》2007,26(10):574-577
以壳聚糖为原料,25%戊二醛为交联剂,引入羧甲基壳聚糖等制备了一种新的壳聚糖衍生物吸附模拟养殖废水溶液中的Cu2 ,研究了Cu2 质量浓度、pH、吸附时间、温度、衍生物用量等对Cu2 的吸附影响,初步探讨了吸附的内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该衍生物抗酸碱性较好,Cu2 吸附容量可达178 mg/g;且再生方便,可重复使用,是性能良好的除Cu2 吸附剂,可用于水产养殖及其他废水中铜的去除。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克氏原螯虾体内重金属Cd2+残留的脱除方法,采用基础饲料中添加制备的蛋白水解肽-Fe2+配合物(TPH-Fe2+)进行饲喂,检测螯虾不同组织器官中Cd2+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染毒后螯虾不同器官中Cd2+富集量依次为内脏团>肠>鳃>腹部肌肉>螯足肌肉,且在0~12 d自然净化过程中,无显著性下降趋势。添加400、800和1 200 mg/kg TPH-Fe2+饲喂螯虾,内脏团、鳃、肠及腹部肌肉中Cd2+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饲喂12 d后,螯虾不同器官中Cd2+脱除率为肠>内脏团>鳃>腹部肌肉,脱除率分别为40.60%、36.13%、33.36%和10.15%;TPH-Fe2+对螯虾螯足肌肉中Cd2+含量无显著性影响。研究表明,蛋白水解肽-Fe2+配合物能有效脱除螯虾体内Cd2+残留,可作为一种螯虾养殖饲料添加剂在基础饲料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生命表统计学方法,在0.5×10~6、1.0×10~6和2.0×10~6 cells/mL的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下研究了Zn~(2+)浓度(20.0、50.0、80.0、110.0和140.0μg/L)对多刺裸腹溞(Moina macrocopa)生命表统计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Zn~(2+)浓度对多刺裸腹溞的种群内禀增长率有显著影响(P0.05),藻密度对多刺裸腹溞的世代时间、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有显著影响(P0.05),藻密度和Zn~(2+)浓度间的交相互作作用对多刺裸腹溞各主要生命表统计学参数都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三食物密度间,多刺裸腹溞的世代时间在1.0×10~6 cells/mL食物密度下显著短于0.5×10~6和2.0×10~6 cells/mL食物密度下;净生殖率和种群内禀增长率均在1.0×10~6 cells/mL食物密度下最高,2.0×106 cells/mL食物密度下最低。50.0和80.0μg/L的Zn~(2+)使多刺裸腹溞的种群内禀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各Zn~(2+)浓度组。Zn~(2+)浓度与多刺裸腹溞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中的生命期望和平均寿命在0.5×10~6 cells/mL食物密度下存在着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可分别描述为:e0=-0.004x~2+0.063x+348.604(R~2=0.434, P0.05)和t=-0.025x~2-0.507x+84.468(R~2=0.434, P0.05)。  相似文献   

7.
为开发新型吸附剂,降低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研究了壳聚糖对Cd2+和Pb2+的吸附条件,探讨了pH、温度、反应时间、壳聚糖添加量和金属离子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壳聚糖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 7~8和pH 5~6条件下壳聚糖对Cd2+和Pb2+的吸附能力最强;低温有利于壳聚糖的吸附;在8 h时壳聚糖对Cd2+的吸附容量达到最大,而对Pb2+的吸附在实验时间内是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大;随着壳聚糖添加量的增加,其对Cd2+和Pb2+的吸附能力也增强;初始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对Cd2+的影响不大,而在高的金属浓度下对Pb2+的吸附率显著降低。壳聚糖对Cd2+、Pb2+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别符合Lagergren方程二级吸附模型和Langmuir吸附方程。研究表明,壳聚糖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不同,在单一金属溶液中,壳聚糖对Cd2+的吸附能力要强于对Pb2+的吸附能力。系统地研究了壳聚糖对Cd2+和Pb2+的吸附条件及性能,为壳聚糖作为重金属吸附剂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Cu2+和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了Cu2+和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体重0 0142~0 0308 g)的急性毒性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对Cu2+、Cd2+均会产生较强的毒性效应,其对Cu2+、Cd2+的耐受性随接触时间延长而明显降低.Cu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 h、48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0.854 mg/L、10.595 mg/L;Cd2+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 h、48 h、72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5.315 mg/L、1.371 mg/L和0.414 mg/L.Cu2+、Cd2+对其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375 mg/L、0.027 mg/L,为相应渔业水质标准的3.8倍和 5.5倍,表明克氏原螯虾具有较强耐受Cu2+和Cd2+污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