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抛栽密度与促芽肥用量和化学促芽剂对中稻—再生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此研究是针对再生稻生产中存在发苗不足、成穗率低、肥料利用率不高等因素而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抛栽密度在18~31.5万穴/hm^2的范围内,再生稻粒重变化不大,实际产量基本一致,但再生稻发苗数和有效穗以18~22.5万穴/hm^2最高,分别达20.3~24.3苗/穴和18.9~20.1穗/穴;促芽肥施用过多,会影响头季中稻的产量,随促芽肥的增加,再生芽长也增长,但发苗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单穴穗重则有下降趋势。同时,化学促芽剂4PU-30、高产精、腐殖酸、IAA能够增加头季中稻单穗重和促进再生芽的萌发生长,提高穗数和产量。 相似文献
2.
3.
杂交中稻再生力与头季稻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探明杂交中稻再生力与头季稻农艺性状的关系,给强再生力品种(组合)的选择提供依据,选用229个杂交组合,经3次试验,再生力与头季稻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⑴能体现碳水化合物遗留量的成熟期单茎茎鞘干重,对再生力的直接效应最大或接近最大,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其回归方程具较好的预测功能,故可将茎鞘干重作为衡量杂交中稻组合再生力的重要指标。⑵对群体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穴有效穗数,与再生力的简单负相关均不显著,偏相关却均极显著,直接效应亦较大,显示其是影响再生力的重要性状。⑶与再生力呈负相关的株高、剑叶长度、穗着粒数、穗实粒重、成熟期以及呈正相关的分蘖力,3次试验的效应均不一致,说明它们对再生力的影响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4.
5.
以籼稻‘两优6326’、‘岳优9113’、‘黄华占’为试验材料,在头季稻齐穗后15天进行促芽肥的不同施N量处理,探明促芽肥与再生稻的再生力、产量和综合效益的关系,为豫南稻区再生稻科学高效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促芽肥施N量对头季稻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但对再生稻产量存在显著的差异,二者呈抛物线型相关,且影响再生稻产量因素以再生穗数量为主;当促芽肥施尿素量为345.00 kg/hm~2时,‘两优6326’和‘岳优9113’再生稻产量及综合效益最高,促芽肥施尿素量为390.00 kg/hm~2时,‘黄华占’的再生稻产量及综合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促芽肥对头季稻的调控效应,以Ⅱ优1273为材料,在头季稻齐穗后18 d设置施用促芽肥和未施用促芽肥2种处理,采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和技术,并结合相关生理指标测定,分析了促芽肥对头季稻灌浆后期叶片蛋白质表达及相应生理特性的影响。不同促芽肥处理的头季稻灌浆后期叶片蛋白质经双向电泳分离后共获得了15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涉及头季稻灌浆后期叶片的光合碳同化、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和抗逆抗衰老响应等,分析结果表明,头季稻后期剑叶中与光合碳同化、电子传递与光合磷酸化相关蛋白随灌浆进程呈下降趋势,施用促芽肥能明显减缓其下调幅度,从而使头季稻灌浆后期剑叶具有相对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提高了头季稻灌浆后期的干物质积累和源供应能力;还能明显提高头季稻灌浆后期剑叶中与抗性相关蛋白的表达量,从而增强稻株的活性氧清除能力,抑制功能叶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延缓头季稻灌浆后期剑叶的衰老速率,从而显著提高了头季稻的结实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杂交水稻沿用传统的穗数型“前促、中控、后保”栽培原则,以及采用相应的单株密植、重底早追配套技术,实现了亩产500kg的高产水平。近年来单产持续徘徊不前,水稻生产难于再上新台阶,广大科技人员迫切要求产量有突破性进展的杂交稻新组合面世。但迄今为止,尚未真正有比汕优63增产10%以上的新组合出现。我们从研究与实践中发现,通过调整改进栽培技术,完全可能把现有品种产量提高10%-20%。针对杂交中稻生理特性及四川盆地低光值、小温差、高湿度等生态特点,我们改革了杂交稻传统的栽培原则与技术,提出采用“前稳.中促、后… 相似文献
8.
1996年、 1999年和 2001年 3次从参试的 153个杂交组合中筛选出中稻、再生稻产量均较高、两季总产比对照汕优 63显著或极显著增产的组合有: K17优多系 1、冈优多系 1、优 I多系 1、优 I63、 K17优 63、 D91优 22、优 I704、 D91优 926、优 I22、 D91优 57、渝 182优 W-5、渝 182优 99、渝 182优 926、渝 182优 63、辐 76优 99-7、冈优 527、 Q337优 99-7、渝 182优 527等 18个. 相似文献
9.
10.
北京地区温室茶树引种栽培生态因子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初步探索出北京地区温室茶树引种栽培生态因子调控技术,课题组从安徽省金寨县引入‘金寨1号’、‘乌牛早’、‘农抗早’、‘安吉白茶’4个茶树品种,通过调查分析茶树产地和引种试验地生态因子,总结出茶树适生条件为气候温暖、中性灌溉水、酸性土壤、土层深厚、散射光充足、多种植物共生。针对试验地生态因子现状,对比分析出课题重点是气象因子指标调控,难点是土壤因子指标调节,分别从气象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3个方面探索北京地区温室茶树引种栽培生态因子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再生稻产量及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究影响再生稻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因子,筛选出适合湖北省洪湖市种植的优质高产再生稻品种;以广两优1128、新两优223、两优6326和创两优558为试验材料,于2016年在湖北省洪湖市沙口镇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创两优558的头季稻产量、再生稻产量和总产量均最高,分别为8 087.4、5 916.7和14 004.0kg/hm 2。4个再生稻品种的糙米率和长宽比均无显著差异,创两优558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70.2%、65.5%和24.5%;新两优223的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为21.4%。总蛋白含量最高的品种是创两优558,其次是广两优1128,含量分别为9.14和9.03g/100g,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研究表明,4个品种均适宜在洪湖地区种植,但创两优558的头季稻产量、再生稻产量及总产量最高,稻米品质最好。影响再生稻产量的关键产量构成因子是穗粒数和结实率,影响再生稻整精米率的主要因素为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精米率。 相似文献
12.
应用SSR标记定位水稻再生力和再生产量及其构成的QTL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两个籼稻品种明恢86和佳辐占为亲本建立的F2群体及相应的SSR分子标记连锁图,对水稻再生力和再生产量及其构成的基因进行了定位。结果定位了影响水稻再生力(再生穗数)的1个QTL,影响再生产量的1个QTL和影响产量构成的2个QTL,各QTL的加性效应均来自亲本明恢86,起增效作用。影响水稻再生穗数、结实率和单株产量的QTL位于同一染色体的相同区段上,且加性效应方向相同,这很好地解释了再生穗数与单株产量、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几个籼型三系杂交水稻亲本的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用 7个不育系和 7个恢复系以不完全双列杂交 (NCII)模式配制 4 9个组合 ,研究了 15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 1在株高、粒长、粒宽、长宽比、每穗总粒数、着粒密度、结实率等性状上基因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 ;在单株有效穗、主茎剑叶长 ,穗长、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单株产量、相对日产量等性状上则以基因的非加性效应为主。 2大多数农艺性状受恢复系的影响要比受不育系的影响大得多 ,仅少数几个性状 (穗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 )受不育系的影响稍大。3参试的不育系以浙农 80 10 A、协青早 A和全龙 A较好 ,恢复系以 J4 13、明恢 6 3选、95 - 13和 M10 5为较好 ;在 4 9个组合中浙农 80 10 A×明恢 6 3选是一个综合性状表现较为出色的组合。 4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趋势为 :长宽比 >粒长 >着粒密度 >株高 >粒宽 >每穗总粒数 >播始历期 >结实率 >每穗实粒数 >主茎剑叶长 >千粒重 >穗长 >单株产量 >相对日产量 >有效穗。 相似文献
14.
15.
稻桩贮藏同化产物的分配与再生稻腋芽再生率及产量构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稻桩贮藏同化产物的分配与再生稻腋芽再生率及产量构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老桩贮藏同化产物的52%~70%转运到了再生稻体内,其中,穗部占27%以上,茎鞘占14%~26%,叶片占9%左右;老桩贮藏同化产物主要分配在再生稻倒二和倒三节位,两节位总计约占46%~61%;同化产物在再生稻各器官的分配比例与腋芽再生率、产量及所有的产量性状均呈正相关;同化产物在任一节位的分配比例与相应节位腋芽再生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均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