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正5月8日,2018中越北部湾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与养护活动在广西东兴市北仑河口举行。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磨长英和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水产总局局长阮玉威出席活动。北部湾是中越两国渔民共同的作业渔场,促进北部湾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中越双方都有着重要意义。自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2010年12月14日,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植物保护局阮俊红局长一行4人访问了我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张延秋所长指出中越两国农药管理机构加强在农药管理领域的合作,符合双方农业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皖南茶区在六十年代前后,年年同学生下乡进行实习,一方面指导茶农改进制茶技术,提高品质,颇有成效;另一方面自己提高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制茶理论自群众中来,复回到群众中去。二者往还是提高教学质量有效措施。至今将近二十年,没有机会再同学生下乡实习了,直至1984年4月才同省高教局电教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越技術合作协定,我國于1956年曾派遣茶叶技術人員赴越南民主共和国考察茶叶工藝方面的問題。这就是根据我个人在越南期間所了解的有关越南茶叶生產制造方面的一些情况。由于时間与个人見解所限,所述内容是不足以說明越南茶叶的全貌的,許多成功的經驗也未充分表达出來,个别地方甚至还可能有所出入。为了有助于增進中越兩国茶叶工作者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經驗,故作一簡單的介紹。本文并承同去越南的黄直夫同志予以补充,得  相似文献   

5.
一工作人員 (一)制造:張堂恆(浙江農学院)、呂樟見(紹兴紅茶初制厂)、方淳(浙江日报)、蔡連明、吳寿礼、盧柏森。 (二)生化檢驗:盧世昌、徐梅生(浙江農学院)、濮文映、茹水仙(紹兴紅茶初制厂)、賀惠珍(紹兴紅茶精制厂)、盧柏森。 (三)品質审評:張堂恆(浙江農学院)。 (四)资料整理:張堂恆(浙江農学院)、宋孟光(上海商品檢驗局)、黄素梅、叶敏。  相似文献   

6.
按我国目前的茶区规划,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南和西南地区。包括台湾省、海南省、福建省中部、广东省中部和南部、广西省南部、云南、贵州和四川的大部。说明大叶种茶树在我国已开发和待开发的资源,极为丰富。总体来讲,大叶种茶适制性较强,是制红茶、蒸压茶和普洱茶的优质原料。制出的红茶香高、味浓、色艳、具有浓、强、鲜的品质风格,可与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等国同类茶相媲美;制出蒸压茶形态端正,模纹清晰,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获悉,近日,根据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监测与治理合作项目2015年工作方案,以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植物保护局吴进勇副局长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4人来我国北京开展技术交流活动。活动期间,中越专家一起总结交流了项目第一期合作取得进展和成效,双方一致认为,该项目的实施,对于加强虫情信息交流和技术研究,提高水稻迁飞性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获悉,近日,根据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监测与治理合作项目2015年工作方案,以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植物保护局吴进勇副局长为团长的代表团一行4人来我国北京开展技术交流活动。活动期间,中越专家一起总结交流了项目第一期合作取得进展和成效,双方一致认为,该项目的实施,对于加强虫情信息交流和技术研究,提高水稻迁飞性害  相似文献   

9.
“看茶做茶”,是我国千年制茶技术的经验慨括、总结,是广大劳动人民从事制茶生产和科学研究的智慧结晶,是我国能生产出丰富多采、品质优异、誉满全球的茶叶的制造技术原则,它闪耀着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光辉。对祖国宝贵的遗产理应加以研究,探索其哲  相似文献   

10.
<正>据了解,2019年12月3-6日,根据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监测与防控合作项目工作方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在广东省组织开展了中越水稻迁飞性害虫监测与防治合作项目2019年度工作总结交流活动。以越南农业和农村发展部植物保护局副局长阮贵洋为团长的越南代表团一行4人和该中心项目人员及广东省有关专家参加了交流。期间,中越双方专家深入交流了近  相似文献   

11.
论眉茶品质     
眉茶为珍眉绿茶简称,它条索紧秀,香气清高,气味浓醇,风格独特,是我国出口绿茶的主要种类,年输出量长期以来占世界绿茶贸易总量60~70%,换汇成本低,创汇价值高,以一九五○年出口换汇指数为100至一九八二年出口换汇指数达1,600对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对绿茶区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作出了贡献。但十年浩劫以来,质量却逐年有所下降,货不对样,质次价高,国外客户反映强烈,而印度、印尼等产茶国乘机仿制我国眉茶争夺市场,来势日趋凶猛,事关我国眉茶产销、经营的生命线问题。应予重视。眉茶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应如何发挥制茶技术和品质风格的传统优势把质量搞上去。现着重从这方面加以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2.
我国花茶已有很久历史。公元960年茶民就发现茶叶吸收异味的特性,以“龙脑香料”、“珍菜香草”加入茶叶中“以助茶味”。到明代花茶加工已有了很大发展。顾元庆删揖的《茶谱》中详细记载了窨制花茶的鲜花种类和窨制技术。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福州长乐邦茶号已开始用茉莉鲜花窨制花茶销售。1890年前后全国各地茶商纷纷运茶到福州窨制花茶,福州逐渐成了我国的花茶窨制中心。  相似文献   

13.
简讯     
《制茶技术理论》出版预告陈椽著 16开412页精装估价5.00左右。制茶是一门理论性强而又十分复杂的技术科学。茶叶品质的优次好坏及其经济效益的大小,最终都取决于制茶技术的运用和掌握得是否精确适当。所以制茶技术历来为国内外  相似文献   

14.
六大茶类主要化学成分及含量差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类不同色香味也不同,这取决于各类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的高低。而茶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其含量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如:①茶树品种;②自然条件;③采摘标准;④制茶方法;⑤制茶技术等。在六大茶类中选取六个有代表性的茶样——屯绿、君山银针、普洱茶、白牡丹、铁观  相似文献   

15.
茶起源于中国。早在公元前二千多年就开始用茶当药,后来发展成为普遍的饮料。随着制茶技术的改进,而形成了小型作坊式生产,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制茶工业是处于落后状态。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制茶工业得到了发展,大量使用机械后才逐步实行生产专业化、工厂化,茶叶产量和品质不断提高。近年来有的国家制茶工业已从单机进入到连续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正本刊讯记者从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获悉,为加强中越农药管理技术交流合作,助力我国农药"走出去",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周普国所长一行4人于近日在上海与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植保局黄忠局长为团长的代表团就农药登记  相似文献   

17.
“茶叶不炒不香”、“茶叶的香气是烘出来的”两句俗语,说明了干燥对于茶叶品质作用之大和重要性。干燥是制茶的最后一道工序,从传统的制茶技术开始,干燥技术的变迁只是在日晒、笼烘、锅炒以及烘干机的使用上徘徊,随着各行各业科学化、机械化的发展,制茶干燥技术也将开始新的突破,远红外线干燥在茶叶上的应用体现了茶叶干燥技术  相似文献   

18.
茶法是茶叶成为商品后才产生的。茶法一般包括课税、贡茶、榷茶、茶马互市的有关上谕、法令、规定和奏章等内容。在过去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中,不言而喻,茶法无疑是封建统治阶级限制和控制茶叶生产、压迫和剥削茶农、掠夺和独揽茶利的一种手段。但是,在我国茶业发展史上,茶法对制茶技术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过去剥削阶级社会中,每一宗物产,每一样有利于劳动人民的事业,都可以成为统治阶级予取予夺的对象。茶原来无税无制,随中唐后茶叶生产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茶叶功效的逐步认知,其利益著,茶税、贡茶、榷茶的法规就随之而来,且日变月更,剥削越变越重。  相似文献   

19.
潘玉珍 《茶业通报》1992,14(4):21-24
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盛产名茶历史悠久。据《九华山志》记载,唐代时就有“金地茶”。“闵园茶”的生产,1915年曾获巴拿马方国博览会金质奖章。九华山现有茶园面积600多亩,年产干茶15000多斤,年产值达20余万元。1983年以来,恢复生产“金地茶”、“东崖雀舌”两个历史名茶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名茶生产除良好的适制品种、精湛的采制技术外,优越的生态环境,也是重要因素,土壤是生态环境因素之一。本文依据九华山土壤普查资料,通过对茶园土壤的调查及理化性状分析,将名茶  相似文献   

20.
眉茶精制一般须经筛分、风选、切轧、拣剔、炒车(或干燥)、输送等多环节加工与转运。在此过程中,由于茶叶受机械力的碰撞和本身的摩擦,将不可避免地产生碎茶。碎茶过多,降低制率,造成经济效益下降。因此,如何减少碎茶,提高制率,乃是眉茶精制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眉茶精制过程产生的碎茶不仅与毛茶性状有关,且与精制过程各种作业机械性能组合顺序及操作技术等亦有很大关系。本文仅就精制机械及工艺与碎茶产生的关系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