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花药培养提纯粳稻不育系XG111A和保持系XG111B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花药培养技术对粳稻BT型不育系XG111A和保持系XG111B进行提纯改良。结果表明,低温6~8℃预处理3~18 d,有助于花药愈伤诱导率的提高,尤以低温预处理8 d,愈伤诱导率最高;35~50 d诱导愈伤的分化率最高,XG111A和XG111B的分化率分别达到22.5%和30.2%。经花药培养后,不育系和保持系株系内整齐度均得到显著提高:不育系的不育花粉率为100%,原供体对照为99.58%。保持系的花培后代植株90%以上都具有原供体植株的典型特征,且后代的性状遗传稳定,另有部分株系优于原供体植株。  相似文献   

2.
为选育高粱耐盐品种,用1.7%的NaCl溶液对51对稳定的高粱不育系和保持系进行了盐胁迫培养,通过研究其萌发期种子发芽率、相对盐害率与盐浓度之间的关系,明确高粱成对不育系和保持系之间的耐盐特性。结果表明:绝大多数保持系的耐盐性比不育系的耐盐性要好。不育系和保持系的耐盐特性不是完全一致的,不能简单的用A的抗性来表示B,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宾市育成特异不育系SR39m和保持系SR39M。初步研究表明:以SR39m与三系杂交稻恢复系和保持系杂交,以SR39M与其他不育系杂交,结实率均正常,但又与普通三系的特性不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3对萝卜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试材,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可溶性糖、果糖、葡萄糖、叶绿素、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探索这些物质与萝卜育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育系叶片中可溶性糖、果糖、葡萄糖含量略高于保持系的,而在花蕾中则低于保持系的。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以上3种糖变化趋势一致。而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为不育系低于保持系,但叶绿素a/b比值为不育系高于保持系。  相似文献   

5.
水稻不育系遗传提纯及其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传提纯不育系的特点是通过对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筛选,分离出纯合的个体,实现后代群体的高度一致性。提纯方法是通过连续割茬,检查不同环境条件下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情况,以鉴别出不育度高而稳定的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合格单株,保证不育系的高质量。在生产上使用结果表明,该提纯法可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矮败协青早不育系的花培提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杂交稻三系不育系博A的提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一选三圃一区法”提纯杂交稻不育系亲本博A,获得高质量,高纯度的博A原种,维持其典型性状,延长博A的使用年限,供应广东省博优组合制种利用。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2份4E—ms小麦雄性核不育系及其保持系2003—2004年度在四川绵阳的表现。分析认为,这2份4E-ms小麦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在四川绵阳还未达到应用程度的价值。在穗部性状及条锈病的抗性方面,都需要加以改造。不育系自交结实率更是应该重视的改造重点。另外,如何将保持系自交后代分离产生的3种粒色籽粒(白粒、浅蓝粒、深蓝粒)进行有效分开,是其在生产中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9.
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与不育系柱头外露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和不育系开花期柱头外露率的调查,研究保持系与不育系柱头外露的遗传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保持系柱头单外露率、双外露率与不育系柱头单外露率、双外露率均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保持系柱头单外露率与不育系柱头单外露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密切;偏相关系数分别为rBA,A1=0.657,rB1A1,A=0.556,rB1A,A1=0.345,rBA1,A=0.100。保持系柱头单外露率、双外露率对不育系柱头单外露率的二元回归方程为:Y=2.623 0.765X1 0.455X2,说明保持系与不育系的柱头外露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关系。保持系柱头单外露率对不育系柱头单外露率的贡献(0.660)大于保持系柱头双外露率对不育系柱头单外露率的贡献(0.183),选择柱头外露率高的保持系能够选育出柱头外露率高的不育系。  相似文献   

10.
D奇宝A和D宝A新不育系,是通过交改良龙特甫B,珍汕B、红宝31B和D297B转育而成。具有比珍汕A异交率高、配合力强的特点。实践再次证明,通过复交改衣保持系,是培育新不育系和配组选育杂交稻组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建立红麻雄性不育系、保持系与杂交种子生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宁单瓣木芙蓉和红麻野生种H040的越冬枝条为砧木,以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63A和保持系763B越冬枝条上的新生芽为接穗,采用单芽切接法嫁接后扦插繁殖,成活后移栽大田与本砧嫁接株和种子繁殖株进行对比试验.[结果]不育系嫁接处理的成活率显著高于保持系嫁接处理,用红麻野生种H040作砧木表现出较高的嫁接成活率,而用木芙蓉作砧木的成活率较低;嫁接处理可使植株矮化,其中以木芙蓉作砧木的矮化效果最显著;嫁接对红麻的现蕾开花始期影响不大;用H040和木芙蓉作砧木的处理,其接穗的梢部枯萎长度显著小于本砧嫁接,表现出较强的越冬抗寒性;结果数的多少与越冬期的梢部枯萎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结实越多,越冬抗寒性越差.[结论]越冬枝条嫁接对红麻不育系与保持系成活率及越冬抗寒性存在一定差异;嫁接处理可使植株矮化;选择适当的砧木对提高接穗的抗寒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叶片色素含量及其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原不育材料及其保持系为试材,比较了不同发育时期叶片色素含量及其超微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莲座期原不育材料色素含量极显低于新不育种质及保持系;而在苗期及抽薹期,色素含量差异均不显。各时期不育材料细胞器发育明显滞后于保持系。莲座期,原雄性不育材料叶绿体呈椭圆形,片层结构疏松,叶绿体数目及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新不育种质及保持系。保持系及新不育种质叶绿体发达,片层结构较多。同期保持系线粒体结构发达,内脊丰富,内含物充实;而不育系线粒体结构简单,内脊较少,线粒体的数目高于保持系。到抽薹期,无论叶绿体还是线粒体都呈退化状态,叶绿体内累积淀粉粒,线粒体内脊减少,不育系线粒体严重空泡化。  相似文献   

13.
对美女樱雄性不育系及可育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花器官的碳水化合物、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不同时期的蕾和花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均低于可育系;SOD和POD活性则高于可育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国家牧草饲料作物品种审定的杂交狼尾草是美洲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与象草(P.purpureum)的种间三倍体杂交种.杂交种高产、优质、抗逆性强,是草食畜禽、鱼的优良青饲料,为中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广为种植的多年生热带型牧草.但由于杂交种种子生产困难,主要以无性繁殖方式在生产上利用,尤其在北纬28°以北地区必须采取越冬保种措施,影响了其推广利用;而父本象草也仅限于在北纬26°以南地区开花.  相似文献   

15.
哈克尼西棉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入哈克尼西棉胞质雄性不育系DES-HAMS277、DES-HAMS16和恢复系DES-HAF277、DES-HAF16,通过杂交和系统选育改良了恢复系,提高了育性恢复能力并实现三系配套,在测配、筛选高优组合的同时,研究了胞质的遗传效应,探讨了制种技术,目前,已有苗头优势组合在生产上进行小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16.
提出利用自然日长鉴定粳稻光敏不育系的方法。应用AMMI(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模型,对8个水稻光敏不育系对日长和温度反应的遗传敏感性进行比较分析,将其育性敏感期日长分成6个梯度,温度分成11个梯度。结果表明:在杭州自然条件下种植参试的8个不育系均为光敏核不育系,具有以下特性,抽穗前10~20 d是育性转化敏感期,不育系的可育临界日长为13.0~13.8 h,育性的临界高温为25.0℃,临界低温为21.0℃。  相似文献   

17.
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粘类不育系近50a来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做了概括性介绍,阐述了粘类不育系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作用及其应用前景,以及粘类不育系与传统常规育种有机结合,带动小麦新兴产业形成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榨菜线粒体DNA的提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蔗糖衬垫法从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中分离出了线粒体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分析表明,所提取的DNA可用于后续的研究工作,即作为PCR模板,进行榨菜胞质雄性不育相关特异片段扩增及RAPD。  相似文献   

19.
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与技术创新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育种从矮化育种到杂交优势的研究利用,技术创新使水稻育种水平有了质和量的飞跃。针对当前消费者对稻米品质需求,品质育种成为水稻育种者必须考虑的问题。简要归纳了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方法及历程,并结合云南丰富的稻种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优势,运用光温互换 生态压力淘汰法选育优质软米核不育系的技术路线,对云南选育软米核不育系成效进行总结,并对有效选育优质软米核不育系的技术基础及软米杂种优势的利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