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加强对高校学生体质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对体质健康标准未达标学生的体质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揭示造成学生体质差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大学生整体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体质水平的等级划分与模糊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大学生体质水平分类,从而建立5个不同等级体质水平标准。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相应体质等级模型的隶属函数。最后给出大学生体质水平多因素模糊识别的直接方法。该方法具有一定准确性,应用方便,较单因素分析更科学合理,为正确全面评价大学生体质水平探索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依据浙江树人大学大学女生的身高、体重及其派生指标,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建立计算身体密度的 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模型。运用方差分析对各种回归模型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 多元回归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测量值无差异,P>0.90水平。为完善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价指标提供一定的理 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江门市经济总体发展状况良好,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但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本文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模型对影响江门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通过数据分析找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各个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确认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和主要贡献率,为江门市居民收入差距适度性评价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塔里木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水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综合评价,分析总结出影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因素。由此初步建立因子分析模型,通过各共性因子所处的状态,解释共性因子的实际意义,能客观评价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发展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已逐渐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从各方面研究资料中可知学校体育课中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安排是否合理,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是影响学生身体发育和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学者研究认为消极的体育态度、繁重的课余学习负担、学校体育的安排的不合理、不良的卫生习惯和生活环境已成为导致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1]。为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从转变教育观念、调整学校体育的教学安排、提高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认识以及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等多角度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股利政策作为公司的核心财务问题之一,一直受到利益各方的密切关注。因为股利的发放既关系到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又关系到公司的未来发展,所以公司股利政策历来是证券市场经久不衰的炒作题材,也是影响股票价格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尝试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我国部分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数据做一个多元回归分析,找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发放的主要因素。并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发展到现阶段学生体质健康显下滑趋势,分析了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下滑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学生自身、体育意识等5个因素。以上5种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各因素之间处于一种有机的十分复杂的普遍联系之中,每个层次及要素都在影响或制约着学生体质健康。社会因素无法改变,无法抗拒,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因此,要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必须改变其他4个因素:改革现在考试的教育制度,尤其是考试制度,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家长对孩子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认识;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重要性的意识认识。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信息化高速发展和学生的学业压力加重等因素,学生体质大面积的呈下滑趋势。常有新闻报道现在大学生在军训和体测中出现中暑、昏厥等现象,显然现在学生的身体素质很差。然而,大学生是下一代非常重要的人才资源,他们健康发展关系着国家以后的发展。目前国家也很重视加强学生的健康。体质指数是依据体重kg除以身高㎡关系得出来的,它是用来评价人体胖瘦以及人身体是否健康的指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中国成人体质指数BMI标准(BMI<18.5为偏瘦,18.5≤BMI≤24.0为正常,24.0≤BMI≤28.0为偏胖,BMI≥28.0为肥胖共4个等级)。它操作使用方便、数据直观,可以很好的用这个指标来监控人们身体健康处于什么水平,目前在国际上是被人们广泛使用的。本文通过对江西环境工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质指数现状分析,研究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质情况以及影响身体健康的原因。研究结果:江西环境工程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质指数分布总体上处于良好状态,学生肥胖人数为零,超重人数比率男生0.85%、女生4.55%;偏瘦人数男生比率达34.19%、女生为25%。处在标准范围的人数占决大部分人数,总体上情况属于还不错。然而,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偏瘦人数超过了肥胖和超重人数,体重偏轻成为影响体育教育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有许多医学质料显示,体质指数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对人体的健康有不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丁丽娜  肖海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2167-2168,2176
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膳食质量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收入水平和食物消费水平对我国贫困人口膳食质量水平影响显著;其次是家庭规模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这2个因素主要从食物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的角度对我国贫困地区膳食质量水平产生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因子对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影响,为林木选育、碳汇计量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基于广东省樟树、木荷、枫香3个乡土阔叶树种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实测数据,利用含协变量和无交互作用的多因子方差分析法,从5大类30个因子(11个定性因子、19个定量因子)中,筛选出与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相关的因子,进而用增强回归树(BRT)来分析不同因子对3个树种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影响程度的大小。结果(1)植被类型、枝下高、胸径、植被总覆盖度、冠幅东西向宽度是影响樟树树干密度的主要因子,地市、植被类型是影响木荷树干密度的主要因子,坡向、海拔、平均高度为影响枫香树干密度的主要因子;3个树种树干密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无共同主要影响因子。(2)影响樟树木材密度的主要因子有枝下高、植被类型、海拔、植被总覆盖度、平均高度、灌木盖度、年龄、胸径、林种、土层厚度,影响木荷木材密度的主要因子有年龄、草本盖度、枝下高、平均胸径、土层厚度、植被类型,影响枫香木材密度的主要因子为坡向、海拔、平均高度、枝下高;3个树种木材密度具有共同主要影响因子枝下高,其相对贡献率相近,均在10%左右。(3)林分因子和单木因子同为影响樟树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分别为87.04%和76.92%。林分因子、单木因子和地域因子是影响木荷树干密度的主导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为79.96%;影响木荷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为林分因子、单木因子和土壤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为83.04%。地形因子、林分因子和单木因子同是影响枫香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其相对贡献率之和分别为83.98%和92.70%。结论本文通过多因子方差分析和增强回归树对不同因子进行分析,得出林分因子和单木因子同是影响樟树、木荷、枫香树干密度和木材密度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12.
探讨黑龙江省耕地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力,找出驱动耕地变化的主导因素,为科学保护现有耕地资源提供依据和参考,文章在定量分析1985年、1999年和2008年黑龙江省耕地覆盖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耕地变化的社会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投入、城市化水平是黑龙江省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决定着耕地生态系统演替的总体趋势。  相似文献   

13.
土壤肥力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影响花生品质的主要土壤肥力因子,量化主要影响因子的作用程度,为花生品质区划、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8年全国18个花生主产省的花生品质数据及其对应点的土壤数据为基础,通过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肥力因子对花生品质的影响。[结果]土壤全氮含量是影响花生蛋白质含量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0.0001794X2+25.597;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花生脂肪含量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0.162X1+43.317;同时土壤有机质也是影响花生油亚比的主要因子,它们之间的关系为Y=0.01504X1+0.954。[结论]不同肥力因子对花生品质的影响不同,改善花生品质应通过施用合适的配比肥料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温度、湿度、光照等主要气象要素与柞蚕产量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一个产量回归模式,并进行影响产量气象要素主次的分析,还根据这些主要气象要素预测春柞蚕,秋柞蚕的年平均产量。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优化老化回生型马铃薯抗性淀粉压热制备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期为马铃薯淀粉高值化利用和产业化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对老化回生型马铃薯抗性淀粉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多项回归模型建立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压热制备抗性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淀粉乳浓度23.6%、压热时间32min、PH6.4、冷藏时间24.7 h.其中,pH值对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最大,PH值和冷藏时间交互作用显著.抗性淀粉含量试验值为(10.28±0.065)%(n=3),与预测值10.44%基本一致.压热处理后抗性淀粉含量比原淀粉提高了2.43倍.  相似文献   

16.
茶秆竹生物量影响因子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比较复相关系数 R,修正剩余标准差 Sδ 和 F检验选择出影响茶秆竹生物量的主要因子 ,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影响茶秆竹生物量的因子进行选择 .结果表明 :这两种方法选择的结果一致 ,影响茶秆竹秆重的主要因子是年龄 x1、壁厚 x2 、胸径 x3和密度 x8,影响全株重的主要因子是年龄 x1、壁厚 x2 、胸径 x3、竹高 x5和密度 x8.  相似文献   

17.
主要气象因子与冬小麦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客观评价气象因子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高鲁南地区小麦产量。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对鲁南地区2008—2017年冬小麦产量和主要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鲁南地区冬小麦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10℃积温,关联系数0.4721;其次是生育期的降水量,关联系数0.4201;其余依次为≥0℃积温、冷量、≥20℃积温、日照时数,关联系数分别是0.3992、0.3756、0.3621、0.313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一致,≥10℃积温是影响冬小麦产量主要因子,其次为降水量,且均为正效应;所得回归方程(P=0.0408, R 2=0.9811)可以适用于鲁南地区冬小麦产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贵州超高产杂交稻生育习性和种植经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调查,在简述杂交稻生育习性基础上,经过汇总、筛选、归类及模型分析,将贵州省当前主栽超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分为多穗、兼用和大穗3种类型,并建立了不同类型产量因素及互作项的回归模型,模型相关系数高,理论值与观测值之间的拟合误差小。围绕数学模型提出的关键性技术措施,对挖掘贵州水稻超高产潜力,从理论到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薏苡脱壳质量,运用柔性剪切揉搓脱壳原理,设计了一种压力磨盘式薏苡脱壳装置。装置主要由进料搅龙、动磨盘、压力磨盘和压力调节装置等部件组成。工作时,薏苡随进料搅龙进入脱壳空间,依靠两磨盘之间的压力和摩擦力对薏苡进行揉搓脱壳,当压力磨盘受力大于薏仁破碎力时被顶起,以增大脱壳间隙,保护薏仁。对薏苡在导流区、破壳区和分离区的受力进行分析,确定影响薏苡脱壳质量的主要因素为薏苡含水率、脱壳转速、脱壳间隙和预紧力。以脱净率、破损率为试验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薏苡脱壳装置的最佳参数范围;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选取含水率为7%的薏苡,以脱壳装置的转速、脱壳间隙和预紧力为试验因素,脱净率和破损率为响应指标,进行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影响薏苡脱净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预紧力、脱壳间隙、脱壳转速,影响薏苡破损率的主次因素依次为脱壳间隙、预紧力、脱壳转速;基于响应曲面法对回归模型进行多目标优化,优选出脱壳装置的最佳作业参数组合为脱壳转速513.625 r/min、脱壳间隙2.061 mm、预紧力119.628 N,薏苡脱净率为91.731%、破损率为9.612%。将优化参数圆整,对薏苡进行连续脱壳作业,测得薏苡脱净率为91.12%,破损率为8.93%,可满足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0.
分蘖作为禾本科作物的重要农艺性状,是评估作物生产潜力的关键指标,并对作物高产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植物激素、遗传基因及外界环境因素3个方面阐述了作物分蘖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作物分蘖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