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分析了不同加工工艺超微茶粉球磨粉碎工艺、气磨粉碎工艺超微茶粉主要理化性质。不同粉碎处理的超微茶粉在理化成分含量、色泽、香气及滋味特征等方面均有所差异。结果表明,球磨、气磨粉碎超微茶粉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5.4 mg/g、22.9 mg/g;咖啡碱含量分别为33.8 mg/g、33.6 mg/g;水溶性糖含量分别为31.2 mg/g、30.8 mg/g;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1.1 mg/g、19.2 mg/g;茶多酚含量分别为172.2 mg/g、150.3 mg/g。球磨粉碎超微茶粉感官品质特征优于气磨粉碎超微茶粉,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等主要香气物质、营养物质的损失也低于气磨粉碎超微茶粉,本实验对比两者理化性质的区别分析,从而可以为提高超微茶粉品质的加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超微茶粉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是一种令人喜爱的健康饮料,将茶叶作为一种食品资源的利用更是引起人们广泛兴趣,添加茶汁的冰淇淋、面包、蛋糕、月饼已相继开发,为了更为有效地利用茶叶,产生了超微茶粉并开始了在食品加工中的利用研究,然而添加茶粉的食品至今在市场上仍难觅其踪,我们想除了促销宣传因素外,茶粉利用的本身尚有很多问题,本文将试加探讨。1 超微茶粉的物性为了适应茶叶加工的需要对传统茶叶的物性如电特性、磁特性、光特性、形状、粒度等有过系统研究,而现在对超微茶粉的物性研究却几乎没有人涉及,这样茶粉在食品中的利用就有很大的盲目性,根本不知道哪…  相似文献   

3.
古丈毛尖茶主要生化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和对比分析了古丈毛尖茶和湖南省其它25只具代表性的特种绿茶的主要生化成分。结果表明,古丈毛尖茶的主要生化成分丰富,与其它名优茶无显著差异,表现为高氨基酸含量的情况下,酚/氨比值和儿/氨比值也相应较高,具有高山茶的特征。古丈毛尖茶的生化品质可与我省著名的山地名优茶相媲美。  相似文献   

4.
超微茶粉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寿珍 《中国茶叶》2007,29(6):12-14
超微茶粉在我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它是用茶树鲜叶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可以直接食用的超细颗粒的茶叶新型产品,颗粒300目。超微茶粉可作为速冲饮料直接饮用,也可用于茶道和加工各种茶叶食品,如茶冰淇淋、茶糖果、茶月饼、茶汤圆、茶豆腐、茶面包以及其他茶制食品。目前,超微茶粉主要有超微绿茶粉和超微红茶粉两种。  相似文献   

5.
超微绿茶粉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对炒青绿茶制成超微茶粉后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以及他们在贮藏过程中四种主要生化成分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及叶绿素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试验分别设常温、低温以及真空三种贮藏条件。通过对三种贮藏条件下各自生化成分变化的比较筛选出适宜的贮藏条件。绿茶适宜于真空条件,超微茶粉适宜于低温条件。这一结果说明茶叶商品包装中放置除氧剂以及采取其他措施(真空、充氮)去除氧气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对福建已经发现的野生茶,取安野、宁野、尤野三种野生茶为材料,栽培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从生化学方面研究福建野生茶在茶树演进上的地位和利用前景,结果表明:三种野生茶的茶多酚、水浸出物、咖啡碱、儿茶素均极显著高于对照。聚类分析表明它们与对照均有较远的亲缘关系,L-EC+L-ECG在儿茶素中所占的百分比均比对照高,野生茶比栽培茶具有较高含量的儿茶素等多酚类物质,在提取利用上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名优绿茶鲜叶摊放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以一芽一叶茶鲜叶为原料,进行连续摊放(水分78%~61%)处理,取不同含水率摊放叶,分别进行液氮速冻和冷冻干燥,测定茶多酚、儿茶素各组分、氨基酸及各游离组分、咖啡碱、叶绿素、维生素C及可溶性总糖等含量,研究茶鲜叶摊放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摊放时间的增加,茶鲜叶中含水率下降逐渐加快,干物质质量下降;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呈现前期下降后期有所上升的趋势,酯型儿茶素总量逐渐下降,鲜叶和摊放叶中检测不到没食子酸儿茶素(GC);氨基酸总量呈上升趋势,不同游离组分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咖啡碱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摊放过程中茶鲜叶不同生化成分具有不同的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为提高名优绿茶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六堡茶的品质形成机理,提高六堡茶产品质量,本研究对六堡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进行跟踪检测,研究发现,经过渥堆、陈化等工序,茶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茶红素、茶黄素等生化成分含量的变化呈不断下降趋势,而茶褐素的含量变化呈不断增加趋势。结果表明,过度发酵会导致六堡茶中水浸出物等几种主要成分含量的减少,使得六堡茶品质降低,因此适度的渥堆发酵有利于六堡茶独特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绿茶加工过程中水分解吸与生化成分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杀青过程的湿热作用下,酯溶性色素的变化最为明显,随着水分的解吸,β-胡萝卜素、叶绿素a、b及叶黄素明显下降,脱镁叶绿素a、b、叶绿酸酯b、脱镁叶绿酸酯b相应增加;茶多酚在闷杀后增加,而后呈下降趋势;游离糖含量有所增加,但总糖变化不大;游离氨基酸总量有所减少。在炒干过程中,各种成分的变化较杀青更为复杂,但含量变化不如杀青工序中激烈,并且表现为随茶叶水分解吸速率由恒率向降率的转变,色素、游离糖、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及总量也呈较大的起伏变化。这些变化对绿茶风味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城步峒茶资源主要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γ-氨基丁酸超微绿茶粉辅助降血压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对γ-氨基丁酸(GABA)超微绿茶粉进行辅助降血压功能评价.动物实验设低、中、高(0.83、1.67、5.00 g/kg)3个剂量组,分别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5、10、30倍.另设高血压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动物高剂量对照组.经口连续给予样品30d,结果显示:高剂量组(5.00 g...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云南普洱茶渥堆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及水浸出物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茶叶中的主要生化成分均随渥堆时间延长而剧烈变化。至渥难结束时,茶多酚、此茶素、TF、TR、氨基酸及组分、可溶性精含量均剧烈地下降;TB和水不溶性条多酚则明显增加;但水浸出物含量并未明显下降,说明茶叶内含物通过氧化、降解、缩会等反应已产生新的生成物,从而形成了新的色香味品质。这种品质成分的剧烈变化,除了在特殊条件下的湿热作用外,微生物的参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中还对普洱茶品质的形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储存年份普洱茶的生茶和熟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四种生化成分含量是:生茶组中,旧茶比新茶呈明显下降,熟茶组中,同样是旧茶比新茶呈明显下降,差异均达极其显著水平。品质感官评审结果表明,随着贮存时间的增长,生茶的汤色由黄浓变为橙黄,香气由嫩香转变为淡淡的陈香,滋味由鲜爽转变为有浓醇感,微苦涩。熟茶的汤色由红褐色变为褐红色,香气清纯持久,滋味转变为醇厚、甘甜。总抗氧化活性(T—AOC)法检测结果,生茶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熟茶,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普洱茶的抗氧化活性明显下降,这与茶多酚的减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以长沙县高桥相同嫩度茶鲜叶原料采用卷曲形毛尖茶加工工艺制绿茶为对照,分别对沅陵县齐眉翠峰、凤娇碣滩茶、干发茶和军大坪茶4种绿茶的主要生化成分与感官品质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沅陵4种绿茶的茶多酚总量28.76%~30.34%,游离氨基酸总量2.35%~3.22%,咖啡碱含量3.00%~3.63%,水浸出物含量37.26%~40.07%,可溶性糖总量5.46%~5.65%,可溶性蛋白含量1.50%~1.74%,类黄酮化合物总量1.16%~1.79%,叶绿素总量1.36%~2.01%,儿茶素总量13.53%~16.20%。与对照相比,4种绿茶的茶多酚、可溶性糖和儿茶素总量均高于对照,除齐眉翠峰外其余3种茶样水浸出物和叶绿素总量均高于对照,除干发茶外其余3种茶样类黄酮化合物总量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5.
四川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生化成分及制茶品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四川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资源现状,根据植物学特征,从中选取具代表性的茶树初分为6种不同类型(依次编号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测试了其主要生化成分含量,评审了所制红、绿茶样的制茶品质。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枇杷茶树游离氨基酸总量为(2.46±0.07)%~(5.69±0.10)%,茶多酚含量为(21.67±0.40)%~(37.16±0.99)%,咖啡碱含量为(4.01±0.18)%~(4.88±0.03)%,水浸出物含量为(33.31±2.49)%~(47.28±1.35)%,儿茶素总量为(77.08±1.18)~(236.47±29.59)mg/g,因此,部分材料可以作为选育高儿茶素、高咖啡碱等特异成分的育种材料。以咖啡碱、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作为影响红碎茶品质的第一、二、三主成分或综合因子,结合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酚/氨值及感官审评结果可推论,E类适制红茶,F类制绿茶品质最优。从茶氨酸及苯丙氨酸的含量比例、儿茶素组分及总量等可推论,6类供试枇杷茶树中,E类茶树进化程度最高,接近栽培型。  相似文献   

16.
王晓萍  吴洵 《茶叶科学》1991,11(1):45-49
对炒青绿茶四套样的级別与其主要生化成分和微量元素含量间的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绿茶的级别与氨基酸、镁和锌的含量均呈直线关系;与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呈抛物线关系,其逆转临界含量分另为24%和4.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绿茶中氨基酸(x_1)、镁(x_2)和锌(x_3)的含量是决定共级别(y)的主要因素,其回归方程 y=11.1228-1.4382x_1-0.0078x_2+0.1946x_3可以作为绿茶化学定级的预测模型。鉴于微量元素对茶叶品质的影响的多面性,而且在成茶中含量稳定,分析简便,因而有希望  相似文献   

17.
对绿茶饮料在贮藏期间主要生化成分、芳香成分的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茶饮料在贮藏期间总酚含量呈下降趋势,贮藏12月后总酚减少26.6%;主要儿茶素EGCG含量下降明显,贮藏6个月和12个月后,饮料中EGCG的损失率分别达57.2%和91.9%。茶饮料在储藏过程中有H2O2产生,且H2O2的含量呈动态变化;游离氨基酸在贮藏一个月后损失率约为68%,当贮藏4个月后,其总量又有所增加;绿茶饮料贮藏过程中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均明显增加,饮料中典型的呈香物质,如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香叶醇、β-紫罗兰酮、己醛、橙花醇、苯甲醛的含量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利用SA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生化成分的变化与典型香气成分变化呈正相关;其中,儿茶素氧化和H2O2含量变化导致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香叶醇、β-紫罗兰酮、苯甲醛和橙花醇含量增加;氨基酸和H2O2的变化导致己醛含量增加。进一步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儿茶素氧化是导致饮料香气成分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2008~2010年8个茶树品种春、夏、秋三季共72个样品的鲜叶生化成分与黑毛茶感官品质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浸出物含量、EGCG含量和儿茶素总量与黑毛茶感官品质得分呈显著正相关,而粗纤维含量与黑毛茶感官品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在进行共线性诊断的基础上,剔除了EGCG、EGC、GCG三个多重共线性自变量,建立了以感官审评得分为因变量,其余10个生化成分的含量水平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回归方程中,标准化回归系数正相关大小顺序依次为儿茶素总量、ECG、水浸出物、总色素,说明这些成分对黑毛茶品质起正效作用,其中儿茶素总量的正效作用最大;负相关绝对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咖啡碱、粗纤维、DL-C、EC、氨基酸总量,说明这些成分对黑毛茶品质起负效作用,其中咖啡碱的负效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介绍了前苏联利用本国红、绿茶等外品,在添加月桂叶碎片并用印度进口红茶进行增浓和用柠檬及伏牛花香精油加香处理后,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CAAMO”颗粒茶的加工工艺流程,并对该产品的生化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AAM0”茶的含水量较其他茶低,儿茶素总量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及芳香油的含量均较用同样原料加工成的红茶和其他茶样为高。无论是品质标准、生化成分含量或是在香气、滋味上,这种新工艺茶均超过了用同样原料加工成的其他茶类。经在前苏联格鲁吉亚共和国的茶厂引进这种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