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棕壤和蛭石对外源钾的固定和释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成华  罗磊  潘大伟  胡滨 《土壤通报》2005,36(4):526-530
在外源钾施入量为2800mgkg-1条件下,供试耕地棕壤的固钾容量高达1450mgkg-1。在试验条件下,棕壤对钾素的固定量随外源钾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蛭石对钾素的固定量具有随外源钾的施入量增加而呈线性增大的规律,其中0.3mm~0.1mm粒级蛭石对于钾素的固定量要高于1mm~0.3mm和<0.1mm两粒级蛭石对钾素的固定量。蛭石和棕壤对外源钾的固定率表现为随固钾量的增加而趋于降低的规律,但钾素释放量却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腐殖酸组成和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23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土壤腐殖酸含量, HA/FA升高,土壤胡敏酸的羧基/酚羟基比升高,E4 /E6 值较高。施化肥处理HA/FA下降,羧基/酚羟基比下降,E4 /E6 值下降。有机无机配施HA/FA下降较明显,其它指标介于有机肥和化肥之间。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土壤活性胡敏酸平均含量高于有机肥和化肥。松结态腐殖酸占总腐殖酸的10% ~20%。胡敏酸占3% ~8%,富里酸占6% ~11%。施肥可显著降低松结态腐殖酸、胡敏酸和富里酸的比例。化肥的施用可促进紧结态的腐殖酸向松结态的转化,加速地力的消耗。有机无机配施处理可较大幅度地提高松结态胡敏酸的比例,而减低松结态富里酸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草甸土是辽宁地区的主要农业土壤,但是草甸土中含有大量的2∶1型黏土矿物,这些矿物具有固钾能力,受这些矿物的影响,草甸土具有较强的固钾能力,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外源钾素的发挥。采用连续流动法研究了腐殖酸对浑河流域发育的草甸土钾素固定与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殖酸能够降低土壤对钾素的固定量。腐殖酸对土壤固钾率的影响与腐殖酸和钾的施入顺序有关,在外源钾(800 mg kg-1)存在时腐殖酸提前于钾素一天施入,与未加腐殖酸相比能引起溶液钾的显著增加,其中胡敏酸增加41.8%,富里酸增加56.3%;腐殖酸与钾素同时加入,也能引起溶液钾的增加,但增加幅度降低,其中胡敏酸增加7.3%。富里酸增加26.2%;腐殖酸后于钾素加入,引起的溶液钾变化较小,其中胡敏酸增加5.5%,富里酸增加9.8%。三种施入方式对交换钾变化影响不大。不同施入方式下土壤的固钾率表现为:未加腐殖酸后加腐殖酸同时加入先加腐殖酸。  相似文献   

4.
长期定位施肥对棕壤钾素垂直分布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26年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研究化肥与有机肥长期定位施用对棕壤钾素垂直分布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从1979年到2004年不论施钾与否各处理0~20 cm土层土壤中各形态钾素含量均高于20~40 cm土层,长期施肥对土壤钾素的垂直移动影响不大。长期不施钾各处理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中各形态钾均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有机肥的长期施用能维持棕壤速效性钾的平衡,缓解非交换性钾的下降趋势,促进矿物钾的有效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土壤含钾矿物的释钾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土壤中含钾矿物的类型、结构特点、钾素含量与钾素释放的关系,区分了含钾矿物在土壤中的构成及分布特点,同时对国内外关于含钾矿物钾素释放规律的研究状况,钾素释放的作用机理、动力学特性,以及影响土壤含钾矿物钾素释放的因素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腐殖酸钾对生姜生长、钾素吸收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腐殖酸钾对生姜生长、钾素吸收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姜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积累量随生姜生长发育而增加,变化动态可以用Logistic方程拟合。施用腐殖酸明显提高了根系活力,增加了植株钾素吸收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比空白对照增产8.88%。施用腐殖酸钾显著促进了根系生长发育,提高了钾素积累速率和钾素积累量,并最终提高产量,比空白对照增产61.29%,比等量氧化钾对照增产9.92%。施用腐殖酸钾显著提高了钾肥农学利用率和钾肥吸收利用率,而钾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钾素收获指数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7.
生物耗竭土壤的层间钾自然释放及固钾特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国华  鲍士旦  史瑞和 《土壤》1995,27(4):182-185
对经生物耗竭后的8种土壤的研究表明,它们经过自然风干后,土壤的层间钾能自然释放而交换性钾得到部分恢复,但耗竭程度愈烈,恢复能力则随之下降,经淹水或湿润处理后,土壤的交换性钾反有较大程度的再固定;而干湿交换处理后,能促进低施钾水平土壤中新固定态层间钾的释放,高施钾水平土壤中交换性钾的进一步固定。生物耗竭使土壤的固钾能力增强,但白土及黄泥土土壤的固钾率仅19-46%,新固定态钾易被作用再利用,而黄潮土  相似文献   

8.
腐殖酸钾对生姜生长、钾素吸收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腐殖酸钾对生姜生长、钾素吸收及钾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姜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和钾素积累量随生姜生长发育而增加,变化动态可以用Logistic方程拟合。施用腐殖酸明显提高了根系活力,增加了植株钾素吸收量和干物质积累量,比空白对照增产8.88%。施用腐殖酸钾显著促进了根系生长发育,提高了钾素积累速率和钾素积累量,并最终提高产量,比空白对照增产61.29%,比等量氧化钾对照增产9.92%。施用腐殖酸钾显著提高了钾肥农学利用率和钾肥吸收利用率,而钾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钾素收获指数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外源腐殖酸对棕壤有机磷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Bowman和Cole提出的有机磷分组方法,对施人外源腐殖酸条件下,不同时期棕壤有机磷的组成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施入外源腐殖酸,在培养的各个时期,有机磷各组分所占比例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依然是中等活性有机磷〉中等稳定性有机磷〉高稳性有机磷〉活性有机磷。施入外源腐殖酸后,在培养的30d,活性有机磷均下降;在培养的60d和90d,施入高量腐殖酸的土壤,活性有机磷升高。施入外源腐殖酸,在培养的各个时期均可明显增加中等活性有机磷的含量,特别是在施入高量腐殖酸时增加的最多;同时还可降低中等稳定性有机磷的含量,在施入高量腐殖酸时降低的最多。  相似文献   

10.
腐殖酸对钾在褐土中迁移和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杜振宇  王清华  刘方春  马丙尧 《土壤》2012,44(5):822-826
采用室内土柱实验研究了腐殖酸与钾共施时腐殖酸对钾在褐土施肥点附件微域中迁移和形态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单施KCl处理相比,共施腐殖酸没有明显改变肥料钾在褐土中的迁移距离,在培养7天时增加了肥际微域中的水溶性钾含量,而在培养28天时则降低了其含量;共施腐殖酸明显增加了交换性钾含量以及在土壤中的迁移量,但减少了非交换性钾的含量和迁移量。说明共施腐殖酸减少了土壤晶格对钾离子的固定,提高了外源钾在褐土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铵对土壤钾素释放、固定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钦桢 《土壤学报》1993,30(3):245-252
  相似文献   

12.
草酸/草酸盐对森林暗棕壤的磷释放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晓阳  宋金凤 《土壤学报》2005,42(6):977-984
模拟森林凋落物淋洗液中的草酸/草酸盐浓度范围,设计了不同浓度草酸/草酸盐溶液一次性浸提和多次连续浸提系列实验,其中的草酸(阴离子)载荷量为0~200 mmol kg-1。结果表明,草酸能显著促进暗棕壤A1层(腐殖质层)磷的释放,土壤磷溶出量随草酸溶液浓度升高而线性增加;但对B层土壤磷的释放效应相对较弱,草酸浓度低于5mmol L-1时B层磷的释放不明显。pH 5.16草酸钠溶液比相同浓度的草酸溶液具有更高的解磷效率,在设置二者浓度为0.5~20.0 mmol L-1时,前者的解磷量是后者的1.51~2.98倍,推断草酸盐溶液或凋落物淋洗液中草酸(盐)类物质促进暗棕壤磷释放的主要机理在于草酸阴离子(C2O42-)配位反应。草酸盐对暗棕壤磷的释放效应具有一定累加性,土壤磷释放量主要由草酸阴离子累积载荷量决定,而与其加入方式(多次或一次性)关系不大;当以pH5.16草酸钠溶液加入时,土壤磷释放量Y(mgkg-1)与草酸阴离子累积载荷量X(mmol kg-1)间的回归方程为Y=-0.000 4X2 0.176 6X 0.425 3,R2=0.990 2。仅以凋落物层溶出的草酸(阴离子)量进行估计,由此增加的A1层土壤磷释放量达2.40 kg hm-2a-1,大约相当于中龄林年吸收磷量的1/3~1/5,因此其实际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3.
胡敏酸对土壤和矿物粘粒分散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土壤胡敏酸(Humic acid)对红壤和黄棕壤以及高岭矿和蒙脱矿粘粒分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HA对Na+饱和的土壤及矿物粘粒分散作用很大。用H2O2除去土壤有机质后,粘粒分散明显下降。然而,添加少量HA后,又能显著地提高粘粒的分散性。这种现象在两种土壤中,红壤表现更为突出。Na+饱和的高岭矿粘粒分散性很差,而蒙脱矿粘粒分散性很强,这与它们所带电荷量有关。但是,添加少量HA后,高岭矿粘粒分散性急剧提高,而蒙脱矿的变化却很小。试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有机质HA对土壤和矿物粘粒分散作用受矿物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氧弹量热计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条件土壤胡敏酸热值呈现堆肥>秸杆>化肥>无肥>休闲的顺序,各施肥处理定位试验10年的胡敏酸能态比4年者为低。  相似文献   

15.
长期施钾对作物增产及土壤钾素含量及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本文以在油稻稻、麦稻和麦棉三种种植制度下进行的长期(10年)施钾田间定位试验的结果为依据,阐述了长期施钾对几种主要农作物增产及施肥效益的影响,对长施钾后供式条件下土壤钾素含量及形态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不同林型下土壤腐殖质研究表明:(1)当年枯枝落叶及表层土壤C/N值均以油松林地最大,沙棘林地最低;表层土壤C/N值与林龄、枯枝落叶C/N呈正相关,与枯枝落叶灰分含量呈负相关。(2)剖面中腐殖酸、胡敏酸、富里酸各平均值为白桦林地>辽东栎林地>辽东栎×山杨林地>山杨林地>沙棘林地>油松林地,即阔叶乔木林地>灌木林地>针叶林地;胡敏素平均值大小顺序与此完全相反。(3)表层土壤胡敏酸芳构化程度在子午岭的为:白桦林地>辽东栎林地>辽东栎×山杨林地>山杨林地>油松林地>沙棘林地;六盘山为:山杨林地>辽东栎林地。剖面芳构化程度为:三层>二层>一层。  相似文献   

17.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高岭石中铝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徐仁扣  季国亮  蒋新 《土壤学报》2002,39(3):334-340
选择了几种土壤中可能存在的低分子量脂肪羧酸 ,研究了它们对高岭石中铝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 ,有机酸可以通过络合作用促进高岭石中铝的释放。几种有机酸对体系中可溶性铝影响的大小顺序为 :草酸 >柠檬酸 >丙二酸 >苹果酸 >乳酸。草酸、柠檬酸和乳酸对可溶性铝释放的促进作用随体系pH的升高而减小 ,其中草酸体系中可溶性铝随pH的变化幅度最大。在苹果酸体系中 ,可溶性铝随pH的升高而稍有增加。体系中的可溶性铝随有机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而交换性铝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加而减少 ,先随苹果酸浓度增加而增加 ,然后又逐渐减少。与对照相比 ,柠檬酸和草酸使交换性铝的量减小 ,苹果酸和乳酸在低pH下使交换性铝明显增加 ,而苹果酸在较高pH下使交换性铝减少。有机酸影响释放出的铝在固液相间的分配比 ,苹果酸在低pH下使体系中释放出的大部分铝以交换性形态存在 ,而在较高pH下 ,大部分铝以可溶形态存在。在草酸体系中 ,释放出铝的大部分都以可溶形态存在。不同有机酸的不同表现与体系中铝的溶解平衡、铝的吸附 -解吸平衡、有机酸的吸附 -解吸平衡、有机酸的离解平衡和铝与有机酸的络合 -离解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8.
周江敏  代静玉  潘根兴 《土壤》2004,36(1):46-50
采用元素分析、1HNMR和FTIR研究了黄泥土中水溶性有机质组成及结构特征,并与富里酸、胡敏酸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胡敏酸含有大量的芳香族不饱和物质,烷基链烃多,支链长;富里酸以含有大量的羧基为主要结构特征;水溶性有机质主要由碳水化合物组成,含有大量的羟基,芳香族不饱和物质少。  相似文献   

19.
以花生和旱作水稻为材料 ,采用分隔方法和15N同位素示踪法 ,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研究了水稻与花生间作复合体的氮素营养优势、间作花生的生物固氮效率、花生体内氮素向水稻的转移。并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花生单作、水稻单作、水稻 /花生间作 3种栽培方式下对土壤氮素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 1 )水稻和花生间作有产量优势和氮素营养优势 ,在N 0kghm- 2 、N 2 2 5kghm- 2 和N 3 0 0kghm- 2 三个氮素水平下 ,根系不分隔的水稻生物量分别比分隔处理的高 3 0 0 3 %、1 0 1 %和 2 2 % ;水稻氮素吸收量分别比分隔处理的高 74 0 3 %、1 6 93 %和 2 3 2 % ;( 2 )花生在N 2 2 5kghm- 2 和N 3 0 0kghm- 2 氮素水平下 ,分隔处理和不分隔花生固氮量分别为 3 8 1 1 %、40 97%和 1 4 81 %、2 0 49% ,间作能提高花生固氮效率 ;( 3 )花生体内氮素在共生期内可以转移到水稻体内 ,花生固氮量和氮素转移没有相关 ;( 4 )与水稻单作比较 ,花生 /水稻间作可以改善土壤的氮素营养。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土壤磷的固定特征及磷释放量和释放率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42  
通过加入不同浓度的P(水土比为 2 0∶1 )并利用连续提取法 ,对三种土壤P的固定特征以及磷的释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红壤对P的固定能力高于潮土 ,而潮土高于水稻土 ,在加入P量为 2 97gkg- 1土壤的条件下 ,三种土壤对P的固定量分别为 2 84gkg- 1、2 5 3gkg- 1和 2 0 8gkg- 1。三种土壤对P的固定率则随着加入P量的增加而降低。在P的释放研究中 ,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加 ,P的释放量减少 ,并在提取 8次后 ,以后各次P的释放量不发生显著变化。三种土壤中 ,水稻土P的最大释放量 (1 2 4 0 7mgkg- 1)显著高于红壤 (60 46mgkg- 1)和潮土 (1 9 74mgkg- 1) ,水稻土P的总释放量 (1 6次 )也大于红壤和潮土 ,三种土壤P的总释放量分别为 2 0 6 0 2 (1 98gkg- 1土壤P处理 )和 2 71 91mgkg- 1(2 97gkg- 1土壤P处理 )、1 0 0 48和2 60 5 3mgkg- 1、1 1 6 0 6和 1 3 1 91mgkg- 1。三种土壤P的释放率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并逐渐达到稳定。水稻土的释放率显著高于红壤和潮土。水稻土和潮土中 ,1 98gkg- 1土壤P处理的土壤P的释放率高于2 97gkg- 1土壤P处理的土壤 ,红壤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