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滁州鲫雌核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产于安徽省滁州市城西水库的滁州鲫是否行雌核发育繁殖.对滁州鲫♀×滁州鲫♂及滁州鲫♀×红鲤♂受精卵进行细胞学研究,结果表明:(1)在刚产出的成熟卵细胞内没有发现极体,在精子入卵约15~16min后(水温为18~20~C),单个极体被排出;(2)在受精卵内,精核保持凝聚状态,没有形成雄性原核;(3)精子入卵20 min后,卵核形成雌性原核,在第一次卵裂前没有观察到雌性原核与呈凝聚状态的精核的融合;(4)同源与异源精子激发滁州鲫卵的发育过程基本相同,异源精子能进入滁州鲫卵细胞并激发卵核形成雌性原核,并进行正常胚胎发育,其鱼苗正常,无畸形和无杂交性状的鱼苗.研究表明,滁州鲫为雌核发育鱼类.  相似文献   

2.
彭泽鲫的受精细胞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彭泽鲫与兴国红鲤受精细胞学所作研究表明,彭泽鲫属雌核发育种群。异源精子能正常进入彭泽鲫儿子内,瑷 精卵中异源精子呈凝缩状态,不形成雄性原核,没有看到两性原核融合。在刚产出的成熟卵子中没有看到极体,受精后12min见到唯一的一个极体排出,雌性原核自行发育。  相似文献   

3.
对彭泽鲫与兴国红鲤受精细胞学所作研究表明,彭泽鲫属雌核发育种群。异源精子能正常进入彭泽鲫儿子内,瑷 精卵中异源精子呈凝缩状态,不形成雄性原核,没有看到两性原核融合。在刚产出的成熟卵子中没有看到极体,受精后12min见到唯一的一个极体排出,雌性原核自行发育。  相似文献   

4.
博闻 《湖南农业》2002,(23):9-9
湘云鲫、湘云鲤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刘筠教授领导的研究组与湖南省湘阴县东湖渔场合作,将细胞工程技术和有性杂交方法相结合,经过10多年的潜心研究培育出来的新型优质品种.1999年12月,该项目通过了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组织的专家验收.湘云鲫比本地鲫鱼生长速度快3倍~5倍,当年鱼苗可育成500克~700克规格的商品鱼;湘云鲤的生长速度比普通鲤鱼快30%-40%,当年商品鱼的规格可达750克~1000克.  相似文献   

5.
鲫、鲤杂交制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彭泽鲫Carassiusauratusvar.Pengsenensis作母本、黑龙江野鲤Cyprinuscarpio作父本进行不同属间的远缘杂交,获得的杂交一代(F1)杂种优势明显。利用1#催产剂(HCG800IU/kg+LRH-A23μg/kg)进行人工催产,催产率为93%~100%,受精率为64 0%~75 4%,孵化率为81 7%~82 0%;将杂交鲫与双亲的生物学性状进行比较,杂交鲫与彭泽鲫相似(用数理统计中的独立性检验X2=0 075,X20 05=9 49,X20 05,差异不显著);对杂交鲫与双亲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进行测定,杂交鲫与母本鲫的LDH酶谱相似。  相似文献   

6.
同源四倍体水稻IR36(4)受精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通过细胞遗传学方法对转基因鲤鲫杂交(F1)回交三倍体子代鱼进行了红细胞及其核大小的测量和DNA含量的测定,结果为:采用血涂片法测量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红细胞面积和体积分别是二倍体红鲫鱼的1.43倍和1.57倍,接近三倍体的理论预期值1.5倍;通过流式细胞仪对鲤鲫杂交子代细胞和二倍体细胞进行相对DNA含量测定,结果为:在所测的12尾鱼中,有9尾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的DNA含量是对照鱼的1.5倍。占总鱼数的75%,在2~3倍体之间非常接近三倍体(非整倍三倍体)的鱼有3尾,占总鱼数的25%,本结果与其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青蛤Cyclina sinensis卵子受精和第一次卵裂的过程。青蛤的成熟卵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此时可以接受精子入卵即受精。在水温23.2℃条件下,精卵混合6 min时精子开始入卵;混合15 min时,受精卵开始排出第一极体;混合21 min时,受精卵开始排出第二极体;雄原核在第二极体释放前形成,第二极体释放后很快形成雌原核,雌、雄原核逐渐在中央靠拢;42 min时,雌、雄原核融合成合子;50 min左右时,受精卵完成第一次卵裂,成为两个细胞。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青蛤Cyclina sinensis卵子受精和第一次卵裂的过程。青蛤的成熟卵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此时可以接受精子入卵即受精。在水温23.2℃条件下,精卵混合6 min时精子开始入卵;混合15 min时,受精卵开始排出第一极体;混合21 min时,受精卵开始排出第二极体;雄原核在第二极体释放前形成,第二极体释放后很快形成雌原核,雌、雄原核逐渐在中央靠拢;42 min时,雌、雄原核融合成合子;50 min左右时,受精卵完成第一次卵裂,成为两个细胞。  相似文献   

10.
鲤鲫杂交两种回交子代鱼的形态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雌性二倍体鲤鲫杂交分别与雄性鲤鱼和雄性鲫鱼回交,获得了鲤鲫杂交两种回交子代鱼,并对其1龄鱼的形态特征和内部器官结构进行了测定。回交鲤的主要性状为侧线鳞31~38;下咽齿2行,1.4/4.1;口须2对;肠长44~46 cm;体长为头长的(3.25±0.15)倍,为尾柄长(6.14±0.89)倍;头长为眼径的(4.76±0.2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06±0.16)倍。回交鲫的主要性状为:侧线鳞27~36;下咽齿1行,4/4;口须1对;肠长24~62cm;体长为头长的(3.33±0.13)倍,为尾柄长的(6.36±0.54)倍;头长为眼径的(4.54±0.20)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0.90±0.28)倍。结果表明,鲤鲫杂交与鲤鱼回交子代的形态特征偏向于鲤鱼;与鲫鱼回交子代的形态特征偏向于鲫鱼。  相似文献   

11.
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的染色体数目及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制备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鲤鲫杂交♀×鲤鱼♂)的染色体,结果表明:鲤鲫杂交回交子代染色体组由150条染色体组成,按着丝粒位置染色体组型可分为4组,每个染色体小组均由3条同源染色体组成。鲤鲫杂交回交子代鱼的染色体数目为3n=150 条,染色体臂数NF=234,核型公式为:3n=60m 24sm 36st 30t。鲤鲫杂交回交子代的DNA相对含量是二倍体鲤鲫杂交肾细胞DNA相对含量的1.54倍,与细胞染色体试验结果一致,说明该鱼是以三倍体细胞为主的回交种。  相似文献   

12.
对大鳞副泥鳅(PP)、二倍体泥鳅(DD)和四倍体泥鳅(TT)自交或杂交受精卵进行冷休克(冷休克条件为:受精后5min开始,利用2~3℃冰水冷休克处理30~35min),获得6种多倍体泥鳅后代(DD×PP-0,3n=74;DD×DD-0,3n=75;DD×TT-0,4n=100;TT×PP-0,5n=124;TT×DD-0,5n=125和TT×TT-0,6n=150。母本在前,父本在后)。利用流式细胞仪对不同诱导组合不同时期倍性进行检测发现:1月龄,DD×PP-0三倍体诱导成功率为87.50%,DD×DD-0三倍体诱导成功率为53.85%,DD×TT-0四倍体诱导成功率为90.91%,TT×PP-0五倍体诱导成功率为84.96%,TT×DD-0五倍体诱导成功率为76.92%,TT×TT-0六倍体诱导成功率为12.50%。12月龄,各组合多倍体诱导成功率分别为91.43%(DD×PP-0,3n=74),60%(DD×DD-0,3n=75),85.19%(DD×TT-0,4n=100),87.50%(TT×PP-0,5n=124),83.33%(TT×DD-0,5n=125)和6.06%(TT×TT-0,6n=150)。12月龄各诱导组合多倍体倍性组成与1月龄相似,诱导成功率随诱导多倍体后代的倍性增加而降低。对不同诱导组合后代进行生长统计分析发现:不同诱导组合后代在生长早期差异不显著,生长后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以四倍体泥鳅为母本、大鳞副泥鳅为父本的诱导五倍体后代(TT×PP-0)12月龄时期全长和体质量值最大。同时,荧光受精细胞学观察证实冷休克处理通过抑制受精卵第二极体的释放获得三倍体型后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鲫鲤杂交鱼减数分裂关键基因(Spo11和Mlh1)的序列和表达特征,揭示异源双亲减数分裂因子在杂交品系的传代中是否存在选择压力,为解析远缘杂交跨越生殖障碍打下遗传学基础。【方法】以已形成稳定品系的鲫鲤杂交鱼为研究对象,包括红鲫(RCC)、湘江野鲤(CC)、鲫鲤杂交子代(F1)和异源四倍体鲫鲤(4nAT),通过分子克隆、序列比对及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研究Spo11基因和Mlh1基因在鲫鲤杂交鱼中的遗传规律和表达特征,并分析其与原始父母本间的关系。【结果】RCC、CC、F1和4nAT的Spo11基因CDS序列绝大部分为1152 bp,仅4nAT中存在1157 bp的CDS序列;在F1和4nAT中均稳定获得2种原始亲本的独立遗传片段,且在4nAT中还检测到原始父母本重组基因片段[4n-SPO11-11-2(MT648223)],其与原始母本RCC-Spo11基因对应片段的相似性为96.2%,与原始父本CCSpo11基因对应片段的相似性为93.7%,表明Spo11基因表达模式并非完全保守性及4nAT存在遗传变异性。Mlh1基因CDS序列在鲫鲤杂交鱼中同样稳定存在,表现出稳定的杂合遗传特征,即F1和4nAT中既存在RCC-Mlh1基因CDS序列(相似性为99.5%),也存在CC-Mlh1基因CDS序列(相似性为99.4%),鲫鲤杂交鱼相应的遗传片段和原始亲本间仅存在极少的基因位点变异。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SPO11蛋白和MLH1蛋白在鲫鲤杂交子代中均能正常表达。其中,4nAT的精巢中仅表达相对分子量较大的SPO11-β亚体,而F1的精巢中仅表达相对分子量较小的SPO11-α亚体。【结论】F1和4nAT能稳定杂合遗传原始亲本RCC的Spo11基因和Mlh1基因,虽然在CDS序列结构上存在少量差异,但最终都能独立表达相关蛋白,即杂交鱼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关键基因的表达正常可为其跨越生殖障碍打下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4.
大鳞副泥鳅卵和泥鳅精子杂交受精细胞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鳞副泥鳅和泥鳅杂交的受精细胞学过程,证实异源的泥鳅精子能够进入大鳞副泥鳅的卵子中,诱导星光并形成雄性原核。雌雄原核相互接触并融合形成合子核。全部过程有正常的受精细胞学程序和卵裂方式,由此产生的后代兼具父,母本双方的遗传性状。  相似文献   

15.
黑穗醋栗(Ribes nigrumL.)受精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利用RAPD和微卫星标记技术,对芙蓉鲫及其原始亲本(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5个群体的遗传关系进行研究。利用20条随机引物进行RAPD分析,其中12条在5个群体中均能扩增出特异条带。统计分析显示:芙蓉鲫与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的遗传相似性分别为0.8757、0.7478、0.7419、0.7449,遗传距离分别为0.1327、0.2906、0.2985、0.2944。在进行微卫星标记分析时,所扩增的29对微卫星引物中共有13对在5个群体中均能扩增出特异条带。统计分析显示,芙蓉鲫与红鲫、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的遗传相似性分别为0.8717、0.7434、0.6680、0.7552,遗传距离分别为0.1374、0.2965、0.4034、0.2808。两种分析结果均表明,芙蓉鲫的遗传结构更接近于父本红鲫,与外祖父兴国红鲤的遗传相似性比与外祖母散鳞镜鲤的遗传相似性要大,其遗传结构更偏向于具红色体征的原始亲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自交F1代与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es)♂杂交F1代各组织免疫相关酶的活性。[方法]比较星斑川鲽F1与杂交F1代肌肉、肝脏、脾脏和肠中3种重要的非特异免疫相关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差异。[结果]杂交后代肌肉、脾脏、肠中ACP,AKP的活力都高于自交后代,肝脏中ACP,AKP的活性与自交后代无显著差异,SOD活性除肌肉组织中稍增加外,其他组织显著下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星斑川鲽的杂交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温室幼苗接种鉴定、田间自然鉴定的方法,研究了几个欧亚种葡萄品种的自交和杂交后代群体的霜霉病感病性及其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利用感病的欧亚种葡萄品种进行自交或杂交,在其后代群体中也能出现一些抗病单株,虽然它们的比例较少;后代群体中抗病植株的比例与亲本的感病性呈反相关。温室幼苗接种鉴定结果与田间自然鉴定结果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叶片抗病性与果穗抗病性呈正相关。本文对利用欧亚种葡萄品种间霜霉病感病性的差异进行优质抗病育种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丹江口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和池养第4代的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为亲本进行远缘杂交,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得到受精卵并能正常发育获得杂交鲌子一代个体。对杂交鲌胚胎及胚后发育过程及各个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受精卵近圆形,淡黄色,直径0.86~0.95mm,受精后1h40min,吸水膨胀,卵径可达1.0~1.3mm;发育过程可分为7个阶段:受精卵胚盘形成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经胚阶段、器官形成阶段和出膜阶段,并进一步分为29个发育分期;水温在24~25℃范围内,受精40min后开始第1次卵裂,受精后26h大部分仔鱼发育完毕,刚出膜的仔鱼全长为4.50~5.05mm,发育总积温为647.7℃.h;胚后发育过程分为仔鱼和稚鱼2个阶段:仔鱼阶段为从出膜至腹鳍形成阶段,历时288h,稚鱼阶段为从腹鳍形成至鳞片长齐的阶段,历时240h。刚出膜的仔鱼无游泳能力,鱼体透明,出膜后104h仔鱼能平游,且仔鱼口裂明显,具备摄食能力并开始摄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