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探讨小麦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08、2009年两年小麦品比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量高的品种其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也相应较高,综合抗病性好的品种产量也较高;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扬花期>成熟期>赤霉病>纹枯病>条锈病>白粉病。说明该地区与产量密切的主要农艺性状为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穗粒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鲁南经济带主栽种植的21个小麦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作灰色关联度分析,研究分析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鲁南经济带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全生育期、容重、穗粒数、千粒重、最高总茎数、成穗率、株高、基本苗、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等肥力水田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品种(系)试验结果为依据,对8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度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陕西中等肥力水田小麦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最高茎数、产量、有效穗数、千粒重、每穗粒数、穗长变异系数较大;8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最高茎数、基本苗数、生育期、千粒重、穗长、株高;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穗长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结合该地区小麦生态条件特点提出,提高陕西中等肥力水田小麦产量的措施为提高分蘖成穗率;在育种上或栽培措施上提高每穗粒数;同时注重千粒重、株高和穗长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对2004—2005年国家小麦品种展示的8个弱春性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依次为:单位面积穗数(0.8034)、每穗粒数(0.5492)、千粒重(-0.4146)、株高(0.3366)、穗长(0.0639)和每穗小穗数(0.1824),对产量的直接影响重要性依次为:千粒重(1.5139)、每穗粒数(1.0816)、单位面积穗数(1.0254)、株高(0.4358)、每穗小穗数(0.2968)和穗长(-0.0274),表明了农艺性状间具有明显的制约关系。提出了河南春性小麦高产育种的策略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河南省2013—2018年通过审定的8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研究影响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为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对83个半冬性小麦品种的单位面积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生育期进行汇总处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结果]小麦平均产量呈上升趋势,线性拟合结果表明年递增124.57 kg/hm~2。除有效穗数外,研究的其他主要农艺性状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变异结果分析,有效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生育期(r=0.493 0)、株高(r=0.289 1)、穗粒数(r=0.262 2)、千粒重(r=0.252 4)、有效穗数(r=0.041 2)。产量三要素通径分析与相关分析结果一致。[结论]近期河南省在小麦育种性状选择时,应首先将育种材料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放在首位,同时兼顾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6.
浅论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在冬小麦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12-2013年度国家小麦试验站高产展示清苑试点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单位面积穗数r1千粒重r3穗粒数r2抽穗期r7落黄性r6成熟期r8条锈病r4白粉病r5。说明在该地区与产量密切相关的主要农艺性状为亩穗数、千粒重、穗粒数。  相似文献   

7.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河南省最新国审的18个小麦新品种的产量与8个主要性状进行关联度分析,以探索小麦产量与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大小关系,旨在为小麦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大小顺序为穗粒数>成穗率>基本苗>株高>有效穗数>全生育期>最高茎蘖数>千粒重。其中,穗粒数、成穗率、基本苗、株高是制约产量的最大因素;有效穗数、全生育期、最高茎蘖数、千粒重对产量的制约力依次变小。这一结果可为小麦新品种的高产育种和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西藏地区春青稞品种的选育与栽培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笔者通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计算了西藏地区13个春青稞品种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小穗数、退化小穗数以及生育期与单位面积产量的关联度分别为0.6334、0.6957、0.6394、0.7088、0.6955、0.7308、0.6241、0.6514;按关联度大小排序为小穗数>株高>穗粒数>穗长>生育期>千粒重>穗数>退化小穗数.从结果来看,培育大穗与秸秆较高品种,提高单穗小稳数、穗粒数可能成为今后西藏地区春青稞育种与栽培管理工作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
辽春系列小麦主要产量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012年种植的辽春系列小麦品种(系)的7个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排序为:基本苗数>有效穗数>株高>穗粒数>生育期>千粒重>穗长。基本苗数、有效穗数、株高、穗粒数、生育期、千粒重、穗长等因素与产量的关联度较高,与产量的关系较密切,对产量影响较大。在选育小麦品种时,首先要保证小麦试验小区的基本苗数和有效穗数相当,然后选择合适的株高和穗粒数以及适当的生育期、千粒重和穗长。  相似文献   

10.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陕西省渭北旱塬新选育的11个小麦新品种(含对照)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渭北旱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重要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生育期、容重、单位穗数、成穗率、每穗粒数、株高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1.
谷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栾素荣  王占廷  李青松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115-116,118
以2009年国家谷子区域试验西北区中晚熟组12个谷子品种(系)的试验结果为数据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序为穗粒重〉单穗重〉出谷率〉穗粗〉纹枯病〉千粒重〉穗长〉株高〉生育期。说明穗粒重、单穗重、出谷率和穗粗4个性状对产量影响较大,纹枯病、千粒重、穗长、株高和生育期对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玉米农艺性状和病害抗性的关系,选育出高产高抗的玉米品种,以联合体玉米区试的19个品种进行病害的抗性鉴定,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农艺性状与病害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9个品种对茎基腐病和穗腐病的抗性都强,对丝黑穗病和矮花叶病的抗性都弱,对大斑病的抗性中等;与产量关联度最密切的出籽率与茎基腐病关系最密切,对产量影响次之的是穗腐病,对产量影响排名第四的百粒重与大斑病关系密切,之后的穗行数与丝黑穗病关联度最大,与产量成正相关的株高与矮花叶病关联密切。因此,结合玉米农艺性状与病害抗性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和抗病性鉴定,应着重丝黑穗病、大斑病和矮花叶病的抗性选择。  相似文献   

13.
谷子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12年内蒙古谷子区域试验10个谷子品种(系)的试验验结果为数据材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9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密切程度。结果表明:9个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关联序为穗数〉苗数〉生育期〉千粒重〉单株粒重〉株高〉单株穗重〉穗长〉出谷率。说明穗数、苗数、生育期、千粒重、单株粒重、株高和单株穗重对产量影响较大;穗长和出谷率对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玉米自交系单株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过去40年国内选育的37个骨干玉米自交系的单株籽粒产量与其主要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单株籽粒产量与其主要相关性状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行粒数>穗粗>穗行数>穗长>出籽粒>株高>穗位高>千粒重>秃尖.指出在自交系选育过程中应注重对中大穗类型的选择,同时要求具有较高的出籽率和适当的株高和穗位高.为了进一步挖掘玉米自交系的产量潜力,应广泛采用高密度选系手段,通过创造适当的逆境以筛选无秃尖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商洛地区小麦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互关系,以15个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对其穗粒数、667 m穗数、千粒重、生育期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生育期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偏相关分析显示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穗粒数,其次是667 m穗数,而生育期对产量的负向效应最大;在通径分析中,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为穗粒数>667 m穗数>株高>基本苗>千粒重>穗长>生育期。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一致表明,穗粒数是影响小麦高产育种的主要因素,其次为667 m穗数,生育期对产量的副作用最大。因此在新品种的选育时,选择熟期偏早,穗粒数和667 m穗数多的品种(系),更容易获得高产。该研究为商洛地区小麦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了新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在覆膜滴灌条件下玉米品系(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应用DPS软件对15个玉米杂交品系(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行相关性、灰色关联度等分析,结果表明:籽粒重、穗重、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玉米产量与生育期、籽粒水分含量、穗重、籽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可将参试的15个品系(种)划分为3类,第Ⅲ类表现良好,值得进行推广种植。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玉米籽粒重、穗重、生育期、籽粒水分含量等性状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导因素,在玉米高产育种中,应以其为主攻目标,提高玉米后代的有效选择,加速高产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不同糜黍品种灰色关联度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旨在通过对不同糜黍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探讨高产育种途径。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分类,灰色关联度法进行与产量相关的主要农艺性状关联排序。结果表明:18 个糜黍品种的8 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生育期>株高>出糜率>单穗重>支穗数>穗长>千粒重>单穗粒重。鉴选出比对照‘晋黍4 号’增产20%以上的糜黍品种6 个,产量最高的是‘灰软糜子(安塞)’4262 kg/hm2,比对照(3209 kg/hm2)增产高达31.11%。不同糜黍品种要获得高产,在栽培技术上要适当延长生育期,通过密度调控株高和支穗数,增大出糜率,使群体和个体都达到生长发育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不同花生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灰关联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评价12个花生品种农艺性状间及与产量之间的关联程度,采用灰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7个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灰关联度,通过与构建“参考品种”的加权灰关联度比较,综合评价12个参试品种的增产潜力。结果表明,对花生产量性状灰关联程度最大的相关农艺性状是生育期>结果枝数>单株果数,与百果重关联度较大的性状为结果枝数>生育期,与结果枝数关联度较大的指标是总分枝数>单株果数>主茎高,在实际育种中应协调各性状对产量的促进作用,提高育种效率;各品种的加权灰关联度评价函数结果为‘汾花3号’>‘鲁花13号’>‘晋花6号’>‘天府3号’,其结论可作为花生新品种引种栽培的参考依据,有效服务于农业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