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服务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动态演变,并在市场一体化影响下作用明显。从劳动力和资本市场的双重市场一体化角度切入,综合考虑服务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之间动态作用关系,通过动态模型对服务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动态演变的效应和机制进行考察。基于2008—2018年间30个省份28个服务行业的服务业数据对各省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动态演变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服务业集聚在双重市场一体化条件下会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2)全行业服务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动态演变在资本市场一体化作用下的正向中介效应大于劳动力一体化作用下的负向中介效应,故整体中介效应表现为正向效应;(3)服务业专业化程度因服务业种类特征不同而异,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中介效应量存在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中介效应均呈现正向效应,表明双重市场一体化在不同类型服务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动态演变过程中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曾光  聂鑫  路宇  李菲 《世界农业》2022,(9):76-87
本文基于中国317个地级市农产品加工业微观企业数据,采用Levinsohn-Petrin半参数法对企业和城市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引入就业市场潜能指标控制城市规模,实证检验地方经济结构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结果显示:采用从业人数滞后项、地理中心度以及地面平均坡度等工具变量,对就业市场潜能的内生性问题进行控制,模型能够有效识别集聚外部性的不同来源和强度,避免了传统方法对产业集聚效应的高估。地方经济结构对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同类企业集聚形成的专业化外部性,通过知识溢出等微观机制显著地促进城市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之相反,多样化和竞争外部性,则由于存在“拥挤效应”和过度竞争,阻碍城市农产品加工业生产率增长。  相似文献   

3.
研发活动的开放水平与企业从外部环境中获取异质性知识的可能性密切相关。对知识进行系统的组织学习决定企业能否有效利用知识以获得创新产出。构建包含组织学习中介效应的企业研发活动开放度与创新绩效关系模型。考量基于湖南、广东和浙江等地312家企业数据的实证调查表明,企业提升研发活动开放程度和增强组织学习对创新绩效都产生了显著的积极作用,并且组织的探索式学习在研发开放度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改进生产函数模型的产业集聚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已有集聚效应测度模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的集聚效应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河南省、郑州市和新郑市产业集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产业用地、劳动力是对产业集聚效应贡献最大的3种投入生产要素,其中产业用地的贡献率正不断调高,对所属区域产业集聚效应的贡献将会不断上升,其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同时,劳动力作为一种可塑性生产要素,如何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科学合理安排劳动力在产业中的分布也将成为需要政府、企业等各方慎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湖南农业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湖南农业生产已经形成与其他各领域多产业结合互补的发展新局面,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日益体现。文章基于湖南省2001~2010年农业产业的相关数据,对粮食、油料和棉花三种主要农产品的产业集群集聚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只有棉花的产业集群集聚效应较为明显,体现出较高的市场集中度,虽然湖南的油料产业集群集聚效应比粮食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略高,但行业中的集中程度仍不强,针对问题提出了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升级、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加强对农业产业集群的金融扶持等建议,以促进湖南农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首先从产品市场、知识创新等级、既有区位因素和研发要素投入四个维度来认识影响企业研发迁移的推力、拉力因素,进而在宏观层面研究近年中国企业研发迁移表现出的特征,结果表明:向东部集中的趋势不断加强;经费投入的集聚程度显著高于人员投入;主导省市在人员方面的优势低于资金优势.  相似文献   

7.
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利用31省市2005~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金融产业存在不断增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与空间集聚性,邻接地区的金融产业集聚具有溢出效应;资源禀赋能部分解释中国金融产业区域集聚,在控制新经济地理与产业政策因素影响下,资源禀赋因素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影响不再显著;新经济地理变量和产业政策变量对金融集聚有正的促进作用;中国金融产业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中国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科技型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较强,而传统的高能耗制造业创新产出能力远低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能力较低;集聚性强的产业其企业创新能力强,产业集聚与企业创新能力呈正比。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是促进农业增长的重要动力。以中国生猪养殖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03年至2017年相关统计数据,运用固定效应估计、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门槛估计、空间杜宾模型、最大似然估计等方法,对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增长效应的存在性和形态、增长效应的地区差异性和增长效应的空间溢出效应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考察。研究发现:中国各省份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的梯度特征和连片化特征明显,约束发展区产业集聚最高,适度发展区产业集聚最低,区域内部各省份产业集聚分化明显。产业集聚对生猪养殖业产出量的影响为显著的“倒U型”,在产业集聚较低阶段,提高产业集聚能促进生猪养殖效率;在产业集聚过高阶段,提高产业集聚反而会抑制生猪养殖效率。产业集聚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双重门槛,产业集聚介于0.389至0.462时的增长效应最强。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的增长效应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对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的增长效应为显著的“倒U型”,对重点发展区和约束发展区的增长效应不显著。生猪养殖业产业集聚的增长效应还存在显著空间溢出,且为“倒U型”,并强化了增长效应。因此,中国应进一步促进生猪养殖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发挥产业集聚带来的增长效应,并强化空间溢出。  相似文献   

10.
采用创业板企业2010~2014年数据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探讨冗余资源对于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与当期绩效显著负相关,而与滞后一至三期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考虑企业冗余资源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沉淀性冗余资源和非沉淀性冗余资源对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分别具有负向和正向的调节效应,说明沉淀性冗余资源不利于企业研发绩效的提升,而非沉淀性冗余资源则可以有效促进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提高研发效率,最终提升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1.
对科技创新驱动和广东省农产品出口升级优化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以广东省2010~2016年的数据为基础,对广东省农产品出口总值,广东省农产品出口企业研发贡献率,广东省农产品出口企业专利申请数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客观实证分析,通过采用VAR模型构建和JOHANSEN-GRANGER检验等研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广东省农产品出口企业研发贡献率对广东省农产品出口具有十分显著的驱动和促进作用。在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推动下,科技创新驱动通过外贸企业研发和外贸企业专利这两者形成一个"合力"作用于广东省农产品出口升级优化,最终形成一个科技创新驱动与广东省农产品出口升级的互相作用的机理。提出了中凸显科技创新驱动的作用,促进广东省农产品出口在外贸升级优化的带动下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作为人类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技术变革,它的发展是驱动经济运行的关键要素。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5—2018年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实证检验表明:从创新的研发投入和创新的研发产出视角来看,数字经济对企业创新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数字经济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这一路径作用于企业创新。因此,建议通过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据共享和数据开放程度以及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将数字经济发展在数量增长的基础上引导到质量发展的道路,增强数字经济在促进企业创新中的效能。  相似文献   

13.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先行”。为探究植物新品种权行政执法试点政策对植物育种创新的作用机制及其政策效应,利用2000—2019年全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实证分析了新品种权行政执法对育种创新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步检验法分析了研发投入在新品种权行政执法和植物育种创新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2007年新品种权行政执法试点政策颁布后试点省份新品种申请量与非试点省份的双重差分统计量为38.448,并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新品种权行政执法对植物育种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植物育种创新还受外商投资水平、农业生产水平、政府补贴水平、技术市场交易水平等因素的影响;(3)研发人员投入和研发资金投入在新品种权行政执法与育种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即新品种权行政执法通过改变各地区研发资金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影响植物育种创新。因此,为提升植物育种创新能力,应在机制创新、政策实施、投入力度、人才激励等方面完善现有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14.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构建城市面板数据的空间滞后和空间误差模型,考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新型城镇化在空间上存在自相关现象,并已形成东部沿海城市的高值集聚区和西部城市的低值集聚区;我国各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空间依赖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居民收入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作用显著;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由显著变得不显著;政府政策支持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新型城镇化的正向影响日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创新环境在促进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的具体机制及作用,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我国30个省(区、市)2005-2017年的农业相关数据,包括单位面积粮食产量、研发支出强度、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等9个维度指标,通过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不同地区农业科技研发支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路径机理.[结果]我国整体科技研发支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表现为西部地区科技研发支出对农业生产作用呈显著正向效应,东部地区科技研发支出对农业生产作用呈显著负向效应.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影响效果显著,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影响不显著,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农业科技创新效果显著.农业科技创新可调节研发支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且调节作用在西部地区作用显著,其他地区不显著;整体创新环境可调节农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其调节作用均为负向,且仅在西部地区的作用显著.[建议]调整政府农业科技研发支出的空间结构,根据产业结构和产业特点分配研发支出;根据区域产业特征制定相应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企业认定资格体系;建立独立的农业科技成果交易市场,通过成立国立技术收储公司盘活市场.  相似文献   

16.
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为创新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提升了区域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并导致创新人才集聚。通过创新人才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拉动效应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加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农业合作创新的影响机理,产业集聚降低了技术交易成本,从而推进农业合作创新。结合农业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农业合作创新的三种模式:农业技术协同创新模式、农业科技示范模式和农业技术转化模式。合作创新应健全产业集聚区内的制度规范,促进各创新主体合理分工与合作;完善技术转让机制,发挥企业的主导地位;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8.
李智勇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1):147-149
利用1997—2009年的面板数据,对长三角地区35个县级市FDI形成过程中的集聚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外资企业产值比、经济发展水平、外贸依存度和居民购买力是影响外资集聚效应的主要因素,其中以外资企业产值比的影响最大。相反,由于县级市缺乏高等教育资源和技术人才储备,社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才比重较低,区域劳动力资源对外资集聚效应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229-231
本文采用信息熵、区位熵等数理统计方法,对贵州630家会展企业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了多维度的定量分析,研究发现贵州会展企业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态势,主要以省会城市贵阳市为集聚中心,向四周的外围城市分三级梯度自东向西扩散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视角,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4—2015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助林业产业区位熵指数、空间自相关检验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林业产业集聚与林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林业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林业产业具有显著空间集聚特征,主要集聚在东北、华南和西南地区。林业产业集聚对区域林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