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在低磷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磷酸二钙(MCP)和高水溶性磷酸一二钙(MDCP),通过研究其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氮和磷的消化率与沉积率以及全鱼和椎骨磷含量与全鱼粗灰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大口黑鲈对磷的最适需求量以及高水溶性MDCP相对于MCP的生物学利用率。首先配制低磷基础饲料,然后在低磷基础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8.86、11.08、13.29、15.51 g/kg M CP,以及9.34、11.67、14.01、16.34 g/kg高水溶性M DCP,使得2种磷酸盐所提供的磷均分别为2.0、2.5、3.0、3.5 g/kg,9种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P0、P2、P2.5、P3、P3.5、DP2、DP2.5、DP3、DP3.5。每种饲料投喂4桶(重复)初始体重为(8.53±0.01)g的大口黑鲈,每个桶放养40尾,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MCP和高水溶性MDCP均显著提高了大口黑鲈的增重率、磷消化率与沉积率和全鱼粗灰分含量(P0.05),且2种磷源对以上指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随MCP添加水平的升高,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全鱼粗灰分含量均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磷沉积率有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均以P0组最低。随高水溶性MDCP添加水平的升高,大口黑鲈的增重率和磷消化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磷沉积率有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以P0组磷沉积率最低,DP3组磷沉积率最高。分别以增重率和磷沉积率为指标,通过斜率比法计算得出高水溶性MDCP相对于MCP的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00%和118%。以M CP为磷源,饲料可消化磷含量为0.51%时,增重率和磷沉积率达到最高。以高水溶性MDCP为磷源,饲料可消化磷含量为0.52%时,磷沉积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比较3种无机磷源对吉富罗非鱼生长、体组成、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含总磷0.91%的基础饲料为对照(Dcontrol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2.0%的磷酸二氢钙(MCP,DM CP组)、2.3%的磷酸氢钙(DCP,DDCP组)和2.0%的磷酸一二钙(MDCP,DM DCP组),配制4种等氮(粗蛋白质32.5%)等能(粗脂肪6.5%)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均重为(29.40±0.15)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56 d。每种饲料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鱼25尾。结果表明:1)DM CP和DDCP组的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Dcontrol和DM DCP组(P0.05);DM CP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Dcontrol和DM DCP组(P0.05),但与DDCP组差异不显著(P0.05);Dcontrol组的脏体比显著高于3个试验组(P0.05)。2)3个试验组全鱼和组织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Dcontrol组(P0.05),而全鱼粗灰分和总磷含量则显著高于Dcontrol组(P0.05)。3)DM CP和DDCP组的干物质、粗灰分和总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Dcontrol和DM DCP组(P0.05),Dcontrol和DM DCP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吉富罗非鱼对MCP、DCP、MDCP的利用率依次为91.88%、86.03%和54.17%。4)3种无机磷对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二者均以DM CP组最高,DM DCP组最低,DDCP组居中。由此可见,MCP和DCP可作为吉富罗非鱼(体重30~150 g)饲料的无机磷源,而MDCP不适宜。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初始体重为(40.00±0.34) g的湘云鲫幼鱼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饲喂磷酸二氢钙(MCP)添加量为1.0%、1.5%、2.0%、2.5%、3.0%和3.5%的6种等氮等能的实用饲料,进行8周的养殖试验,旨在研究湘云鲫饲料中MCP的适宜添加量。结果显示:随饲料中MCP添加量的增加,湘云鲫的终末均重、增重率(WGR)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FCR)呈现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终末均重、WGR均在MCP添加量为2.5%时达到最高值,FCR在MCP添加量为3.0%时达到最低值。随着饲料中MCP添加量的增加,湘云鲫全鱼、肌肉和肝脏粗脂肪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添加量为2.5%时达到最低值,而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以及全鱼和脊椎骨磷含量在该添加量下达到最高值。全鱼水分含量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MCP添加量为2.5%时,肠道淀粉酶、脂肪酶、胰蛋白酶活性以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达到最高值,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和肝脏丙二醛含量达到最低值。血清胆固醇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血清磷含量随饲料中MCP添加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稳定的趋势,血清钙含量各组间无差异显著(P0.05)。以WGR、FCR、全鱼和脊椎骨磷含量为观测指标,通过二次曲线模型和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湘云鲫饲料中MCP的适宜添加量为2.55%~2.71%。  相似文献   

4.
万荣  李霞  陈强 《饲料广角》2014,(2):39-41
动物饲料中磷元素使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磷资源短缺、排泄造成的环境污染和非反刍动物对植酸磷较低的利用率低,这些都呼唤着优质高水溶性磷源产品的问世,而这种趋势近年来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了迅猛发展,如饲料级磷酸二氢钙(MCP)和磷酸氢钙Ⅲ型(MDCP),以其高生物学利用率、节约、环保、使用方便等特点成为饲料级磷酸氢钙(DCP)的升级产品。本试验结果表明:来自于3个生产厂家的MDCP产品对肉鸡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效率的效果均优于DCP组;MDCP(A)组钙、磷和粗蛋白质代谢率均高于其余各组。可见,作为传统DCP的升级产品MDCP具有很好的替代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磷酸氢钙(DCP)为参照物,以断奶仔猪生长性能、饲粮消化率、血清和骨骼指标为对象,评价饲用高水溶性磷酸一二钙(MDC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试验采用2×5因子随机试验设计,选择432头4~5周龄、体重相近的杜×长×大杂交断奶仔猪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9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每种磷酸盐设5个磷添加水平,分别为0、0.05%、0.10%、0.15%、0.20%,共9个处理(0添加组共用)。试验预试期3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及死亡率等指标在磷源和磷添加水平之间均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试验第15~35天,MDCP组仔猪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DCP组(P0.05);试验第15~35天和第1~35天,随着饲粮磷水平的提高,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增加(P0.05),但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变化(P0.05)。2)不同磷酸盐和磷添加水平之间对仔猪饲粮干物质、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MDCP组饲粮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DCP组(P0.05);0.10%、0.15%和0.20%无机磷添加组钙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0添加组(P0.05)。以磷酸盐中磷的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为指标建立回归方程,根据斜率比计算出MDCP相对于DCP的生物学利用率均为120%。3)试验第14天和第35天时,不同磷源和磷添加水平对仔猪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也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试验第14天时,血清磷、钙和甲状旁腺素(PTH)含量在不同磷源和磷添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但试验第35天时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试验第14天时,M DCP组血清钙含量显著高于DCP组(P0.05),M DCP组血清降钙素(CT)含量显著低于DCP组(P0.05)。试验第14天和第35天时血清CT含量在不同磷酸盐和不同磷添加水平之间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血清钙、磷和PTH含量与磷添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5)。以血清钙、磷和PTH含量为指标建立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斜率比计算出MDCP相对于DCP的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96%、102%和115%,平均值为104%。4)不同磷酸盐和不同无机磷添加水平对仔猪股骨、胫骨和掌骨的骨骼断裂强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也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股骨灰分与磷添加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P0.05)。以股骨灰分含量为指标,根据回归方程斜率比计算出MDCP相对于DCP的生物学利用率为255%。综上所述,以试剂级DCP的生物学利用率为100%,以磷酸盐中磷的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为指标,MDC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均为120%;设定血清指标和股骨灰分含量为指标,MDCP的相对生物学利用率分别为104%和255%。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探究酵母培养物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形态结构的影响。用酵母培养物(粗蛋白质含量为55%)分别替代对照组饲料(鱼粉含量为35%)中不同比例的鱼粉,配制成4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其鱼粉含量依次为35%、30%、25%、20%,分别记为FM-35(对照)、FM-30、FM-25、FM-20,将300尾初始平均体重为(21.2±0.1) g的大口黑鲈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投喂8周。结果表明:FM-30和FM-25组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FM-20组的增重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8.97%(P0.05),饲料系数增加0.10(P0.05)。各组在全鱼成分(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上无显著差异(P0.05);FM-30和FM-25组的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FM-25和FM-20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血清生化指标方面,除FM-25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和FM-20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外,各组的其他指标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前肠形态学方面,以酵母培养物替代鱼粉后,肠绒毛宽度显著降低(P0.05),FM-25和FM-20组的肠绒毛高度和FM-25组的肌层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鱼粉含量为35%的饲料中,酵母培养物可以替代100 g/kg的鱼粉(鱼粉含量降至25%),不会影响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营养物质利用率、抗氧化能力、非特异性免疫和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7.
本文确定了5种不同无机磷源在生长育肥猪上的相对生物学效价。5种磷源分别为:DCP(磷酸氢钙)、MCP50(包含50%磷酸二氢钙的MDCP)、MCP70(包含70%磷酸二氢钙的MDCP)、MCP100(100%磷酸二氢钙)、MSP(磷酸二氢钠)。本试验包括11个日粮,基础日粮包含0.1%的磷,而另外10组日粮为5种无机磷源在基础日粮上添加0.07%及0.14%的磷。生长育肥猪(n=44,初始体重16.8±4.3kg)被随机分为11个处理组,单独饲喂,在28d的试验中猪只自由采食。试验末尾,所有猪只都被屠宰,收集掌骨(两个前蹄的第三和第四掌骨),用于测定骨强度、骨灰粉、钙、磷含量。骨灰分含量随着MCP50、MCP70、MCP100和MSP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而增长(P0.05),而骨中磷含量也随MCP70、MCP100和MSP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而增长(P0.05)。磷在处理组间的相对生物学效价以MSP为基准,以骨强度进行斜率比法计算。添加MSP和MCP100的斜率的回归线斜度较DCP组大(P0.05),但与MCP50和MCP70组差异不显著。结论:MSP和纯MCP100中磷的生物学效价高于DCP,但与MCP50、MCP70(即MDCP)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无机磷源对断奶仔猪钙、磷表观消化率及钙、磷代谢的影响。试验选取200头遗传背景一致、健康状况良好、初始体重为(8.41±0.97)kg的(28±2)日龄的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成5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公母各占1/2)。5组仔猪分别饲喂含0.66%粉状磷酸氢钙(DCP)、0.44%粒状磷酸二氢钙(MCP)、0.44%粉状MCP、0.49%粉状磷酸一二氢钙(M DCP)、0.49%粒状M DCP的饲粮,并保持饲粮钙、磷水平一致。试验期28 d。结果显示:1)各组仔猪的钙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粉状MDCP组仔猪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粉状DCP、粒状MCP和粉状MCP组(P0.05),但与粒状M DCP组差异不显著(P0.05);2)仔猪血清钙、磷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粉状M CP组仔猪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蹄骨重、蹄骨灰分重、蹄骨灰分率及蹄骨磷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粉状MDCP、粉状MCP以及粒状MCP组蹄骨钙含量显著高于粉状DCP组(P0.05)。由此可知,相较于粉状DCP,粉状MDCP、粒状MDCP、粒状MCP和粉状MCP均能较好地促进断奶仔猪钙、磷的代谢和利用,是替代粉状DCP的良好磷源。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比较不同磷源对黄颡鱼生长、体组成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影响。在基础饲料中(设计添加磷4g)分别添加16.7g磷酸一钠(MSP;NaH2PO4)、17.6g磷酸一钙(MCP;Ca(H2PO4)2)和15.4g磷酸一铵(MAP;NH4H2PO4),配制4种等氮(粗蛋白质43.4%)等能(粗脂肪21.2%)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均重为(29.40±0.15)g的黄颡鱼幼鱼56d。每种饲料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鱼30尾。结果表明,试验对黄颡鱼成活率未产生影响。MSP组和MCP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SP组和MCP组的粗灰分和总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和MAP组(P<0.05),对照组和MAP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黄颡鱼对MSP、MCP、MAP的利用率依次为30.97%、27.54%和17.40%。因此,MSP和MCP可作为黄颡鱼(8~22g)饲料的无机磷源,而MAP不适宜。  相似文献   

10.
以商业配方为基础,研究不同水平的氯化胆碱添加对大口黑鲈生长、饲料利用及形体指标的影响.试验使用不同梯度氯化胆碱(0,0.3%,0.6%)制作膨化饲料在池塘网箱中饲喂大口黑鲈(44.87±0.15g)60天.结果表明对于40-160g大口黑鲈,添加0.3%和0.6%的氯化胆碱组加州鲈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研究了在不同磷酸二氢钙含量饲料中添加中性植酸酶对异育银鲫生长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沉积率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配制磷酸二氢钙含量为1.5%的正对照饲料和磷酸二氢钙含量分别为1.0%、0.5%的负对照饲料,在含1.0%磷酸二氢钙饲料中分别添加400、800 IU/kg中性植酸酶,在含0.5%磷酸二氢钙饲料中添加400 IU/kg中性植酸酶,共配制成6种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39.0±3.0)g的异育银鲫10周。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5尾鱼。结果显示:在不添加中性植酸酶的情况下,随磷酸二氢钙添加量增加,鱼体增重率,干物质、磷表观消化率,蛋白质、灰分沉积率,全鱼磷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血浆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降低(P0.05);在含1.0%磷酸二氢钙饲料中添加800 IU/kg中性植酸酶显著提高了增重率(P0.05),同时显著提高了蛋白质、灰分和磷沉积率,干物质和磷表观消化率,全鱼磷含量,椎骨钙含量及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血浆ALP活性(P0.05);在含0.5%、1.0%磷酸二氢钙饲料中添加400 IU/kg中性植酸酶均显著提高了磷表观消化率和磷沉积率(P0.05);在不同磷酸二氢钙含量饲料中添加中性植酸酶对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钙、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以上结果表明,在磷酸二氢钙含量为1.0%的饲料中添加800 IU/kg中性植酸酶可促进异育银鲫的生长,提高干物质和磷的表观消化率,800 IU/kg中性植酸酶在底物充足条件下可代替0.5%磷酸二氢钙的添加。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磷酸二氢钙(MCP)、磷酸氢钙Ⅲ型(MDCP)和磷酸氢钙(DCP)对仔猪生产性能和养分代谢的影响。选用200头日龄一致的断奶DLY仔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40头,设4个重复,每重复10头,试验期28 d。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5种不同的磷酸盐作为试验处理,分别为DCP(粉状P17%)、MDCP(粒状P21%)、MDCP(粉状P21%)、MCP(粒状P22%)和MCP(粉状P22%)。结果表明,与DCP(P17%)相比,MDCP(P21%)和MCP(P22%)可显著降低42~56 d阶段仔猪的料肉比(P0.05);显著提高试验期仔猪对磷的表观消化率(P0.05);对试验期的仔猪平均日增质量和采食量有增加趋势,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对仔猪的血钙、血磷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和对钙及干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影响不显著(P0.05);但从无机磷源形态来看,粉状组对磷表观消化率提高幅度大于粒状组,但不显著(P0.05)。与DCP(P17%)相比,MDCP(P21%)和MCP(P22%)可提高仔猪生产性能,且与对磷表观消化率的提高趋势一致,但MDCP(P21%)与MCP(P22%)间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粉状MDCP(P21%)和MCP(P22%)对仔猪磷表观消化率的改善幅度高于粒状。  相似文献   

13.
旨在研究磷源(磷酸氢钙(DCP)、磷酸一二钙(MDCP)、磷酸二氢钙(MCP)和植源性磷酸氢钙(PDCP))与添加水平(0.1%和0.2%)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清钙、磷含量及钙、磷、氮排泄的影响。本试验采用4×2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共8个处理组,分别为4种磷源DCP、MDCP、MCP、PDCP的低磷(0.1%)添加组和高磷(0.2%)添加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选取480只53周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配到各处理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非植酸磷含量0.14%),各处理组除磷含量不同外,其他营养成分含量均相同,试验期20周。试验期间每天以重复为单位记录产蛋数和蛋重,每周记录耗料量,并计算平均产蛋率、平均产蛋量和料蛋比;于第10周周末和20周周末翅静脉采血,用以测定血清中钙、磷含量;每5周全收粪法收集各组粪便,以测定粪便中钙、磷和氮含量。结果表明:1)磷源、磷水平、磷源与磷水平交互对蛋鸡产蛋率、平均蛋重和料蛋比无显著影响,但均表现为,磷源PDCP、MDCP和MCP不同程度优于磷源DCP(P0.05),0.2%磷水平优于0.1%(P0.05)。2)磷源、磷水平、磷源与磷水平交互对蛋鸡血清钙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磷源、磷源与磷水平交互对蛋鸡血清磷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3)与DCP组相比,PDCP组钙(P0.05)和磷(P0.01)排泄量均显著降低,MCP组磷排泄量显著降低(P0.05)。磷源对氮排泄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0.1%磷水平添加组相比,0.2%组蛋鸡钙排泄量显著降低(P0.01),磷排泄显著增加(P0.01);磷源与磷水平交互作用对蛋鸡磷排泄有显著影响(P0.01),对氮排泄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提示,在基础日粮(NPP为0.14%)中添加0.1%~0.2%磷水平可满足蛋鸡生产性能需要,以磷源PDCP和MDCP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磷酸二氢钙(MCP)、磷酸氢钙Ⅲ型(MDCP)与磷酸氢钙(DCP)对仔猪腹泻和肠道微生态的影响。选用日龄一致的断奶DLY仔猪200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40头,设4个重复,每重复10头,试验期28 d。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5种不同的磷酸盐作为试验处理,分别为DCP(粉状P17%)、MDCP(粒状P21%)、MDCP(粉状P21%)、MCP(粒状P22%)和MCP(粉状P22%)。结果表明:与DCP(P17%)相比,从无机磷源磷含量来看,MDCP(P21%)和MCP(P22%)可显著降低仔猪28~42 d和28~56 d腹泻率(P0.05),降低十二指肠p H,提高空肠总菌数和盲肠乙酸及丙酸含量(P0.05),有增加空肠和盲肠乳酸杆菌及空肠双歧杆菌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但从无机磷源形态来看,粒状无机磷源组降低仔猪腹泻率幅度均大于粉状组,但对盲肠中乙酸和丙酸含量提高幅度不如粉状无机磷源,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从无机磷源含量上来看,相比DCP(P17%)、MDCP(P21%)和MCP(P22%)可显著降低仔猪腹泻率和改善肠道微生态,但二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无机磷源形态来看,粒状无机磷源组能更好地降低仔猪腹泻率,粉状无机磷源组对提高仔猪盲肠挥发性脂肪酸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酵母酶解物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脂类代谢及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来评价酵母酶解物在大口黑鲈饲料中的有效性。配制3种等蛋白质(粗蛋白质47%)等能(总能20.0 MJ/kg)的饲料:以含35%低温干燥鱼粉的高鱼粉饲料为对照饲料(命名为FM),在此基础上以混合植物蛋白质(豆粕+谷朊粉)替代50%的鱼粉并平衡必需氨基酸后作为基础饲料(命名为SBM),另在基础饲料中添加3%的酵母酶解物作为试验饲料(命名为HY)。选用初始体重为(20.80±0.04)g的健康大口黑鲈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在室内循环控温系统中进行8周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在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摄食率上,HY组显著高于FM和SBM组(P0.05);在肝体比上,HY组显著低于FM和SBM组(P0.05)。FM组的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HY和SBM组(P0.05)。HY和SBM组大口黑鲈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FM组(P0.05),而肝脏总胆固醇含量则显著低于FM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及肝脏脂肪含量变化一致,即FM组显著低于SBM组(P0.05),与HY组无显著差异(P0.05)。用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50%鱼粉后,大口黑鲈肠道肌层变薄,绒毛完整齐度下降,在此基础上添加酵母酶解物后,肠道结构损伤的情况有所缓解。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用混合植物蛋白质替代50%鱼粉后添加3%的酵母酶解物能够提高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改善肝脏状态,促进肝脏脂肪和胆固醇的代谢,修复肠道损伤。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不同水平抗菌肽对大口黑鲈生长代谢的影响,试验以不含抗菌肽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50 mg/kg(D1组),100 mg/kg(D2组),150 mg/kg(D3组),200 mg/kg(D4组)抗菌肽为试验组,在养殖水箱中饲喂初始平均体质量(12.49±0.2)g的大口黑鲈幼鱼,养殖8周后测定试验鱼的生长性能、饲料表观消化率、鱼体成分、营养代谢等相关指标。试验结果表明:(1)生长和体组成方面,各组试验鱼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与对照组相比,D4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升高6.58%(P <0.05);D3和D4组饲料转化率分别显著升高9.4%和10.8%(P <0.05);各组试验鱼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均无显著差异(P> 0.05),D3组脏体比比对照组显著升高9.4%(P <0.05);(2)消化吸收方面,与对照组相比,D2和D3组前肠钠钾ATP酶活性分别显著升高32.35%和39.04%(P <0.05),前肠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显著升高12.09%和10.05%(P <0.05),肝脏溶菌...  相似文献   

17.
磷酸一二钙对肉仔鸡相对生物学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磷酸一二钙(MDCP)和磷酸氢钙(DCP)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胫骨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评价MDCP相对于DCP的生物学利用率。试验采用2×6双因子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采用MDCP和DCP 2种磷源,设6个磷添加水平(0、0.05%、0.10%、0.15%、0.20%和0.25%)。将990只1日龄健康科宝肉公鸡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11个组(对照组共用),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磷源和磷添加水平交互作用对肉仔鸡生长性能、养分表观代谢率、胫骨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M DCP添加组肉仔鸡采食量、体增重、胫骨灰分含量、血清磷含量均显著高于DCP添加组(P0.05),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DCP组(P0.05),且随着磷添加水平提高,肉仔鸡采食量、体增重显著增加(P0.05),而料重比和死淘率显著降低(P0.05)。0.25%添加组的钙表观代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05%添加组(P0.05),且其磷表观代谢率、胫骨钙含量、胫骨磷含量和胫骨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磷添加水平的提高,血清磷含量显著提高(P0.05),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综合考虑肉仔鸡体增重、胫骨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相对于DCP(100%),MDCP对肉仔鸡的生物学利用率是112.5%。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加工工艺及维生素添加量对罗非鱼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沉积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在基础饲料配方中添加0.50%的维生素预混料,分别制成颗粒饲料和膨化饲料;另外,再将配方中维生素预混料的添加量分别升高到0.66%、0.82%,制成膨化饲料.试验共得4组饲料,投喂平均体重为(8.0±0.1)g的罗非鱼,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在相同配方条件下,摄食膨化饲料的罗非鱼较摄食颗粒饲料的罗非鱼增重率提高8.91% (P<0.05),饲料系数降低9.42% (P<0.05);同时,其肝体指数、全鱼粗蛋白质含量、营养物质沉积率(包括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脂肪沉积率、能量沉积率)以及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和甘油三酯含量均较摄食颗粒饲料的罗非鱼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2)在膨化饲料组中,随着维生素预混料添加量由0.50%升高到0.66%,罗非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和能量沉积率显著升高(P<0.05),而饲料系数、全鱼粗灰分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当维生素预混料添加量由0.66%继续升高到0.82%时,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及营养物质沉积率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由此可见,在相同配方条件下,罗非鱼摄食膨化饲料较摄食颗粒饲料具有更好的生长性能和更高的营养物质沉积率;膨化饲料配方中适当的超量添加维生素,有利于提高罗非鱼的生长性能和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料中牛磺酸含量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组织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质源配制低牛磺酸含量的基础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4%、0.8%、1.2%、1.6%的牛磺酸,配制成5种试验饲料。将300尾平均体重为(19.14±0.06)g斜带石斑鱼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每组投喂1种试验饲料,饲养周期为56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牛磺酸添加组试验鱼的增重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均显著增加(P0.05),内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肝脏指数、肥满度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牛磺酸添加组试验鱼全鱼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全鱼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各牛磺酸添加组试验鱼肝脏和肌肉中总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游离丝氨酸含量以及肝脏游离蛋氨酸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鱼血清、肝脏、肌肉和全鱼中牛磺酸含量随饲料中牛磺酸含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且与饲料中牛磺酸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907,P0.05)。随饲料中牛磺酸含量的增加,肝脏牛磺酸保留率呈上升趋势,而肌肉中牛磺酸保留率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此外,各组试验鱼肌肉牛磺酸保留率均高于肝脏。由此得出,饲料中一定含量的牛磺酸能促进斜带石斑鱼生长和摄食,降低全鱼脂肪沉积,增加全鱼蛋白质沉积,降低组织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增重率为指标,通过回归分析得出斜带石斑鱼饲料中牛磺酸的适宜含量为1.04%。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多酚对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O.aureus)生长、消化功能、免疫性能和抗病力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00、200、400、600、800 mg/kg茶多酚,配制6种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6.09±0.07)g的奥尼罗非鱼9周,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茶多酚添加组的增重率和饲料系数均无显著变化(P0.05),但100、200 mg/kg茶多酚组增重率有提高的趋势,而400~800 mg/kg茶多酚组增重率有降低的趋势,其中以200 mg/kg茶多酚组增重率最高。饲料添加茶多酚对罗非鱼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含量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高添加量(600、800 mg/kg)的茶多酚显著降低了干物质表观消化率,肠道淀粉酶、蛋白酶活性和全鱼粗脂肪含量(P0.05)。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200、400、600和800 mg/kg茶多酚均显著增加了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ZM)活性(P0.05),而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则随茶多酚添加量的增加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其中200 mg/kg茶多酚组的血清SOD活性最高、血清MDA含量最低,400 mg/kg茶多酚组的血清LZM活性最高。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48和96 h,200、400、600和800 mg/kg茶多酚组的累积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其中400 mg/kg茶多酚组的累积死亡率最低。综上,茶多酚可提高奥尼罗非鱼的免疫性能,降低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的死亡率,但对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奥尼罗非鱼饲料中茶多酚的建议添加量为200~40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