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探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2)消化条件及测定结果在不同实验室间的再现性。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共4个实验室处理。将玉米、大豆粕粉碎过60目筛后,分发至4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选用1台SDS-2,每台SDS-2设定2个仿生消化组测定其缓冲液流速、消化液流速、清洗液流速。通过温度传感器分别测定酶促反应室、缓冲液控温室、消化液储存室温度的变化曲线,通过电磁传感器测定混合频率的变化曲线。根据SDS-2操作技术规程,测定玉米及大豆粕的酶水解物能值。结果表明:1)不同实验室间小肠和大肠消化液流速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胃、小肠、大肠缓冲液流速及清洗液流速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室内同一台SDS-2的2个仿生消化组间的胃、小肠、大肠缓冲液流速和清洗液流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4个实验室中,虽然开机后仿生消化系统的起始混合频率以及酶促反应室、缓冲液控温室、消化液储存室的起始温度不同,但在运行60 min后消化条件均达到一致。3)玉米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的实验室内、实验室间变异系数以及总变异系数均不超过1.23%,且实验室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豆粕干物质消化率的实验室内、实验室间变异系数以及总变异系数分别为1.30%、2.23%和2.52%,酶水解物能值对应变异系数分别为0.89%、1.43%和1.64%,且实验室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由此可见,实验室间SDS-2小肠液、大肠液流速的差异并不导致饲料酶水解物能值测定结果的差异。各实验室SDS-2开机运行60 min以上可以达到一致的消化条件。实验室间玉米酶水解物能值测定的再现性高于大豆粕,2个饲料酶水解物能值的实验室总变异系数都可控制在1.64%以内,具有满意的再现性,达到定量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讨饲料样品的粉碎粒度、未水解残渣的清洗次数和透析袋处理后的存放时间对仿生消化法中玉米、大豆粕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的影响,为确立基于仿生消化系统( SDS-1)测定饲料酶水解物能值的操作规程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共设11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其中处理1~3、4~7、8~11分别考察饲料样品的粉碎粒度、未消化残渣的清洗次数、透析袋处理后的存放时间对玉米和大豆粕干物质消化率及酶水解物能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粉碎粒度对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都有显著性影响(P<0.05).当玉米的粉碎粒度从40目减少到100目时,其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依次增加,而且变化幅度较大的粒度范围出现在40~60目.而大豆粕的粉碎粒度从40目减少到100目时,尽管60目样品的干物质消化率与酶水解物能值最高,但与其他2个粉碎粒度样品的干物质消化率相差在0.70%以内.2)未消化残渣的清洗次数对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与酶水解物能值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清洗次数的增加,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逐步趋于稳定.在清洗6次后,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与酶水解物能值的变异已趋于SDS-1的测定误差的允许范围之内.3)透析袋处理后的存放时间对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也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在4个存放时间的处理水平内,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酶水解物能值的变化都在0.94%和0.37 MJ/kg以内,处于SDS-1测定误差的允许范围内.综合上述结果,SDS-1测定饲料酶水解物能值时,样品的粉碎粒度应为60目、未消化残渣的清洗次数为6次.透析袋前处理后4℃下存放90 d内均可用于对玉米、大豆粕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仿生消化系统模拟鸡饲料消化的适宜水解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讨基于仿生消化系统的酶法条件下蛋鸡各模拟消化阶段的适宜水解时间,为鸡饲料酶学生物学效价评定方法中模拟消化过程的设计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其中胃消化期的水解时间设6个处理,即1、2、3、4、5和6 h,小肠消化期的水解时间设3个处理,即12、15和18 h.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分别测定不同消化时间条件下,饲粮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结果表明,在胃模拟消化期,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豆粕-棉籽粕型饲粮经4、5、6 h消化后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显著地高于1、2、3 h消化的相应值(P<0.05).在小肠模拟消化期,玉米-豆粕型饲粮12、15、18 h的干物质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12 h的酶水解物能值与15、18 h的酶水解物能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玉米-豆粕-棉籽粕型饲粮的干物质消化率与酶水解物能值从12 h到15 h均显著升高(P<0.05),当消化时间从15 h延长至18 h,其干物质消化率与酶水解物能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上述结果,胃模拟消化期的适宜消化时间以4 h为宜,小肠模拟消化期的适宜消化时间以15 h为宜.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讨饲料样品的粉碎粒度、未水解残渣的清洗次数和透析袋处理后的存放时间对仿生消化法中玉米、大豆粕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的影响,为确立基于仿生消化系统(SDS 1)测定饲料酶水解物能值的操作规程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共设11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其中处理1~3、4~7、8~11分别考察饲料样品的粉碎粒度、未消化残渣的清洗次数、透析袋处理后的存放时间对玉米和大豆粕干物质消化率及酶水解物能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粉碎粒度对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都有显著性影响(P<0.05)。当玉米的粉碎粒度从 40目减少到 100目时,其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依次增加,而且变化幅度较大的粒度范围出现在 40~60目。而大豆粕的粉碎粒度从40目减少到100目时,尽管60目样品的干物质消化率与酶水解物能值最高,但与其他 2个粉碎粒度样品的干物质消化率相差在 0.70%以内。2)未消化残渣的清洗次数对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与酶水解物能值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清洗次数的增加,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逐步趋于稳定。在清洗 6次后,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与酶水解物能值的变异已趋于 SDS 1的测定误差的允许范围之内。3)透析袋处理后的存放时间对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也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在 4个存放时间的处理水平内,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酶水解物能值的变化都在0.94%和 0.37MJ/kg以内,处于 SDS 1测定误差的允许范围内。综合上述结果,SDS 1测定饲料酶水解物能值时,样品的粉碎粒度应为 60目、未消化残渣的清洗次数为 6次。透析袋前处理后 4℃下存放 90d内均可用于对玉米、大豆粕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猪仿生消化中消化酶活性随消化时间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探讨猪仿生消化过程中胃、小肠阶段消化酶的衰减以及补加消化酶后活性变化的规律,为仿生消化法评定猪饲料养分消化率提供参考。本研究中,试验一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评价以玉米、大豆粕、小麦麸、玉米-大豆粕型饲粮为底物,在仿生消化中一次性注入模拟胃液和小肠液后,消化酶活性随消化时间的变化规律。胃阶段消化时间设0、1、 2、 3、4 h,测定消化液中胃蛋白酶的比活性及总活性。小肠消化时间设0、2、4、6、8、12、16 h,分析消化液中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活性。试验二根据试验一结果,在小肠消化4 h补加消化酶,评价补加酶后小肠消化4、6、8 h消化液中消化酶活性。每个时间点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结果表明:1)当模拟胃液与玉米、大豆粕、小麦麸或玉米-大豆粕型饲粮混合后,消化液中胃蛋白酶的比活性迅速降低(为模拟胃液活性的28.8%~59.1%),但在模拟消化1~4 h时,胃蛋白酶的比活性和总活性呈二次曲线增加(P0.05),最终可达到模拟胃液比活性的78.0%~96.1%和总活性的87.2%~102.7%;在小肠消化阶段,模拟消化液中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衰减(P0.05),其中淀粉酶和糜蛋白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因消化底物不同而呈二次或其它非线性变化(P0.05),而胰蛋白酶的活性均呈二次曲线下降(P0.05)。胰蛋白酶的活性下降速度最快。2)补加消化酶后消化液中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的活性均可恢复到初始值,但仍随消化时间而衰减(P0.05),其中胰蛋白酶活性依然快速下降。综上所述,在仿生消化过程中,胃消化阶段无需补充胃蛋白酶;小肠消化阶段需要补充消化酶。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分析抗草甘膦玉米和转Bt基因玉米原料及饲粮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原料及饲粮体外总能消化率以及酶水解物能值,为转基因玉米的营养实质等同性仿生评定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使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模拟饲料原料和饲粮在鸡胃肠道的消化过程,分析同源非转基因玉米、抗草甘膦玉米和转Bt基因玉米以及对应的3种玉米-豆粕饲粮在不同体外模拟消化阶段的干物质消化率、总能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的差异。结果表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抗草甘膦玉米和转Bt基因玉米以及对应饲粮在常规概率成分含量上是相似的。抗草甘膦玉米及饲粮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及饲粮相比,在干物质和能量胃消化率、全消化道消化率及酶水解物能值上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转Bt基因玉米全消化道总能消化率低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P=0.03,变异系数=0.50%),对应玉米饲粮的酶水解物能值则高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饲粮(P=0.02,变异系数=1.12%),但均处于仿生消化系统测试的误差范围内(变异系数≤1.64%)。由此可见,抗草甘膦玉米的酶水解物能值与同源对照玉米没有差异,而转Bt基因玉米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但所有的测值均处于仿生消化系统的测试误差之内。仿生法发现的差异是否具有生物学意义有待体内试验验证。仿生法可为转基因饲料营养等同性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测定鸭饲料酶水解物能值( EHGE)的可加性,进一步检验仿生消化方法的可行性。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共12个处理,其中处理1~4分别为玉米、大豆粕、棉籽粕、小麦麸饲粮,处理5~12为以上2种或2种以上的饲料原料按不同比例组合制备的8种饲粮。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通过仿生消化系统测定各处理的干物质消化率( DMD)和EHGE,并根据饲粮中饲料原料的比例及其DMD和EHGE分别计算饲粮的DMD和EHGE。结果表明,8个饲粮DMD实测值的平均值显著高于计算值的平均值(分别为70.15%和69.48%,P=0.0009),但从DMD的计算值对实测值的线性回归看,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933( P<0.05),截距与0无显著性差异(截距=1.77,P=0.4683),斜率与1无显著性差异(截距=0.98,P=0.6474)。 DMD实测值的方差和变异系数分别显著低于计算值的方差和变异系数( P=0.0002和P=0.0010)。在计算值的方差对实测值方差的线性回归,计算值变异系数对实测值变异系数的线性回归上,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0208( P>0.05)和0.1157( P>0.05)。8个饲粮EHGE实测值的平均值与计算值的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3.21和13.21 MJ/kg,P=0.9653)。从EHGE的计算值对实测值的线性回归看,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910( P<0.05),截距与0无显著性差异(截距=0.04,P=0.9419),斜率与1无显著性差异(截距=1.00,P=0.9400)。 EHGE实测值的方差平均值与计算值的方差平均值无显著差异( P=0.6811),而实测值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与计算值的变异系数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 P=0.0036)。在计算值的方差对实测值方差的线性回归,计算值变异系数对实测值变异系数的线性回归上,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2000(P>0.05)和0.0805(P>0.05)。综合上述结果,仿生消化法测定玉米、大豆粕、棉籽粕、小麦麸的DMD和EHGE在饲粮中具有可加性,然而测试数据的方差与变异系数不具有可加性。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探讨仿生消化过程中生长猪体内4种小肠消化酶以及胃期和小肠期消化时间对植物性饲料磷体外消化率的影响,为确定仿生消化法评定生长猪常用植物性饲料磷体外消化率时模拟小肠消化液的组成与最佳消化时间提供参考。试验在SDS-Ⅰ型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中进行,以玉米、豆粕和麦麸为测试原料,分3个试验进行。试验1,设置5个处理,1个不添加小肠消化酶的处理(对照)和4个添加不同小肠消化酶的处理,分别添加胰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胃期消化时间为1.25 h,小肠期消化时间为4.00 h;试验2,确定小肠消化液主要消化酶组成后,设置5个不同的胃期消化时间的处理,分别为0.50、0.75、1.00、1.25、1.50 h,各处理的对应小肠期消化时间均设置为4.00 h;试验3,确定胃期消化时间后,设置6个不同的小肠期消化时间的处理,分别为1.00、2.00、3.00、4.00、5.00、6.00 h。以上各处理均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根消化管,分别测定3种饲料原料的磷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1)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均可显著提高玉米、豆粕和麦麸磷体外消化率(P<0.05),糜蛋白酶可显著提高豆粕和麦麸磷体外消化率(P<0.05),却显著降低了玉米磷体外消化率(P<0.05)。2)胃期消化时间由0.50 h增加到1.00 h,玉米和豆粕磷体外消化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1.25 h时玉米和豆粕磷体外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消化时间由0.50 h增加到1.00 h,麦麸磷体外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1.25 h时达到稳定。3)小肠期消化时间由1.00 h增加到6.00 h,玉米、豆粕和麦麸磷体外消化率均显著增加(P<0.05),并分别在3.00、4.00、5.00 h达到稳定。分析以上结果得出:1)可采用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模拟小肠液。2)确定胃期消化时间为1.00 h,小肠期消化时间为5.00 h。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探讨单宁酸对生长猪胃、小肠仿生消化中消化酶活性及玉米-豆粕型饲粮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的影响,为评价单宁酸的生物学效应提供参考。试验一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考察在无饲粮下2种单宁酸对猪模拟胃液、模拟小肠液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设5个处理,单宁酸添加量分别为0 mg (胃液体积为20 mL,小肠液体积为22 mL);单宁酸1,10 mg;单宁酸1,20 mg;单宁酸2,10 mg;单宁酸2,20 mg。测定各处理的胃蛋白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试验二考察玉米-豆粕型饲粮添加单宁酸对猪仿生消化中胃、小肠阶段消化酶活性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5个处理,单宁酸在饲粮中的含量分别为0 mg·(2 g)-1;单宁酸1,10 mg·(2 g)-1;单宁酸1,20 mg·(2 g)-1;单宁酸2,10 mg·(2 g)-1;单宁酸2,20 mg·(2 g)-1。测定仿生消化中胃阶段0.5和4 h时胃蛋白酶活性,小肠阶段0.5、4和8 h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及生长猪胃-小肠仿生消化测定饲粮的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结果表明:1)无饲粮的情况下,和空白对照组相比,2种单宁酸对模拟胃液中胃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单宁酸1比单宁酸2更高地降低了模拟小肠液中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2)在饲粮进行仿生消化的胃消化0.5~4 h内,除4 h时10 mg·(2 g)-1添加量外,添加单宁酸1时胃蛋白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添加单宁酸2时的相应值(P<0.05),除单宁酸2在消化0.5 h外,2种单宁酸在添加10 mg·(2 g)-1时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20 mg·(2 g)-1添加量的相应值(P<0.05)。在小肠仿生消化0.5 h时,饲粮中添加单宁酸1、2的2个水平对消化液中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均显著降低了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单宁酸1的消化液中胰蛋白酶活性高于单宁酸2的相应值(P<0.05)。在小肠仿生消化4 h时,除添加水平为20 mg·(2 g)-1时的糜蛋白酶活性外,饲粮中添加单宁酸1消化液中淀粉酶、糜蛋白酶活性高于添加单宁酸2的相应值,而胰蛋白酶活性低于添加单宁酸2的相应值(P<0.05)。单宁酸1、2的两个添加量均降低了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在小肠仿生消化8 h时,饲粮中单宁酸的添加量影响了淀粉酶的活性,但单宁酸1和单宁酸2各两个添加量在淀粉酶的平均活性上无显著差异(P>0.05)。单宁酸1、2的两个添加量均降低了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两种单宁酸在两种添加水平下均显著降低了饲料粗蛋白消化率(P<0.05),且单宁酸2比单宁酸1更多地降低了饲粮粗蛋白的消化率(P<0.05)。综上所述,在有、无饲粮条件下,单宁酸对消化酶活性呈现不一致影响。单宁酸影响饲粮粗蛋白的消化率可能主要与消化液中糜蛋白酶活性降低以及单宁酸与饲粮中的化学成分形成螯合物降低了小肠消化酶的水解效率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探讨猪仿生消化中小肠阶段主要消化酶的组成及活性对饲粮养分消化率的贡献,为仿生消化法评定猪饲粮养分的消化率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5个处理分别为胃模拟消化、胃+小肠(淀粉酶)模拟消化、胃+小肠(淀粉酶+糜蛋白酶)模拟消化、胃+小肠(淀粉酶+糜蛋白酶+胰蛋白酶)模拟消化、胃+小肠(淀粉酶+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小肠消化4 h时补充消化酶)模拟消化,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考察各处理条件下玉米、豆粕、小麦麸及玉米-豆粕型饲粮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及总能消化率的差异和各消化酶的贡献。结果表明:1)模拟小肠液中淀粉酶、糜蛋白酶均可显著提高胃消化后玉米、豆粕、小麦麸及玉米-豆粕型饲粮的干物质、粗蛋白质以及总能的消化率(P<0.05);胰蛋白酶可以进一步提高胃消化后豆粕、小麦麸的干物质、粗蛋白质以及总能消化率(P<0.05);补充3种消化酶可以提高对小麦麸粗蛋白质及玉米-豆粕型饲粮干物质、粗蛋白质及总能的消化率(P<0.05)。2)小肠液中消化酶对饲粮养分消化率的贡献上,因饲粮底物的不同而异,其中淀粉酶、糜蛋白酶对总能和粗蛋白质消化率的贡献相对较高,而胰蛋白酶和补充消化酶对饲粮养分消化率的贡献虽然相对较少,但也可以引起消化率显著性差异(P<0.05)。在猪的小肠模拟消化阶段,淀粉酶、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补充消化酶对饲粮养分的消化程度均有显著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模拟鸭肠液中鸭肠液酶粉剂的批次来源与活性贡献对玉米、豆粕、小麦麸消化能力的影响,为模拟鸭肠液中鸭肠液酶粉剂的适宜添加量提供参考。采用嵌套设计,其中独立变量为鸭肠液酶粉剂的批次来源,设3个处理水平,分别为鸭肠液酶粉剂批次1、2、3;嵌套变量为模拟鸭肠液中鸭肠液酶粉剂提供的消化酶活性比例(以胰蛋白酶为基础),设4个处理水平,即0(共用)、25%、50%、75%,分别测定10种模拟鸭肠液对玉米、豆粕、小麦麸3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结果表明:1)3个批次的鸭肠液酶粉剂制备的模拟鸭肠液对玉米、小麦麸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及酶水解物表观能值、真能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豆粕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及酶水解物表观能值、真能值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其干物质真消化率(71.75%~72.24%)有显著影响(P<0.05)。2)同一鸭肠液酶粉剂批次内,酶粉剂提供的消化酶活性的比例从25%增加到75%时,玉米、豆粕、小麦麸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表观能值均显著降低(P<0.05),但干物质真消化率相对稳定(最大绝对差值0.95%,相对差值0.95%),酶水解物真能值在鸭肠液酶粉剂提供的消化酶活性的比例从25%增加到50%的范围内也相对稳定(最大绝对差值0.17 MJ/kg,相对差值0.89%)。综合上述结果,不同批次来源的鸭肠液酶粉剂制备的模拟鸭肠液在消化能力上是相等的,模拟鸭肠液中鸭肠液酶粉剂对消化酶总活性的贡献在25%~50%消化能力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2种氧弹热量计测定样品总能(GE)的差异及其对能量消化率的影响。采用两样本比较试验设计,考察2种氧弹热量计测定4个饲粮、3个饲料原料及4个粪样的GE与其变异系数的差异,以及测定饲粮、饲料原料和仿生消化未消化残渣GE后计算的酶水解物能值(EHGE)和能量消化率的差异。在GE日内与日间变异的测定中,在每天09:00—21:00,每3 h测定1次样品的GE值,共测定4次,累计测定4 d。在仿生消化法饲粮能量消化率的测定中,每个样品的仿生消化设10个重复,未消化残渣绝干后随机分成2组。2种氧弹热量计测定饲粮或饲料原料GE,每个样品重复测定2次,对每个未消化残渣重复样品的GE测定1次。结果表明:1)2种氧弹热量计测定饲粮、饲料原料的GE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粪样的GE差异不显著(P>0.05)。2)与氧弹热量计型号1相比,氧弹热量计型号2测定粪样GE的日内、日间及总变异系数相对较小。3)2种氧弹热量计测定样品及残渣的GE,由此计算的饲粮3、棉籽粕的EHGE在2种氧弹热量计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饲粮3及3个饲料原料的能量消化率在2种氧弹热量计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2种型号氧弹热量计在测定饲粮及饲料原料的GE上存在差异,在测定粪便GE的重复性上差异较大。2种氧弹热量计间测定样品GE的差异引起了部分样品EHGE及能量消化率的差异,但这一差异程度远低于GE差异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讨单宁酸对生长猪胃、小肠仿生消化中消化酶活性及玉米-豆粕型饲粮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的影响,为评价单宁酸的生物学效应提供参考。试验一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考察在无饲粮下2种单宁酸对猪模拟胃液、模拟小肠液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设5个处理,单宁酸添加量分别为0 mg(胃液体积为20 mL,小肠液体积为22 mL);单宁酸1,10 mg;单宁酸1,20 mg;单宁酸2,10 mg;单宁酸2,20 mg。测定各处理的胃蛋白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试验二考察玉米-豆粕型饲粮添加单宁酸对猪仿生消化中胃、小肠阶段消化酶活性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5个处理,单宁酸在饲粮中的含量分别为0 mg·(2 g)~(-1);单宁酸1,10 mg·(2 g)~(-1);单宁酸1,20 mg·(2 g)~(-1);单宁酸2,10 mg·(2 g)~(-1);单宁酸2,20 mg·(2 g)~(-1)。测定仿生消化中胃阶段0.5和4 h时胃蛋白酶活性,小肠阶段0.5、4和8 h时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活性及生长猪胃-小肠仿生消化测定饲粮的干物质和粗蛋白消化率。结果表明:1)无饲粮的情况下,和空白对照组相比,2种单宁酸对模拟胃液中胃蛋白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单宁酸1比单宁酸2更高地降低了模拟小肠液中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2)在饲粮进行仿生消化的胃消化0.5~4 h内,除4 h时10 mg·(2 g)~(-1)添加量外,添加单宁酸1时胃蛋白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添加单宁酸2时的相应值(P0.05),除单宁酸2在消化0.5 h外,2种单宁酸在添加10 mg·(2 g)~(-1)时胃蛋白酶活性均显著高于20 mg·(2 g)~(-1)添加量的相应值(P0.05)。在小肠仿生消化0.5 h时,饲粮中添加单宁酸1、2的2个水平对消化液中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但均显著降低了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单宁酸1的消化液中胰蛋白酶活性高于单宁酸2的相应值(P0.05)。在小肠仿生消化4 h时,除添加水平为20 mg·(2 g)~(-1)时的糜蛋白酶活性外,饲粮中添加单宁酸1消化液中淀粉酶、糜蛋白酶活性高于添加单宁酸2的相应值,而胰蛋白酶活性低于添加单宁酸2的相应值(P0.05)。单宁酸1、2的两个添加量均降低了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在小肠仿生消化8 h时,饲粮中单宁酸的添加量影响了淀粉酶的活性,但单宁酸1和单宁酸2各两个添加量在淀粉酶的平均活性上无显著差异(P0.05)。单宁酸1、2的两个添加量均降低了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的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两种单宁酸在两种添加水平下均显著降低了饲料粗蛋白消化率(P0.05),且单宁酸2比单宁酸1更多地降低了饲粮粗蛋白的消化率(P0.05)。综上所述,在有、无饲粮条件下,单宁酸对消化酶活性呈现不一致影响。单宁酸影响饲粮粗蛋白的消化率可能主要与消化液中糜蛋白酶活性降低以及单宁酸与饲粮中的化学成分形成螯合物降低了小肠消化酶的水解效率有关。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建立一套能模拟肉仔鸡消化和吸收养分的两步法体外消化模型。通过测定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确定该模型胃和小肠消化阶段最适pH值、蛋白酶添加量、消化时间等消化参数,以及该模型最适宜的透析液体积。结果显示,在胃消化阶段,当pH为3时,IVDMD可达最大值23.38%,与pH2.5、pH3.5的值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当胃蛋白酶浓度升高到70mg/mL时,IVDMD最大值为22.95%;当消化时间为75min时,IVDMD达最大值23.08%。在小肠消化阶段,所选取的三个pH值参数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当pH值为6.3时,IVDMD降解率最大;当胰酶添加量为50mg时,IVDMD降解率达到48.16%,极显著高于添加量为30mg的试验组(P<0.01),但与添加量为40mg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当消化时间达到200min时,IVDMD降解率达到51.11%,与反应时间120min和160min相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当透析液体积达到400mL时,干物质消化率达到最大(P<0.01)。结果表明,肉仔鸡两步法体外消化最佳参数为:胃阶段pH值3.0,胃蛋白酶浓度70mg/mL,反应时间75min;小肠消化阶段pH值6.3,胰酶添加量50mg,反应时间200min;最佳透析液体积为400mL。  相似文献   

15.
仿生法评定几种猪常用植物性饲料原料磷体外透析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通过比较不同截留分子质量(MWCO)透析袋条件下几种饲料原料的总磷与无机磷体外透析率,探讨采用SDS-Ⅰ型仿生消化系统进行饲料磷体外透析率快速测定的可行性。试验1通过测定玉米、豆粕和麦麸的仿生消化残渣中总磷及透析液中无机磷含量,研究MWCO分别为14 000和3 500 u的透析袋分离无机磷与有机磷的有效性,探讨消化残渣总磷测定法评定饲料磷体外透析率的可行性。试验2通过测定仿生消化透析液中无机磷含量,分别评定M WCO为14 000和3 500 u透析袋条件下玉米、豆粕、米糠、菜籽粕及麦麸磷的体外透析率,探讨透析液无机磷测定法评定饲料磷体外透析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2种透析袋条件下消化残渣总磷测定法测得透析液中均存在有机磷,表明MWCO 3 500 u透析袋仍然没有将有机磷完全截留,没有达到有机磷与无机磷有效分离的目的。2)MWCO 14 000 u透析袋条件下,透析液无机磷测定法测得饲料磷体外透析率结果显著高于MWCO 3 500 u透析袋条件下测定结果(P<0.05)。3)仿生消化法测得饲料磷体外透析率的变异系数均在4%以下,低于其他研究者报道的结果。综上所述,MWCO 3 500 u透析袋无法实现饲料中无机磷与有机磷的有效分离,因此消化残渣总磷测定法不适用于饲料磷体外透析率的研究;MWCO 14 000 u透析袋条件下透析液无机磷测定法,试验测值和精度都较高,更适宜于仿生法评定饲料磷体外透析率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检验基于仿生消化系统估测肉鸭饲料原料代谢能(ME)的有效性。首先,通过仿生消化法测定玉米、高粱、豆粕、菜籽粕和小麦麸的鸡、鸭酶水解物能值(EHGE),计算鸭/鸡EHGE比值,并参考肉鸡饲料原料ME计算肉鸭ME。其次,选择21日龄番鸭2400只,随机分为8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鸭。各组随机饲喂不同ME水平的试验饲粮。测定21~50日龄、51~75日龄、21~75日龄肉鸭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将肉鸭各阶段的料重比与饲粮ME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玉米的鸭/鸡EHGE比值为1.06,高粱、饼粕类和麸皮的鸭/鸡EHGE比值为1.14~1.21。2)饲粮ME水平对肉鸭各阶段的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料重比和平均日采食量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3)肉鸭各阶段料重比对鸭ME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R^2)均高于其对鸡ME回归方程的R^2。由此可见,应用鸭ME估测数据配制肉鸭饲粮较恰当,采用仿生消化法建立肉鸭饲料原料ME数据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建立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模拟猪饲料原料消化后还原糖释放量的测定方法,为饲料养分生物学效价的评估提供参考。还原糖释放量与上样量的线性关系研究以玉米-豆粕混合物(75%玉米+25%豆粕)为研究对象,上样量设0.2、0.4、0.6、0.8和1.0 g 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方法的重复性检验以玉米-豆粕混合物、大麦、花生粕和米糠为研究对象,每个样品设3个批次,每个批次4个重复;方法的可加性检验设19个处理,其中处理1~7分别为玉米、大麦、高粱、大豆粕、花生粕、棉籽粕和米糠,处理8~19为2种或2种以上饲料原料按不同比例组合制备的12种混合饲料,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在仿生消化系统中模拟猪消化后测定各处理的还原糖释放量。结果表明:上样量在0.2~0.8 g时,还原糖总释放量与上样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R2=0.999 2),还原糖相对释放量在559.56~582.70 mg/g DM变化,变异系数为1.66%,而上样量为1.0 g时,还原糖相对释放量比上样量为0.2~0.8 g时的平均值下降5.37%;3个批次的大麦、花生粕、米糠和玉米-豆粕混合物的还原糖释放量的批内变异系数、批间变异系数和总变异系数均不大于1.68%,批间最大相对偏差分别为0.68%、1.50%、1.39%和0.29%;12种混合饲料还原糖释放量的实测值显著高于计算值(P0.05),而还原糖释放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线性回归模型与y=x相重合(截距P=0.480 5;斜率P=0.514 1)。由此得出,当上样量在0.2~0.8 g时,上样量与还原糖释放量呈显著线性关系;仿生消化法测定猪饲料原料还原糖释放量的重复性和可加性满足定量分析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筛选用绵羊小肠液冻干粉评定瘤胃非降解精饲料残渣的有机物于小肠消化率的最佳培养条件。试验包括三部分 :第一个试验研究了小肠液冻干粉用量 ( 0 .2、0 .3、0 .4与 0 .5g)与缓冲液种类(McDougall缓冲液与磷酸盐缓冲液 )对 1 2h瘤胃非降解玉米与豆粕的有机物于小肠消化率的影响 ;第二个试验研究了缓冲液pH值 ( 7.0、7.5与 8.0 )与Ca2 + 浓度 ( 3 4 0、680与 2 0 0 0 μmol/L)对 1 2h瘤胃非降解玉米与豆粕的有机物于小肠消化率的影响 ;第三个试验研究了离体培养时间 ( 3、6、9、1 2、1 5、1 8、2 1与 2 4h)对1 2h瘤胃非降解玉米与豆粕的有机物于小肠消化率的影响。筛选的用绵羊小肠液冻干粉评定瘤胃非降解精饲料残渣的有机物于小肠消化率的适宜条件为 :0 .4 5g小肠液冻干粉 / 0 .56g饲料 ,McDougall缓冲液 ,pH =7.5,Ca2 + =680 μmol/L ,3 9℃ ,瘤胃非降解玉米与豆粕的最佳培养时间不同 ,分别为 1 2与 1 8h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利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Ⅲ)建立肉鸡体外模拟消化模型,测定不同加热程度菜籽饼体外养分消化率的差异以及额外补加外源酶(蛋白酶Proact和淀粉酶A酶)对不同加热程度菜籽饼体外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以不添加外源酶的正常菜籽饼和过热菜籽饼为对照试验,以分别在两组对照试验基础上额外补加外源酶蛋白酶Proact 15 prot/g、淀粉酶A酶0.4 KNU/g作为试验组。利用SDS-Ⅲ模拟肉鸡全消化道消化过程,测定4组试验原料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体外表观粗蛋白质消化率(IVACPD)、体外标准化粗蛋白质消化率(IVSCPD)、体外脱脂干物质消化率(IVDDMD)、酶水解物能值(EHGE)、体外能量消化率(IVGED),每个样品均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结果表明,正常菜籽饼的IVDMD、IVACPD、IVSCPD、IVDDMD、EHGE和IVGED均极显著高于过热菜籽饼(P<0.01),为更加优质的菜籽饼来源。添加外源酶过热菜籽饼的IVDMD、IVDDMD、EHGE、IVGE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VAC...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建立体外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两步酶解消化法,并用来测定不同蛋白原料不同粉碎粒度下的粗蛋白消化率。试验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采用不同浓度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大豆粕并测定蛋白消化率,确定体外两步酶解消化法的最适条件。用建立的消化方法分别测定4种原料(大豆粕、棉籽粕、菜籽粕和玉米酒精糟)5种粉碎粒度(12/20、20/40、40/60、60/80和80/100目)的粗蛋白消化率。试验结果表明:粒度60/80目的大豆粕的粗蛋白消化率最高,可达82.08%,比12/20、20/40和40/60目分别提高39.14%、14.27%和4.28%(P0.05);80/100目的棉籽粕的粗蛋白消化率最高,可达58.50%,比12/20、20/40、40/60和60/80目分别提高21.72%、18.95%、11.66%和6.02%(P0.05);菜籽粕和玉米酒精糟在粒度80/100目时粗蛋白消化率最高,分别是粒度12/20目同种原料消化率的1.46和2.04倍(P0.05);大豆粕、菜籽粕和玉米酒精糟3种饲料原料的粗蛋白消化率与粉碎粒度的相关性为显著性相关(P0.01),棉籽粕的相关性不显著(P=0.063)。综上可得,随着粉碎粒度的增大,4种原料的体外粗蛋白消化率显著提高,但粉碎至一定程度后提高不明显,而且除棉籽粕外呈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不同原料获得最高体外粗蛋白消化率的粉碎粒度要求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