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图像分割是苹果采摘机器准确识别和定位苹果的关键步骤.本研究首先采用线剖面方法对采集的苹果图像针对颜色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颜色特征R-B的色差法对青果期苹果图像进行初步分割.在利用分割后的图像提取图像区域的形状特征(面积、周长、圆形度、离心率等).然后将得到的8个形状特征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量,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图像作为BP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图像和验证样本图像.样本图像经过BP神经网络训练后,建立了绿色苹果图像的分割模型.通过BP神经网络分割后的苹果图像,果实识别率高达89.3%,分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在图像分类和检索中,如何对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及提取图像的哪些特征信息,影响着图像分类的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颜色的特征提取算法,同时利用最新的多层的深度学习算法对图像进行分类。结果表明,该研究提出的图像分类方法比传统图像分类算法准确度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四川古壁画的现场考察和特征分析,提出基于颜色特征提取的四川古壁画分类识别方法,经多次实验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实现古壁画的自动识别系统,实验结果证明了该识别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对鲜茶叶颜色、形状特征进行提取,运用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技术识别茶叶品种.先用数码相机收集茶叶图像,然后对图像格式进行转换和预处理,再运用HSI模型提取茶叶颜色特征参数并采用二值化后图像提取茶叶形状特征参数,针对每一类特征,用6种分类器训练建模,并比较各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其中SVMKM和随机森林以2类特征建模,...  相似文献   

5.
碳酸盐岩储集空间非均质性极强,种类多样,仅依靠常规测井很难判别其岩性和沉积相。电成像测井资料能够清晰地反映碳酸盐岩储层的结构组分和沉积构造,为岩性的判别和沉积相的划分提供可靠的依据。针对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划分的问题,提出利用分水岭分割算法对图像进行初始分割,再依据OSTU算法(大津算法)进行二次分割,提取电成像测井图像形状特征,如面孔率、周长、面积等,最后利用最小欧式距离法对其沉积相模式进行判别。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地识别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从海量图像库中准确、快速地查找所需要的图像信息,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应运而生并且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主要是利用图像的可视化底层特征,如颜色、纹理、形状等特征进行检索.从颜色特征出发对现有的基于颜色的图像检索技术方法进行分析,从最初的颜色直方图到后来的基于颜色空间特征的图像检索和模糊颜色直方图,最后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做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7.
在认真研究分析鸟类图像基础上,选择提取了鸟类图像的颜色、形状及纹理特征,有效地融合了鸟类图像的整体和局部特征,并将其用于鸟类图像的自动识别分类。经试验表明,提取的特征有效,分类效果较好,并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能够较好地代表鸟类物种的分类特性。  相似文献   

8.
昆虫图像几何形状特征的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行昆虫图象的识别和分类,对昆虫图象几何形状特征的提取及测量进行了研究。提取了区域面积、边界周长、孔洞数、偏心率、形状参数、圆形性、似圆度、球状性和叶状性9个直观易测的特征。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对这些特征进行筛选得到6个具有判别意义的特征,分别为区域面积、偏心率、形状参数、周长、似圆度、叶状性;剔除了与似圆度具有相关性的圆形性和球状性等特征。利用这6个特征对3种昆虫进行了识别,准确率均达到100%,表明本研究所提取的6个昆虫图象特征用于昆虫图象识别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研制了一种田间稻飞虱图像远程实时采集系统。该系统由图像采集装置、自动控制系统和远程传输系统组成。利用稻飞虱的趋光性,将其引诱至图像采集装置的白色幕布上,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发出脉冲控制相机拍摄,同时控制交流伺服电机运行,驱动拍摄装置,实现对幕布的自动扫描拍摄稻飞虱图像。远程传输系统选用4G技术和基于TCP协议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传输方法,将所拍摄昆虫图像自动传输至监测中心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直接获得768×576像素的田间稻飞虱图像。通过二维离散傅里叶变换验证,采集系统所采集到的稻飞虱图像与其他昆虫图像存在明显特征差异,说明该系统可满足稻飞虱图像采集要求。  相似文献   

10.
紫金县是广东省产粮大县之一,栽培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是紫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抓好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是实现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措施。不断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不仅增加农民收入,也提高了我县粮食自给率,确保了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1.
陈丽丽  孔令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26-11027,11029
[目的]探究20%烯啶虫胺水剂防治稻飞虱的效果。[方法]通过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和大田示范试验研究了20%烯啶虫胺水剂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20%烯啶虫胺水剂对稻飞虱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对天敌安全;生产上建议在稻飞虱初孵若虫高峰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用药,商品用量为300—450ml/hm^2,对水量750kg/hm^2,用药时保持3-5cm水层,施药后保水5—7d。[结论]为稻田稻飞虱的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明确75%吡蚜酮WP对水稻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设置66.00 g/hm275%吡蚜酮WP、100.05 g/hm275%吡蚜酮WP、160.05 g/hm275%吡蚜酮WP,以300.00 g/hm225%吡蚜酮WP为对照,研究各处理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药后3 d 66.00 g/hm275%吡蚜酮WP、100.05 g/hm275%吡蚜酮WP、160.05 g/hm275%吡蚜酮WP的平均防治效果为71.75%、79.19%、84.60%,药后20 d的防治效果为65.23%、76.52%、81.11%。[结论]160.05 g/hm275%吡蚜酮WP可有效地控制稻飞虱对水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药剂对水稻颖壳色泽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药剂对水稻颖壳色泽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后期用药对颖壳色泽有一定的影响,大量用药尤其是粉剂农药使颖壳色泽明显变暗;穗期适当减少用药次数和用量,在孕穗期和破口期喷施适量三唑酮,颖壳色泽较好;药剂施用对稻米碾米品质无明显影响,但能改善稻米的蒸煮、食用品质,同时一定浓度的药剂施用能提高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  相似文献   

14.
经1990~1994连续5年的研究结果表明:稻飞虱在水稻上种群数量各代没有明显的代别界限,而与水稻生育期有密切的联系。稻飞虱的发生程度取决于迁入量,迁入量越大,主害代虫量越大。褐飞虱可划分为三种气候发生型,即低温雨两重发型、偏湿多雨中发型和高温少雨轻发型。白背飞虱可划分为高湿少雨轻发型、偏温多雨重发型和低温多雨中发型。本文还论述稻飞虱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水稻品种抗稻褐飞虱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褐飞虱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水稻品种抗褐飞虱机制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抗褐飞虱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黄子锋  王凤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576-13578
[目的]确定月季花瓣适宜的护色方法与干燥方法。[方法]以红色月季花瓣为试材,配制3种不同浓度的柠檬酸和氯化镁溶液为保色剂对月季花瓣进行浸泡处理,然后用变色硅胶和细沙为包埋材料及用不同温度的·巨温烘箱分别对浸泡的月季花瓣进行干燥处理,寻求月季花瓣的保色护形方法。[结果]3种保色剂中,以C剂(10%柠檬酸+5%氯化镁)浸泡结合硅胶包埋处理效果好,除少数月季花瓣出现焦黑脆裂现象之外,大部分花瓣的质感均较柔软且较平整,能较好地保持月季花瓣的颜色与质地。不同包埋材料对月季干燥花保色护形的效果存在差异,以硅胶包埋的处理效果好。[结论]C剂浸泡处理的月季花瓣,用硅胶包埋,在恒温箱70-80℃下干燥2h,其色泽和外形均较为理想,适宜用来制作压花艺术品。  相似文献   

17.
水稻(Oryza sativa L.)粒型包含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等一系列农艺性状,是影响水稻稻米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粒型基因逐渐被定位和克隆。本文主要总结了目前已经克隆的与水稻粒型有关的基因:粒长基因有GS3、GL7GL3.3等;粒宽基因有GW2GW5GS5等;长宽比基因有GW7TGW3GS2等,各个基因之间的互作关系以及各个粒型基因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同时,指出了水稻粒型基因在进行分子植物育种时出现的问题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淮稻区稻飞虱灾变预测与减灾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江淮稻区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成灾规律 ,以及稻飞虱灾变的短、中、长期预测技术。根据 2种稻飞虱的灾变特点分别制定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为强调稻飞虱减灾的社会性、系统性 ,研究了减灾体系的组成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9.
用0.25、0.50 mM茉莉酸甲酯诱导处理水稻品种TN1、IR26和IR36,探讨茉莉酸甲酯诱导对稻株总酚含量的影响及与水稻品种抗褐飞虱生物型Ⅱ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0.25、0.50 mM茉莉酸甲酯诱导后TN1、IR26、IR36稻株总酚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TN1、IR26、IR36对褐飞虱生物型Ⅱ的抗性显著提高,由感虫级别上升到抗虫级别。0.25、0.50 mM茉莉酸甲酯诱导后TN1、IR26、IR36对褐飞虱生物型Ⅱ的抗性与稻株总酚含量的升高关系密切,但以0.25 mM的诱导浓度增加抗虫性的效果最为明显。诱导后这三个水稻品种受褐飞虱生物型Ⅱ为害后的受害级别、若虫存活率及雌成虫蜜露分泌量均随稻株总酚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而若虫发育历期则随总酚含量的增加而延长。  相似文献   

20.
25%吡蚜酮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间药剂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WP对水稻稻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速效性好,持效性长,在试验剂量范围内,30 d防效可达84.63%~98.88%,建议用量为240~300 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