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滕尼斯首次将"社区"定义为由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所形成的关系密切、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同质群体,其后,社区研究者不断延伸社区的内涵和外延。20世纪20年代社区研究开始传入我国,并将理论研究和实地研究相结合,力图使社区研究本土化。从社会学角度对社区研究主要集中于人与人的关系层面,最终目标在于构建适合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理想共同体,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2.
社区资产视角强调社区的"能力"和"优势",在服务对象主体性基础上培养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能力并培养社区领袖,关注社区各主体之间网络关系的构建等。资产为本的视角将"三社联动"模式分为"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者的互动植入社区本土环境,关注社区优势资源、充分发挥"社区我"这一主体性,构建"联""动"双方关系网络、推进协同参与社区治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在城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城市社区特点又保留农村社区特征的"过渡型社区".失地农民、流动人口等"过渡型人群"共存于这一特殊的空间形态之下,产生了一系列治理难题.促进社区的有效治理,有赖于培育丰富的社会资本.传统强关系破碎、人口流动性提高、居民异质性增强和缺乏信息沟通桥都会影响"过渡型社区"社会资本的存量和质量,为此必须重构社区的社会资本.发掘和培育"过渡型社区"的社会资本,需要通过政府、社区组织、社区居民等多方的努力,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培养居民间的信任关系,提高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激发参与热情,增进失地农民和流动人口的互助合作,从而促进社区的善治,推动"过渡型社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长沙市"社区融合园艺"为例,介绍了"社区融合园艺"在长沙市社区可持续设计的营造过程,对长沙市示范社区的参与主体和可持续运营策略进行了研究。从社区空间和形态、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入手,提出适应当前城市社区发展、农居一体的社区公共生活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自由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中国社会进入全面转型阶段,由此形成社会分化及社会离心力的加剧,对社会融合和稳定提出了严峻挑战。主要选取快速城市化下的"边缘社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深度访谈为主的质性研究方法,从人口结构、居住关系和非正规经济3个维度探讨了"边缘社区"的社会空间特征,认为"边缘社区"的社会融合机制主要是由传统社会网络、自发弹性机制和市场经济调控3个方面组成。  相似文献   

6.
以建水县崇正社区为例,通过社区业务工作分解,将"一人一卡、一事一卡"模式、农家书屋管理工作模块作为智能模型的原型,构建基于聚类分析算法的智能模型,将其他工作模块进行信息化处理,构建了智慧社区平台。根据社区建设要求,提出了智慧平台建设的新思路、新发展,从而将传统居委会大妈形象的社区管理引向智能化、数据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7):155-157
现有的品牌及品牌社区研究为理论依据,结合农户农资购买行为的特点,构建农资品牌社区作用机制的研究模型以探索农资品牌社区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农资品牌社区作用机制大致呈现出社区感知价值—社区信任—社区参与—社区忠诚的路径关系,其中,社区信任和社区参与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农资生产者和经营者角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文萃  易晓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3,(20):8762-8764,8766
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性、实质性地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及相关制度安排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不利制约的现实背景下,研究了天津滨海新区的经验和做法,提出应深入挖掘社区作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和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平台,完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将社区关怀"普惠式"延伸和拓展,深入挖掘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存量资源,通过推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创新,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切合实际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加快推进其融入城市社区及其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浙江省温岭市温峤成校围绕"政府统筹、构建机制、促进发展、彰显特色"的思路,充分运用当地农村文化礼堂资源,发挥好文化礼堂的三大功能,即以"技"助人的增能赋权功能、以"学"聚人的关系协调功能和以"文"化人的价值凝聚功能,着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共享,促进社区教育与农村文化礼堂共建共享、融合发展,开创了具有温峤镇特色的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农村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单元。农村社区治理具有琐碎性、复杂性、实时性、地域性的特征。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农村社区建设大力发展,社区涵盖的范围和功能日益增多,同时农民群众对于社区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原有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另一方面,农村社区管理的价值取向也由"治理"逐渐走向"服务"。近年来,各地社区管理的新方法和新模式涌现,其中"网格化治理"模式在数字城市管理试点的实践取得了瞩目的成效,其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前提下,"电子网格"是实现农村社区管理创新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社区"时间银行"是新型的社区志愿服务模式,其在促进社区志愿服务优化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本文以洛阳市天元社区为研究对象,运用观察法、访谈法收集第一手资料,描述了"时间银行"在实践中因为传统志愿服务理念和传统志愿服务项目与新时期志愿服务理念及项目的冲突、以及时间服务价值换算技术操作方面的问题所造成的对社区志愿服务优化的阻碍,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今年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把探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河南特色,近年来,河南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切入点,先行先试,推动"城乡二元分割"向城乡统筹、城乡一体转变。为宣传河南各地在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加快推进河南"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本刊将陆续推出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系列报道。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社区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单元,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本依托,在"形势所迫"和"问题倒逼"的情境中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对于创新基层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以甘孜新龙县为例,在深入剖析城乡社区治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基础上,提出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以秦岭自然保护区为对象,选取陕西长青自然保护区为案例进行研究。通过实证调研,论述了长青保护区现存的问题以及其周边社区现实生活状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共生理论视角反思保护区与社区的关系,提出3个问题来阐述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共生理念。并提出"政府-保护区-社区"共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惠红  杨洁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1):184-186
观光农业发展可能造成原本社会关系单纯的社区居民间出现两极分化、外来商户与原住民互相误解甚至敌视.这种社区内部关系的冲突和隔阂我们称之为旅游发展的"社区割离效应".通过对重庆静观镇的研究,发现这种社区割离效应是存在的,同时这种社区割离效应会导致"挤出效应"的产生,从而影响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探索新的旅游受益机制,使全体居民都能从观光农业开发中获益;为了避免"挤出效应",对于原住居民的住房保留进行立法,保证原住民住房不被外来资本所占有;旅游开发必须以实现社区发展为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242-244
社区纠纷繁杂且不易处理,社区纠纷调解成功与否是关乎人民和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但是,目前很多社区存在着对社区纠纷调解工作作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社区调解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社区居民对社区调解不信任等问题。因此,社区应通过加强宣传力度,建立信任机制等方法,结合"情、理、法"以更好地解决社区纠纷。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山地社区与森林之间的关系,减少因人林冲突导致的森林脆弱性,促进社区居民与森林和谐相处与可持续发展。通过对百花山社区居民进行入户访谈,并设计山地森林态度调查问卷按社区居民人口特征比例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龄、教育背景、职业、收入水平对山地森林态度感知差异明显,社区居民山地森林意识认知程度较强、行为倾向明显,但森林行为偏弱,存在"知强行弱"、"知行脱节"和"政府依赖"等现象,提高教育水平、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活水平与保护森林有机结合起来将能有效地降低森林潜在脆弱性。  相似文献   

18.
莫小英 《新农村》2013,(6):15-16
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城区朝阳街道北齐巷社区是湖州中心城区中最典型的老居民区,约有900多户老式砖木结构房屋,居民5543人。房屋耐火等级低、公共消防基础设施不足和居民老龄化趋势明显是该社区的三大隐患。虽然该社区工作多年来一直坚持"以人为本",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而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旅游社区"的提出已有近30年的时间,但对其本身及相关概念的解释不清,并存在一定误读。误读的结果直接影响到自然文化遗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对旅游社区与景区的关系进行了新的阐述,并将旅游社区化理念引入自然文化遗产管理。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在对新疆罗布人村寨与塔西河乡两个旅游社区参与旅游状况和增权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旅游社区增权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罗布人村寨和塔西河乡两个社区的增权状况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社区增权研究提供现实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