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一、马铃薯在我县粮食生产中的地位马铃薯是川边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县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解放后,我县马铃薯生产发展很快.1949年全县播种面积为8.62万亩,总产386万公斤,1985年发展到28.3万亩,总产达到4054.5万公斤,36年面积增长了2.9倍,产量增长了9.5倍,人均占有量增长了5.4倍. 1985年,马铃薯播种面积占全县粮食作物面积的22.4%,占小春粮食作物面积的58.9%,产量占全县粮食作物产量的21.7%,占小春粮食作物产量的61.7%,农业人均83.5公斤.  相似文献   

2.
小春马铃薯地膜覆盖效应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几年来 ,市场上对鲜薯的需求量增加 ,特别是小春马铃薯上市正值蔬菜淡季 ,需求更大。我县小春马铃薯种植具有悠久的历史 ,常年种植面积1340hm2 左右。为培植我县马铃薯产业 ,县委、县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薯类经济战略” ,扩大了小春马铃薯面积 ,2 0 0 1年种植面积达 2 5 81hm2 。但由于小春马铃薯生长季节常受干旱、霜冻的影响 ,严重制约着小春马铃薯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我县在扩种小春马铃薯的同时 ,积极开展小春马铃薯地膜覆盖技术试验 ,探讨小春马铃薯地膜覆盖效应 ,旨在为扩大推广该技术 ,促进产…  相似文献   

3.
马尚明 《中国马铃薯》2007,21(6):372-373
<正>西吉县是一个以马铃薯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年马铃薯种植面积在7.6 ̄8.0万hm2,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6.7%,马铃薯生产收入约占农民收入的40%,马铃薯生产的丰收与否和质量高低,  相似文献   

4.
城口县1998~1999年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前 言城口县是马铃薯的适宜种植区 ,常年种植面积在 16 67万hm2 左右 ,是当地农村的主要粮食作物和牲畜的主要饲料 ,素有“城口半年粮”之称。但由于马铃薯晚疫病的严重发生 ,对马铃薯的生产影响极大。 1997年全县发生面积共计 1 2万hm2 ,其中 3334hm2 基本绝收 ,损失产量折合原粮3万t。    2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1 1 发生面积和发生区域明显减少1998年和 1999年全县发生面积分别为 0 2 0万hm2 和 0 33万hm2 ,分别占马铃薯种植面积的 12 %和 2 0 %。其发生区域只局限在罗江、庙坝、龙田、河渔等少数乡 (镇 )的部…  相似文献   

5.
1 前 言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位于鄂西南 ,属武陵山区 ,跨东经 10 8°2 3′12″~ 110°38′0 8″ ,北纬2 9°7′10″~ 31°2 4′13″ ,东邻宜昌 ,南界湘西 ,西连重庆 ,北接神农架林区。海拔高度 66 8~ 30 32m ,为典型的立体农业。随着海拔升高 ,气候越趋冷凉 ,马铃薯种植面积也越大。全州马铃薯栽培面积在 11 6万hm2 左右 ,95%以上是与玉米套种。马铃薯产量占夏粮产量的 75% ,占全年粮食产量的1/ 4。马铃薯的丰歉直接关系到稳定解决农民的温饱和养殖业、加工业的发展 ,故此在农业生产上和农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宜我县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马铃薯新品种,2009年冬我站引进5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薯3号、克新18产量高,品质较好,抗病、抗逆性较强,可在我县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7.
<正>达州市位于四川省东部,地处川、渝、鄂、陕结合部,是四川盆地丘陵山区的一个农业大市,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达州市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较好,农作物种类繁多,主要农产品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素有“秦巴粮仓”之称。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常年播种面积在4.70万hm2,产量在19万t,分别占全省的16%和18%以上,在全市粮食作物中仅次于水稻、玉米、红苕,居于第四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9%和6.5%。近年来,随着商品农业的发展和马铃薯加工业的迅速崛起,马铃薯已由传统的粮食作物转变成为种植业中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的经济作物,农民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马铃薯市场十分活跃,其加工业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8.
<正> 黄土高原峁状丘陵沟壑区是陕西省马铃薯的集中产区之一,1971~1980年,米脂县平均每年种植面积12.463万亩,约占粮食作物年收获面积的30%,近年还稍有扩大。在米脂、绥德、子洲诸县素有“粮食翻身靠洋竽”之说。  相似文献   

9.
<正>西和县马铃薯品质优,淀粉含量高,鲜薯及加工产品畅销周边地区及陕西、四川、重庆、上海、广州等地,成为我县农民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近年来,随着马铃薯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的不断挖掘,以及马铃薯在现代加工业中日益显现的重要作用,使人们不约而同地把发展当地经济,调整农业结构的目光投入到马铃薯新兴产业上。为了抓住这一机遇,当地政府高度重视,不断进行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与繁育,现在西和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了1.67万hm2以上,占粮食作物面积的45%,年产鲜薯37万余t,个体加工户达到4 000余家,马铃薯已成为我县的一个新兴产业,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0.
李启信 《中国马铃薯》2003,17(5):318-320
宣威位于云南省东北部 ,乌蒙山上 ,是云南人口第一大县。马铃薯是宣威的主要粮食作物及山区农民的经济来源。 2 0 0 2全市共种植马铃薯 3 75万hm2 ,总产 6 5 3315t ,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云南省的 1 8和曲靖市的 1 3,在云南马铃薯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现就宣威马铃薯生产的情况、存在问题作一分析 ,并提出发展建议。1 宣威马铃薯生产情况及发展基础1 1 自然资源宣威市 80 %以上耕地集中在海拔 180 0m以上地区 ,气候温凉 ,雨量充沛 ,年均温 13 3℃ ,最热月 7月 19 4℃ ,最冷月 1月 5 0℃ ,境内每年有 10个月的时间马铃薯均可生长 ,…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免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君华 《作物研究》2002,16(4):193-193
马铃薯是高产粮食作物,目前大薯块主要用作蔬菜,小薯块用作饲料,薯苗用作肥料。我县马铃薯出产期多为3至4月,正值本地蔬菜淡季,又与北方马铃薯出产期9月至10月错开,本地及广东市场需要量大,销售顺畅,价格平稳,前景广阔。2001年,我县马铃薯面积2470hm2,总产37925t,其中稻田马铃薯413.3hm2,每公顷产量21720kg,产值13032元,纯收入5052元,比种植早籼稻增加产值6432元,增加纯收入4107元,比种植大豆增加产值9000元,增加纯收入4005元,比种植甘薯增加产值3960元,增加纯收入2610元,比种植玉米增加产值3085元,增加纯收入1915元。2002年春,收获稻田…  相似文献   

12.
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优势、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榆林是全国和全省的马铃薯主产区和优势产区之一。目前,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5万hm2左右,全省种植面积60%,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5%,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0%。马铃薯是榆林市第一大宗农作物,对于振兴榆林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 前 言我区马铃薯栽培面积 ,由建国初期的 2 6 6 70hm2 发展到 1997年的 5 6 6 70hm2 ,1999年达到6 3333hm2 。鲜薯产量从 5 2 5 0kg/hm2 提高到10 12 5kg/hm2 ,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区粮食作物的10 % ,中高山区要占到 30 %左右 ,历来是山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但目前的产量水平还很低 ,与其它作物相比差距甚远 ,其原因是马铃薯的退化一直是困绕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一个老大难问题。2 退化问题退化是生活力的降低。所有病毒的普遍发生 ,植株的次生现象与仔块茎的产生及产量的逐年下降 ,烂薯率高 ,不耐贮藏等统统可理解为马铃薯的…  相似文献   

14.
李艳  朱国庆 《中国马铃薯》2004,18(6):379-380
1凉山州生产贸易的现状 凉山州每年种植马铃薯的面积保持在6.1万hm2,单产1510 kg/667 m2,马铃薯占全州粮食作物面积的15%,并产量高、品质好,其利用现状是:1/3作为口粮,1/3作为饲料,1/3在储藏中烂掉.现代马铃薯除有传统蔬菜、粮食型外,加工类型有:马铃薯淀粉加工型、油炸薯片型、全粉加工型和速冻薯片加工型等.凉山州要想把马铃薯做成大产业,走集约化、商品化、品牌开发的路子是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种植马铃薯的第一大国,种植面积近500万hm2,占世界马铃薯总面积的25%;总产量7600多万t,占世界产量的19%,占亚洲总产量的70%。同时,栽培环境及气候条件多元化,使得中国马铃薯种质资源非常丰富,因此中国马铃薯产业对世界马铃薯产业有着深远影响。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中国马铃薯》2017,(6):346-352
云南省发展冬季马铃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和市场优势,近些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自2012年起对云南省13个马铃薯种植区38个地点进行晚疫病病害发生情况及产量调查。经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冬季种植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率低于25%,较春季种植平均避病效果达到92%以上,部分区域避病效果可达到100%,不同冬作区避病效果存在差异。冬季种植平均产量可达2 400 kg/667m~2,显著高于春季种植1 500 kg/667m~2,增产可达60%以上。云南省利用冬季种植马铃薯可有效避开晚疫病的发生,使马铃薯增产效果明显,为云南省开展冬季生态种植生产无公害马铃薯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种植,优良的品种是保证其高产稳产的重要基石。为了筛选出适宜大理州早冬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以当地品种‘丽薯6号’和‘丽薯7号’作为对照,与近年来大理州农业科学推广研究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新选育出的5个马铃薯新品种(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均可在大理州正常发育成熟,‘11~#’产量最高,达3 644 kg/667m~2,商品薯率最高,达88.10%,两者均较‘丽薯6号’(CK1)和‘丽薯7号’(CK2)高。该品种有望成为大理州早冬马铃薯的主栽品种,逐步替代‘丽薯6号’。  相似文献   

18.
浙南山区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浙南山区马铃薯发展较快,以景宁县为例,80年代种植马铃薯不到666.7 hm2,90年代递增到1333.3 hm2,21世纪以来达到2266.7 hm2,占粮食作物的25.1%,占蔬菜面积的40.5%,但是在种植马铃薯过程中由于是传统操作,经常受病毒病的危害.笔者经过几年的观察和多点试验、示范;对浙南山区马铃薯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做了些初步探讨供同类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19.
大竹苎麻产业的发展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苎麻是我国的特色经济作物,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占世界面积和产量的9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而我县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前列,2004年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特产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苎麻之乡",成为中国第一苎麻大县,其产品主要销往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缅甸、印度、美国、南洋群岛等国家和地区.大竹种植苎麻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历代均有所发展,并以其种植面积、产量、品质蜚声中外,2005年全县种植面积已达1.87万hm2,年产原麻3.32万t,产值达3亿元,麻农人均收入375元.拥有加工企业20家,加工从业人员1万人以上,年消耗原麻1.5-2万t左右,加工产值近5亿元.由此可见,苎麻产业是大竹县域经济的一大支柱,是广大农民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1 前 言 云南省马铃薯种植区划中,云南南部及西南部属于春播马铃薯不太适宜区,大多数地方的气候不适宜春播马铃薯的种植,少数较凉的高山区,虽有零星种植,但结薯少,薯形小,产量较低。一些专家认为,在有耐热品种和热带地区推广马铃薯栽培技术成熟情况下,可适当发展秋(9月-翌年1月)、冬(12月~翌年4月)季马铃薯栽培。据1992年统计,全区马铃薯总种植面积约1万多hm~2,平均单产约6.7t/hm~2;其中冬马铃薯面积约占43.8%,平均单产不到6.3t/hm~2。近年全省面积推广种植脱毒马铃薯,本区马铃薯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