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岩茶旧事     
黄贤庚 《农业考古》2007,(5):274-280
武夷山是中国的一个古老而著名的茶乡,武夷岩茶是一种特殊的优质名茶。自然在经营上、制作上也存在特殊性:如产权上,武夷岩茶早期为寺庙所有,后逐步被茶商赎买;管理上,包头向茶商(老板)承包,交纳干茶取包价;工艺上,全部采用手工制作;用工上,大都是江西上饶、铅山县一带的闽南移民后裔,等等。这些传统复杂的过程中,流传着不少轶闻趣事。笔者将之整理成文,以飨读者及爱茶同仁。  相似文献   

2.
黄贤庚 《农业考古》2006,(5):266-269
武夷岩茶是茶界普遍公认的“中国十大名茶”。在2002年8月国家批准确认的《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感官标准中,“岩韵”是否明显成了品质优次的重要标准之一。但长期以来,如何认定、表述“岩韵”,很不一致,已成了非说不可的问题,就此谈点浅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徐飙 《中国农垦》2006,(7):30-32
福建省武夷山市茶场(正岩企业集团)位于我国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保护区的武夷山市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内,南接武夷山民用机场和旅游度假区,北接火车站,交通便捷,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全国著名茶场。  相似文献   

4.
侯杰 《农业考古》2003,(4):306-306
1997年4月,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以“茶”为题材的邮票,共有4枚,分别为:茶圣、茶树、茶器和茶会,在当时成为茶文化界的一件盛事。这套邮票当初的方案并非如此,而是另外一组内容,4枚分别为:蒙山顶上茶、西湖龙井茶、黄山毛峰茶和武夷山岩茶,另有1枚小型张“陆羽画像”。第一套方案虽未能实施,但亦足可见武夷  相似文献   

5.
武夷岩茶赞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岩茶赞赏福建武夷山市人民政府赵大炎武夷岩茶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和光辉的一页。武夷茶在南北朝时(公元479年),就以"晚甘侯"(茶名)著称于世。唐代成为士大夫上层贵族的馈赠佳品。宋元两代入贡朝廷,盛极一时。元大德六年(公元1320年),...  相似文献   

6.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江和金 《现代农业科技》2012,(3):337-338,340
介绍了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包括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初焙、扬簸、晾索、复焙、成品毛茶等工序,以期促进武夷岩茶制作工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8.
武夷岩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产业是武夷山市的支柱产业,武夷岩茶制作工艺获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关注。为了对武夷岩茶进行合理开发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武夷岩茶的品质,本文对武夷岩茶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丁运苍 《农业考古》2007,(5):271-273,282
2007年8月下旬,我因公事从南京禄口机场乘飞机去厦门。三天之后,我又从厦门改乘火车,到达闽北的武夷山,顺便考查了有关武夷山岩茶的轶闻往事。(一)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祖鼻,乌龙茶源于武夷山。久负盛名的武夷岩茶,为碧水丹山增添了无比的神韵与辉煌。武夷山地处福建闽北的崇安县境,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建县,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而始于唐代,风靡于宋代的武夷茶,经过当地茶农数百年的精心栽培,逐渐形成了一个颇有名气的上等好茶。18世纪初,茶农们经过精细的工艺改进,便将武夷茶改制成为一种半发酵的青茶,即现在的乌龙茶。这种乌龙茶…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从食用价值、美容价值、医疗保健价值、观赏价值、工业价值、生态价值等方面介绍了迷迭香的使用价值,并探讨了其在国内外的文化价值,以期为该品种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行孝是几千年来人们推崇与奉行的事亲奉上的传统美德,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石。探讨中国孝文化的当代价值,对于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社会公民道德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袁枚游武夷品岩茶志茗斋武夷岩茶是福建乌龙茶类的珍品。臻山川英灵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闻名遐迩,享誉天下,倍受文人学者、中外游客赞赏。来到武夷山品尝岩茶,是一种极富诗意雅兴的赏心乐事,名人学者非常崇尚这种高层次的精神享受。清乾隆年间,浙江杭州著名...  相似文献   

13.
<正>武夷岩茶(乌龙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  相似文献   

14.
古代萱草应用价值及其文化意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萱草是原产于中国南方的一种草本作物,具有悠久的栽培利用历史。先秦时期始见于文献记载,至唐宋时期得到普遍种植。在其长期的栽培应用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萱草文化。本文以相关历史文献为基础,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对萱草的名称考释、种植栽培、利用价值及其文化意蕴等作了综合系统的梳理分析,以期为现代社会更好地开发萱草资源、发展萱草产业、传承萱草文化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传播武夷文化的使者——左能典代。她是日本京都日中文化交流沙龙岩茶房的创办人,日本近代著名的女作家。1985年4月,她首次来武夷山游览观光,不仅被奇秀艳丽的武夷风光所陶醉,而且更为馥郁芬芳的武夷茶所吸引。她萌发了把武夷岩茶介绍给  相似文献   

16.
17.
范仲淹在《斗茶歌》中赞道:“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武夷岩茶,首创于一千六百多年前唐代山中古刹名观的和尚道士之手,初为药用,后作居家待客、迎亲款友之饮料,没有人以盈利为目的进行经营,纯属自种自采,自制自用。征为贡品以后,特别是“御茶园”的诞生,更使岩茶声誉与日俱增,从此山人开始争相求利,漳泉两地茶商也接踵而至,利用廉价劳力,炸石砌堤,圈地为园,培土种茶,买山办厂,开创“采制运销”一条龙经营活动,于是武夷岩茶变成茶商盈利追逐的目标,鼎盛时期,星村赤石两地,官道船埠,车水马龙,茶船穿梭。到了清  相似文献   

18.
<正>武夷山市位于福建省西北部、闽赣两省交界处,是万里茶道的起点。武夷山地处中亚热带,降水量多、湿度大、雾日长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武夷山独特的茶产业。截至目前,武夷山市共有茶园面积14.8万亩,茶业总产值达到21.12亿元,全市涉茶人数达8万余人,占全市人口34%,茶业已成为武夷山农民增收、增效的支柱产业之一。为加强茶园管理,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就我市当前茶树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方法进行总结。1茶毛虫的防治又称毒毛虫,一年发生2代,其以卵块在老叶背面越冬,第二年4月中旬越冬卵便开始孵化。不同代的幼虫为害茶园的时  相似文献   

19.
旧中国茶商与茶农分工明确,茶农负责植茶、采制毛茶,茶商向茶农收购毛茶精制装箱后,运往各地销售(1)。然而武夷山茶的采制实现了一种奇特的结合,即包头制。茶商自置茶山,委托包头管理,雇人采制,然后运至山麓茶庄精制,分销茶商分设各地的号店或售予洋行出口。武夷山具有良好的植茶自然环境,特产自古以茶著称。那“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之胜,峰峦岩壑,秀拔奇伟,高低俯仰,吞云吐雾,鬼斧神工,难以名状。水则溪流九曲,流转其间,幽邃清深,苍冥万古,蔚成山乡水围,皇都仙境。以其环境优异,云雾弥漫.所产茶叶,声闻遐迩。”(2…  相似文献   

20.
农业文化的价值及继承和保护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旅游学、农业经济学及品牌管理理论,对湖南农业旅游名牌战略和开发模式及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和旅游大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实施农业旅游名牌战略已经是大势所趋;农业旅游名牌战略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和农业旅游的转型升级,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农业品牌、旅游品牌的发展空间。湖南农业旅游名牌成长具有区域旅游合作不断深化、农业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广泛开展等良好机遇,同时也面临名牌意识淡薄、国内竞争加剧、缺少长效融资渠道及旅游人才匮乏等严峻挑战。湖南农业旅游名牌载体开发的主要模式可以划分为田园型、乡村型、科技型、农贸型四种。制订实施农业旅游名牌战略过程中,应该重点在战略思路、发展规划、区域特色、营销创新、营造环境几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