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福建省生态公益林动态监测与建设成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1年福建省区划界定的生态公益林面积为基础,研究和探讨省级生态公益林现状、动态变化规律.应用地方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体系技术,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公益林调查监测方法.通过建立样方开展定位观察,分别对生态公益林典型类型的主导功能进行功能变化调查,建立和完善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便为我省国家重点公益林和省重点生态公益林建设与发展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经济树种生态公益林经营的内涵与意义,并对经济树种生态公益林经营的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在确定了经济树种生态公益林经营的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树种生态公益林的主要经营技术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宜君县生态公益林存在林分质量不一致、林地质量普遍不高,农林业生产和矿产资源开发等威胁增加,专业管护队伍人员不足、经营管理粗放,林地资源潜力未能充分培育等问题,以及经营管理机制不尽合理,管理监测技术手段落后,国家公益林补偿金标准不高,经营管理者资金投入积极性不强、管理难度相对较大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宜君县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思路和措施,包括分类栽植补植适宜乔灌树种,强化林地抚育、优化林分质量,利用现代先进技术进行林地资源调查与监控等提高林分质量措施,加强管护人员队伍建设,防范和打击侵占破坏公益林不法行为,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及野生动物、珍稀植物保护和森林防火等巩固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果措施,管好用好生态公益林管护经费与补偿金,充分尊重承包户意愿、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发放到户,合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项目等维护生态公益林综合效能高效、持续发挥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指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生态公益林质量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首要和关键的步骤,指标体系建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程度。为此,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生态公益林稳定性、生态公益林对环境影响、人类活动对生态公益林影响、生态公益林利用效率4项标准构建了生态公益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提出以生态公益林质量综合指数衡量生态公益林质量状况。并在广州市黄埔区5个马尾松小班进行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能够比较客观地反应生态公益林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5.
针对辽宁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及管护情况,提出适合辽宁省省情的生态公益林管护及综合经营管理模式,以利于进一步提高生态公益林的防护效益,同时最大限度挖掘生态公益林的林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以通什林场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为主线,深入分析了通什林场的自然概况和生态公益林管护的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要从提升管护人员整体综合素质、帮助生态公益林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护林意识、建立公益林的联防责任制、切实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工作等方面,推进通什林场生态公益林管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以2009年辽宁省区划界定的生态公益林面积为基础,研究和探讨国家级公益林现状、动态变化规律。应用国家森林资源综合监测技术,有针对性地提出生态公益林调查监测方法。通过建立样方开展定位观察,分别对生态公益林典型类型的主导功能进行功能变化调查,完善生态公益林监测指标体系,以便为辽宁省国家级公益林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嘉兴市生态公益林病虫害种类、为害部位及危害程度等调查,初步摸清嘉兴市生态公益林现有常见森林病虫害44种(其中虫害37种、病害7种),对主要病虫害进行了简介,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义乌市生态公益林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义乌市生态公益林现状进行分析,根据义乌市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生态林建设必须做好建立生态公益林管理体制、投入机制、补偿机制,加强生态公益林采伐管理、林地管理、营林措施和检查监督共7项工作,并提出实现目标考核制度、树立标志、加强生态工程区进出人员管理和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是生态公益林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也是义乌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开展国家级公益林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的实际需要出发,探讨了国家级公益林监测内容、评价指标和具体实施的技术流程,并提出了综合监测方法与评价方法,为实施国家级公益林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生态公益林是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基于指标抓取与词频分析,构建生态、经济和社会3方面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模糊物元模型和障碍度计算,评价英德市生态公益林综合效益.结果表明,英德市生态公益林综合效益处于向良等级转化阶段;生态效益优但稳定性较差,主要障碍因子为温度改变和土壤容重,中、低值区主要集中在英中经济区和英西农业区;经济效益良但等级提升难度大,主要障碍因子为木材平均年产值,中、低值区多位于英西综合发展区中的边缘镇;社会效益向中等级转化,需整体提升,主要障碍因子为人均林产收入年增加率和吸收SO2量,低值区聚集在九龙-黄花石灰岩地区和英中经济区的人工针叶林区域.建议通过分类经营和改善结构提升生态公益林质量,结合区域特点挖掘旅游和休憩等新型林业经济产业,强化常态保护机制、多渠道普及林业知识.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生态公益林与木材减产的关系,针对伊春林区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了建立生态公益林的必要性,并对建立生态公益林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评价是国家级公益林建设成效监测的重要内容。依据国家级公益林基础信息数据库,选取8项国家级公益林小班属性因子,构建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广东省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质量进行评价研究。评价结果显示,广东省国家级公益林质量介于"II级"和"III级"之间,全省不同生态区位中,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生态区位的国家级公益林质量最好,"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生态区位的国家级公益林质量相对较差。广东省不同生态区位国家级公益林质量综合评价值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重要水库江河两岸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红树林。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三门县生态公益林的树种、林种结构现状和周边松材线虫发生状况,提出了建立组织机构、加强宣传和对木材经营企业的管理力度,提高检疫人员水平,改造现有林种树种结构,以及林地清理和综合防治等措施,防范松材线虫的传入和发生.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尤溪县"两类林"划分、生态公益林分布等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情况,分析当前公益林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社会重视不够,管理不到位;补偿机制不完善,林农经营积极性不高;管护责任难落实.提出了建立生态公益林建设政策保障体系,探索建立生态公益林经营管护模式,研究采取相适应的生态公益林经营措施,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态效能补偿机制和提高全民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意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生态公益林建设是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在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公益林经营和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生态公益林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对护林员、补偿资金、各项经费、林地管护情况以及定点监测等数据的有效管理和森林生态效益的综合评价,对提升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其生态环境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益林管护是塔山林场的主要工作。森林抚育、有害生物防治以及护林防火,每个环节的工作都很重要。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改善生态环境,以提高公益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杨启彬 《绿色科技》2015,(4):131-132
指出了生态公益林属于我国的自然资源,但由于人们对生态公益林资源的保护意识逐渐薄弱,对生态公益林资源进行过度开采,导致生态公益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随着我国森林资源的覆盖率逐渐下降,从而间接引发各种自然灾害.因此,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分析生态公益林的现状,探讨了加强生态公益林的保护措施,以保护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9.
对公益林综合效益监测指标的选取,是开展公益林监测的关键,它对公益林监测工作的有效实施和监测效果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从针对性、敏感性、公认性、可操作性的角度选取公益林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监测指标,进而掌握、反对公益林生态功能与效益、数量及质量变化、公益林建设进展情况及受灾情况,从而客观评价公益林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20.
介绍生态公益林相关定义,芒市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公益林区划界定概况、管理现状.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偏低、集体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未能有效落实、民众保护意识有待增强,公益林科学利用机制不健全、监测机制有待建立等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藉此提出了相应对策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