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灌水高温闷棚处理对温室连作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川  杨瑞平  张显 《北方园艺》2016,(15):172-175
以温室连作土壤为试材,采用灌水高温闷棚技术,对西瓜连作的土壤酶活性状况及后期种植牛角椒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水高温闷棚处理后,土壤细菌及放线菌含量升高,真菌含量降低,改善了植株根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及脱氢酶活性下降,蛋白酶活性升高,其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高温闷棚下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温闷棚下,不同填充物和不同灌溉量处理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单施有机肥或石灰氮相比,有机肥和石灰氮复合添加能明显提高土壤的pH值;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EC值;增加土壤湿度能明显降低土壤的EC值;高温闷棚下单施有机肥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单施石灰氮会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单施有机肥可导致土壤NO3--N含量明显增加,而单施石灰氮却导致土壤NO3--N含量明显降低,有机肥和石灰氮复合添加能明显促进NH4+-N含量增加,增加土壤湿度使土壤NH4+-N含量增加、NO3--N含量减少;单施有机肥或石灰氮均可增加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两者配施情况下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幅度更大,土壤湿度越大速效磷的含量越高,土壤湿度过大则会降低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灌水高温闷棚处理对温室连作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川  杨瑞平  张显 《北方园艺》2016,(13):178-181
以温室连作土壤为试验材料,采用灌水高温闷棚技术,对西瓜连作的土壤环境状况变化及后期种植牛角椒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水高温闷棚处理对温室连作土壤起到了淋溶作用,减少了土壤盐分的积累,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平衡了土壤养分,有利于后期作物牛角椒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以"红颜"草莓为试材,设置对照(CK)、闷棚40 d+菜籽饼(40-D)、闷棚50 d+菜籽饼(50-D)、闷棚60 d+菜籽饼(60-D)4个处理,采用HiSeq 2500平台Illumina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并结合相关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土壤真菌ITS2区域的丰富度、多样性以及群落结构,研究了不同闷棚时长对草莓连作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等的影响,以期为草莓连作障碍绿色防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闷棚时间越长,真菌被抑制的效果越好.高温闷棚+菜籽饼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土壤中微生物真菌丰度,有效缓解土壤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5.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高温闷棚后施用不同土壤活化修复杀菌剂对设施番茄连作障碍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1和处理2番茄株高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2单果质量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处理2单果质量提高15.82%,667 m2产量增加了2518.79 kg,增产率达28.03%.与仅使用高温闷棚技术解决设施番茄连作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市民对绿叶蔬菜的需求量较大,目前上海地区保护地蔬菜种植面积已超过6666.7hm2,是蔬菜生产的重要保证。但连年耕作以及不科学施肥导致土壤生产障碍问题日趋严重,土壤生产效率低、设施菜地连片死苗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土壤中病虫害不断繁殖和传播严重破坏了蔬菜正常的生产环境,导致蔬菜种植难度越来越大。目前,保护地内土壤盐渍化和根肿病是蔬菜生产的主要障碍,我们希望通过夏季高温土壤消毒处理技术,达到改良土壤、杀灭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温闷棚防治保护地果蔬病害,近年来已有一些探讨,但系统详细的研究尚未见过报道。浙江地区7月上旬至8月中旬为高温伏早期,此期正值大棚蔬果栽培的淡季,利用这一时期进行高温长时期连续闷棚是完全可行的。本所对此课题已进行了3年的试验观察,现将高温闷棚期不同闷棚方式与棚内土层温度变化规律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8.
黄瓜霜霉病是大棚黄瓜生产最大的障碍因子。我们依据黄瓜霜霉病病菌,在一定范围的高温下,不能繁殖生长,且在一定时间内可渐死至灭的理论,于1990年5月在联合村农科队进行了黄瓜闷棚试验。现将结论试析如下。1、闷棚的温度和时间闷棚的温度一定要达到  相似文献   

9.
高温闷棚防治黄瓜霜霉病,是利用日光温室在密闭条件下形成高温杀灭病原菌。具体操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如皋地区设施草莓连作障碍日趋加重,严重制约了草莓产业的发展。在江苏省"三新"工程项目等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如皋市农技推广中心实施了设施草莓高温闷棚土壤消毒技术的示范与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大棚辣椒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选择不同的高温闷棚杀菌方法,以本地传统的高温炕地杀菌方法为对照,调查不同处理对地温和土壤pH值的影响,调查不同处理大棚辣椒的根结线虫、疫病、枯萎病、青枯病和根腐病的发生为害情况,测量大棚辣椒产量。结果表明,应用石灰氮、覆盖地膜和大棚膜进行高温闷棚对大棚辣椒土传病害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葡萄园行间生草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变葡萄园土壤管理制度,通过葡萄园行间人工播种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白三叶草与清耕对比试验,分别采集0~20、20~40 cm的混合土样,研究了土壤全N、全P、全K、碱解N、速效P、速效K、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等的变化情况,以期探明行间生草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草植被形成后能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中低产葡萄园,增强土壤养分供给能力,促进土壤微生物生长和繁殖.对于改善葡萄园土壤生态环境,形成优质葡萄生产能力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3.
基于盆栽试验的地膜残留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残留已经成为中国近年来农田生态环境的关注焦点。以西安市南郊东姜村蔬菜基地为土壤取样地,基于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地膜残留累积水平下,紫花苜蓿出苗期、初花期和采收期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在数量上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地膜残留累积水平的增加,土壤中细菌数量虽呈下降趋势但不明显,最大下降幅度为14.38%(相对于CK),各生长期影响程度排序为出苗期初花期采收期。土壤中真菌数量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变化过程不同。出苗期,土壤中真菌数量的下降速率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过程;初花期和采收期,土壤中真菌数量的下降速率呈现"慢-快"的变化过程,最大下降幅度为87.93%(相对于CK)。说明地膜残留累积量的变化对土壤中真菌影响非常明显,各生长期影响程度排序为初花期出苗期采收期。土壤中的放线菌数量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变化过程不同。出苗期,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下降速率呈现"慢-快"的变化过程;初花期和采收期,土壤中放线菌数量的下降速率呈现"慢-快-慢"的变化过程,最大下降幅度为62.78%(相对于CK)。说明地膜残留累积量的变化对土壤中放线菌影响明显,各生长期影响程度排序为初花期采收期出苗期。土壤中微生物总量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且变化过程基本一致,最大下降幅度为38.16%(相对于CK)。说明地膜残留累积量的变化对土壤微生物总量影响显著,各生长期影响程度排序为:初花期采收期出苗期。结合累积年限和单位农田面积地膜残留累积当量,给出了不同地膜残留累积量下造成土壤中微生物总量下降的主要菌落。希望研究结果能为农田地膜残留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土壤微生物-抑病性与土壤健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微生物对维持土壤系统稳定性和受损土壤系统的恢复有重要作用,与土壤系统健康紧密相关。现代农业种植体系中由于施肥、管理措施不合理,降低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破坏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导致土传病害爆发。改进农业土壤管理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功能,是控制土传病害发生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对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系统健康的关系、土壤微生物的抑病性以及健康土壤管理等问题进行概述,指出未来健康的土壤农业生产体系将从以植物为主体的常规管理体系向以植物和微生物为主体的综合管理体系发展。  相似文献   

15.
苹果连作障碍土壤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微生物的角度,概述了苹果连作障碍发生时病原菌对再植树体的影响,并结合当前化学/生物熏蒸、拮抗微生物施用、施肥措施调整、有机改良剂添加、抗重茬砧木选择、种植制度建立等手段,概述了上述措施在缓解连作障碍过程中影响和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进展,对未来苹果连作障碍机理的研究及防控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以分别栽培于砂壤土、壤土和黏壤土,砧木为八棱海棠(Malus robusta Rehd.)和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的2年生盆栽‘红富士’苹果(Malus×domestica Borkh.‘Red Fuji’)幼树根际土为试材,分析根际和未栽植果树的非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细菌根际效应、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功能多样性及其碳源利用类型等。结果表明,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的拷贝数、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以及功能多样性指数均是黏壤土>壤土>砂壤土、平邑甜茶根际土>八棱海棠根际土、根际土>非根际土。两种砧木的细菌根际效应均是在砂壤土最大,黏壤土最小;砂壤土中的细菌丰度受砧木的影响最大。根际和非根际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能力均是黏壤土>壤土>砂壤土;根际微生物群落对酚酸和羧酸类碳源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非根际;八棱海棠根际微生物群落对羧酸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在砂壤土中最高、在黏壤土中最低,平邑甜茶根际微生物群落正相反。根际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类型因土壤质地而异,在砂壤土中主要利用氨基酸类,其次是碳水化合物和羧酸类;在壤土中主要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益生菌对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影响,利用稀释平板计数法,记录了益生菌施用后几种蔬菜苗床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施用益生菌后,蔬菜苗床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多,并随着益生菌施用浓度的增加,不同蔬菜苗床土壤微生物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茄子、黄瓜、甘蓝施用浓度分别为0.3%、0.5%和0.7%。  相似文献   

18.
研究长期大蒜连作复种秋白菜对土壤酶活性和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采集15、25、35、45年大蒜复种秋白菜连作土壤,分别测定大蒜生育期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酶活性的变化并探讨二者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土壤酶及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以25年作为分割点,土壤脲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均表现为,连作25年以下,随生育期的变化呈"Z"字形,连作25年以上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随着种植年限增加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下降分别为82.3%、63.6%、72.6%、53.7%;连作45年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下降幅度为10.9%。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和比例变化表现为15年为较低值,随后表现为回升趋势,微生物三相比例趋于均一化。连作15年以上的土壤,微生物种群结构失调,表征土壤健康状况的土壤酶的活性开始下降,连作25年以上的土壤连作障碍极其显著。  相似文献   

19.
采用平板涂布法研究了土样不同预处理方法、杂菌抑制剂种类对土壤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风干处理(7~10d)土样,放线菌的分离效果优于热处理(120℃×1h),所分离到的放线菌数量和种类较多,且易于纯化,杂菌(细菌、真菌)明显减少,而供试土样经120℃热处理1h几乎未分离出放线菌,细菌数量仍较多,真菌全部被杀死;通过对4种杂菌抑制剂及其组合反复试验,选择出了土壤放线菌分离与纯化适宜的杂菌抑制剂种类(S+Q)和最佳用量,山梨酸钾(S)、氨苄西林钠(Q)在GA中的最佳使用剂量分别为30、3mg/L,而重铬酸钾(Z)及其组合Z+Q对土壤细菌、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菌效果比S+Q差,且放线菌的分离数量也较低。因此,进行风干处理土样和向放线菌分离培养基(GA)中加入杂菌抑制剂S+Q双重处理,可得到土壤放线菌分离与纯化较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石榴根区土壤微生物分布及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南蒙自石榴园根区土壤不同深度、不同水平距离的微生物分布与酶活性进行研究,探索石榴种植的致病因素。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土壤微生物量与土壤酶活性随土层厚度增加而呈减少的趋势,微生物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之中,而40~80 cm土层含量较少。0~40 cm土层与40~80 cm土层之间差异显著。在水平方向上,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表现为距树基处较近的0~50 cm范围内较高,离树基处较远的地方较低,但是统计结果显示,除真菌、放线菌在距根0~50 cm与距根50~200 cm之间差异显著外,细菌、土壤脲酶、脱氢酶和蔗糖酶各水平距离之间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发现微生物含量与酶活性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