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黑核桃体细胞胚状体发生及其基因转化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宏筠  王关林 《园艺学报》2000,27(6):406-411
以我国种植的优良品种黑核桃(Juglans nigia L.)幼胚和幼叶为外植体诱导出体细胞胚状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将nptⅡ和gus基因导入细胞胚,同时研究了激素、体细胞胚的发育时期及预培养等对转化率的影响,建立了黑核桃体细胞胚基因转化系统,还分析了体细胞胚胎转化系统的特点和潜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哈兹木霉几丁质酶ThEn-42基因导入核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根癌农杆菌C58C1 ATHV RifR介导法, 利用烟草花叶病毒35 S 双启动子和苜蓿花叶病毒引导序列控制下的含抗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npt Ⅱ) 和哈兹木霉几丁质酶基因(ThEn-42) 的质粒pBin19ESR 为载体, 对3 个核桃体细胞胚系进行遗传转化, 结果获得41 个抗卡那霉素的体细胞胚系。经PCR 和复式PCR 检测, 41个转化系均含有nptⅡ基因, 其中38个转化系含有ThEn-42 基因。Southern 杂交分析表明, ThEn-42基因已被整合到核桃体的基因组中。几丁质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 转化的体细胞胚系的几丁质酶活性比对照高几十至几千倍。遗传转化的体细胞胚系已萌发成苗。  相似文献   

3.
核桃 (Juglansregia)‘No . 12 0’品系授粉 7~ 8周的幼胚胚轴与子叶在含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的诱导培养基上培养 4周后转移至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继代培养基上培养 ,不同发育时期的体细胞胚直接形成于胚轴与子叶表面。子叶与胚轴分别在KT 2mg/L BA1mg/L IBA 0 .0 1mg/L与 2 ,4 D 2mg/L KT 1mg/L的组合的诱导下体细胞胚胎发生频率最高。体细胞胚经 3~ 5℃低温处理 2个月 ,31.6%的体细胞胚能发育成正常生长的植株  相似文献   

4.
1核桃举肢蛾俗称核桃黑,幼虫蛀入果实青皮内纵横串食危害,使果仁枯干、果皮发黑、凹陷,故又称核桃黑。受其危害,常造成核桃落果,是降低核桃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害虫。幼虫在果内危害时间为30~45d,危害期为6~7  相似文献   

5.
核桃举肢蛾以幼虫蛀食核桃果实的种仁。幼虫在核桃青皮里纵横蛀食.使青皮变黑或皱缩,果仁发育不良,被害果实变黑.故称核桃黑。被害果常提早脱落,有的幼虫早期钻进果壳内蛀食种仁。使核桃仁枯干。有的蛀食果柄,破坏维管束组织.造成早期落果,严重影响核桃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核桃举肢蛾又名核桃黑,属鳞翅目、举肱蛾科。核桃举肢蛾在核桃产区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幼虫蛀食核桃果实和种仁,被害果实皮发黑、皱缩,种仁也干缩变黑,引起早期落果,严重影响核桃的产量和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7.
核桃举肢蛾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危害核桃举肢蛾以幼虫危害核桃青皮、果仁。每年6~8月份,幼虫蛀入核桃青果内纵横穿食,使果实变黑而大量脱落,群众称为"核桃黑"。2发生规律1年发生1~2代,多为2代。以幼虫在土表、石缝内及老树皮缝间作茧越冬。成虫最早出现于5月上  相似文献   

8.
《果农之友》2008,(5):45-45
核桃黑是核桃举肢蛾幼虫蛀入核桃果内以后,随着幼虫的生长,纵横串食危害造成的。被害的果皮变黑,凹陷,核桃仁发育不良,表面干缩变黑,俗称“核桃黑”。一般情况下,山地核桃阴坡的较阳坡的被害重,荒坡的较耕地的被害重,四面环山的山间洼地发生较重。其防治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9.
核桃举肢蛾又名核桃黑,是商洛核桃果实的一大害虫,以其幼虫蛀食核桃青果皮乃至果仁,使核桃变黑脱落。危害严重时可使核桃绝收。因其大面积危害,我市9.36万hm2的核桃园黑果率高达55%以上,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元,已成为商洛核桃生产长期难以治愈的一大“心病”。追其原因除果农科技意识淡薄外,主要是防治适期难把握,无人给广大果农提供防治的定量化指标和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防治的随意性大,防效甚差。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对美国黑核桃进行培养。通过试验选择出获得外植体的最佳方法———即获得幼态型外植体是组培的关键。探讨了抑制褐化现象和适宜芽增殖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1.
侧耳属3种食用菌解剖学性状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DA培养基和棉籽壳为培养料,培养了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并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姬菇、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均具有锁状联合,子实体菌柄都侧生,每个担子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孢子内含油滴,孢子印皆为白色。姬菇和鲍鱼菇菌盖颜色为灰黑色,榆黄蘑为黄色,姬菇和榆黄蘑菌丝生长快,姬菇菌丝浓密,榆黄蘑和鲍鱼菇菌丝稀疏,鲍鱼菇菌丝能产生黑色分生孢子。姬菇和榆黄蘑子实体小而多,出菇早、产量高,鲍鱼菇子实体较大内部组织紧密,担子、担孢子梗粗壮,孢子饱满油滴大。  相似文献   

12.
以美国大速生菜为试材,以腐熟与未腐熟玉米秸秆替代草炭作为莴苣无土栽培基质中的主要材料,研究其对莴苣产量、叶面积、干物质量、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维生素C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腐熟玉米秸秆∶蛭石=3∶1)基质配方最有利莴苣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鸡腿蘑菌丝体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8种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鸡腿蘑菌丝体,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谱差异明显,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4.
采用火焰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保定市市售的3种类型共16种蔬菜中的Ca、Cu、Zn、Fe、Mn 5种矿质元素,为指导人们日常饮食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类型蔬菜中矿质元素含量不同,叶菜类蔬菜中的(Ca、Cu、Zn、Fe、Mn含量高于果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而不同品种的蔬菜其矿质元素的含量也存在很大差异,油菜中的Ca和Mn含量最高,分别为7.6 g/100g和8.98 mg/100g;Zn含量最高的为香麦16.72 mg/100g,其次为菠菜12.63 mg/100g,洋白菜的Zn含量最低仅为0.73 mg/100g;菠菜中Fe含量最高138.43 mg/100g,其次为香麦111.11 mg/100g.综合分析结果,香麦、菠菜、油菜的Ca、Cu、Zn、Fe、Mn含量要高于其它种类的蔬菜.  相似文献   

15.
采用香菇菌株Cr-02为实验材料。简易开放式生料栽培为栽培方法,观察到了香菇子实体形态发育的全过程。初步将之分为纽结期、褐变期、成型期和成熟期四个时期,确定了子实体形态分化的关键时期是褐变期。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 ,来研究白蚁蚁巢的热水浸提物对鸡菌丝生长的影响 ,探索鸡菌丝的营养特征。研究发现蚁巢热水浸提物对黄褐纹鸡菌丝的生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而蚁巢热水浸提物的量的多少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蔺红苹  李培 《北方园艺》2010,(3):138-140
以1/2MS为基础培养基,以添加2.5%、5%、10%、15%的椰乳为生长调节剂,研究大花蕙兰组织培养的最适培养基。结果表明:1/2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10%的椰乳增殖效果最好;对受到污染的原球茎进行消毒,发现5%的次氯酸钠25 min消毒效果最好;对不同大小的原球茎进行增殖,发现较小的原球茎产生的新原球茎覆盖率较高,2~3 mm的原球茎较为适合快繁;在增殖培养基的基础上加入泥土或木屑进行生根培养,效果较好;对根长达到3 cm以上的试管苗进行练苗及移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莲瓣兰原生地萌发胚培养真菌污染控制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莲瓣兰杂交种子原生地共生萌发突破种皮的胚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次氯酸钠浓度、灭菌时间、灭菌次数及超声波处理时间对莲瓣兰胚培养过程中真菌污染控制及胚培养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莲瓣兰胚培养过程中以次氯酸钠浓度∶灭菌时间∶灭菌次数∶超声波处理时间(4%∶15 min∶1次∶6 min)的配比胚被真菌污染的污染率最低为16.0%,但是胚成活率较低仅为14.3%,不宜作为莲瓣兰胚培养的灭菌条件;经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莲瓣兰胚培养过程中胚成活率作用大小为次氯酸钠浓度超声波处理时间灭菌时间灭菌次数,以次氯酸钠浓度∶灭菌时间∶灭菌次数∶超声波处理时间(1%∶20 min∶2次∶3 min)的配比胚成活率高达93.3%,同时胚被真菌污染率仅为19.00%,可以作为莲瓣兰(Cymbidium torliseplum)杂交种子原生地共生萌发突破种皮的胚培养灭菌条件,在此条件下胚能够从培养基中吸收营养物质,经过培养胚生长发育成根状茎。  相似文献   

19.
张梅  刘旭  周惠龙  李振宇  于胜祥 《园艺学报》2018,45(6):1147-1152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绣球属(Hydrangea)29种植物种子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发现其种子形状分为椭球形和长柱形;种子表面纹饰为网脊形或网状多边形,网脊的形态为波状、深波状或近平直;网脊间常具皱褶状纹饰或近光滑。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分类中绣球属的离瓣组(sect.Petalanthae)的种子为椭球形,网脊为波状或深波状;脊间多数为不规则纹饰,少数为规则或孔穴纹饰;绣球组(sect.Hydrangea)的种子均为椭球形,网脊近平直,脊间较光滑;星毛组(sect.Cornidia)和挂苦子组(sect.Heteromallae)的种子均为长柱形,大部分具近平直状的脊,脊间较光滑;冠盖组(sect.Calyptranthe)的种子为长柱形或椭球形,表面具网状多边形纹饰,网眼内具洼点。绣球属种子形态及种皮微形态特征除了在组水平上表现出较强的特异性,在组内种水平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分类学价值,在某些组水平上种子微形态性状还具有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不同类型魔芋脱毒种芋的萌芽出苗特性、田间长势、分苗数、田间发病情况、产量、球茎膨大倍数、繁殖系数、生长周期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级包衣种、二级种、三级种比原原种提前8~18天出苗;一级包衣种、二级种的分苗数较多;一级包衣种、二级种、三级种的田间发病率低于原原种,其中一级包衣种发病率最低,仅为7.4%。二级种、三级种综合性状较好,生产力水平高,膨大倍数高,可通过规模化生产得到大量种芋,解决生产中种芋缺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