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对RT-PCR扩增的禽流感病毒A/Chicken/Xinjiang/1/96(H14N5)分离株核蛋白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基因包含了全部核蛋白阅读框架,编码区为1494个核革酸,比较性研究表明,该毒株与A/Mallard/Astraknah(Gurjev)/263/82(H14N5)有很高的同源性,而与人流感病毒株有较大,显示出明显的禽流感病毒特征。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用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增殖禽流感病毒鹅体分离株A/Goose/Guangdong/1/96(H5N1)(GD1/96),提取病毒基因组总RNA,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扩增该病毒分离株的8个基因片段的cDNA,分别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到的8个片段均包含相应的病毒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架。GD1/96株与1997年香港禽流感事件中的4株香港流感病毒分离株(分别来自人、鸡、鸭和鹅)的HA基因的高度同源性说明它们可能起源于同一种系,但NS基因的差异说明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基因群系。GD1/96株与香港流感病毒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较低(63.9% ̄98.1%),而香港流感病毒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很高(96.5% ̄100%),且香  相似文献   

3.
禽流感病毒分离株A/Chicken/Xinjiang/1/96(H14N5)NP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RTPCR扩增的禽流感病毒A/Chicken/Xinjiang/1/96(H14N5)分离株核蛋白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基因包含了全部核蛋白阅读框架,编码区为1494个核苷酸。比较性研究表明,该毒株与A/Malard/Astrakhan(Gurjev)/263/82(H14N5)有很高的同源性,而与人流感病毒株有较大,显示出明显的禽流感病毒特征。  相似文献   

4.
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T-PCR方法扩增了禽流感病毒A/Goose/Guangdong/1/96(H5N1)1.7kb的HA基因,将其克隆到pUC19的BamHI位点,筛选到阳性重组子 pUCH5。然后将 HA基因亚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 pBlueBacHisB,筛选到重组转移载体pBacH5。经过序列分析证明阅读框架正确后,在脂质体转染试剂介导下,pBacH5与线性化的杆状病毒 DNA(Bac-N-Blue DNA)共转染Sf9昆虫细胞。重组杆状病毒经三轮蚀斑纯化,获得纯化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H5。提取重组杆状病毒DNA经PCR扩增证明目的基因片段插入到杆状病毒基因组中。间接免疫荧光染色试验、血凝试验和 Western blot试验结果表明 HA基因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表面获得表达。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的HA蛋白能够凝集公鸡红细胞,血凝价1280-2560HAU/ml。HA蛋白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成功表达,为禽流感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以自行设计的H7和Н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特异的两对引物,分别扩增了禽流感病毒A/AfricanStarling/983/79(H7N1)株和G株(广东鹅体分离株,H5N1)约1.7kb的HA全基因cDNA。将所扩增的两个基因cDNA未端经T4DNA聚合酶修饰后分别插入pUC18和pBluescript质粒中,得到了两个基因的重组质粒。本研究为国内禽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禽流感病毒核蛋白基因在重组杆状病毒中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RT-PCR方法成功地扩增了我国禽流感病毒分离株A/Xingjiang/1/96(H14N5)的核蛋白(NP)基因,其限制性内切酶图谱和核苷酸序列与鸭源的标准H14N5毒株几乎完全一致,与其它毒株则有较大差异,说明该鸡源分离株与鸭源毒株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将NP基因定向克隆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VL1393中,再与杆状病毒线性DNA(BAC-N-BlueDNA)共转染于Sf9昆虫细胞中,经过三次蚀斑筛选,获得重组病毒rB2。用其细胞表达产物裂解后作SDS-PAGE蛋白电泳、Western-blot和dot-ELISA,结果表明NP基因在杆状病毒系统中获得了表达。同时用表达产物作琼脂扩散试验,结果表明表达产物与现行标准禽流感琼扩抗原具有相同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PT-PCR法从禽流感A/鸡/北京/1/96(H9N2)株克隆了核蛋白(NP)基因。NP基因全长1497bp,编码498个氨基酸。将其序列与数株A型流感病毒NP序列进行比较,相互间同源性在96.6%~95.4%。这一结果为研究核酸探针和其它方法诊断禽流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部分地区NDV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56,自引:10,他引:46  
本研究根据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编码区1-374位核苷酸序列计算其遗传距离并给出了NDV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将68株NDV分为9个基因型(30株为国内分离株),其中Ⅰ-Ⅵ是早已存在的老基因型,Ⅶ、Ⅷ、Ⅸ为新发现的基因型,特别是Ⅸ为我国特有的基因型(F48EO、M3、HLJ-3、HeB-1P和NM-5)。1997-1999年我国云南、广西、甘肃、陕西、新疆等地分离的YN-1P、GX-3、H1、H2、P1、GX-1、GX-2、GS-3、SHX-2、SHX-3、SHX-6、SHX-7、XJ-2和1991年分离的HuB-1均属于Ⅶ基因型,该基因型的病毒是90年以来引起新城疫发生的主要病原。根据遗传距离和分离年代可将此基因型进一步划分为5个基因亚型,分别是Ⅶa、Ⅶb、Ⅶc、Ⅶd和Ⅶe。此外HuN-1/98、HLJ-4/95和HeH-1P属一个老的基因Ⅵ,1979-1985年分离自青海的QH-1、QH-2、QH-4属于一个新的基因型-Ⅷ型。可见在我国新城疫的流行是极其复杂的,既有老基因型的危害(Ⅰ-Ⅵ),又有新基因型(Ⅶ)的流行,更有我国独特Ⅷ和Ⅸ基因潜伏。  相似文献   

9.
应用RT-PCR技术,从分泌具有中和活性的抗A型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1A8中,扩增出抗体VH和VL基因,用linker(G1y4Sir3) 3基因,将VH和VL基因连接成SeFV基因,并将其克隆至pGEM-T载体中。经核甘酸序列分析证实,VH和VL基因及linker基因拼接正确,基因全长729bp,经计算机分析,VH和VL基因均为新发现的基因序列,符合功能性重排的鼠抗体可变区基因特征。  相似文献   

10.
对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克隆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AIV)A/Afri.Star/Eng-Q/983/79/(H7N1)的血凝素(HA)基因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克隆的HA基因共1707bp,包括完整的阅读框架;同源性分析表明该毒株起源于欧亚群系;HA裂解位点只有一个碱性氨基酸,显示典型的低致病力特征。H7亚型AIV HA基因的克隆成功为分子诊断和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杜大长猪IGF-I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TRIzol法从杜大长杂交猪的肝脏中提出总RNA,将其纯化后作为PCR扩增模板 ,以设计的P1(5′-CTACATTCTGTAGTTCTTGTTTCC-3′)为引物合成IGF-I基因cDNA的第1链,再以P1和P2(5′-ATGGCCCTGTGCTTGCTCTCCTT-3′)为引物扩增到大小约为360bp的产和,并将其达隆至pGEM-T载体上。经筛选、酶切、我分析,表明该片段为IGF-I基因的cDNA  相似文献   

12.
根据已发表的PRRSVIAF-exp91株的核酸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用RT-PCR扩增了PRRSVCH-1a株的N基因,经补平和磷酸化后,克隆到pUC18SmaI位点上,经电泳分析,酶切和PCR鉴定证实后,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CH-1a株与IAF-exp91株(美洲型)N基因核苷酸同一性为93.2%,氨基酸同一性高达96.7%,而与LV株(欧洲株)核苷酸同一性为63%,氨基酸同一性仅  相似文献   

13.
新城疫病毒弱毒株分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6年从长春地区一养鸡场分离到一株新城疫病毒(NDV长春株),经过病毒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该NDV毒株为弱毒株。将NDV长春株纯化培养后,提取病毒RNA,经RT-PCR扩增F基因,并测定出F基因的全部核苷酸序列为1758bp,编码有553个氨基酸残基。与国内外发表的部分NDV病毒的强毒株和弱毒株的相同序列进行比较,其核苷酸同源性在88.2% ̄96.7%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0.1% ̄98.1%之间,并与所有弱毒株F蛋白裂解位点区(112 ̄117)氨基酸序列Gly-Arg/Lys-Gln-Gly/Ser-Arg-Leu相同,从基因和分子水平上进一步证明NDV长春株为NDV弱毒株。  相似文献   

14.
HIV—2gag基因在重组痘苗病毒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痘苗病毒HA基因为侧翼,将HIV-2gag基因部分序列(简称G1)和全部序列(简称G2)分别插入牛痘病毒A型包涵体(ATI)和串联10个(与HA基因反向)或16个(与HA基因同向)痘苗病毒P7.5组成的复合型启动子下游,构建了4个重组痘苗病毒表达载体质粒。经脂质体转染、鸡红细胞吸附试验筛选和免疫荧光鉴定,获得4株能稳定表达目的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实验结果表明,以HA基因为侧翼构建重组病毒的重组率约为0.1%,阳性重组率为25%~100%。实验中还发现,以HA基因为侧翼的重组痘苗病毒能够引起细胞融合,其可作为筛选重组痘苗病毒的另一种标志。Westernblot结果表明,表达的Gag蛋白能被HIV-2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所识别,并能诱导小鼠产生抗HIV-2Gag抗体。  相似文献   

15.
根据反义RNA作用原理,以禽流感病毒(AIV)H14N5 cDNA全长及5’端235个bp为目的基因,反向插入反转录病毒载体 pLXSN中,命名为 pLXSN-NP及 pLXSN-NP,用脂质体包裹重组质粒转染包装细胞 PA317,G418筛选抗性克性,扩增单个克隆后提取包装细胞上清的病毒RNA(vRNA),以巢式PCR方法检测,以及用包装细胞上清(重组病毒)感染滴定细胞系NIH3T3,表明已筛选出产毒的的克隆细胞质,得到重组逆转录病毒,为反义RNA抑制禽流感病毒复制的实验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猪生殖-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V)的非结构基因,包括ORF1基因、5’端非编码区基因(Non-CodingRigon,NCR)和3’端非编码区基因(NCR)分别进行了分子克隆和测序,并对其基因特征作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PRRSV-CH-1a株ORF1a起始密码子上游是由保守序列5’UUAACC3’连接的5’NCR,在该区附近的约43个碱基有较高的保守性,其余核苷酸的变异较大。ORF1a编码的多聚蛋白又可切割生成六个非结构蛋白(Nsp1a、Nsp1β、Nsp2-5),其中Nsp2可能具有型特异性,在不同基因型的PRRSV分离株之间表现出较大的变异,和VR2332株的NsP2的编码基因相比有86%的同源性,同LV株只有45%的同源性;ORF1b所编码的聚合蛋白经切割后形成四个非结构蛋白(RdRp、CP2-4),同 ORF1a所编码的蛋白相比较为保守,但是,在CP4的C端仍有较大的变异,其编码区和VR2332株相比有88.7%的同源性,而和LV株只有53.4%的同源性。CH-1a株的ORF1a-ORF1b的衔接区为核糖体移码区,在所有的PRRSV分离株中高度保守,具有保守的5’UUUAAAC3’序列和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SGAs合成代谢途径末端SGT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苷生物碱(SGAs)是一类存在于茄科植物和百合科植物的重要次生代谢物,与植物抗逆性和产品品质有密 切关系,同时在医药上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茄啶:糖基转移酶(SGT)为SGAs合成代谢途径末端关键酶,研究 其基因结构及其编码的酶蛋白特性,对于调控植物体内SGAs合成及其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SGTs有重要的作用 和意义。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预测3个糖基转移酶cDNA 编码的酶蛋白结构和特性。以马铃薯块茎表皮总 RNA 为模板,采用RT-PCR 的方法扩增出3个糖基转移酶(SGT1、SGT2和SGT3)基因片段并克隆到pMDR19 T 载体。阳性克隆经PCR 鉴定后进行测序,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到的sgt 1、sgt 2 和sgt 3 三个同源的序列片段 (1467~1518bp),编码488~505 个氨基酸;所得序列与GenBank 中注册的高等植物SGT 酶基因核苷酸序列 (U82367.2、DQ218276.1和DQ266437)的同源性均在99.12%以上,氨基酸同源性达到99%以上,3个基因都具 有UDPG 糖基转移酶保守结构域及许多重要功能位点;PI为5.52~5.62。三级结构预测表明,该氨基酸同糖基转 移酶单体结构模型相似,都为糖基转移酶家族成员,具有合成类固醇糖苷生物碱的功能,基因序列已注册到Gen Bank,序列注册号分别为:sgt 1,JN695005;sgt 2,JN695006;sgt  3,HM188447。  相似文献   

18.
鹅副粘病毒的分类地位初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从病鹅体分离的禽副粘病毒(GVP)YG97株,经红细胞凝集(HA)和红细胞凝集抑制(HI)试验证明,与新城疫病毒(NDV)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性。参考NDV的3个毒力指标-最小致死量致病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1日龄雏鸡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和6周龄非免疫雏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对YG97株进行测定,表明其有与NDV速发型类似的毒力,属强毒力的毒株。应用RT-PCR技术对F基因重要功能区片段扩增后进行序列测定,并与多株已报道的NDV相应片段进行序列比较,经遗传进化树分析后,初步判定其为禽副粘病毒-Ⅰ型,属基因Ⅶ型NDV。  相似文献   

19.
新城疫病毒(长春株)F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新城疫病毒(NDV)长春株在鸡胚增殖后纯化,提取RNA,然后利用特异性引物,经RT-PCR一次性扩增出了NDV长春株的全长F基因。将该F基因插入pKS(-)后,进行了序列测定。序列分析表明,该F基因核苷酸长度为1758bp,编码553个氨基酸,序列中有6个糖基化位点,13个半胱氨酸残基,裂解位点区(112~117)氨基酸序列为Gly-Arg-Gln-Gly-Arg-Leu,与所有弱毒株在这一区域的序列(Gly-Arg/Lys-Gln-Gly/Ser-Arg-Leu)相符,证明长春株为弱毒株。同源性分析表明,长春株F基因与目前国外发表的其他NDVF基因相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8%~99%之间,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90%~98%之间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外已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I B V)核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 1 对引物。应用这对引物,以 R T P C R 特异性扩增出华南分离株( H N 株)的核蛋白基因,基因产物大小为 15 kb , 与设计相符。对 H N 株部分核蛋白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与标准毒株 H52、 M 41、 Beau 和 Gray 的核蛋白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 H N 株与 H52、 M 41、 Beau 和 Gray 株的核酸同源性分别为 85% 、84% 84% 和 86% 。由此可以看出, H N 株与标准毒株在核蛋白基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