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试验探讨运用丰比灵、壮丰安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小麦冬前生育时期不同处理方式对小麦生长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丰比灵处理使小麦抗旱力增强;控制小麦旺长,利于形成冬前壮苗,安全越冬;促进单株分蘖增多,产生合理的冬前群体;具增产作用。而且丰比灵拌种加12月上旬喷施丰比灵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正> 小麦旺长的特征是:叶龄生长超前、分蘖增长超快、叶片超长、植株超高、茎基超细、冬前拔节、高峰苗期提前。采用群体指标作为小麦旺长苗统一的诊断依据较为合理,群体数量超过壮苗标准,就称为旺长苗。其壮苗的指标是:冬前群体为预期穗数的1.5倍左右,高峰苗为预期穗数的2.5倍左右。小麦中高产田块的成穗数:大穗型品种30~35万/667m~2,多穗型品种40~45万/667m~2;小麦旺长苗的群体指标是:越冬前,大穗型品种超过50~60万/667m~2,多穗型品种超过70~80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探讨运用丰比灵、壮丰安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小麦冬前生育时期不同处理方式对小麦生长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丰比灵处理使小麦抗旱力增强;控制小麦旺长,利于形成冬前壮苗,安全越冬;促进单株分蘖增多,产生合理的冬前群体;具增产作用.而且丰比灵拌种加12月上旬喷施丰比灵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邳州市近年来小麦旺长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造成小麦冬前旺长的原因,并提出预防小麦冬前旺长的措施,以减轻小麦因旺长而造成的越冬期或早春冻害、后期倒伏,从而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5.
做好小麦冬前管理和培育壮苗对促进小麦生长和提高产量十分重要。经过多年小麦种植实践证明,只有培育壮苗越冬才能确保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小麦高产稳产。从冬前苗情诊断方法、冬前壮苗判断标准以及冬前壮苗培育技术3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提高冬季小麦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一、冬前及冬季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 小麦从出苗到越冬期,是奠定小麦生长基础,争取穗数的主要时期,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保全苗、育壮苗、促早蘖、确保安全越冬,为春发稳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山东省小麦生产中每年都会出现冬春旺长现象,尤其是2006~2007年度,小麦大面积旺长,导致冬春不同程度的冻害和后期倒伏情况,严重影响了单产的提高.因此,防止小麦冬春旺长应作为今年小麦生产的大事来抓.应从播种开始,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壮苗,防止旺长和冻害发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山东省小麦生产中每年都会出现冬春旺长现象,尤其是2006~2007年度,小麦大面积旺长,导致冬春不同程度的冻害和后期倒伏情况,严重影响了单产的提高。因此,防止小麦冬春旺长应作为今年小麦生产的大事来抓。应从播种开始,采取有效措施,培育壮苗,防止旺长和冻害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 冬前,小麦常因播种过早、播量过大或田间管理不当而出现旺长。小麦旺长苗植株抗逆性差,极易发生冻害,影响小麦产量。因此,在栽培上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小麦安全越冬。 1 控制肥水。发现小麦旺长后,应控制施肥和浇水。对于地下水位比较高的田块,应立即清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促进根系生长。 2 化学控制。化控以选用多效唑为宜,可明显地控制叶片生长,延缓生育进程,提高植株体内的养分含量,增强抗冻能力。施用多效唑要注意用量和时期,一般旺长苗在越冬前每667m~2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60g,均匀喷施。 3 中耕培土。旺长麦田进行深中耕,可  相似文献   

10.
选用3个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半冬性小麦品种,在河南省21个试验点(北纬32°~36°)种植,研究了冬前积温(播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及冬前壮苗叶龄指标的确定。结果表明:①冬前积温与产量存在二次回归关系,半冬性小麦品种的冬前积温在720℃时产量最高,表明此冬前积温下的播期是生产上的适宜播期。②半冬性小麦冬前长1片叶子所需要的积温随冬前积温增加(播期提早)而增加,河南冬前积温在450~860℃范围,长1片叶子所需要的积温在62~83℃范围内变化。③根据适宜冬前积温与出1片叶子所需积温推算,河南省冬前壮苗应处于七叶一心期,这种冬前壮苗既能充分利用冬前积温获得高产,又能保证半冬性小麦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1.
正一、小麦冬前旺长的危害(一)壮苗转弱苗冬前旺长的麦田,由于冬前叶片、分蘖旺盛生长,过多地消耗播种时用的种肥、底肥及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和糖分,养分大量消耗,后期供养不足,造成假旺长脱肥,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转化为弱苗。早春再恢复正常生长需要补充大量的养分和水分。(二)易倒伏旺苗地上部分生长茂盛,茎蘖多,群体大,常造成田间郁闭,小麦株内行间通风透光不良,茎秆软弱,并且基部节间长,茎壁薄,干物质积累少;地下部分根系发育差,次生  相似文献   

12.
一、灾害性天气对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影响灾害性天气导致小麦不能正常生长的现象主要反映在内部生长不协调、外部发生非生理性变化上.各生育时期的表现有下列情况:一是秋末冬初乃至整个冬季持续干旱不能壮苗越冬,年前分蘖少、年后分蘖成穗率低导致每667m2成穗不足,影响产量构成,如2011年.二是暖冬年份雨水充足发生旺长,甚至拔节,年后突遭冻害,如2005年、2006年、2007年.  相似文献   

13.
小麦冬前旺长的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前,小麦常因播种过早、播量过大或田间管理不当而出现旺长。小麦旺长苗,植株抗逆性差,极易发生冻害,影响小麦产量。因此,在栽培上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小麦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4.
小麦在肥水条件较好,但栽培管理不当的情况下,冬前常常会发生旺长现象.麦苗旺长可导致生育期提前或延缓,养分积累减少,防御冻害的能力下降,不利于安全越冬,并影响春后的健康发育和高产.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关中东部小麦越冬前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关中东部近50 a资料,分析了一卜麦越冬前生长发育及气候状况,发现越冬前平均气温、平均最底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加快了生育进程,冬前小麦分集量偏多,大田群体过旺,对产量的形成造成影响,小麦越冬前气候播种期呈暖湿特征,三叶至分蘖期呈气温高、降水少的干燥特征,建议小麦的播种期应适当推迟,苗期尽量促成壮苗,避免形成旺长趋势,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小麦冬前管理与培育壮苗,不仅有利于群体合理发展,个体稳健生长,而且是单株穗多,穗大,粒多,粒饱的基础。小麦的冬前管理,主要是促根增蘖育壮苗,协调生长与养分积累之间的矛盾,确保幼苗安全越冬。加强小麦冬前管理,注重培育壮苗,可为小麦丰产奠定基础。本文总结小麦冬前看苗管理要点及培育壮苗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淮北地区小麦于10月中旬播种出苗,到12月20日后进入越冬期,有60d左右的冬前生长阶段,这期间需要500~550℃的有效积温。麦苗单株可长出7片叶、3~5个分蘖,达壮苗越冬标准。麦田冬前管理的目标是到进入越冬期麦苗个体达壮苗标准,666.7m^2茎蘖60~80万,既保证安全越冬又为年后生长发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我市麦播面积大,地域分布广,生态、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差异较大,各地应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培育壮苗、保苗安全越冬为目标,切实抓好冬前麦田管理。小麦管理总的原则是,以肥水为中心,早管促早发,及早做好弱苗的转化工作;控制旺苗,保持壮苗稳健生长,促使小麦长势  相似文献   

19.
小麦冬前旺长能使生育期提前,养分积累减少,抗寒能力下降,不利于安全越冬,且旺苗在冬前由于消耗了大量养分,本身的营养物质储备很少,春季常常生长较弱,容易脱肥。2004年秋本市部分麦田播种早,特别是部分弱春性品种播种较早,且12月上中旬温度持续偏高,小麦出现旺长现象,特安排该  相似文献   

20.
以胶东半岛的牟平农商里村试验田为研究区,结合当地气象资料对胶东半岛地区冬小麦最佳播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从播种至出苗需积温118.9℃,从出苗至越冬前每长1片叶需积温86.7℃;小麦在越冬期间仍在生长,一般生长1片叶上下,每长1片叶需积温43.4℃;从返青期的心叶算起到旗叶期主茎都是生长7片叶。为形成冬前6叶1心的壮苗标准且达到最高产量,需要在9月29日至10月5日间播种。小麦的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与气候因素密切相关,在生长期间易受气象灾害的影响而导致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