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雏鸭的管理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到雏鸭的成活率,是整个养鸭过程中比较关键的时期。只要能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就可以为后期的鸭群生长发育提供基础。本文对雏鸭的管理技术进行了总结,从环境条件的控制到分群管理再到下水和放牧等,可以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亓德发 《饲料博览》1998,10(3):41-43
养鸭技术(六)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亓德发6肉用鸭的饲养管理6.1肉用种鸭的饲养管理要点6.1.1雏鸭的饲养管理育雏时期:6~7月份孵化出的种雏,以利用日益缩短的自然光照,22周龄后增加人工光照。雏鸭要单群饲喂,以利于控制疾病,保证适当的营养和实施光照管...  相似文献   

3.
雏鸭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抵抗力较弱,常患感冒、小鸭病毒性肝炎、球虫病、曲霉菌病和下痢等疾病,影响雏鸭成活率。因此,要加强对雏鸭疾病的防治,以保证雏鸭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检测雏鸭肝炎病毒的单克隆抗体—抗原斑点试验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微孔滤膜为抗原栽体,用酶标记的单克隆抗体直接检测病死雏鸭组织和鸭胚(或鸡胚)尿囊液中的雏鸭肝炎病毒(DHV-1)。建立了抗原斑点试验(AST)。试验的最佳工作条件:以50%脱脂牛奶,37℃1小时封闭;酶标单抗浓度为1:1600;底物缓冲液为0.05mol/LpH7.6Tris-HCl。用该法检测了175份病料,并进行阻断试验、交叉试验、平行试验及重复性试验。结果证明,这是诊断雏鸭肝炎病毒的一种微量、简便、特异性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前饲养的蛋鸭品种主要有金定鸭、康贝尔鸭、绍兴鸭及当地麻鸭。 1.雏鸭饲养管理 雏鸭指从出壳到20日龄的小鸭,出壳时体重平均42~44克,怕冷又怕热,温度应控制在25~32℃。雏鸭聚堆时间长易挤压死亡,夜间应小群分笼休息,每笼20只。雏鸭肌胃容积小,为保证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等特征。1流行特点1.1易感动物。本病主要发生于1~3周龄雏鸭,特别是5~10日龄雏鸭最多见,成年鸭有抵抗力可成隐性经过。  相似文献   

7.
1 雏鸭的生理特点雏鸭主要有三个生理特点。一是生长发育迅速 ,四周龄时比出生时体重增加24倍 ,七周龄时增加60倍 ;二是调节体温机能弱 ,难适应外界 ,刚出壳的雏鸭体小娇嫩 ,绒毛稀少 ,保温能力差 ,体温调节机能弱 ;三是消化器官容积小 ,消化能力弱 ,但生长快 ,饲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8.
一、准时潮毛潮毛又称试水或点水。雏鸭在开食前要先潮毛。一般在购进当天或第二天见雏鸭能快步行走、有觅食行为时进行。方法是把雏鸭捉在篮子里,每次30~50只,在气温适宜时,将鸭篮直接放人河水中,以水淹没鸭脚或腹部刚接触水面为度,让雏鸭饮一些水,嬉游5~10分钟,以适应水性。当雏鸭有一半绒毛潮湿时,即可离开水面。如果气温较低,可在鸭棚内盛半盆水进行潮毛。对不会潮毛的雏鸭,应把鸭压人水中数次,然后,将雏鸭散放在干草上,在阳光或灯光下晾干绒毛,便可开食。  相似文献   

9.
公母雏鸭尽可能从小养在一起。育雏期公母实行分开饲养的.公鸭无论如何应在5~6周龄时放入母鸭群。不允许鸭子大了(18周龄后)还公母分群饲养。在29~36日龄进行第一次整群时.按1:5.5~6的公母鸭的比例选留健壮公鸭作种。对于个别伤残严重的母鸭也应淘汰。对于极少数因鉴定差错.标记为母鸭里出现的公鸭亦应淘汰。  相似文献   

10.
<正> 1988年8月×旅行社养鸭场雏鸭突然大批死亡,损失严重,经笔者诊断确定为变质饲料引起暴发型雏鸭曲霉菌病,经积极治疗,效果满意。一、发病情况 1988年夏季该场引进雏鸭6000多只,饲养1个月后突然发现大批发病,死亡200多只,病状基本相同,发病急死亡快。经实地词查,该场为省事一次性购进大批饲料,由于贮存条件不善,库底饲料已结块变质,而  相似文献   

11.
<正> 雏鸭由于体温调节机能差,消化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抵抗能力较弱,容易感染疾病。因此,掌握和了解雏鸭常见病的症状与防治技术是养鸭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1 鸭瘟: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通过眼结膜、呼吸道及接触等也能感染。该病四季可发,多在春夏之交及秋季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3种不同病毒引起,分别是鸭肝炎病毒(DHV)Ⅰ、Ⅱ、Ⅲ型,最常见的为DHVⅠ型,属肠道病毒;DHVⅡ型属星状病毒;DHVⅢ型属核糖核酸病毒。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急性、高致病传染病,以肝炎为主要特征。主要危害5~10日龄雏鹅,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采取种鹅、雏鹅疫苗免疫接种,加强饲养管理、鸭舍消毒、对症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的研究:VI.二联疫苗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对雏鸭进行早期免疫的试验结果。试验采用不含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母源抗体和含不同滴度母源抗体水平的1日龄的四川麻鸭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经皮下注射、饮水、滴鼻和喷雾进行免疫,探索不同免疫途径对鸭瘟和鸭病毒性肝炎的免疫效果及免疫持续期,选出最佳免疫途径。试验结果表明:1.对于没有母源抗体的1日龄雏鸭,用鸭瘟鸭病毒性肝炎二联弱毒疫苗进行免疫的最佳是皮下注射和  相似文献   

14.
雏鸭一般指0~4周龄的小鸭。刚出壳的雏鸭绒毛短,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常需要人工保温;雏鸭的消化机能尚未健全,饲养雏鸭时要喂给容易消化的饲料;雏鸭的生长速度快,尤其是骨骼生长很快,饲养雏鸭时一定要供应营养丰富而全面的饲料。雏鸭娇嫩.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差,易感染疾病,因此,只有人为地提供适宜的环境.雏鸭才能健康地生长发育,因此只有在育雏时做好饲养管理才能保证它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从陕西周至县某鸭场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和病死肉雏鸭的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电镜观察、鸭胚中和试验鉴定为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并从接种雏鸭死亡情况得知该分离株为强毒株。从而证明引起雏鸭大量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为鸭病毒性肝炎所致。用公鸡高免血清紧急注射发病雏鸭,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人工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20日龄天府肉雏鸭的葡萄糖(GLU)、胆固醇(TC)、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淀粉酶(AMS)6个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感染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1 d后,少数雏鸭开始出现明显症状,感染3 d后大部分感染雏鸭开始发病。感染后3 d为发病死亡的高峰期,而感染7 d后未见新的发病鸭只,耐过鸭开始进食,与病情发展相一致。感染鸭疫里默氏杆菌后雏鸭6个血清生化指标均有变化,GLU、TC、LDH和ALT在感染后第3天均明显升高,在感染后期逐渐回落接近正常值。[结论]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属急性感染。  相似文献   

17.
王震 《现代农业科技》2010,(11):314-314
介绍了雏鸭笼养技术,包括鸭笼制作与消毒、雏鸭选择与接运、笼养密度与饮水开食、保温控光、合理饲喂、防控疫病等内容,以期为雏鸭笼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浙江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鉴定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浙江省某养鸭场类似于Ⅰ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病死鸭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9日龄非免疫鸭胚接种传4代后,能致鸭胚100%死亡,毒力稳定;测得的半胚致死量(ELD50)为10-6.4;人工发病试验能致1~3日龄非免疫雏鸭66.7%死亡,其病变与自然发病相同;经中和试验证实,该病毒鉴定为非经典Ⅰ型雏鸭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9.
赵瑞宏  张丹俊  潘孝成  戴银  胡晓苗  侯宏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052-11052,11063
[目的]分析雏鸭发病原因,为临床上诊断雏鸭坦布苏病毒病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发病雏鸭进行疫情调查,将采集的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对采集的病料和分离的鸡胚尿囊液进行RT—PCR鉴定。[结果]对病料和鸡胚尿囊液进行鸭坦布苏病毒RT-PCR检测结果均呈阳性。[结论]分离的病毒是鸭坦布苏病毒,此次雏鸭发病的原因是鸭坦布苏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20.
<正>1雏鸭的选择和运输鸭的体质好坏,直接影响育雏效果。健雏鸭出壳时间一致,发育正常,毛色光亮,眼大有神,腹部收缩良好,抓在手里挣扎有力。弱雏鸭毛干燥,钉脐,大腹大脐,脚软无力,体重过大或过轻。雏鸭运输时,每个箩筐以装80~100只为宜,里面垫上稻草,也可用纸箱装雏鸭。天气寒冷应盖上薄布或较厚的覆盖物。发现雏鸭打堆现象,要及时拨开。运输途中要避免日晒雨淋。远途购买雏鸭,最好采用"嘌蛋"的办法。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