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云南省实施生物多样保护工程,加强极小种群绿孔雀的拯救保护。一是强化就地保护。在我省有绿孔雀分布的近10个国家级、省级和州市级自然保护区,将绿孔雀作为明星物种开展就地保护工作。二是加强科学研究。除科研院所开展种群数量调查、栖息地恢复、生境利用等研究外,林业部门还根据国家林业局的安排部署,筹集资金近70万元开展绿孔雀种群数量调查、巡护监测及栖息地恢复等工作。  相似文献   

2.
2017年1—12月,采用红外相机对云南省新平县野生绿孔雀开展调查监测。在野生绿孔雀潜在分布区共布设96台红外相机,累计工作日11 482个,共捕获2 873张独立有效照片,记录到野生兽类5目7科8种,鸟类5目9科12种。在布设的96个红外相机位点中有37个位点拍摄到野生绿孔雀的图像,捕获1 370张绿孔雀独立有效照片。根据调查结果,结合3S技术,作出了绿孔雀分布图。结果显示,新平县野生绿孔雀分布于者竜、老厂、新化等5个乡镇/街道的6个片区,呈斑块状分布,且这些区域均位于保护区之外,栖息地的破碎化导致各种群间无法交流,急需开展绿孔雀栖息地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2015年在双柏县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绿孔雀集中分布区域,利用标图法结合红外触发自动相机开展绿孔雀调查及监测,获得绿孔雀大量的野外图片及相关视频。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保护区有绿孔雀成鸟27只,雏鸟29只,初步确定了绿孔雀求偶、交配、孵蛋时间;另外还发现有斑羚、金猫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活动,斑羚为保护区兽类新记录;同域分布有豹猫、金猫等能给绿孔雀幼雏造成威胁的动物。对保护区绿孔雀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江西药湖湿地水禽栖息地保护与恢复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禽栖息地的保护、恢复和重建是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也是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的建设重点.作者在分析江西药湖水禽栖息地退化过程及其驱动因子的基础上,提出了药湖水禽栖息地保护与恢复的技术思路和建设目标,并具体规划了以下项目进行江西药湖水禽栖息地的保护与恢复:一定规模的退耕还湿;水文联系与恢复重建;外源污染的控制和水质保育;水禽栖息地的严格保护与保育;水禽栖息地恢复与重建工程;水禽避难所和野外投食点建设;湿地植被群落和生物多样性恢复;湿地科研、监测工程.  相似文献   

5.
<正>对绿孔雀栖息地附近的老百姓来说,绿孔雀的鸣叫仿佛就是从儿时相伴到老的“乡音”。对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工作者来说,绿孔雀的叫声传递出大量有价值的信息。拥有亚洲热带-亚热带“森林之光”“百鸟之王”一众头衔的绿孔雀(Pavo muticus)在形态上已自带不少王者气质。而它那高亢响亮且回荡在山谷的叫声,虽不甚婉转悦耳,但气场足以力压群鸟。对于绿孔雀栖息地附近的老百姓来说,这年复一年从周边森林中传来的鸣叫,  相似文献   

6.
我国麝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曾是世界上麝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由于偷猎盗猎和对其栖息地的干扰破坏,使我国麝资源急剧减少。本文在论述我国麝资源现状及危机原因的基础上,在种群保护、栖息地管理、限制麝香利用、监测与研究等方面提出保护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设立保护小区开展就地保护是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的首选对策。基于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云南蓝果树保护小区建设实践,详细介绍了云南蓝果树保护小区规划的原则、内容和程序,保护小区建设的内容及其工程指标要求,以及保护小区管理的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保护小区规划遵循"针对性、科学性、及时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包括功能区划、保护管理工程、恢复措施、监测方案等内容,分组建队伍和准备工作、组织考察和汇总资料、分析问题和初步设计、再次考察和落实保障、完善规划和评审实施5个步骤完成;保护小区建设主要包括保护工程、管理工程、种群恢复工程等内容;保护小区管理则涵盖保护管理、监测巡护、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等内容。强调了保护小区的规划建设不仅要突出有效保护现存种群的重点,还要为种群恢复重建预留空间,方法上不仅要依托种群生态学研究结果和包含3S在内的先进技术,还要注重当地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作为对全国首个建成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规划建设与管理的总结,本文为制定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小区建设方案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西双版纳全州范围选择了167个点(村寨)进行访问调查,并布设16条调查监测样线开展野外调查,同时在16条样线上安装80台次的红外相机全天候监测。结果显示,除访问调查在2011—2016年间有4次发现绿孔雀身影,样线调查及红外相机监测均未发现其痕迹。据此推断,近年来最有可能分布绿孔雀的区域是勐宋村曼播散洞中缅边境一线,而且在缅甸一侧可能存在一个绿孔雀小种群。根据绿孔雀种群致危因子分析,提出恢复生境、减少农药使用等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浏岛特殊的地理位置、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一定的管理基础,在保护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对丰富植物结构、优化栖息环境、完善基础设施、落实保护措施等进行规划,积极探索以林鸟为主的栖息地保护建设。  相似文献   

10.
绿孔雀曾分布于中国南方多个省份,由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绿孔雀分布区不断退缩,野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目前绿孔雀在中国仅见于云南省,呈斑块化分布,数量约500只,已变得罕见。根据相关资料,从绿孔雀生物学特性、野生种群数量、分布区现状、种群结构和种群隔离几方面分析中国绿孔雀面临的灭绝风险,在就地保护的前提下,重点探讨易地保护策略。提出人工繁育,建立纯绿孔雀人工种群用于开展野外放归,逐步扩大绿孔雀分布区,增加野生种群数量,降低灭绝风险等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1.
交通建设对亚洲象的影响及保护对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道路致死、行为影响、生境损失、间接影响等方面综述了公路和铁路建设对亚洲象的影响,从栖息地连通性保护、路基建设形式、动物通道设置(包括选址、尺寸、规模、配套设施等)、施工期和运营期保护等方面阐述了交通建设中亚洲象保护技术和管理对策。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标准规范、示范工程等方面提出了我国交通建设亚洲象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自然保护小区建设管理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划建福建省自然保护小区的目的、意义及建设与发展现状,提出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亚洲象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亚洲象栖息地减少,伴随而来的人象冲突问题使亚洲象及其栖息地保护工作十分紧迫,通过对中国亚洲象种群数量、遗传多样性、行为和人象冲突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总结,对国内亚洲象相关研究工作进行梳理,为亚洲象保护管理和人象冲突缓解工作提供科研基础.  相似文献   

14.
思茅区亚洲象活动现状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玲江  谭爱军 《林业调查规划》2015,40(1):120-123,128
采用野外监测、数据收集整理、村寨走访调查等方法,分析1996年以来亚洲象在思茅区的数量与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思茅活动的亚洲象数量逐渐增多,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由于人—象冲突对周边区域的居民造成了较大损失。对亚洲象的生存环境现状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划定亚洲象的栖息地并严格保护,加大对亚洲象保护宣传力度和执法管理,完善亚洲象保护与监测信息系统,调整产业结构等保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亚洲象保护所面临的栖息地减少、生境破碎化、人象冲突加剧、盗猎等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查和监测,取得了尚勇保护区亚洲象种群数量及分布、活动地点、对生境因子的选择、周边社区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数据.应用GIS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野外巡护、栖息地改造与恢复、生物走廊带建设、缓解人象冲突4个方面开展对尚勇保护区的亚洲象保护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16.
湿地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上公认的国家公园的一种形式.200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提出对不具备条件划建自然保护区的湿地,要因地制宜,采取建立各种类型湿地公园等多种形式加强保护管理.自此,全国各地湿地公园建设多点发力,快速推进.截至2020年3月,经国家批准和试点...  相似文献   

17.
摸清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可以更好地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文章通过对四川省林业自然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析统计,对自然保护区监测管理工作提出了优化合理布局、完善功能区划、减少人为影响、提高林地质量和加大保护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林业调查规划》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刊载内容以森林资源调查、林业区划、规划设计、森林资源管理与监测、“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报告、工作成果、学术论文为主 ,近期结合西部大开发的新形势 ,又增加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正>尽可能将碎片化的大熊猫栖息地连通起来,将现有散落在各级保护地中的自然资源统一收归到一个管理主体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大熊猫种群、栖息地、交流廊道进行实时监测和追踪,进一步落实规范保护、科学保护。——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包建华  相似文献   

20.
张掖市林业系统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坚持走以保护为基础、以发展为核心、以科学利用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资源调查研究、自然保护区划建、种质保存培育、林业执法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资源本底调查彰显张掖市的物种多样性。多年来,张掖市野生动植物管理局、水源林研究院、森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