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志梅 《中国林业》2013,(23):41-41
华山松是我国分布较广的速生用材树种,云南除滇南热区外,几乎都有华山松分布,但大面积成片分布的天然林甚少。坐落于云南省会泽县的驾车华山松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云南少有的华山松天然林分布较集中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萧氏松茎象的为害与华山松胸径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萧氏松茎象的虫口密度与华山松的胸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随着华山松胸径的增加而增加;胸径相差3 cm以内的华山松之间,虫口数量差异不显著,相差6 cm的,虫口数量差异显著,相差9 cm及以上的,虫口数量差异极显著。这表明萧氏松茎象对华山松大树具有明显的危害倾向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数量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华山松南方种群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华山松树高遗传力显著,早—晚期相关明显,早期初选以造林后3—4年时为宜。选择率按20%,6年时树高增益可达39%。由于华山松大多数种群属不稳定型,适应性差,受环境影响大,因此,要考虑对其影响较大的日照因子,做到适地适树。  相似文献   

4.
华山松是我省引进的优良绿化树种。其分布的行政区有陕西、河南、甘肃、青海、四川、湖北省等 ,水平分布范围为北纬 2 3°30′~ 36°30′,东经 88°5 0′~ 113°,垂直分布在海拔 10 0 0 m~ 2 70 0 m的高山地带。华山松树冠优美、根系发达 ,是理想的园林绿化树种之一。近年来 ,华山松普遍受真菌病原物的侵染 ,针叶危害极大 ,影响了树体的美观 ,甚至引起大量松树死亡 ,对城市园林绿化造成了损失。我们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 ,初步掌握了病原物的形态变化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寄主华山松的感病规律 ,以及该病与周围环境的关系。通过药效试验 ,…  相似文献   

5.
华山松生长快,材质好,是我省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目前华山松种子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质量)远远不能满足林业建设的需要。要提高华山松的种子质量,必须尽快建立华山松种子基地,开展华山松的选种和育种的试验研究工作。国内外  相似文献   

6.
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是中国亚热带西部地区的山地针叶林,在云南主要分布在滇西北、滇中部和东北中山山地.华山松是良好的经济树种,可作为建筑、家具等的优良用材;此外,华山松立木可采脂,树皮制烤胶,种子是优质的食用油和干果[1].  相似文献   

7.
对华山松球果螟在毕节地区发生、分布、危害进行调查,修剪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8.
对秦岭林区优势先锋虫种华山松大小蠹 Dendroctonus armandi 寄生蜂种群的林问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标准地调查基础上,选择华山松大小蠹虫害木作为解析木,分期分批采集华山松大小蠹幼虫和蛹进行室内饲养.结果表明:秦岭林区华山松大小蠹有寄生蜂7种.在河谷地带华山松林中寄生蜂种类最多,7种寄生蜂都有分布,总寄生率最高(37.5%~42.5%),其它依次为竹子华山松林、鹿蹄草华山松林、苔草华山松林、山坡下部华山松林;华山松虫害木树干不同部位寄生蜂种群组成和总寄生率不同,华山松大小蠹寄生蜂种群在华山松虫害木树干上的垂直分布与华山松大小蠹种群相吻合,说明华山松大小蠹种群和寄生蜂种群长期以来建立了相互制约而又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华山松属松科,别名:果松、吃松、柯松、五须松。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胸径约1米。我选华山松为省树,理由是:一、华山松在我省分布很广泛,全省除西双版纳、德宏州及思茅、临沧地区的南部和西部外都有生长,而以滇中及其以北的地段比较集中,并且生长良好。二、适应广泛。华山松的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几种不同类型的华山松抽梢长度的调查比较表明,华山松落针枯死病对华山松抽梢的影响是很大的,而营造与日本落叶松的混交林对华山松的抽梢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表明,各种试验处理均对华山松的抽梢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林分直径结构反映了各径级林木的株数分布。通过对陕西省华州区秦岭南麓天然次生松栎混交林典型林分设置的4个样地进行每木调查,采用Meyer方程对样地林木以及林分主要树种锐齿栎、油松、华山松直径分布进行拟合,并结合Liocourt提出的q值比率。结果表明:样地总体林木株数按径阶分布呈倒J状,相邻径阶株数比q值为1.422,锐齿栎相邻径阶株数比q值为1.441,油松相邻径阶株数比q值为1.206,华山松直径分布呈近似截尾正态分布。林分林木直径结构总体合理,作为林分主要树种的锐齿栎、油松具有异龄林林木径阶结构特征,而华山松具有同龄林林木径阶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华山松主产中国中部和西南部高山上,分布于西北、中南及西南各地,主要适宜栽培海拔为1400~3300m,其中以1800~2800m地带栽培比较好,生长也较好。华山松栽培土壤以疏松,微酸,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宜,忌盐渍土。一、华山松育苗华山松的种子千粒重259~320g。未经处理的阴干的华山松种子,可贮藏2~3a,3a后发芽率很快降低。一般播种要经3~4周才能发芽出土,通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不同造林方式、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坡度和海拔梯度对华山松人工中幼林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造林方式(点播和植苗造林)、不同坡度和海拔梯度对华山松的树高、胸径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土壤类型对华山松的树高、胸径差异不显著;不同造林方式和不同立地条件下生长的华山松人工林的树皮厚度没有显著差异。根据结果提出会理华山松人工造林的适宜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4.
华山松嫁接改良及丰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山松为松科松属单维管亚属植物,原产于中国,因集中产于陕西的华山而得名。华山松主要分布于西北、中南及西南各地,一般海拔高度在1200~3200米之间。市场调查显示,近几年华山松的市场行情一直看好,平均市场价格由2004年以前的每千克6~9元,一路飙升到2009年的每千克27元以上。  相似文献   

15.
吕昌仁  詹仲才 《林业科学》1989,25(6):577-582
华山松是我国亚热带西南部山地一种主要速生优良用材树种,集中分布在川、黔、滇以及秦巴山地。湖北省神农架和鄂西海拔800—2400m的地带,华山松林亦有较大面积的分布。湖北的华山松林除神农架近30万亩天然林外,其余大部分均系60年代引种营造的人工林,面积达100余万亩。长期以来,这些地方的华山松不断死亡,而近年来死亡现象日趋严重。据作者在神农架原始林区调查,华山松枯死株率达36%;而调查与之毗邻的巴东县绿葱坡人工纯林,枯死和濒死株率高达60%以上。如今不少地方不得不将未成材的华山松砍伐,而神农架原始林区的大量枯立木则任凭风吹雨打,病虫侵蚀而成为废物,经济损失巨大。自50年代起,国内不少学者和科技人员先后调查这一地区华山松的死因,但结果一直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中国秦巴山区的区位重要性,针对该区域华山松分布情况、华山松大小蠧的危害分布情况,从基础研究、监测、趋势预测、综合防治方面介绍了防治现状,提出了防控区划,从4个方面探讨了华山松大小蠧总体防控方案。  相似文献   

17.
双江县华山松球蚜发生数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山松球蚜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在华山松嫩枝,梢,针叶上吸食汁液。温度和湿度对华山松球蚜的发生影响较大;相对湿度在58%-70%,危害严重,相对湿度在75%以上时,华山松球蚜数量减少;5月为发生危害高峰期。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七月,我县林木良种科研会议后,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组织了选优调查队,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华山松为主的优树普选工作,截至目前为止,已选出华山松优树34株。此项选优工作现仍在进行中。在选优过程中,为了能较为精确地评选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华山松优树,尽量避免漏选遗传性能优良的优树,我们选优中采用以优树预选木为中心,10公尺为半径的标准地内的三  相似文献   

19.
对健康和蓝变真菌侵染的华山松韧皮部以及华山松大小蠹排泄物中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淀粉、还原性糖、可溶性总糖、游离态氨基酸和Na,K,Ca,Mg,Fe,Cu,Mn,Zn等8种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华山松大小蠹对寄主华山松营养物质的利用率依次为:还原性糖>粗脂肪>可溶性总糖>粗纤维>淀粉>粗蛋白.华山松韧皮部的17种游离态氨基酸中含有华山松大小蠹必需的9种氨基酸;华山松大小蠹对寄主华山松韧皮部组织内的Na,K,Ca,Mg,Fe,Cu,Mn,Zn等8种矿物元素需求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K元素的需求量最大,而对Cu,Mn,Zn 3种元素的需求量较小.同时,华山松大小蠹共生真菌能够加速华山松木质部和韧皮部中营养的分解转化,为华山松大小蠹在被害华山松韧皮部和木质部间的生存和发育创造条件,并加速被害华山松树势的衰弱和死亡.  相似文献   

20.
华山松种源幼林性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胡先菊 《林业科学》1990,26(4):301-307
华山松(Pinus armandi Franch.)分布很广,生态条件变化梯度大。对华山松种源幼林(8年生)性状变异的研究表明,种源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多数性状与产地纬度有密切的线性相关,呈纬向为主的渐变群。云贵高原种源生长快、生物产量高、针叶长、针叶着生密度小;而秦岭—大巴山区种源则与此相反。华山松各产地的极端温度是其种源变异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