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国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中国大豆受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市场价格严重不稳.入世之后,国内进口转基因大豆数量逐年增加,冲击国内大豆市场,大豆市场价格波动非常大,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严重影响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 (二)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不平等的市场竞争.进口大豆都是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的产量高市场价格低,但对人身健康安全无保障.我们国产大豆是优质的非转基因传统大豆,营养价值高,即使价格高一点但对人身体健康安全有保障,所以不应该跟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在一个市场平台上竞争.  相似文献   

2.
<正>豆农卖豆难,200多万吨大豆无法被收储,油脂加工企业停产观望。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国内市场,国产、进口大豆每吨600元左右的差价,不仅使本地大豆毫无竞争力,更累及以加工本地大豆为主的油脂行业陷入生存危机。大豆产业困局,如何破解?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大豆的发源地,有5000年栽培历史,国产大豆品种占世界大豆品种的97%以上。国产大豆是全世界最好的大豆,与转基因大豆相比,没有任何安全隐患。然而,国产大豆的种植量和产量逐渐减少的尴尬正困扰着大豆产业。与此同时,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却在中国市场上风生水起。保护民族大豆产业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我们欣喜地看到,有识之士已经开始行动,收复中国大豆失地之战已经打响。  相似文献   

4.
<正>1月中黄13大豆给产业正能量中国农业科学院王连铮主持完成的"广适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中黄13的选育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黄13大豆2012年种植超过1000万亩。中黄13,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给中国发展大豆产业注入正能量。点评:新世纪以来,国产大豆凸显产量低,成本高,特别是含油量低的劣势。廉价转基因大豆乘机进入中国市场。2000年大豆进口1042万吨,2010年达到5480万吨。中国85%的大豆加工和榨油企业的原料逐渐被外资控制。国产大豆最大竞争优势在于非转基因。要改变大豆产业萎缩局面,不仅需要完善市场体系,更要突出产品定位优势,建设非转基因高蛋白大豆生产基地,扩大高蛋白大豆加工产  相似文献   

5.
<正>豆农卖豆难,200多万吨大豆无法被收储,油脂加工企业停产观望。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国内市场,国产、进口大豆每吨600元左右的差价,不仅使本地大豆毫无竞争力,更累及以加工本地大豆为主的油脂行业陷入生存危机。大豆产业困局,如何破解?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大量进口大豆涌入国内市场,使我国天然的非转基因大豆产业逐渐沦陷。中国4000万大豆种植者面临失业和生存危机,主产区的大豆加工企业生产基本陷于瘫痪。而作为我国唯一1块生产非转基因大豆的净土——黑龙江,油脂企业停产、千万豆农面临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7.
市场开放下的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基本取向与定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过去10多年,面对中国大豆消费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国外大豆进口数量呈迅猛增长态势,而国产大豆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明显萎缩。针对当前国产大豆发展的诸多争议,基于中国大豆生产、消费、贸易的分析预测,从国内资源禀赋、竞争作物收益、农业政策导向、比较优势等视角,探讨国产大豆发展的基本取向与产业定位。研究表明,由于中国农业资源约束增强、与粮油作物相比缺乏竞争优势,使国产大豆供给总量有限;面对持续增长的大豆消费需求,国外大豆进口仍将保持高位水平;与进口大豆相比,国产大豆在成本和价格等方面处于明显竞争劣势,且在榨油领域两者的替代较强,但国产大豆在食品加工领域具有明显竞争优势,且表现为弱替代性。中国发展转基因大豆或非转基因高油大豆都会缺乏竞争优势,因此只有将非转基因、高蛋白、食品大豆作为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总体定位。  相似文献   

8.
豆殇:我国传统大豆产业的生死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像洪水一样涌来的国外转基因大豆已经使得中国成千上万的豆农无法生存。与此同时,以加工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为生的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也面临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情况,常大面积停工,抗风险能力弱。而随着原料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我国大豆进口面临的市场风险也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大豆原产国,我国栽培大豆的历史非常悠久,中国的大豆曾经享誉世界,可以说,大豆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对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我国的大豆市场遭遇剧烈波动,进口大豆的数量迅速增加,对外依存度超过80%。与此同时,前不久农业部批准3种转基因大豆进口,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与讨论。国外大豆占据国内大部分的大豆市场,国产大豆究竟能否守住最后的壁垒?我国的大豆产业  相似文献   

10.
抗除草剂大豆是目前我国大量进口但尚未开放国内种植的转基因大豆品种。本文围绕着我国发展抗除草剂大豆产业的争论,集中分析了影响我国抗除草剂大豆种植决策的五大因素:大豆市场分类选择、消费者购买意愿、进口与国内自行生产选择、食品安全生态环境考虑和生产者的种植意愿,认为在没有证实其存在食用危险与环境危害情况下,伴随科学监测发展抗除草剂大豆产业将是我国大豆产业走出困境的合理尝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豆产业面对国外大量涌入的转基因大豆的冲击、广大豆农无钱可赚、国产大豆加工企业没有利润空间的严峻形势,只有实施蓝海战略,才能突出重围,谋求新的发展,实现民族大豆产业的振兴。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大豆的发源地,也是世界第四大大豆生产国.从产量上讲大豆已经超过油料作物总产量的一半.本文介绍了中国大豆生产概况,并提出初步设想:确立两个方向-确立以食用大豆为中心的生产方向;确立以食用大豆为中心的消费方向.培植两个市场-培植进口与出口两个市场;培植转基因与非转基因两个市场.实现中国大豆产业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3.
开放战略下中国大豆产业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豆产业长期陷入困境的表现为:大豆供应对外依存度过高、加工主体为外资操控、市场定价权主导地位丧失;国产大豆的总体比较劣势、民族大豆产业界的竞争能力普遍低下以及跨国粮食巨头的恶性竞争,是导致中国大豆产业困境的基本原因。提出了打造国产大豆非转基因的绿色品牌、以品种创新和提高相对规模效益降低大豆生产成本、完善大豆产业风险管理体系、改善宏观竞争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进口转基因大豆数量逐年激增,廉价的进口转基因大豆对传统的非转基因大豆的整个产业链都形成了严重的冲击.应对转基因大豆入侵是一个需要系统性思考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加强转基因标识管理的方法应对转基因大豆入侵的设想,然后就其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加强中国大豆食用油的转基因标识管理可有效促进中国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据海关统计,中国1996年进口大豆110多万吨,之后大豆进口数量逐年猛增;2009年,大豆进口数量达到4255万吨。13年来,中国大豆进口数量增加了38倍多,中国已成为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进口大豆严重冲击国产大豆市场,而且进口大豆中转基因大豆占很高比例。  相似文献   

16.
杜向之 《农友》2002,(11):9-9
虽然受转基因条例的影响,以美国为代表的大豆进口受到相应的限制,但从国内主要大型油脂加工企业的采购意向看,对进口大豆依然偏爱。一是进口大豆出油率高,如美国大豆的出油率在18%以上.比国产大豆高1-2个百分点。二是含水量低,平均比国产大豆低1个百分点。三是整体标准统一,少含杂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加工成本。  相似文献   

17.
外资粮企冲击下的中国大豆产业政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并没有进口大豆的议价权.并且,随着外资粮企向我国大豆产业的进一步渗透,我国很有可能丧失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议价权,这已经并将给我国大豆加工企业、大豆生产者以及消费者造成巨大的福利损失.因此,为了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减少我国整体的福利损失,我国政府应在遵循世贸组织相关规则的前提下,采取措施加紧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内资大豆加工企业,抑制外资粮企在中国的继续扩张.  相似文献   

18.
中国曾是最古老的大豆原产地国家之一,代表优质大豆的中国大豆,在中国开放大豆市场后,中国非转基因大豆被贴上了"劣质"的标签,含油量低,水分高,杂质含量高,诬称"中国大豆一半都是沙子".1995年前,中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但随着中国非转基因大豆被种种言论批判时,以转基因品种为主的进口大豆,则洪水般涌进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9.
综述对世界大豆主产国转基因大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就转基因大豆对于人类、动植物及环境安全可能存在的现实和潜在的影响进行了叙述并对中国大豆产业的未来进行了展望;认为,目前应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国非转基因大豆这一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亦注重进口非转基因大豆,使中国成为世界非转基因大豆的生产、加工和出口中心;同时加强对大豆生物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早日创造出知识产权属于中国自己的、安全和环保的转基因大豆品种,为中国大豆产业实现新的腾飞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初夏,对于中国大豆产业而言,一个格外沉重的话题就是面对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冲击,非转基因的中国大豆还能坚守多久?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大豆等部分农产品开放了关税保护,随着中国大豆需求量的连年激增,进口大豆开始逐渐统治了市场。而这一变化的直接结果,就是进口大豆的到岸价格如铁矿石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