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核桃-冬凌草复合间作效益研究结果表明,核桃-冬凌草复合间作,合理利用了空间,提高了土地、光照、水资源的利用率,冬凌草耐阴,当年栽植当年见效,第2年行间盖度达0.9,且根系庞大,分布在土壤表层,保持水土,减少土壤养分流失,促进核桃树生长,减少了除草投工,4年投入产出比为1.00:3.58,4年累计纯增收89070元/hm2,第5年核桃树进入盛果期,效益可达106500元/hm2,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采用根钻法取样,对南疆和田核桃冬麦间作系统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核桃/冬麦间作不同种植模式中核桃(Juglans regia L.)和冬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地上部生物量、土地当量比(LER)及地下根系生物学特性的空间分布,为南疆核桃冬麦复合系统的合理配置和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核桃/小麦间作系统核桃树和小麦的地上部生物量下降。核桃/小麦间作系统地上部生物量和土地当量比(LER)(1.620、1.617)均大于1,相比相应单作模式有较高土地利用效率。间作条件下的核桃树和小麦根直径(RD)比单作相应土层根直径(RD)小,但间作条件下的核桃树和小麦比根长(SRL)比单作相应土层SRL大。复合系统中0~40cm土层1a生核桃和2a生核桃的根直径比单作1a生核桃、单作2a生核桃的根直径降低30.36%、26.18%;复合系统中与1a生核桃间作、与2a生核桃间作0~40cm土层的小麦根直径,比小麦单作降低23.7%、59.2%。复合系统中0~40cm土层的1a生核桃、2a生核桃的比根长,比1a生核桃单作、2a生核桃单作增加14.3%、6.7%;复合系统中与1a生核桃间作、与2a生核桃间作0~40cm土层的小麦比根长比小麦单作增加2.1%、22.5%。核桃树与小麦根系在0~40cm土层生态位重叠,促使间作核桃树和小麦根直径、比根长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3.
2003—2008年在五莲县高泽镇进行杏园间作的"5作4收"立体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园定植的第1年即可收回试验园6年的全部投资,并且盈利20 292元/hm2。试验园6年平均纯收入90 131.5元/hm2,比对照园高42 533.3元/hm2,其投入产出比为1∶11.99,效益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自1997年开始,会泽县马路乡通过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大规模发展核桃种植,现该乡核桃种植面积累计已达6 003hm2。为充分利用核桃树下肥沃的土地资源,马路乡从2013年开始探索核桃树下应用魔芋-绿肥-魔芋的种植模式,魔芋采用两年制垄作,秋冬季间作绿肥的免耕栽培技术。通过示范完成整个栽培模式周期后发现,应用该种植模式有效提高林下土地利用率,增加地表覆盖,减少地表水分蒸发,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农业综合产值,对发展壮大核桃产业、培育魔芋产业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2007年以来,平山县县委、县政府针对全县的土地和自然气候特点,制定了《平山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战略,把核桃作为平山县农业的第一特色产业来抓,每年拿出2 000万元的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核桃产业的发展,积极探讨核桃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和结果前树下间作技术。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示范了核桃树下间作脱毒甘薯和黑花生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黑花生平均价格达到12元/kg,亩收  相似文献   

6.
<正>2007年以来,平山县县委、县政府针对全县的土地和自然气候特点,制定了《平山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战略,把核桃作为平山县农业的第一特色产业来抓,每年拿出2 000万元的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核桃产业的发展,积极探讨核桃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和结果前树下间作技术。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示范了核桃树下间作脱毒甘薯和黑花生栽培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黑花生平均价格达到12元/kg,亩收  相似文献   

7.
以豫星1887、6629、金矮红3个番茄品种和甜糯八号、田蜜二号2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间作,研究番茄—玉米间作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番茄—玉米间作农资投入为20 812.5元/hm2,比番茄单作降低13.28%,纯收益达到160 742.70元/hm2,比豫星1887、6629、金矮红单作纯收益分别提高了9.13%、10.63%和23.90%,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出适宜的蔗豆间作复合群体,促进蔗豆生长、获得蔗豆丰产、增加农民收入,为蔗豆间作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2014年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甘蔗行距,副因素为大豆行数,调查了蔗豆田间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并进行SAS统计分析,研究蔗豆间作复合群体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适宜的蔗豆间作复合群体不仅提高了蔗豆产量,还提高了甘蔗田间锤度,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当甘蔗行距1.2 m、行间间作2行大豆时,甘蔗产量和田间锤度最高,分别为110.13 t/hm2和19.94,蔗豆间作复合群体综合效益最高为34 190.4元/hm2。[结论]甘蔗行距1.2 m、行间间作2行大豆间作复合群体在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综合效益方面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9.
闻禄  杞华文  何忠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11-17213,17216
为筛选陆稻玉米最佳间种植模式,2008年在普洱市进行了净作陆稻、每10行、12行陆稻间作2行玉米、14行陆稻间2行玉米、净作玉米5种处理的农户参与式认可度评价试验,并对试验进行了土地LER、RVT分析。结果表明,14行陆稻(模式F)间2行玉米实收复合产量5719.5 kg/hm2,产值8701.2元/hm2,较净种陆稻增产2163 kg/hm2,增产值3130.4元/hm2,增52.9%,模式FLER值1.37、RVT值达1.53,增产效果好;71.4%的农户认为陆稻间作玉米,虽然投入有所增加,但产量较单种陆稻高、效益好、劳动力投入不增加,愿意选择这种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10.
核桃—芍药—夏枯草间作模式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减少林地荒芜、缩短收获等待期、提高种植效益的角度,选定了核桃—芍药—夏枯草立体间作模式。阐述了核桃、芍药、夏枯草的生活习性、市场价值和发展前景,介绍了该间作模式的栽培技术,分析了其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认为该模式是适合当地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实现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具有较高效益的发展林下经济的间作模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玉米甘薯间作套种种植模式的栽培技术和效益分析,栽培技术:品种选择、种植带宽、种植时间、施肥及田间管理;效益分析:分析了2B8型和1B8型的效益情况,2B8型玉米甘薯间作模式纯收入最高,为111274.2元/hm2,产投比为8.60;1B8型玉米甘薯间作模式纯收入最高,为113401.4元/hm2,产投比为8.80。  相似文献   

12.
黔糖4号旱坡地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旱坡地甘蔗栽培水土流失和增产问题,于2007—2009年进行了黔糖4号坡地种植土壤免耕和常规开垦栽培(CK)试验与示范。结果表明:旱坡地土壤免耕栽培具有保水保土保肥和明显的增产效果。新宿平均产量129.21t/hm2,比CK增产12.95%,示范10hm2加权平均产量102.75t/hm2,辐射带动推广2 000hm2加权平均产量85.04t/hm2,示范推广2 010hm2加权平均产量93.90t/hm2,分别比CK增产13.0%、14.1%和13.5%;甘蔗种植+加工纯收入36 336元/hm2,产投比为1.79,分别比CK增加41.2%和0.23。种植业中土壤免耕栽培比CK减少投入土地开垦费1 800元/hm2,甘蔗纯收入增加10 579元/hm2,合计增收12 397元/hm2,效益明显。该结果对旱坡地甘蔗栽培控制水土流失、增收节支、提高种植效益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孝义市核桃种植面积3.33 万hm2。其中,老核桃树及初挂果树达1.2 万hm2,幼树达2.13万hm2,涉及山区和中部丘陵12 个乡镇,基本实现了宜栽地区核桃林全覆盖。农民人均核桃林0.17 hm2,核桃年均产量达到6 000 t 以上,年总产值1.2 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不同管理条件下的复种效益,于广州市钟落潭镇梅田村基地开展了甜玉米(Zea mays L.)一年三熟不同氮肥用量、间作复种模式研究,并于成熟期测产计算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冬种马铃薯间作甜玉米在5∶5的行比下取得最高经济效益为29 217元/hm2,早种甜玉米在N2(225 kg/hm2)处理下取得最高经济效益为16 510元/hm2,晚种甜玉米在N3(300 kg/hm2)处理下取得最高经济效益为30 477元/hm2,一年的经济效益最高可达76 204元/hm2。适宜的氮肥用量及间作模式有利于提高甜玉米经济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核桃单作和核桃—玉米间作模式对核桃树体长势及核桃果实品质的影响,以九年生单作核桃园与核桃—玉米间作园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核桃一次枝、冠幅及树高在坐果期无显著影响;不同种植模式对核桃果实品质影响不明显,但单作园核桃果仁单宁含量要低于间作园,单作园核桃口感更好;间作模式下核桃果实在经济性状方面表现优于单作模式,其中干果三径均值与单作模式有显著差异;单作模式下核桃青皮水分含量高于间作模式,推断间作核桃园养分吸收利用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苹果幼园中寻求一种既能增加早期收益又不致严重影响幼树生长发育的间作模式,2008-2010年在陕西省淳化县官庄镇景罗村百亩乔化富士幼园,开展了苹果幼树行间套种试验,在1 m宽的树盘带上行间间作分别间作小麦、西瓜、黄芩或豆类或以上三种农作物间作,结果表明第1年间作西瓜,第2、第3年连续间作黄芩效益最好,平均年增效益9 675元/hm2,幼树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17.
在土壤有效硼、锰、铜缺乏的中低产田上,以常规施肥为基础,配施硼锰铜复合微肥,用以探索对超级稻产量与效益的影响,并从中筛选出效果好的施用方法进行推广。试验结果:在常规施肥基础上,基肥施硼锰铜复合微肥15.0 kg/hm2、幼穗分化1期追施15.0 kg/hm2,产量达8 139.5 kg/hm2、净效益22 808.5元/hm2,效果最好;基肥施硼锰铜复合微肥10.0 kg/hm2、抛秧后14 d追施10.0 kg/hm2、幼穗分化1期追施10.0 kg/hm2的产量7 164.4 kg/hm2、净效益19 843.2元/hm2,效果最差。建议在类似地区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旱地马铃薯与蚕豆不同间作方式的效益比较,结果表明,在半干旱雨养农业区马铃薯膜侧间作蚕豆的最佳方式为2行马铃薯间作2行蚕豆,产投比最高,马铃薯和蚕豆折合产量分别为38 550、1 635 kg/hm2,产值达26 563.5元/hm2,纯收益达16 848.0元/hm2,可在甘肃省中部的半干旱雨养农业区推广。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为稳定棉花面积,提高周年生产效益,淮北市推广了棉薯间作套种技术.试验示范表明,棉花与马铃薯间作,一般平均单产土豆15000kg/hm2,皮棉1200kg/hm2,全年纯收入30000元/hm2左右.  相似文献   

20.
以华北平原玉米‖大豆为研究对象,研究间作对农田土壤CO2、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系统净温室气体平衡(Net greenhouse gas balance,△GWP)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整个生育期玉米单作处理(M)的CO2累积排放最高(12.6t/hm2),玉米大豆间作处理比M处理减少4.0%~8.9%。M处理的土壤N2O排放最高(16.0kg/hm2),显著高于间作处理,间作处理比M减少32.2%~36.6%(P0.05)。间作和单作处理间土壤CH4排放没有显著差异(P0.05)。土壤CO2排放动态主要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而土壤N2O排放则主要与土壤水分含量显著相关(P0.05)。不同系统的△GWP不同,M系统的△GWP为8 681kg/hm2,高于等行距间作系统(6 635kg/hm2),而低于宽窄行间作系统(9 753kg/hm2)。结果显示,合理的玉米‖大豆间作模式能够减少农田温室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