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松材线虫及其伴生细菌在松材线虫病中的作用,为其致病机制研究及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温室健康马尾松盆栽苗为材料,人工接种无菌松材线虫和带菌松材线虫(8 000条·株-1),观察松苗萎蔫情况,并于接种5、10和30天后取茎段横切面观察松脂分泌情况,对接种20天后的茎段组织解剖结构进行显微观察,接种后30天对植株取样进行线虫再分离,统计线虫在树体内种群增殖情况。【结果】无菌松材线虫和带菌松材线虫均能引起5年生马尾松盆栽苗发病,且症状一致,接种35天后致萎蔫率均达到90%,对照植株保持健康状态;茎段横切面观察结果显示,无菌松材线虫接种5天后松脂停止分泌,10天后茎段开始出现少量空洞,30天时空洞化严重;带菌线虫接种5天后尚有少量松脂分泌,10天松脂分泌停止,30天后茎段产生空洞;对照松树松脂分泌正常,茎段横切面完整平滑。石蜡切片结果显示,2组线虫接种致萎蔫松树茎段的组织解剖结构均发生显著变化,皮层及木质部细胞、髓心细胞大多破碎变形,树脂道上皮细胞破碎解体。无菌松材线虫在松苗体内种群增殖速率高于带菌松材线虫,萎蔫松苗体内线虫数量分别为(8 105±5 661)条·g-1和(4 317±1 896)条·g-1,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361 9)。【结论】无菌松材线虫和带菌松材线虫接种均能使5年生马尾松苗发病,无菌化处理未使松材线虫失去对马尾松苗的致病性,松材线虫的致病性与其伴生细菌无关。  相似文献   

2.
日本东北地方的松材线虫病,于1975年开始发现于宫城县,现已达岩手县南部至山形县北部一线,有由点至面继续扩大之势。一、松枯损的特征 (一) 松枯损的发生期松材线虫侵入健康木,首先引起树脂渗出,继之,叶蒸发量减少以至很快停止;而后出现叶变色和萎蔫等症状,这一系列的树体内部异常,导致了整株树木出现病症。  相似文献   

3.
松材线虫对湖北省的潜在威胁和防御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材线虫病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引起,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均有发生;国内江苏、安徽、浙江、广东、山东、台湾、香港等局部地区有分布。它具有发病快、死树快、传播快和防治难的特点,一旦传入,控制不当,就会在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造成巨大损失。虽然湖北省目前尚未发现松材线虫病,但存在发病的可能性,因此,应有所防范。1发生特点松材线虫分布在媒介昆虫天牛的气管中,每条天牛可携带成千上万条线虫。当天牛补充营养时,松材线虫就从天牛取食的伤口进入木质部的树脂道、被松树线虫侵染了的树往往是天…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材树脂含量与其解剖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马尾松不同高度树脂道比量、大小等解剖特征及对应高度、径向的树脂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对马尾松树脂含量与马尾松树脂道比量、大小及二者积之间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树脂含量随高度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组织比量分别是3%、2.667%和2.701%;树脂道的直径分别为136μm、141μm和144μm。树脂含量在径向由内向外大体上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树脂含量与树脂道比量和直径的乘积相关性最高:y=-7.346x2+64.199x-126.67(R=1);与树脂道组织比量1%相关性较高,y=5.659 ln(x)-1.530(R=0.84)。  相似文献   

5.
松材线虫病媒介昆虫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1—1992年从松材线虫病死木中收集的28种昆虫中检出3种天牛,1种小蠹和1种白蚁等5种昆虫携带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其中松褐天牛是传播松材线虫最主要的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的携带率为62.5%,平均携带量为4601条/头。用每头天牛分离出的线虫,接种1株马尾松和黑松近200株,到秋天56%的马尾松和92%的黑松感染松材线虫病致死。其它4种携带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小灰长角天牛、台湾长角天牛、松枞坑切梢小蠹和黑翅土白蚁的携带量在10.5条/头以下,携带率在12.5%以下。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 :在松材线虫病发生区 ,其病害的扩展、流行与马尾松毛虫危害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年受马尾松毛虫危害的松林 ,枯死松树数量平均为 77 879株 /hm2 ,比未受松毛虫危害的松林 (对照 ) 17 2 73株 /hm2 ,多 35 1% ;次年 ,前者平均枯死松树达 2 0 4 8株 /hm2 ,为对照 2 89株 /hm2 的 6 0 8%。松毛虫危害加速松材线虫病流行的原因是 ,松毛虫危害松树 ,削弱树势 ;弱势的松树招引松墨天牛侵入并增殖加快松树死亡 ;次年大量天牛从“松毛虫危害松木”上羽化 ,侵染健康松林 ,导致松材线虫病进一步扩散和流行。由此认为松毛虫危害是促使松材线虫病流行的重要因子 ,防治松毛虫是控制松材线虫病流行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7.
<正>1松材线虫病基本情况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松材线虫体长约1毫米,肉眼不易看到,通过松褐天牛等媒介昆虫侵入松树,破坏、堵塞松树疏导组织,具有传播途径多、发病部位隐蔽、发病速度块、潜伏时间长、治理难度大等特点。远距离传播主要依靠带有松材线虫病的松木木材及其制品传播,近距离传播主要依靠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等传播。松材线虫病发生后,最短40天左右就能导致整株松树失水死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防治,3~5年即可造成整片松林毁灭,带来的经济和生态损失巨大,其防治工作是世界性难题,对松林资源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8.
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传播的中间媒介,松材线虫疫区周围松褐天牛虫口密度直接影响松材线虫病的传播速度,不及时防治,可导致松材线虫病的蔓延。因此,要掌握松褐天牛成虫羽化、产卵、幼虫蛀食三个时期的生活特性,对做好松褐天牛危害防治工作极为有利。松褐天牛生活习性: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坑道中或树孔内越冬。浙江5月初,越冬幼虫在虫道末端蛹室中化蛹。5月中旬成虫羽化,此时虫道中有成虫、蛹、幼虫同时存在。5月下旬成虫咬1个圆形羽化孔出树,取食幼枝嫩皮为补充营养。成虫喜在疏林、光线充足的林地内活动产卵。产卵时,先在病树或衰弱树干或枝…  相似文献   

9.
收集松材线虫5虫株与拟松材线虫1虫株进行生物学杂交,结果显示:松材线虫各虫株均能与拟松材线虫杂交且杂交率均较高,但杂交后代中普遍存在线虫死亡率较高的现象.用杂交后代线虫与未杂交亲本线虫分别接种2年生马尾松苗,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线虫对接种松苗的致病性小于其未杂交亲本线虫,从接种后萎蔫的松苗中再分离线虫,杂交后代线虫再分离数远少于亲本线虫数.  相似文献   

10.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为国际国内重要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属于危及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疫情. 1982年,在江苏南京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以后在我国境内不断扩散蔓延,相继在江苏、安徽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生.广西先后出现了10多个松材线虫病疫点,已造成巨大损失.外来人侵生物松材线虫与本土蛀干害虫松褐天牛的相互适应,导致我国松材线虫病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11.
Ⅰ、引言在我们以前的论文中,报道过用水溶性染料标记的液流追踪法,可以不需要任何技术和耗费操作时间,就能容易地鉴别出松萎蔫病的初期症状和松树的恢复现象(Sasaki等,1984)。从接种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ius)的苗木横切面上,在树脂道周围可观察到末染  相似文献   

12.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 ,属国家级检疫对象 ,在我国主要依靠松褐天牛传媒及人为活动作远距离传播 ,松树一旦感染两、三个月内很快死亡 ,其传播快 ,治理难度大。自 1 982年以来疫离情已扩散到江苏、浙江、山东、安徽、重庆、上海等 6省 (市 ) 6 0多个县 ,2 0 0 0年发生面积 8.1万 hm2 ,今年上半年发生面积达 7.9万 hm2 ,累计枯死松树 180 0余万株 ,损失木材 1 0万 m3,用于病害防治的费用达 1 30 0万元 ,对我国 0 .3亿 hm2 松林和黄山、九华山、西湖等著名风景区的松树构成严重威胁 ,且有进一步扩散蔓延趋势。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蔓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嫩枝、未创伤与创伤树干木质部树脂道结构的差异,为高产脂量无性系的早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个不同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和比较其嫩茎、树干木质部树脂道结构和创伤后树脂道结构的差异性,并分析嫩茎、创伤与未创伤树脂道结构的相关性。【结果】在当年生嫩茎中,高、低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之间单位面积内树脂道总面积、单个树脂道平均面积差异显著,高产脂量无性系单位面积内轴向树脂道总面积和单个轴向树脂道平均面积分别为63 433μm~2·mm~(-2)和4832μm~2,为低产脂量的2.69和3.03倍,同时高产脂量无性系单位面积内径向树脂道总面积和单个径向树脂道平均面积分别为42 105μm~2·mm~(-2)和3 858μm~2,为低产脂量的3.19和3.44倍,但高、低产脂量无性系单位面积树脂道数目差异不显著;未受创伤树干木质部中,高、低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之间的差异性与嫩茎中的相似,高产脂量无性系单位面积内轴向树脂道总面积和单个轴向树脂道平均面积分别为96 229μm~2·mm~(-2)和17 656μm~2,比低产脂量的高12.15%和14.54%,同时高、低产脂量无性系单位面积树脂道数目差异也不显著;受到创伤树干木质部中,高产脂量无性系的单位面积内树脂道总面积和单位面积内树脂道数目分别为118 635μm~2·mm~(-2)和7.8个,比低产脂量的分别高23.96%和27.87%,而创伤后高、低产脂量无性系之间单个树脂道平均面积差异不显著。未受到创伤时,树脂道主要集中于晚材或早晚材过渡区域中,高产脂量无性系晚材宽度平均值为312μm,比低产脂量的高15.56%。受创伤影响,早材中出现诱导型树脂道,使木质部中单位面积内树脂道总面积和数目均增加,但高产脂量无性系中增幅比低产脂量的高,使高产脂量无性系在受到损伤时能够分泌并输送较多的松脂。嫩茎的单位面积树脂道总面积与未创伤树干木质部、损伤后树干木质部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程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533和0.444。【结论】高、低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解剖结构中单位面积内树脂道总面积差异均显著,由嫩茎的解剖特征可以推测不同产脂量无性系树干木质部树脂道的差异性,使高产脂量马尾松无性系的早期选择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 et Buhrer 1934)Nickle1970)是松萎焉病的病原体,以松褐天牛(Monochamus aiternatus Hope)为主要传播媒介,并随病枝、材转运而加速扩展蔓延.该病最早于1905年在日本九州长崎发现,现在美国、法国、加拿大、朝鲜、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都有松材线虫病的危害.我国于1982年在南京中山陵发现病树,近几年病害迅速发展,已波及南京市近郊6县及江苏镇江、安徽马鞍山等地,为害面积20万亩以上,累计病死树70余万株(本市于1985年发现病树,从1986~1988年为害面积1.0万亩左右,累计病死松树约2.23万株).该病除危害黑松(Pinus thunbergii)外,寄主范围已扩大到黄松(P.thubergii×massoniana)、红松(P.koraiensis)、海岸松(P.pinastcr)、赤松(P.densiflor)、白皮  相似文献   

15.
松材线虫病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杨宝君 《中国森林病虫》2002,21(1):27-31,14
该文对松材线虫病的致病机制的研究进行了概述。目前对松材线虫病的病原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松材线虫是惟一病原,另一种认为病原为松材线虫和细菌两种生物。对于松材线虫的致病机理,目前存在3种观点。第1种观点认为松材线虫的酶使松树薄壁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遭到破坏,树脂不正常地从树脂道中渗漏并扩散到相邻的管胞中,使水分输导受阻,导致萎蔫。第2种观点认为松树感染了松材线虫后,木质部内挥发性萜烯类物质的含量增加,这些物质进入管胞在管胞中形成空洞,致使水分输导受阻。第3种观点认为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后,体内产生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使松树萎蔫。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是我国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林木蓄积量约占总蓄积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在湖北省其林分面积蓄积约占林分总面积蓄积的二分之二它木材纹理清晰、美观,色泽和硬度适中。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开发利用人工林,特别是马尾松资源,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湖南、江西、江苏等省,刮用马尾松的中小径材、间伐材资源,开发集成板材、实木家具、木地板等户口加投放市场,深受用户的青睐,售价相当可观。马尾松材松脂含量率高,易蓝变、黑变,干燥性能、油漆性能、胶接性能差,因此,进行脱脂、保色处理,是开发利用松材的第*道关键工…  相似文献   

17.
飞机喷洒绿色威雷、吡虫啉防治松褐天牛林间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运五”农用飞机喷洒绿色威雷防治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施药后12小时,挂于飞防区松林中饲养笼内的松褐天牛死亡率为47.5%;24小时后,死亡率为100%。喷药32天后,室内饲喂的松褐天牛死亡率为70%;喷药15、22天后,飞防区诱捕器平均诱捕量分别为0.5头和1.2头,对照区分剐为2.3头和3.3头。飞防后,通过样地(株)调查,非发病区松褐天牛虫口密度为1.6头/株,虫口减退率为74.6%;在松材线虫病发病区飞机喷洒吡虫啉缓释胶囊后,当年秋季调查,松材线虫病痛死株率为4.8%,与防治前的上一年度相比,发病率下降了72.4%。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候选无性系的抗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抗松材线虫病强的马尾松无性系,以前期筛选获得的抗松材线虫病强的马尾松实生苗为接穗,使用湿地松作为砧木培育嫁接苗,开展无性系2次接种松材线虫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使用湿地松作为砧木培育马尾松抗性无性系苗木,经过对马尾松无性系嫁接苗2次接种松材线虫测定,获得健全率较火炬松高的无性系。抗病性第1次、第2次测定的健全率超过火炬松的合格无性系分别为77.7%、66.2%,平均健全率分别为81.4%、94.5%,对照树种火炬松平均健全率分别为61.3%和82.1%,获得的无性系抗病性显著提高。为了减小误差,应该选用嫁接成活苗数量相对多的无性系间进行抗病性强弱次序评价。采用了10株以上无性系间抗病性强弱次序评价进行对照,减少了抗性强弱无性系两极分化,抗性能力中等的无性系相应增多,在选拔植株营建抗性种子园过程中应给予重视,尽量选择接种测定数量较多的高抗无性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发生情况和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2年在江苏南京少数黑松(Pinus thunbergii)上发现的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现在几乎遍布南京的城区和近郊区,并不同程度地扩散至邻近的江宁、江浦、六合、溧水、句容各县和镇江市.疫区林分面积超过20万亩.在1983—1987年间,主要由松材线虫诱发枯死的松树累计约60万株,其中1986年和1987年死树最多,分别为21.5万株和20.2万株.六合、江浦、句容与镇江、溧水分别是1986年和1987年发现的新疫区,当前这些疫区的特点或是疫点零星或是松树受害很少,多次检查传说中疫点安徽芜湖赭山公园、江苏昆山亭林公园以及浙江舟山的枯死松样,从未发现松材线虫,但在较多样本中都查见拟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mucronatus).调查表明,前几年疫区内绝大多数病株都为黑松,但在1986年1987年,一些松林内也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发病马尾松(P.massoniana).在不同年份零星发病的其它树种计有黄松(P.thunbergii×P.mssso-niana)、火炬松(P.taeda)、白皮松(P.bungeana)、海岸松(P.Pinastet)和千头赤松(P.densifl-ora).在疫区广泛种植的雪松(Cedras dedara)从未发现自然发病,多次人工诱发,这种树种表现高度抗病.  相似文献   

20.
松褐天牛在病死木伐桩中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不同月份 1 2 0株松材线虫病死木的伐桩 (根 )调查表明 :有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natus Hope产卵痕的伐桩占 47.5 % ;伐桩上松褐天牛幼虫蛀入孔数占产卵痕数的 85 .71 % ;其中有 1 0 .42 %的蛀入孔转移至伐桩的地下部分 ;伐桩上松褐天牛成虫羽化率为 67. 71 % ,其中伐桩地上部分的成虫羽化率为 66.2 8% ,伐桩地下部分的成虫羽化率为 80 %。为此 ,连根挖除病死木伐桩 (根 )统一进行烧毁或用溴甲烷薰蒸处理是松材线虫病除治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