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nus(Abbott)隶属于鲑形目、胡瓜鱼亚目、银鱼科,主要分布于我国沿海、通海江河(长江中下游、海河)及其附属湖泊和水库。大银鱼是一种小型名贵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水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2.
大银鱼生物学及其人工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鱼肉嫩味美、营养丰富,鲜银鱼含蛋白质10.75%、脂肪137%,银鱼干则含蛋白质76.76%、脂肪9.75%,可食率几乎100%,以太湖新银鱼和大银鱼组成的银鱼渔业正方兴未艾,尤其是大银鱼,个体大、产量高尤为珍贵,市场价达12万元/吨,倍受国内外市场青睐。本文仅就大银鱼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及其开发利用作一介绍。1一般生物学特性世界上银鱼科有6属14种,我国有6属12种,分类上属硬骨鱼纲、鲑形图、银鱼科,其中在我国形成规模产量、具渔业经济价值的主要有太湖新银鱼和大银鱼,前者隶属新银鱼属,自然界仅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  相似文献   

3.
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nus)隶属于鲑形目、胡瓜鱼亚目、银鱼科、银鱼属,英文名为Silver fish,主要分布于我国沿海、通海江河(长江中下游、海河)及其附属湖泊和水库。大银鱼是一种小型名贵经济鱼类,其活体通体透明,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水产品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大银鱼是我国湖泊、水库等大中型水域移植增殖的重要经济鱼类。黑龙江省最早于1995年引进大银鱼,至今已有近19年的历史,但大银鱼在黑龙江省真正形成产业是从2006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4.
大银鱼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银鱼也称面条鱼,原广泛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和附属湖泊,其肉嫩味美,营养丰富,食之有一种特殊的黄瓜清香。大银鱼体长一般20cm左右,无骨无刺,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小型名贵鱼类,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从1985年到90年代初期开始,大银鱼的水库移殖、增殖工作在我国全面铺开并取得成功,其分布区不断扩大,产量正与日俱增,如何做好大银鱼的保鲜与加工工作,对发展库区经济,增加库区群众收入,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和促进我国水库渔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现介绍两种大银鱼的加工方法:一、速冻大银鱼的加工速冻大银鱼远销日本、东南亚和欧…  相似文献   

5.
大银鱼也称面条鱼,广泛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和附属湖泊,其肉嫩味美,营养丰富,食之有一种特殊的黄瓜清香,无骨无刺,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小型名贵鱼类,在国内外市场深受欢迎。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大银鱼的水库移植、增殖工作在我国全面铺开并取  相似文献   

6.
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nus(Abbott)隶属于鲑形目、胡瓜鱼亚目、银鱼科,主要分布于我国沿海通海江河(长江中下游、海河)及其附属湖泊和水库。大银鱼是一种小型名贵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水产品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大银鱼相继在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内蒙等北方省份湖泊、水库等大中型水面移植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995年黑龙江省首次开展了大银鱼移植试验,当年及第二年均试捕到大银鱼,大银鱼生…  相似文献   

7.
何福林  陈才 《齐鲁渔业》2005,22(8):43-44
银鱼属硬骨鱼纲鲑形目银鱼科,银鱼科有2个亚科8属20种。据调查我国有6属15种。目前畅销于国内外市场的主要是太湖新银鱼、大银鱼。银鱼捕捞的网具。现阶段使用较多的是银鱼拖网、围网和小丝网。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省瓮泉水库、乐营塘、共和水库、二龙山水库、石人沟水库、红旗泡水库、龙江湖、连环湖等多处水域移植大银鱼并获得了成功。由于大银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加之是我国传统的、主要的出口创汇水产品之一,目前我省移植大银鱼的很多水域已成为出口创汇生产基地。为了更好地促进大银鱼移植工作的开展,应注意解决影响大银鱼移植的一些因素。  相似文献   

9.
大银鱼是一种小型名贵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水产品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黑龙江省自1995年首次开展大银鱼移植以来,已在瓮泉水库、龙江湖、红旗泡水库、二龙山水库、连环湖等多处水域形成捕捞产量,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银鱼,古称“脍残鱼”、“白小”,颇名贵。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太湖盛产银鱼的传说。到唐代以后,赞颂银鱼的诗歌较多。现将银鱼的种类、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综述如下。 一、银鱼种类与分布 银鱼属鲑形目银鱼科,鱼体细小而透明。现已知我国有8属18种,其中太湖短吻银鱼,是一个特殊类型,它属于定居于淡水中的种类,具有其它银鱼属不同的生态特性,鱼类分类学家已将太湖短吻银鱼划归银鱼科新银鱼亚科。  相似文献   

11.
银鱼通体透明,全身可食,肉味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被誉为水中“人参”,曾被列为贡品。是我国名贵水产品之一。 1994年以来,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在农业、水利两部门的大力推广下,全国各地银鱼移植增殖工作迅猛展开,银鱼产量迅速增加。昔日的皇室佳肴,也摆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内蒙古凉城县岱海移植增殖大银鱼也于1995年获得成功,并创年产500余吨的佳  相似文献   

12.
大银鱼是我国名贵经济鱼类,生长快,繁殖力强,适应范围广,世代交替快,是水库优良的移植、增殖品种。大银鱼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号称“水中黄金”,是我国近年来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品。大银鱼只要移植一次获得成功,就能自然繁殖,多年受益,成本低,为大水面发展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3.
《淡水渔业》1977,(12):13-16
银鱼是洪泽湖的重要经济鱼类,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食。根据采集与分析的结果,洪泽湖共产四种银鱼,即: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us(Abbott),雷氏银鱼Reganisalanx brachyrostralis(Fang),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 taihuensis(Chen),  相似文献   

14.
银鱼是一种名贵水产品,营养丰富,肉味鲜美,向为群众所喜爱。洞庭湖是我国淡水银鱼产区之一。银鱼个体虽小,但数量可观,仅在洞庭湖的西侧白沙长河一带,历史上最高年产量达3—4千斤(干品)。近年来,由于湖场的变化,加之人为的影响,银鱼产量年趋下降。为了保护名贵水产品,恢复和发展银鱼生产,必须对银鱼繁殖的场所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5.
<正> 银鱼是我国名贵经济鱼类,历来有“水中人参”和“小黄金”(银鱼晒干后呈黄色,形似金条)之称。抓好银鱼的移植与增殖,对于改变目前一些大中型水域投入不足,生产率低下,资源浪费的状况,加快湖、库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将会起到积极作用。我们通过总结近几年来银鱼生产经营中的经验与教训,提出银鱼生产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供参考。1 银鱼移植品种的选择 我国银鱼品种有10余种,占世界的一半。  相似文献   

16.
银鱼移植,大有可为银鱼是一种小型透明的鱼类,其身体细长,前国而后侧扁。通体无鳞,头长且平扁。银鱼是一种适应范围广,繁殖力强、食物链短、经济价值高、肉嫩味美、营养丰富的小型名贵经济鱼类。银鱼分布仅限于中国、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与地区的近海和内陆水域。...  相似文献   

17.
试论太湖银鱼增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银鱼是太湖名产,营养丰富、肉味鲜美,享誉中外,也是我国重要出口水产品之一。笔者自1981年以来,开展太湖银鱼的基础研究,并对其增殖作了初步探讨。本文仅就太湖银鱼增殖问题提些粗浅看法,供有关部门参考。太湖共产四种银鱼,即大银鱼(地方  相似文献   

18.
银鱼隶属于鲑形目 (Salnoniformes) ,胡瓜鱼亚目 (Osmeroidei) ,银鱼科 (Salangidae) ,全世界现有 6属 1 7种 ,我国有 1 5种。是洄游性小型经济鱼类 ,主要生活在近海沿岸、河口带敞水性湖泊、水库 ,也有在封闭型内陆水域定居的。银鱼主要摄食浮游生物 ,也可摄食小鱼、小虾 ,其食物链短 ,生长速度快 ,生命周期短 ,属一年生鱼类 ,繁殖力强 ,是湖泊、水库移植增殖的优良种类 ,具有很高的渔业价值。银鱼为我国名贵的水产品 ,不仅是宾宴筵席上的美味佳肴 ,而且还是出口创汇的名特优水产品种。因其营养丰富 ,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 ,被誉为“水中…  相似文献   

19.
第二讲银鱼的移植增殖技术梁守仁,王永玲(苏州大学生物技术学院215151)1大银鱼及太湖新银鱼移植的价值与可能性前已达及,大银鱼及太湖新银鱼是原大宗产于长征及淮河中下游浅水湖泊的一种名贵小型经济鱼类.它体态娇小,无鳞体软,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无论...  相似文献   

20.
移植增殖银鱼是湖库渔业扭亏为盈的捷径银鱼是小型经济鱼类,属鲑形目银鱼科,本科共有8属20种,我国有6属15种,主要分布于黄渤海、东海沿岸及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水体,目前形成鱼产品畅销于国内外市场的主要是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水体中的太湖新银鱼和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