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酷暑天,池塘水温最少25℃以上;浅水塘有时池水温可达32℃,接近有些鱼类的生长极限。此时,池塘养鱼必须注意把握好下列几个技术环节。 一、防泛池 泛池也叫翻塘,是池塘中溶氧不足,引起死鱼的一种现象。酷暑天,气温高、气压低,氧的溶解度降低,水中缺氧状态得不到迅速补充,水质随即恶化,鱼类出现浮头,严重时死亡。  相似文献   

2.
池塘溶氧是鱼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溶氧的多寡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及水质的优劣。由于养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鱼类的密度增加和大量的投饵施肥,往往造成池水缺氧,使水质恶化,鱼类浮头,甚至泛池死亡,因而,防止水中缺氧已成为养殖生产中一个很重要的管理问题。一般认为,池塘正常负荷是每亩水面400公斤的鱼类,超过这个产量就必须使用增氧机,因此,近年来,许多高产地区广泛使用增氧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笔者对高产鱼塘水质恶化引起暴发性鱼病的问题,进行了观测研究。对池塘水质恶化的形成规律,恶化水质的特性及对鱼类产生的危害有初步认识,并为处理水质恶化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池塘水质恶化的原因引起池塘水质恶化,概括起来有4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地池塘高密度集约化养鱼技术的推广和普及,鱼类病害已成为池塘养鱼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是暴发性鱼病.其流行之广、来势之猛、危害之大已给我地渔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根据近几年来我地暴发性鱼病发生的实际情况,对该病进行了预防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发病原因从大量的病例表明,暴发性鱼病发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发病池塘多属鱼放养密度大、鱼类生活环境恶化,疾病相互感染。池水溶氧长期处于低值.池水有机物耗氧量长期超标,水中氨氮及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池水污染严重.细菌大量繁殖,致使地鱼运动能力下降,饵…  相似文献   

5.
池塘内氨氮过高可引起大面积塘鱼死亡。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氨氮高的池塘有两类:一是池水混浊的池塘,二是池水过清的池塘。一、氨氮高的原因:1.池水混浊氨氮高的原因:池水中有大量的细泥沙颗粒悬浮,造成池水的透明度下降,因此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而浮游植物是靠吸收氨氮等含氮物质作为氮源而生长,并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的,因此浮游植物不生长,致使通过粪便和残饵分解出的氨氮无法得到吸收利用,从而造成池水中氨氨积累,并严重超标。2.池水过清的池塘氨氮高的原因:在越冬前,养殖单位在水中泼人大量的石灰水和漂白粉,杀死了…  相似文献   

6.
鱼类越冬期间,缺氧、氨氮中毒、亚硝酸中毒等会导致鱼体直接死亡的原因均是由水质恶化而引起。 在鱼类越冬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养殖场为了杀灭池塘中的病菌、寄生虫等而大量使用生石灰和漂白粉。过多的生石灰和漂白粉在杀灭病菌及寄生虫的同时,也使水体中的藻类被大量杀灭,造成池水清瘦。封冰后,冰下水体的溶氧大部分是靠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来补给。池塘中大量藻类被杀死后,光合作用的产氧量随之剧减,从而造成池水含氧量的匮乏。饲料的残饵及鱼类粪便分解产生的氨氮、亚硝酸氮、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也失去了利用它们作为营养源的…  相似文献   

7.
精养池淡水鱼类的鳃病分析贾滔 汤红梅1.由水质恶化引起的鳃病高产池塘水质污染严重,当水中氨含量长期超标,在分子氨的刺激下,鳃分泌大量粘液,鳃丝呈紫红色,鳃丝的边缘呈白色。因鳃片表面复盖大量粘液严重影响了气体交换。在炎热的夏季水温较高的时候,病鱼常浮于水面,摄食减少,生长缓慢。目检病鱼的鳃无细菌性烂鳃病症状;镜检一般无寄生虫或寄生虫很少,如再配合水质监测,水中氨氮含量超标,可以确诊为由水质恶化引起的鳃病。防治方法:应积极采取换水,增氧等措施降低水中的氨含量。如果将水中的氨含量降低到鱼类能长期忍受的最高氨浓度0.025mg/L以下,就不会对鱼类产生危害。换水不便的池塘也可泼洒西菲利、科利尔等生物调水剂,达到快速降低氨氮的目的。且勿大量施用生石灰等碱性物质,以免将氨瞬时转化为亚硝酸盐加强了对鱼的毒害。  相似文献   

8.
大宗淡水鱼夏季混养池塘水质理化因子的昼夜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池塘水质状况是影响鱼类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为追求高产、高效而进行的高密度养殖、配合饲料的大量使用,很容易引起水质恶化,导致鱼类生长受阻,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尤其是在夏季,天气炎热,水温高,投饵施肥多,最容易使水质变坏,而此时又是鱼类生长的黄金时期,因此  相似文献   

9.
养鱼池的水质好坏,不仅影响鱼类本身,还影响到作为鱼类食物的饵料生物的组成和丰歉,所以,要获得池塘养鱼高产,调节好池塘水质是很重要的。养鱼池水质所包含的内容很多,涉及面很广。本文介绍养鱼池的几种主要水化学因子。1.溶氧溶解于水中的氧称为溶氧。池水中溶氧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有一部分是空气中的氧溶解而入。池水中溶氧主要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七分养水,三分养鱼”,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水质调节在养殖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水质恶化将危害到池塘的高产、稳产,危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一、水质恶化的危害1.影响鱼类生长,甚至直接导致死亡。2.使鱼类抗病力降低,诱发多种疾病发生。3.降低饲料利用率,提高成本,影响养殖效益。二、水质恶化原因1.水绵(又名石衣、水青苔等)。由于水质清瘦,透明度高所致。多发生于春季发池塘。其易包裹  相似文献   

11.
池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鱼类能否健康生长和产量的高低.在鱼类生长最旺盛的夏季,由于机体代谢能力强,水中微生物活跃,致使池塘水质变化较快.如果长期不采取水质调控,导致池水老化,将严重影响鱼类生长,更甚者将导致鱼病的发生及流行.为了更多地获益,池塘水如何进行水质调控呢?  相似文献   

12.
近日由于持续的高温,我地区的鱼池不同程度出现了泛池,导致部分养殖场户造成经济损失.夏季是鱼类生长旺季,是各种水产养殖的关键时期,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做好夏季池塘的管理特别重要,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养殖场户应掌握好以下几点: 一、王要是水质调节,养鱼必须先养水 夏季水质调节尤为重要,进入夏季,雨水较多,部分池塘水质较清淡.应在天晴后抓紧时间进行肥水工作.施肥应尽量选择生物肥料,将水质调肥调爽,使池塘保持较好的水质,也能够保证水中溶氧的充足.但今年比较特殊,持续高温,导致池塘富营养化,池水恶化,部分鱼池出现泛塘现象.这个时期是投饵的高峰期,残饵跟鱼类粪便较多,易引起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13.
薛勇 《内陆水产》2003,28(4):31-31
在池塘养鱼中,往往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造成水质恶化,影响鱼的生长,甚至引起中毒死亡。现将养殖池塘中易蔓生的几种主要害藻的综合防除技术简介如下。1有害藻及其防除水绵(spirogyra)、双星藻(zygnema)、转板藻(mougeotia)俗称青泥苔。多在春季转暖后,在鱼池浅水处萌发,长成缕缕细丝,扎在池底,直立水中。当其衰老时断离池底,漂浮水中,形成团团乱丝,鱼苗鱼种误入其中易被缠绕而死。另外,大量的乱丝漂浮在水中,严重影响浮游植物对光能的吸收和水温的提高,阻碍氧气的溶解,并且大量消耗水中的养分,使池水变瘦,影响鱼类生长。放养前用生石灰干法…  相似文献   

14.
许立成 《科学养鱼》1999,(11):34-34
在养殖池塘中,往往产生大量的有害藻类,造成水质恶化,影响鱼的生长,甚至引起中毒死亡,现将池塘中易蔓生的几种有害藻防除技术简介如下:一、害藻危害及防除1-水绵、双星藻、转板藻俗称青泥苔。多在春季天气转暖后,在鱼池浅水处萌发,长成缕缕细丝,底端扎在池底,上端直立在水中,故也称沉水性丝状植物。当其衰老时断离池底,漂浮水中,形成团团乱丝,鱼苗鱼种误入其中后往往被缠绕而死。另外,大量的乱丝漂浮在水中,严重影响浮游植物对光能的吸收和水温的提高,阻碍氧气的溶解,并且大量消耗水中的养分,使池水变瘦,影响鱼类的生…  相似文献   

15.
在渔业生产中,人们常在池塘中施用无机磷肥来促进池塘生物的生长,从而为鱼类提供大量的天然饵料。由于施肥不当而造成池水中的有效磷遭受损失.或施用量过多导致水质恶化,从而影响了渔业生产。为此现将池塘施用无机磷肥的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夏季池水的特点 一、池水氮元素变化情况 六、七、八月是鱼类主要生长季节,由于大量投饵鱼类食量大,排泄物和残饵多,此时水温高,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快。池塘中鱼类排泄物、生物尸体、残饵在水中氧化分解,产生大量的含氮物质。根据我们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王文彬 《内陆水产》2004,29(9):24-24
提高水位,调节水质秋季天气炎热,且变化无常,极易导致水质恶化、鱼类缺氧泛塘,通过加水、换水泼洒生石灰、使用EM菌、光合细菌、机械增氧等措施.可防止鱼类缺氧浮头和泛塘事故的发生。以养鲢、鳙鱼为主的池塘.池水水色应保持草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为20~30cm;以养草、鲤鱼为主的池塘.水色较鲢、鳙鱼池塘水色淡些.每7~10d灌新水1次,提高水位15~20cm。整个夏秋季鱼塘应尽量保持最高水位。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冬和2011年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严重的冬春连旱,而且这次干旱时间长、范围较广,严重影响当地水产养殖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在旱灾肆虐时,管好用好仅存的水体显得尤为重要。池塘水质的好坏,是决定池鱼能否健康生长和获得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水质管理不善,就容易导致池水水质老化,使池水缺氧,有害物质含量升高,造成池鱼泛塘和暴发鱼病,轻则抑制池鱼的生长,重则引起鱼类死亡,所以旱灾天气中更要做好池塘水质调控工作。  相似文献   

19.
8、9两月,气温高、水温适宜、鱼类吃食旺盛,是鱼类最佳生长季节之一。因此,加强高产池塘的后期管理,紧紧抓住水、饵、防、管四项关键技术环节,是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 一、池塘水质的管理和调节:进入8、9两月,气温较高天气晴朗,水温适宜,鱼类生长快。但是,由于池塘经过几个月的施肥、投饵、鱼的排泄,池水中有机物质增多,而且分解加快,耗氧量增加,池塘水质容易缺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池塘养鱼高产,放养密度比较高,随着气温升高和鱼类的成长,这样的池塘往往容易出现水中氧气不足。当缺氧严重,鱼类浮向水面呼吸,此时,如不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就会造成鱼类的窒息而大量死亡,甚至全塘覆没,俗称“泛塘”或“泛池”。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