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小蚕共育是养蚕生产上稳定蚕作,保证丰收,提高养蚕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为使小蚕共育能在落后的山区逐步推广实行,1985年我们分别在县河乡的关沟、梁台、红升、田沟村、桑场,进行了以联户、专业户共育和开办蚕店三种形式的小蚕共育试点,均收到了良好效果。特别是关沟联户共育效果更为明显。1、共育的效果: 关沟村地处三乡之间,全村有86户养蚕户,占总农户的三分之二。1985年养蚕  相似文献   

2.
黄仕国 《四川蚕业》2013,41(2):35-36
<正>1小蚕共育良桑饱食的重要性养好小蚕七成收,目前农村劳动力十分缺乏,且工时费高,小蚕共育是缓解劳动力紧张、降低养蚕成本,克服养蚕技术参差不齐、养好小蚕的重要手段。只有共育出健壮、整齐、蚕头充足的小蚕,大蚕生产才有良好的基础,养蚕生产才能达到单产高、质量优、效益高的目的。因此,要搞好小蚕共育工作,必须做好小蚕共育阶段的良桑饱食工作,为小蚕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环境。2影响良桑饱食的因素2.1桑叶质量桑叶质量分为内在质量和外在质量。内在质量是指桑叶本身所固有的营养成分(各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水等)组成比例。外在质量是指非桑叶所固有的但又随桑叶一同被蚕食下  相似文献   

3.
<正> 故郡乡西原村蚕桑重点户王林,1983年至1985年,共养蚕18张收入1898.97元,养蚕已成为他家一项主要副业收入。为了帮助乡邻走蚕桑致富之路,经常指导蚕户科学务桑养蚕。他看到不少人家养小蚕技术不过关,1985年组织了小蚕联户共育,义务为乡邻养小蚕。因为他注重科学技术,管理有方,共育的小蚕发育齐,体质健壮,头数足,参加共育的六户均获得了产量高,收入好的效果。乡邻们都称他是共产党的好干部,是西原村养蚕人的好帮  相似文献   

4.
黄平 《蚕学通讯》2015,(4):44-54
<正>1年度任务完成情况1.1省力高效蚕、桑生产技术试验示范1.1.1千亩丰产桑园示范建设通过标准化养蚕技术,示范园区每667m2桑养蚕量、产茧量和产值显著提高,采取的主有措施有推广优良家蚕、桑树品种;推广小蚕共育,以示范户为中心,共育率达  相似文献   

5.
正小蚕共育是指把一定数量蚕在小蚕期集中饲养的一种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由单位组织人员(联户)饲养小蚕,或由蚕室设备齐全、有相应桑园面积、技术过硬的养蚕户(专业户)饲养小蚕,3龄饷食或4龄饷食第二次给桑后分给蚕户饲养大蚕的一种养蚕法。小蚕共育有利于集中消毒和小蚕生长,有效防止蚕病发生,蚕体强健好养,确保稳产高产;有利于节省劳力、房屋、燃料、桑叶及消毒药品等,降低养蚕成本,增加蚕农收入;有利于栽桑养蚕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6.
<正> 近年来江苏省随着蚕桑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小蚕共育的组织形式发生了很大改变。即由过去的集体共育转变为各种规模的专业小蚕共育(饲养小蚕到四龄饷食后发售小蚕)及专业户、重点户兼行小蚕共育等形式,为农村分户养蚕解决了小蚕饲养的困难,并对蚕作安全起到明显的保证作用。为了适应小蚕共育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就小蚕饲育技术标准化问题,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省各地小蚕共育不断扩大,共育数量逐渐增多,栽植一定面积的小蚕专用桑园已成为当务之急,然而栽什么品种为好,这是广大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探讨适宜于饲养小蚕的桑品种,对巩固和促进小蚕共育健康发展,提高养蚕经济效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省蚕桑生产的特点和科学技术发展基础条件,参照先进地区技术改造的经验,实现养蚕现代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先搞小蚕饲育专业化、大蚕饲育简易化和实现桑园(树)剪伐机械化;第二步,逐步分阶段实现栽桑养蚕全过程的机械化。因此,提出以下八个方面的设想。 一、小蚕共育标准化。小蚕共育系一个多、快、好、省的组织形式。近年来大力推广小蚕地坑共育和炕房共育,一般提高单产10%以上。但是,发展还不平衡,饲育量也小,跟不上蚕桑发展需要,我们还应进一步向高级方向发展,作到小蚕共育室标准化、电气化、温湿度自控化,每日给桑间隔时间尽量延长,给桑次数减少到二至三次,逐步由目前以队为共育单位转向以大队和公社为单位发展,规模适当扩大,一个共育室应能  相似文献   

9.
小蚕共育是强化服务 ,主攻单产 ,合理配制各种蚕业资源的有效措施 ,尤其在桑园分散、技术力量不足、养蚕水平较低的蚕区 ,实行小蚕共育是确保养蚕成功的重要手段。宁都在 1998年开始进行试点 ,但因服务不到位 ,操作不规范 ,管理机制有效性不强 ,多年来未见实效。 2 0 0 2年 4月 ,县又派出一批有一定养蚕经验的蚕农到崇义跟班学习 ,回县后组织小蚕共育已初见成效。小蚕共育成功的关键是责任明确 ,技术操作规范 ,为此我们实行合同管理。一是共育户与大蚕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 ,共育小蚕必须整齐健壮无病 ,张种保证 2万头 ,大蚕发病户数达到 2 …  相似文献   

10.
动态信息     
<正> 塑料薄膜袋贮桑法启东县近海乡,近几年来在普及培桑养蚕技术的同时,注重了贮桑工具的改革。1985年首先在2个共育室和几个大蚕饲养户进行塑料薄膜袋贮桑试验,取得了与缸贮、活水贮桑池相近的保鲜效果。而且还显示出操作方便,贮桑量大,保鲜效果好,省工、省本等优点,既适用于小蚕共育贮桑,也适用于大蚕贮桑。从1986年起逐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 自1980年我区试点推广小蚕专业化共育以来,经过几年的实践,已为群众公认,是一项省时、省工、省投资,提高单产和蚕茧质量的一项先进养蚕技术。同时还解决了千家万户养小蚕的种种实际困难,是适应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后的一种好的养蚕型式。小蚕专业化共育,为小蚕饲养商品化提供了依据,是养蚕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普及、推广小蚕专业化共育和积极发展专业户共育,同时将小蚕专业化共育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东兰县蚕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专业人才缺乏、小蚕共育规模小、质量不高和饲养技术不规范、综合防病意识弱、轻桑园管理导致单产和效益低、桑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推动东兰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引进专业人才完善服务体系;规范小蚕共育管理,保障商品小蚕质量;加强桑园管护及加大投入升级养蚕设施,增强蚕农消毒防病意识,提高养蚕经济效益;提高桑资源综合利用率,增强抵抗市场风险能力;积极融入东、巴、凤旅游一体化推进蚕桑文化旅游发展,促进蚕桑旅融合发展等。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如皋市小蚕共育的历史与现状如皋市的小蚕共育始于1951年,当时,由互助组推举有经验的蚕农负责。饲育人员由参加户挑选或轮流,实行“共育”。3龄起蚕即分户饲养。共育成本及分配均按种摊派。高级社时,养蚕则按记工和入股土地分配。人民公社体制时,以集体经营的形式实行记工分配的办法组织共育。初期数量少,全公社集中共育,由技术干部具体负责指导。随着生产的发展,相继建立了公社桑场、大队桑场,蚕种数量逐年增多,以场队组织共育,在技术上以场带队,并建立专用共育室。提倡三专一远(专室、专人、专具及小蚕室远离大  相似文献   

14.
兰桂莲 《广西蚕业》2007,44(2):73-76
根据宜州市近年蚕业大发展的状况,提出了巩固和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战略:加大力度推广优良桑、蚕新品种:普及消毒防病技术,有效地控制蚕病;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和加强小蚕共育质量的管理: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及加强蚕桑生态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使宜州市桑蚕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和效益型发展,实现桑蚕业不断巩固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 三原县渠岸乡李树森小蚕共育专业户,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办事,共育的小蚕数量足、蚕体健壮、产茧量高,深受群众欢迎。1983年,李树森家两次共育小蚕120张,纯收入1050元,被评为三原县蚕桑生产积极分子。李树森搞好小蚕共育的基本经验,主要有以下四条。一、蚕室蚕具是搞好小蚕共育的基本条件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生产队原有的保管室、饲养室等公房基本上闲置,把这些房屋改建成个蚕共育室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李树森租用了生产队的七间保管室,三间作养蚕室,其它四间分别供贮桑、调桑和养蚕人员住宿用。他用县上给小蚕共育的无偿投资500元,对房屋进行了维修和粉刷。在房屋使用期间,每月交队房租费七元。并分别与县蚕桑站和生产队签定了小蚕共育合同。蚕室问题解决了,在新区来说蚕具也是个大问题。李树森同志用县上下拨的无偿投  相似文献   

16.
<正> 古堰乡黄荆坝村六组养蚕能手谭泽秀,今年蚕桑总收入1440.44元,其中养蚕3张,产茧217斤,收入347.94元,育桑苗一万株,收入400元,为社员共育了小蚕29张,收入282元,平均张产茧一般达60斤左右,比全乡平均张产41.4斤高出50%,由她共育的小蚕,次次都是苗全蚕壮,发育快、长势好,很受社员欢迎,找她共育小蚕的人也一次比一次多。她介绍搞好共育的体会是:处事公道,取信于人;单收单喂,适期分蚕;严格消毒,坚持防病;精选桑叶,适温细喂。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小蚕共育是三十多年来的成功经验,也是保证蚕作安全,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性措施.在联产承包到户后,由原来集体经营养蚕变为千家万户养蚕,由于承包户之间饲养技术、设备、桑叶的差距和限制,实行小蚕共育是我们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现浅谈一下小蚕共育的好处、形式、技术重点.  相似文献   

18.
<正> 小蚕共育是经济省力养蚕、集约化养蚕、提高养蚕效益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蚕茧单产,增加总产的关键措施之一。我县利用典型引路、逐步推行,把小蚕共育工作作为一项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使小蚕共育的推广面逐年扩大。蚕桑生产分户经营后,原有的小蚕共育点基本解体,1988年全县小蚕共育的推广面下降到只有30—40%,而1990年后小蚕共育的面基本稳定在95%左右。目前全县已有巩固的小蚕共育点4387处,平均每三个农业合作社就有2处共育室,由于共育工作的  相似文献   

19.
小蚕共育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十余年探索,我区创立了目前山东省最完善的小蚕共育技术体系,张产、茧质达到全省最高水平。主要内容是标准共育基础设施体系、饲育技术规范体系与组织管理配套。实践证明,建立与完善小蚕共育技术体系,便于统一管理与技术指导,有利于养蚕新技术的推广。产量高、茧质优、省工省桑、节约费用,是目前蚕桑生产分散经营条件下,蚕茧大面积优质,高产、稳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淳安县近年来一直坚持推广小蚕共育技术,2021年全县共有35个村44个小蚕共育点,共育蚕种21207盒,占全县蚕种总量的66.8%;其中年共育500盒以上的共育点有17个,共育蚕种14385盒。部分规模较大的小蚕共育点因饲养蚕种的量较多,撒粉消毒和给桑操作费时费力,迫切需要引进省工省力的养蚕机械设备替代传统的手工操作。经多方了解比较,2022年我们从广西林胜堂蚕具有限公司引进分体式小蚕饲育机80型,进行对比试用。现将使用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