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黑龙江省种植结构的调整,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由以大豆为主转变为以玉米为主要作物的玉米种植新区。为了在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玉米种植新区选择抗玉米大斑病品种及科学布局,以黑龙江省依安县为第三积温带玉米种植新区的代表,对该地区的29个玉米品种抗大斑病的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之间抗病性差异较大,病情指数变化为3.70~45.93。抗病性大致可分为三大类,抗病性较好的品种(病指≤15)为德美亚3号、吉单441、德元101、哈丰1号、稷禾农18、吉农大516、龙单48、龙作2号、北种玉1号、富单1号、良早66、育丰325、龙育415、九单503、垦单10号、禾田1号、吉单27、育丰311、嫩单15、宏育415、良玉21、吉农大212和龙垦9号;抗病性中等的品种(30≥病指≤15)为克单9号、东农254和吉单519;抗病性最差的品种(病指30)为丰单4号、华农292和龙单20。  相似文献   

2.
于2005年在广西畜牧研究所对4个牧草品种的产草量、营养成分等性状及其生产成本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桂牧一号象草产量最高,青饲玉米、木豆产量次之,柱花草产量最低;粗蛋白质含量高低次序为:木豆>南方普通玉米>柱花草>桂牧一号象草;牧草钙磷比值高低次序为:柱花草>桂牧一号象草>木豆>青饲玉米,以玉米杆的钙磷比值为1.85∶1最接近理想比值,是最适合作奶牛青饲料的主饲;粗蛋白质单位成本以柱花草为最高,其它牧草成本费高低次序为:柱花草>青饲玉米>木豆>桂牧一号象草。综合考虑经济奶牛各时期的营养需要和牧草的成本,生产上以青贮玉米40%~45%,适当搭配桂牧一号象草25%、木豆、柱花草10%~15%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第三、四积温带玉米种植新区主栽玉米品种抗大斑病特性及产量潜力,以黑龙江省讷河市为玉米新区代表,对该地区推广的16个玉米品种抗大斑病特性及产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大斑病的抗性表现存在显著差异,病情指数变化范围为4.81~36.30。玉米抗大斑病表现好的品种(病指≤15)为众单1号、齐山2号、龙单39等;中等抗病表现的品种(15病指≤30)为德美亚2号和龙单29;抗性表现较差的品种(病指30)为绥玉19;不同玉米品种按产量大致可分三个等级,即高产品种为齐山2号、海玉11号和甘玉2号等;中产品种为克单14、众单1号和哈丰3号等;低产品种为德美亚2号和绥玉13。从抗大斑病和产量水平综合分析,供试的16个玉米品种中齐山2号、海玉11和甘玉2号3个品种表现最佳,德美亚2号表现最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适宜内蒙古土默特地区种植的苜蓿品种资源,确定合理的管理模式,为当地建立苜蓿栽培草地提供优良种质。【方法】对国内外12个苜蓿品种进行区域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2-2014年每年的初花期进行3次刈割,测定草产量及营养成分(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计算相对饲用价值(RFV),根据产量和RFV的耦合作用筛选出最优苜蓿品种。【结果】2012年中苜2号的草产量、CP及RFV值均为最高。2013年草产量最高的是惊喜,但与中苜2号、草原3号无显著差异(P0.05);中苜2号、草原3号和惊喜的CP含量均高于20%;RFV值最高的是中苜2号,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2014年草产量最高的是惊喜,其次是中苜2号;CP含量最高的是中苜2号;RFV值最高的是中苜2号,其次为草原3号和惊喜。12个苜蓿品种的第1茬草产量对总产量的贡献率均最高。根据苜蓿产草量和RFV值的耦合结果,确定中苜2号、惊喜和草原3号属于较佳品种。【结论】中苜2号、草原3号和惊喜3个品种在年产量及营养品质方面表现较好,均更适合在土默特地区种植,且应在第1茬牧草收获期间做好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5.
牧草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品种选择选择牧草品种时,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1)选择在当地生长表现良好的牧草品种。如一年生春夏播的皖草二号、饲料玉米、苦荬菜等;越年生秋播的多花黑麦草、冬牧70黑麦;多年生的紫花苜蓿、菊苣、串叶香草、俄罗斯饲料菜等。(2)选择适合畜禽种类的牧草品种。饲养牛、羊、鱼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河北省夏玉米各生长阶段降雨特点及干旱胁迫对不同玉米品种形态指标的影响,收集3个生态区30年夏玉米生长阶段降雨数据,选取先玉335、极峰2号、郑单958、农单476、巡天969、华农887、先玉1266、邢玉11这8个不同抗旱性的玉米杂交品种为材料,在玉米灌浆期进行抗旱棚干旱处理。结果表明,在夏玉米生长阶段,灌浆期降雨量最少,经干旱胁迫处理后,8个不同抗旱性的玉米杂交品种相比较,郑单958、极峰2号和邢玉11这3个品种产量较高,抗旱性相对较好。本试验为玉米抗旱机制的深入研究及抗旱性品种的鉴定和选育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贵州山地高效高产兼用玉米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选取黔单16、贵卓玉9号、金玉818(贵州种植面积较广)、毕玉7号、贵单8和盛农3号6个粮饲兼用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6个玉米品种在肥料投入一致条件下的产量、主要性状、籽粒养分吸收量、肥料偏生产力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6个品种玉米籽粒产量为8 221~10 146kg/hm~2,盛农3号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黔单16、毕玉7号、贵单8号和盛农3号较金玉818玉米籽粒产量分别增产0.39%、10.45%、10.07%和23.9%;6个品种玉米秸秆产量(干重)在4 366~7 821kg/hm~2,品种间差异明显,以贵卓玉9号玉米秸秆产量(干重)最高;盛农3号与其他品种相比,其株高、穗长及穗粗等性状均处于最优水平,籽粒全氮和全钾吸收量较优,氮肥和肥料偏生产力、净产值及产投比均最大,可推荐为贵州省黔西县山地减肥增效粮饲兼用型玉米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8.
不同牧草品种对Cd、As元素转运富集特性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个旧市农田土壤污染特性和"粮改饲"种植试点示范要求及发展规划,以初步筛选出的26个牧草品种为试验材料,在Cd-As复合污染条件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26个牧草品种对Cd、As积累与转运的潜力差异。结果表明:26个牧草品种的产量,根和茎叶中Cd、As含量富集系数(BCF)和转运系数(TF)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13个牧草品种茎叶中Cd、As含量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GB13078-2017)。所参试的26个牧草品种的茎叶中Cd、As含量范围为0.09~2.45mg·kg~(-1)、0.06~12.6mg·kg~(-1);根部Cd、As含量范围为0.24~5.89mg·kg~(-1)、0.18~23.19mg·kg~(-1); Cd、As富集系数分别为0.039~1.061、0.005~0.110; Cd、As的茎叶转运系数为0.030~2.846、0.260~7.712。根据参试牧草产量、茎叶中Cd、As含量,富集系数、转运系数,聚类分析等指标综合评价,最终认为,巨菌草"绿舟一号"、皇竹草"12SU9005"、甜象草"彩虹"、玉米草"优-12"为具有低积累Cd、As的潜力牧草品种,可在个旧Cd、As轻度和中度土壤污染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1品种选择 选择牧草品种时,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 (1)选择在当地生长表现良好的牧草品种.如一年生春夏播的皖草二号、饲料玉米、苦荬菜等;越年生秋播的多花黑麦草、冬牧70黑麦;多年生的紫花苜蓿、菊苣、串叶香草、俄罗斯饲料菜等.  相似文献   

10.
砷、铅、镉低积累玉米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玉米(Zea mays)品种(云瑞88、云瑞6号、云瑞518、云瑞220、云瑞10号、红单6号、红单3号、鄂玉1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探讨重金属砷-铅-镉(As-Pb-Cd)复合污染土壤条件下,8个玉米品种生物量、产量变化及籽粒As、Pb、Cd含量的差异,并通过聚类分析分别获得玉米籽粒As、Pb、Cd低积累玉米品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在重金属As、Pb、Cd复合污染的条件下,生物量和产量存在显著的差异性;除云瑞518籽粒Cd含量不符合饲料卫生标准(GB 13078-2001)外,其余7个玉米品种籽粒中As、Pb、Cd的含量均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通过聚类分析获得籽粒As低积累的品种2个,Pb低积累的品种1个,Cd低积累的品种3个;综合分析,最终筛选出云瑞88、云瑞220、云瑞6号、云瑞10号作为As、Pb、Cd低积累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第五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一次会议,于2000年9月29日在郑州召开,会议审(认)定通过了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等12种作物29个品种,报道如下:1 小麦品种本次审(认)定了10个小麦品种:豫麦63号(偃展1号)、豫麦64号(商技83-8)、豫麦65号(孟原355)、豫麦66号(兰考906-4)、豫麦67号(郑农8号)、豫麦68号(豫农015)、豫麦69号(新麦9号)、豫麦70号(内乡188)、中育6号(95中44)、淮阴9628。2 玉米品种本次审(认)定了5个玉米品种:豫玉31号(漯单97-1)、豫玉32号(郑单94-2)、豫玉33号(郑单958)、豫玉34号(豫单7925)、登海1号。3 棉花品种本次审定…  相似文献   

12.
通过3个对光周期不同敏感型的玉米品种进行光周期试验,研究了光周期对玉米的营养生长及其N、P、K养分吸收及利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光周期对敏感型青饲玉米品种华农1号的地上部营养生长、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有显著的调控作用,而对相对不敏感型的青饲玉米品种粤农9号的调控作用则不显著。华农1号在长日照条件下根干物重较短日照条件下增幅为390.38%,光周期相对敏感型品种大暑麦的增幅为119.34%,粤农9号的增幅为45.47%;华农1号与粤农9号吸收的N总量分别增加了42.42%和12.38%,吸收P总量分别增加了171.76%和12.23%,吸收的K总量分别增加了319.27%和62.42%。试验结果还表明,随着光照时数的延长,光周期敏感型品种在长日照条件下的N养分利用率提高了,而P、K养分利用率却与光周期敏感特性无显著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玉米灰斑病在红河州山区和高海拔、雨水多的地区发生严重、危害大、造成损失大。为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玉米灰斑病的发生,从全州常种玉米品种和云南农业大学及部分州(市)选育推广的一些品种中选出91个玉米品种进行抗病试验,从中选择出兴黄单892、海222、北玉16号、北玉2号、海禾1号、海禾2号、红单3号、红单6号、屏单4号等17个综合性状好的优良品种,以适于在红河州高海拔和多雨水、玉米灰斑病发生重的地区进行推广种植,达到抗病高产丰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盐渍化草场的苜蓿和禾本科牧草混作对牧草各器官间物质分配,全碳、全氮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盐渍化土壤的苜蓿种植方式。【方法】以苜蓿品种中草3号、草原3号和禾本科牧草老芒麦、无芒雀麦为试验材料,设4种牧草单作及2种苜蓿分别与老芒麦和无芒雀麦混作处理,测定不同处理、不同生育期牧草的株高、鲜质量、干质量、全氮含量、全碳含量及产量等指标。【结果】苜蓿与老芒麦、无芒雀麦混作有利于提高其株高。苜蓿生长初期以茎部器官鲜、干质量积累为主,中期以茎部和叶部积累为主,开花期后逐渐向花积累。老芒麦和无芒雀麦各器官中的全碳总含量小于中草3号和草原3号,全氮含量低于二者;混作处理提高了老芒麦和无芒雀麦的全氮含量。中草3号与老芒麦混作处理显著提高了牧草产量(P0.05),2次刈割时干草产量分别较中草3号单作处理提高了15.63%和21.95%,较老芒麦单作处理提高了1.23%和8.48%,且中草3号单作处理的牧草产量高于草原3号。叶、茎、花干质量和花全碳含量均与干草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中草3号与老芒麦混作处理适合在盐渍化偏重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11,(8)
最近,农业部发布公告(第1582号),正式公布了2011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牧草、饲料和草坪草新品种。由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选育完成的“兰箭3号”春箭管豌豆,名列其中,成为国家级牧草新品种中的育成品种。这是兰州大学选育成功的首个牧草新品种,标志着兰州大学在植物育种学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在高寒阴湿种植条件下,对引进的17个玉米新品种(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甘玉早803、并单16、蠡玉8号、鲁星619、龙源3号、并单39田间长势整齐,综合性状表现突出,较对照金穗3号增产明显,可将这6个品种(系)在陇西县及同类生态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狼尾草属牧草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掌握适于本地种植的牧草种质资源品种,优化牧草品种推广策略。【方法】通过 对 7 个狼尾草属牧草品种进行田间种植试验,比较其产草量和营养成分。【结果】热研 4 号王草的产草量最 高,每小区达到 329.67 kg,与其他品种差异显著,矮象草株高及产量均为最低;紫茎象草和优质象草粗蛋 白质含量较高,分别为 8.01% 和 7.83%,其他品种介于 6%~7% 之间;桂牧 1 号杂交象草粗纤维含量最高为 33.68%,其他品种介于 29%~32% 之间。【结论】结合产草量及营养成分分析结果,建议主要狼尾草属牧草 品种在本地推广利用顺序依次为热研 4 号王草、桂闽引象草、优质象草、桂牧 1 号杂交象草、华南象草、紫 茎象草、矮象草。在实际生产中,可结合不同需求,因地制宜种植相应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大穗粒型杂交玉米新品种的增长潜力,鉴定各组合的综合性状及其适应和抗逆性,加速玉米品种的更新和合理布局,提高玉米的单产,使玉米生产得到更好的高产,由铜仁地区种子站的安排和指导下,对12个玉米新品种(1-3年内审定)进行展示比较、为以后大面积推广玉米品种提供科学依据。一、试验材料来源由地区种子站统一供种12个、名称及编号如下;(1)宝玉007、(2)安玉2166、(3)裕玉207、(4)遵玉8号、(5)友玉717、(6)巨单1564、(7)华龙玉8号、(8)华单508、(9)腾龙1号、(10)卓玉818、(11)帮豪  相似文献   

19.
墨西哥玉米草是我国北方和热带南方广泛种植的一种优良人工栽培牧草,但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引种和栽培较少,当前在亚热带长三角地区,农区急缺可作为青贮饲喂奶牛和肉牛用的优质人工栽培牧草.本研究以墨西哥玉米草等5种青贮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引种栽培试验,对5种青贮玉米的生长特性及其营养成分含量进行了比较.经过半年多的种植试验研究,发现墨西哥玉米草的茎叶比、水分含量、饲用营养成分含量等明显优于其他3种普通青贮玉米,但墨西哥玉米草的出苗率要低于普通的青贮玉米.因此,在种植墨西哥玉米草时,要注意做好播种或育苗移栽的工作.在墨西哥玉米草的2个品种中,利达的营养成分含量略高于8493,但出苗率、生长状况以及水分含量等都明显低于8493,研究结果选取墨西哥玉米草8493在本地进行进一步的试种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对4个国外引进的青贮玉米品种INAGVA、RM37X、VER ITIS、PR IOR,4个国内青贮玉米品种新青2号、白顶1号、科多4号、SN-3,以及2个引进高丹草品种革命高丹和精华高丹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国内玉米品种的表现均好于国外引进的玉米品种,其中新青2号叶片宽大,叶数多,植株高度适中,叶茎比高,生物产量最高,综合表现最好。国内品种中科多4号、白顶1号与新青2号生物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科多4号和白顶1号的叶茎比低于新青2号;2个高丹草品种中,革命高丹表现优于精华高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