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重庆市沙坪坝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沙坪坝区1997~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对该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是进入21世纪我国在土地管理实践中探索出的1种协调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思路、新方法[。1]本文以多伦县十五号乡为土地整理项目区,在对该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及有利条件、水资源条件、对该区土地整理后新增耕地潜力等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等进行了分析预测的基础上,提出项目区土地整理的规划布局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论证了在该区进行土地整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RS/GIS的江汉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结合1995/2000年Lantlsa TM影像数据及1∶10 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数据与相关资料,研究了汉江流域中下游(湖北省境内)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的土地利用强度大.1995年与2000年的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分别为260.025和260.526,说明该区土地利用开发的强度有增大的趋势;(2)从土地利用双向动态变化率来看,该区未利用地(变化率为4.391)正在被加速开发,草地(2.836)与水域(1.664)受干扰严重,这对汉江流域及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将产生深刻的影响;(3)由于总面积较大,变化面积最大的耕地及林地土地利用双向动态变化率分别为0.424和0.344,说明维系该区人-地系统的基本因素保持相对稳定.本研究还表明,利用RS/GIS结合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数据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土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正确核算可以有效地规范和引导人类正确的土地利用行为,进而促进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以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为例,应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和生态服务价值核算模型,结合武都区1996年、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库以及其他相关的社会经济数据,分析了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状况.结果表明:该区1996~2006年10a间土地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增加了6.7×103万元,林地对生态服务价值的贡献率最高,达73%;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和GDP增长率之间差异明显,表明该区目前GDP的增长模式对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陇南市武都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阜新矿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文波  吴云  姬翠翠  姚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848-14851
以1998年和2007年2个时相的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面向对象的分类软件eCognition对影像进行分类,得到两时相的土地利用图,之后做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该区各类土地的转移情况。结果表明,1998~2007年该区土地利用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林草地和其他用地呈增加趋势,其中建设用地增加最快,年增长率达8.47%;耕地、煤矿用地和水域面积不断减少,其中耕地面积减少最多,减少面积达7090.71hm^2。造成该区建设用地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以及政策法规的推动等。另外,煤矿开发与复垦也是造成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利用1987和2000年TM影像数据,借助GIS软件对石家庄西部山区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耕地被大量占用,草地面积大范围减少,水域面积萎缩,土地利用程度总体上处于调整期,人类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十分明显。最后,提出了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以杨凌示范区为研究对象,在对该区2003年和2007年QuickBird遥感影像解译分类的基础上,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强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对其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就土地利用动态度而言,其他类土地的变化幅度最大,以年变化率约50%的速度增加;从变化强度的绝对值来看,耕地的变化强度最大,耕地面积逐年减少,4 a间减少了约11%;2003—2007年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小于零,说明该区的土地利用处于衰退期。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因子主要是人口因素、经济增长和政策变动。  相似文献   

8.
武汉市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武汉市1996~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结合相应的LUCC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得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政策及城镇化、工业化带来的相应建设用地增加是引起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变化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影响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自然及人文因子进行了分析 ,筛选确定了该地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及土地覆盖变化的主导驱动因素。研究表明 ,5 0年代以前 ,该地区土地覆盖变化主要受气候因素、风暴潮和黄河改道等自然因素驱动 ;5 0~ 70年代 ,人类的大量开荒、胜利油田的开发使耕地、建设用地等迅速增加 ,但同时导致对土地自然生态系统的较大破坏 ,使土地地力下降、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 ,土地生态趋于脆弱 ;80年代以来 ,蒸降比大的气候条件和淡水资源缺乏的水文状况成为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自然驱动因子 ,不合理用水 ,林草、荒地的大量开垦等人类农业开发利用活动是该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导人文驱动因子 ,二者结合驱动该区土地利用的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10.
运用3S技术分析了1979-2009年风沙化土地典型区延津县的夏季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该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显著;延津近30年土地利用的变化趋势为: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不断增加;这集中反映了人口素质提高、环保意识增强、人口增长、经济建设需求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积极影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减缓耕地面积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分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最小方差法研究江苏省各县(市)的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及其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全省可以分成七大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区,即耕地未利用地均衡主导类型区、耕地主导建设用地为辅类型区、耕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均衡主导类型区、耕地主导建设用地其它农用地为辅类型区、耕地主导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为辅类型区、耕地建设用地主导均衡类型区和耕地主导均衡类型区等.这不仅揭示了江苏省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异规律,也为全省土地资源利用战略的制定、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统筹社会经济生态之间以及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测算兰州市土地集约度的基础上,构建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模型,研究兰州市土地集约度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998—2008年兰州市土地集约度逐步提高,经历了由粗放、基本集约到较集约的3个阶段;土地集约度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呈现明显的关联性,集约度与建设用地、林地负相关,且与建设用地负相关性较高;与耕地、牧草地、未利用地、园地呈现正相关且相关程度依次减弱。因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是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因地制宜地控制建设用地,优化耕地、园地、牧草地、未利用地的利用,有助于提高土地集约度。  相似文献   

13.
黄宝华 《农学学报》2021,11(4):62-67
利用山东省1970s、1980s、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共7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结构变化、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研究人类土地利用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结果表明1970s—2015年山东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大,除建设用地增加迅速外,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均呈不同程度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4.
四川土地资源的主要问题是优势地貌类型占有量少;优质地类比重不大、光温潜力和土地生产潜力的发挥不够;人多地少,人均耕地、林地和牧草地不足,各地类人均占有量极低,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宜农耕地后备资源贫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低,土地生产力水平发挥不够。因此,基本对策应该是制定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土地的用途管制,切实保护耕地,加强土地质量建设,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加强土地开发和复垦,实现全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李剑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805-17807,17810
基于土地利用美学的视角,分别对耕地、林地、草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7种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审美价值的实现进行探索,以期为土地利用决策和管理提供美学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谈兵  翟文侠  宋成舜  柯新利  陈志 《安徽农业科学》2012,(7):4129-4130,4164
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UTD)和土地利用类型综合动态度(GTD)分析了西宁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同时结合Markov模型,分析了土地类型转换特点。结果表明,GTD为0.15%;UTD最大的是园地,最小是草地。耕地去向主要是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来源主要是其他土地和草地;林地去向是建设用地,来源为耕地和其他土地、草地;草地的去向是耕地和林地,没有来源;建设用地只有农村居民点整理为耕地转出,来源主要是耕地,比重占78.49%。总之,2015~2020年间,耕地比重先增后减,总体减少614.97 hm2;草地不断较少,减少329.91 hm2;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增加567.63 hm2。  相似文献   

17.
在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土地被占用和土地界桩丢失等问题。提出制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大对被占用土地的解决力度,加强对界桩丢失地界点的重新核定工作,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加强对林地的开发利用和更新修复工作、提高土地利用率等今后土地管理工作设想,以深化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90年、2000年和2008年共3期昆明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昆明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昆明市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其次为草地、耕地、建设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1990—2008年,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逐渐减少,而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逐渐增加,其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建设用地和耕地,盘龙区、五华区和官渡区土地利用变化速度最快,草地→林地,耕地→建设用地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转换类型。  相似文献   

19.
城镇土地综合定级和分类定级研究--以莒南县城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镇土地定级是对城镇土地质量和使用效益及其在土地空间上分布差异状况进行评定,为全面地、科学地管理土地,合理利用城镇土地,以及为有关部门制定规划、计划和有偿使用土地提供依据。城镇土地定级分综合定级和分类定级两种。我们对莒南县城区土地进行了综合定级和分类定级,研究不同定级结果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定级、商业用地定级和住宅用地定级结果比较接近,工业定级与其它定级相比,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德州市城区基准地价演变趋势,通过对比德州市2010年和2007年城区基准地价,从定级范围、地价内涵、土地级别、技术手段和地价水平五个方面分析基准地价更新变化情况。更新后的基准地价,在范围上更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内涵上更加充实,由"毛地、熟地价格"调整为"净地价格",容积率分级别确定;在级别上进一步优化调整范围;在手段上更加丰富科学;在地价水平上更符合德州地价变化情况。更新后基准地价存在的问题凸显在工业用地级差偏小,不能准确反映区位差别;受政策调控影响明显,不能客观反映市场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