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横县是世界上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和花茶加工基地。原料茶交易市场建成于1997年5月,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共有摊位118个。主要用于绿茶茶坯交易.为茉莉花茶加工基地供应花茶茶坯。近年来,  相似文献   

2.
大叶种茶窨制茉莉花茶工艺初探何秀寰,曾福卿(广东省国营海鸥农场524132)茉莉花茶是我国特种茶之一,是用清高芬芳的茉莉鲜花与精制分级的绿茶坯窨制而成,茶吸附鲜花之芬芳,花香与茶香相结合,因此花茶具有花香馥郁、滋味醇爽的品质特点。我国北方人民普遍喜饮...  相似文献   

3.
<正>广西横县是世界上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和花茶加工基地。原料茶交易市场建成于1997年5月,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共有摊位118个。主要用于绿茶茶坯交易,为茉莉花茶加工基地供应花茶茶坯。近年来,横县以花为  相似文献   

4.
绿碎茉莉花茶窨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发挥绿茶精制加工效益,提高加工过程副产品绿碎茶的利用率,增加附加值,对绿茶茶坯加工过程中不同颗粒大小的副产品(绿碎茶)进行同一窨制工艺(鲜花一窨)处理,对相同颗粒大小的绿碎茶(直径为0.75mm)进行不同窨制工艺处理,分别制成绿碎茉莉花茶茶成品,分析原料颗粒大小和窨制工艺对成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直径0.75mm的绿碎茶为原料的成品茶,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综合指标评分最高;相同颗粒大小的绿碎茶以鲜花一窨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5.
不同干燥方式茶坯窨制茉莉花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5种干燥方式茶坯窨制成的茉莉花茶进行品质分析.结果发现:低温真空~热风联合干燥方式茶坯制成的茉莉花茶与冷冻真空干燥方式茶坯制成的茉莉花茶相比,其茶多酚、氨基酸、黄酮类化合物、水浸出物稍低,但比其他干燥方式(热风、微波、低温真空)茶坯制成的茉莉花茶相比含量相对较高;在感官品质方面,低温真空一热风联合干燥方式茶坯制成的茉莉花茶明显优于其他干燥方式茶坯制成的茉莉花茶。  相似文献   

6.
茶叶吸香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采用茉莉鲜花与茶坯隔离窨制、气相色谱、气-质联用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茶坯的吸香效果。结果表明:茶坯含水是一以22% ̄25%窨花效果好,高温解吸后仍有花香味,去水浸出物茶坯窨花后,对茉莉花茶的特征香气组分吸附很少,花茶窨制中化学吸附作用与水分和水浸出物密切相关,茶叶窨花吸香作用决定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7.
陈芳 《福建农业》2006,(7):18-19
一、闽北茶叶的现状 南平市是全省主要茶产区之一,区内茶类繁多,有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花茶五大茶类。武夷大红袍、肉桂、闽北水仙、正山小种红茶、蒸青绿茶、政和大白茶、闽北茉莉花茶等名杨海内外,改革开放以来南平市茶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不同烘干温度对茉莉花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毛峰绿茶为素坯,用茉莉花窨制3次,设置60℃、90℃、120℃、150℃4种烘干温度。结果表明:90℃烘焙的茉莉花的综合品质得分最高,茉莉花香气与茶坯香气协调,其他依次为120℃、60℃、150℃;茶叶中黄酮类总量随着烘温的升高而下降;茶多酚类总量与烘焙温度及在烘时间相关,以120℃处理最高、60℃处理最低:香精油总量的大小依次为90℃处理、60℃处理、120℃处理、150℃处理;芳樟醇的含量与茉莉花茶品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增湿连窨工艺对茉莉花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增湿连窨工艺探讨茉莉花茶窨制过程茶坯含水量的变化动态以及不同配花量对茉莉花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配花量处理之间的外形、滋味、汤色得分差异不显著;(2)增湿10%和增湿15%处理间香气、滋味、汤色得分差异不显著,而外形得分差异达显著水平;(3)在窨制茉莉花茶过程中,茶坯含水量控制在15%-25%,其香气明显优于传统工艺,配花量可减少24%-32%;(4)配花量与香气得分之间呈多项式正相关,当配花量超过96%,茶坯吸香已趋于饱和;(5)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VC和叶绿素含量都呈下降趋势,增湿连窨工艺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正>茉莉花是福州市花,其栽培时间几乎与古城福州历史一样悠久。在众多的香花中,福州茉莉花均以清香纯洁闻名遐迩。用茉莉鲜花与茶坯窨制而成的福州茉莉花茶既有烘青绿茶的香高味爽,又有茉莉花的浓郁清香,鲜灵持久,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冰糖甜"福州味,是各种花茶中的佼佼者,也是其它产地茉莉花茶所无法比拟的。宋代诗人江奎的《茉莉》赞曰:"窨得茉莉无上味,列做人间第一香"。在《中国名茶录》里,福州茉莉花茶是花茶类别中唯一的中国历史名茶,被西方人赞誉为具有"中国春天般的气息"。  相似文献   

11.
《福建农业》2010,(2):29-29
超微绿茶粉生产技术,是采用茶树鲜叶或成品茶叶(乌龙茶、绿茶、红茶、茉莉花茶等)为原料,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后,加工成颗粒度在300目以上的超微细茶粉。该茶粉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品质风格及营养和保健成分。由于颗粒极细,即可实现速溶,又容易被人体吸收。  相似文献   

12.
论茉莉花茶的湿窨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不同原料、不同含水量和水浸出物含量的茶坯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论述了茉莉花茶湿窨机制:高含水量茶坯中的水和水浸出物是化学吸附的载体;水浸出物直接影响茶坯对香气物质吸附的选择性;茶坯水分是增强化学吸附,提高吸香能力和保香效果的基础,并参与窨制过程的良性循环。花茶窨制中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并存。两种作用无明显界限,但可能有强弱之分。通过试验进一步佐证花茶湿窨中确有化学吸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正> 茉莉花茶是目前国际茶叶市场畅销的品种之一。茉莉花茶的窨制技术包括鲜花和茶坯处理以及窨制方法。 (一)鲜花处理 茉莉鲜花进厂后,及时摊开,厚度不超过10厘米,雨水花更要摊薄些。摊放处要阴凉、清洁、通风,必要时可用风扇加速空气流通。鲜花摊凉  相似文献   

14.
茉莉红茶特征风味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茉莉红茶(二窨)窨制过程中主要风味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茶茶坯香气主要由苯甲醇(17.73%)、芳樟醇(16.17%)、乙酸苄酯(7.10%)、邻氨基苯甲酸甲酯(3.40%)、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2.88%)及苯甲醛(2.23%)等组成。茉莉红茶香气主要由苯甲醇(23.77%)、芳樟醇(19.73%)、乙酸苄酯(18.66%)、水杨酸甲酯(3.84%)、邻氨基苯甲酸甲酯(3.60%)、顺式-3-己烯醇苯甲酸酯(3.27%)和α-法呢烯(2.05%)组成;与茶坯相比,窨制后的茉莉花茶香气总浓度增加了5倍多,其香气主要来源于窨制过程中茶坯吸附的茉莉鲜花香气。利用香气品质评价指数JTF对窨制红茶的香气品质进行评价,茉莉红茶的JTF指数(二窨:0.5;五窨:1.2)不低于同等窨次茉莉绿茶(三种二窨花茶:0.42、0.38、0.5;五窨:1.004)。研究表明以红茶为茶坯窨制而成的茉莉红茶香气品质不低于茉莉绿茶。窨制过程中,茶叶总多酚、总黄酮、没食子酸、可可碱、咖啡因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EGC、EGCG含量分别降低0.18%和0.17%;ECG含量上升0.09%。  相似文献   

15.
桂花茶是由精制茶坯与鲜桂花窨制而成的一种名贵花茶,香味馥郁持久,茶色绿而明亮,深受消费者宠爱。1.原料配比一般按50公斤精制茶胚配用鲜桂花15公斤,可视花茶的档次适当增减。2.茶坯制备选用1芽2叶的鲜嫩茶叶作原料,采用“高温刹青、快速揉搓、安全烘干”的制茶新工艺制成绿茶  相似文献   

16.
为优化单芽扁形绿茶的杀青、足火(干燥)工艺并降低其苦涩度,以感官审评的滋味得分、茶汤苦涩味和干茶色泽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以感官审评的滋味得分、酚氨比、可溶性糖含量、儿茶素总量以及儿茶素苦涩味指数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单芽扁形绿茶的杀青最佳工艺参数为:杀青前茶坯含水量74%、杀青温度320℃、杀青时间8 min;足火前茶坯含水量15%、足火温度80℃、足火时间40 min。相比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的单芽扁形绿茶,利用优化工艺加工的单芽扁形绿茶感官审评滋味评分提高了4分,酚氨比降低了0.222,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1.376%,儿茶素总量增加了5.7%,苦涩味指数降低了1.12。该结果为扁形绿茶标准化生产工艺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茉莉花茶窨制的机理与化学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扼要分析了花茶窨制理论研究的新成就,指出茶叶对香气的吸附以及表面的物理吸附为主,并伴有渗透扩散作用,茶坯含水率为10%-25%时,以茉莉鲜花着香效果好,是与维护鲜花生机及茶内含物质吸香有关,窨制对茶嘻生化成分产生影响,并指出茉莉花茶的香气主要是来自制过程吸附鲜花释放出的香气挥发油而形成的,其芳香油总含量及且与品质等级呈正相关。这些研究已为改革传统窨制工艺,推行新的窨制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三花1951新品种是从野生四川中小叶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群体种中经单株选择、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良品种。该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芽头肥壮重实、满披白毫。三花1951生长势强,百芽重超过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64.80%,鲜叶产量比对照品种产量高29.28%;茶多酚(20.60%)、咖啡碱(4.28%)、可溶性糖(3.91%)、水浸出物(45.37%)和儿茶素(13.21%)含量均比对照高,仅氨基酸含量(2.80%)比对照低;所制烘青绿茶窨制的茉莉花茶具香气鲜浓持久,滋味甘醇、花香明显等突出特点,感官审评总分和各单项得分均高于对照品种,显示出较好的花茶适制性。三花1951是以香、甜为主要品质特色的高质高产芽型新品种,既适制加工芽型绿茶、芽型白茶、芽型红茶和黑茶,又可将其作为高档茉莉花茶茶坯专用茶树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9.
根据第二届国际名茶评比评审结果,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沈培和指出中国名优绿茶品质举世无双,名优茉莉花茶品质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一、中国茶的品质水平 (一)名优绿茶品质举世无双 从多次参评的国外茶叶看,世界各产茶国家,目前还无力生产中国式的名优绿茶我国的名优绿茶品质举世无双。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名优绿茶属工艺品,技术含量高,国外茶人难以掌握;二是纬度偏南的产茶国,茶树品种适制红茶,不易制出"中国式"的绿茶。  相似文献   

20.
正福州茉莉花茶外形秀美,毫峰显露、香气浓郁、鲜灵悠长,沁人心脾,使人有清新鲜爽的愉快感受,历来就是国礼茶之一。福州为茉莉花茶的发源地,其历史可追溯到南宋以前,已有800年以上历史。在《中国名茶志》里,福州茉莉花茶被列为茉莉花茶类唯一的中国历史名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