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研究了淡竹笋期的生长规律。经过四年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日照市,淡竹于4月下旬出笋,生长期40 ̄70天,笋高生长表现为慢-快-慢的规律;退笋率为87.5%;成竹率和成竹胸径随笋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
观测肿节少穗竹的幼竹-成竹生长过程,分析其出笋成竹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肿节少穗竹出笋时间约始于4月中旬,历时约45 d,出笋初期出笋较少(持续时间3d左右,占7.42%),盛期出笋数较多(持续时间15 d,占77.48%),末期出笋数下降(持续时间27 d,占15.10%),退笋原因主要是虫退,占退笋总数的73.78%,平均成竹率为64.03%.各同生群高生长呈“S”型曲线,采用逻辑斯蒂方程拟合精度较高,拐点出现的时间均是各同生群曲线高生长的关键时期,且较早同生群的竹笋自始至终要比较晚同生群要高.  相似文献   

3.
毛竹总有不少的竹笋不能成竹,群众称之为“退笋”。退笋的比例一般要占总出笋量的50%左右,有的地方在60%以上。造成退笋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营养不足。在同一竹鞭上出笋较多,由于养分供应不足,有的竹笋出土后无力继续生长,中途死去。 2.不良气候因子。在出笋期,天气骤冷骤热,持续低温,长期干旱,或遇到落黄砂  相似文献   

4.
每年春分前后,毛竹(楠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人们常常赞美这生气勃勃的“雨后春笋”,希望它们株株成活,青翠高大;可是又不得不以惋惜的心情看着相当大一部分竹笋死去。长期以来,不少人在减少退笋问题上进行着艰苦的研究工作,笔者也于1978年对毛竹笋期生长规律以及如何减少退笋、提高成竹率、合理挖取退  相似文献   

5.
江苏淡竹笋期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3a观察研究,初步明确了江苏淡竹笋期生长规律:(1)出笋期为4月下旬到5月中旬,历时25d左右。(2)退笋数与出笋数的相关系数r=0.979,全林退笋率为80%,且随时间和持续逐渐上升。退笋高度在50cm以下均有发生,退笋原因主要是养分供应不足和虫害。(3)成竹数与出笋数变化趋势一致。(4)成竹高生长历时45d左右,总生长量,月平均生长量分别为975,23.78cm。  相似文献   

6.
毛笋泉蝇与毛竹退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为我国南方分布最广的竹材,用途广泛。毛竹出笋一般不能全部生长成竹,不能成竹的笋称退笋,约占出笋的50%。退笋的原因据几年来群众反映,可归纳为 1.养分不足:特别是母竹竹鞭中养分不足;2.气候影响:出笋期干旱或骤冶骤热等;3.虫害影响:如竹笋夜蛾的为害和泉蝇的寄生;4.其他原因:如兽害、病害、机械损伤。据在浙江省调查,约有45—89%的退笋中有毛笋泉蝇幼虫存在,因此人们认为退笋的原因是因为泉蝇的为害,曾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造成竹  相似文献   

7.
一字竹象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字竹象(Otidognathus davidis Faimlaire),主要危害毛竹、桂竹、淡竹、刚竹等竹笋,是笋期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发生年份竹笋受害率高达90%以上。成虫、幼虫均在笋上取食,幼虫钻蛀危害,导致笋成竹后折枝断梢,秆部虫孔累累。节间缩短,竹材变脆。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退笋的概念、退笋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影响退笋的主要因素和调控措施等方面,总结了已有的研究结果。综合分析表明,刚竹属竹子的退笋率,随竹笋出土时间的延后呈直线上升;95.3%的退笋,其高度≤35 cm,但当竹笋生长到一定高度之后,发生退笋的概率将迅速降低。施肥对退笋率的影响,未有一致的研究结论,主要与竹种和施肥方式有关。竹笋的水分生理、笋期营养在“源—库”之间的分配、竹笋生长的基因调控,是研究退笋内在发生机理的切入点。在生产实践中,有效降低退笋率的竹林抚育技术是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毛笋泉蝇(Pegomyia phgllostachys Fan),是毛竹笋期主要害虫之一,幼虫蛀食竹笋,严重的造成腐烂退笋;受害较轻的影响竹笋生长,竹材质最下降。一般受害率占虫害率的15—20%。毛笋泉蝇每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越冬,越冬蛹于次年出笋前15—20天羽化,当笋出士3—4厘米高以后,大量成虫群集笋上,产卵于笋壳内壁,据调查被害笋内可有卵数十粒至三百余粒。卵孵化后,幼虫即蛀食笋肉,造成笋腐烂或留下不规则的虫道。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寿竹出笋和幼竹高生长阶段的调查,研究了寿竹笋期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寿竹出笋从5月初开始,出笋盛期为5月8日到5月21日,盛期出笋数量占84.7%,出笋全部持续时间约30天。寿竹的高生长持续60天左右,高生长符合Logistic模型。引起寿竹退笋的主要原因是虫害,占退笋的比例74.7%,造成退笋的主要害虫是竹笋泉蝇。该地区寿竹整个出笋期平均成竹率仅为11.7%。  相似文献   

11.
竹笋夜蛾广布南方竹区经营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林分,危害程度尤以淡、刚杂竹为甚。以往多应用喷雾方法防治此虫,山区应用时,除水源困难外,耗时、耗工亦较多,因而难以推广。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探索山地条件下新的有效防治途径。 方法 供武竹林为刚竹、淡竹两类竹林,经营水平较低、林地荒芜、杂草丛生、历年受竹笋夜蛾危害严重的林分。 防治方法为喷粉和超低容量两种。喷粉系用工农32型动力喷粉机按每亩次8~17斤用量均匀喷布林地。超低容量喷雾系用上海明光仪表厂的手持超低容量电动喷雾器进行,喷药时选择无风天气(低于1M/秒),喷头离地面高度80厘米,喷幅宽1.5公尺,经测定1.7公尺范围内平均每平方厘米有药点61点,防治一次的时间为出笋前或出笋初期,两次时,其第一次为出笋前,第二次为出笋初期。各处理均在试验地的中心选择大小不一的标准地,笋期逐日统计退笋数和其中虫退数,笋期结束后,调查成竹数,计算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竹鞭侧芽分化、生长规律对于提高竹笋和竹材的产量都具有重要价值。【方法】通过地下挖掘和地上调查的方法对大年毛竹鞭侧芽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鞭侧芽总数552 433个·hm-2,其中萌发芽19 433个·hm-2;未覆盖竹林出土竹笋3 543个·hm-2,成竹1 479株·hm-2;覆盖竹林出土竹笋20 550个·hm-2;75.80%的退笋高度不足30 cm, 85.81%的退笋根系入土不足10 cm, 87.85%的退笋无根或少根,12.15%的退笋根系发达。【结论】毛竹笋芽分化率低并且启动分化时间具有不均一性,覆盖栽培不能显著增加竹鞭侧芽分化数量,根系在笋芽成竹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诱导休眠竹鞭侧芽分化和增加竹笋根系发育的营林措施能显著提高竹林产出。  相似文献   

13.
吊丝单笋期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夏秋季笋用良竹吊丝单的笋期生长特性和提高竹笋单产,通过多年的定时定位测试,系统研究了该竹的林分笋期.竹丛笋期、出笋数量的时间分布,发笋与母竹基础的关系,退笋规律。成竹规律、幼竹生长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节律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笋期15/6~18/10,历时126天,其中大暑至立秋为出笋盛期,发笋量占总数的40%。发笋数量的时间分布为偏正态。②丛发笋数随竹丛的增大而增加,r=0.99;株母竹发笋数随竹丛的增大而减少,r=—0.711。以丛留母13~15株的竹笋最有利于竹笋单产的提高。全林的丛发笋数和株发笋数分别为6.21和0.79株。③湿笋数与出笋数的相关系数r=0.783;全林退笋率14%,其中以盛期为低;退笋高度60cm以下,多在10~20cm之间,占54.1%。④高生长历期113天,累积生长量、日均生长量分别为894.1、7.91cm,其中昼夜分别贡献77.6%、212.4%。生长以立秋至白露期间为快,在1/3生长期内,生长量占2/3。夜间生长速率是昼间的三倍多。⑤高生长量(y)与日均温(x1),日温差(x2)、降雨(x3)间的回归方程式为y=2.729+0.268x1—0.184x2+0.032x3,其中湿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复相关R=0.463。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区早园竹高生长规律及出笋长竹期的养护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以北京地区生长的早园竹(Phyllostachys propinqua)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早园竹的高度生长及竹林出笋规律。结果表明:竹笋的出笋时间不同,其成竹率也不同。出笋早的竹笋的成竹率较高;出笋越晚,竹笋的成竹率越低。据此可将早园竹的出笋期分为3个阶段:前期,中期,后期。3个阶段的时间大致相等,约为6-7d。前期笋的高生长期长、后期笋的高生长期短,它们高生长期的结束时间基本一致。早园竹的高生长遵循“慢一快一慢”规律,竹笋破土后14d和36d左右是高生长期的2个转折点,由此可将早园竹的高生长分为始期、盛期、末期3个阶段。早园竹的日最大高度生长量为51~75cm,占成竹平均高度的6.96%~9.04%。同时对早园竹出笋长竹期的养护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省澜沧县境内分布的云南方竹出笋成竹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方竹出笋期为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历时约40 d;初期笋的成竹率最高(达91.67%),末期笋的成竹率最低;新竹秆高、胸径分别集中在3.51~5.00 m和1.51~2.50 cm;末期笋退笋较多,退笋高度主要集中在40 cm以下;引起云南方竹退笋的主要原因是养分供给不足,其退笋数占退笋总数的73.33%;云南方竹的高生长持续70 d左右,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规律。研究结果可为云南方竹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纹竹驯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将野生黄纹竹在浙江省丽水市进行驯化试验,结果表明:黄纹竹出笋规律呈偏正态分布,出笋期在3月底至6月底;成竹率高达94.02%,退笋率为5.98%,退笋高度在40 cm以下不同高度均有发生且主要集中在10~30 cm;黄纹竹笋—幼竹高生长呈缓慢—快—慢的过程,分初期、盛期和末期3个时期,笋—幼竹高生长夜间生长量是昼天生长量的1.17倍,但生长末期昼天生长量高于夜间生长量;野生黄纹竹耐干旱,造林成活率高,造林第二年平均每株发笋数3株,成林快。  相似文献   

17.
黄秆乌哺鸡竹引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南益阳进行黄秆乌哺鸡竹引种栽培试验,研究黄秆乌哺鸡竹鞭芽的萌动、竹笋的出笋、退笋、成竹规律及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黄秆乌哺鸡适合于湖南益阳山区、丘陵、湖区引种,出笋成竹率高,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8.
淡竹林竹笋泉蝇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笋泉蝇(Pegomyia Kiangsuensis Fan)属双翅目花蝇科泉蝇属,主要为害竹笋,致使竹笋腐烂、发臭,不能成竹。竹笋因遭此为害,成竹率大为下降。淡竹林一般每年3代笋,2、3代笋受其为害,多不能成竹,竹笋的成竹率仅在50%左右,天长县淡竹林1563.2ha,分布在65000多户,竹林每公顷年收入6145.5元,最多可达15000元以上;据调查,竹笋泉蝇发生面积在  相似文献   

19.
乌哺鸡竹梅季造林成效及其出笋成竹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只要正确掌握技术要领,梅雨季节移栽乌哺鸡竹,可获得成活保存率高、发笋成竹快,新竹质量不断提高等良好成效。据笋期观测统计:乌哺鸡竹自然笋期始于4月23日,终于5月7日,历时15天;出笋盛期出笋成竹量占绝大部分,初期和后期则少;成竹率顺序为:盛期〉初期〉后期,早期退笋率相反。初期成竹径粗略大于盛期,后期最细;距母竹近则出笋早,远则迟。出笋成竹和早期退竹量随距母竹远近而表现出中距〉  相似文献   

20.
溴氰菊酯与渗透剂混配防治慈竹长足大竹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溴氰菊酯和以溴氰菊酯为主体添加百威3号高渗增效剂两种药物对慈竹长足大竹象进行了防治研究,以竹笋成竹率评价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使慈竹竹笋的成竹率从50.2%提高到67.4%,估算竹材增产34.2%;百成3号高渗增效剂能增强农药渗透能力,从而提高防治效果,使竹笋成竹率从50.2%提高到71.5%,估算竹材增产4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