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冀南太行山山区苹果发展迅猛,但生产上普遍存在产量低而不稳,果实外观品质差等弊端。矮砧密植栽培是世界苹果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1].乔砧苹果树根系较深,适应性强,适合山区缺水的果园栽培。但是乔砧密植园结果晚,早期土地资源利用率低;树体高大,对修剪技术要求高;树冠交接,成龄果园易郁闭,通风透光条件差,容易发生病虫害,不利于果品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正>在2000年前后我国苹果生产发展中,诞生了乔砧矮化密植早期丰产栽培技术。这项技术促进了苹果生产水平的提高,但在十几年后的今天,大面积乔砧矮化密植园随着树体的不断长大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即个体郁闭(树体大枝过多、过密、过低,树体结构紊乱,树冠过厚,枝量过大)和群体郁闭(栽培密度过大,没有按计划密植的要求整形修剪和管理,砧木类型不对以及树形、砧木和密度搭配不合理)。其主要原因是果农们没有学会乔砧矮化密植园相配套的果  相似文献   

3.
苹果乔砧密植栽培是通过人工措施使乔砧苹果树矮化的栽培方式。乔砧密植栽培的关键,主要取决于有效地控制树冠扩展,保持树体矮小,始终把树体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保持健壮而稳定的树势,达到早果、丰产和优质高产、稳产的目的。为此,在实践中应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正>苹果乔砧密植栽培,提高了苹果园早期产量,但随着树龄增大,进入盛果期后树冠交接、果园郁闭、通风透光条件恶化,导致苹果产量和品质下降。自2006年开始,林业局对红富士苹果乔砧密植郁闭园进行树体改造,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7 乔砧密植栽培的优缺点 迄今为止,通过对几大果区考察,在乔砧密植栽培中,选用主干形树形者甚少,也几乎还没有运用短截回缩的修剪技术,因而形成树冠过大和树势难以稳定的现象较为普遍。 进行乔砧密植栽培,在同等条件下与矮化密植相比较,乔砧树有着强旺的营养生长习性,如果只仅仅认为乔砧树势旺盛,密植栽培较难成功,甚至出现没有必要的间伐,而不从设计的树形结构不符合密植特点和修剪方法运用不当去考虑问题,那么,乔砧密植就较难成功。 乔砧树营养旺盛,生长发育快,不论稀植或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梨树生产上乔砧密植园较多,乔砧梨建园初期营养生长旺盛,树冠易郁闭,结果晚.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协调树体生长与结果的关系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梨树生产上乔砧密植园较多,乔砧梨建园初期营养生长旺盛,树冠易郁闭,结果晚.随着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协调树体生长与结果的关系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乔砧密植梨树树体高大,密植后如不加以控制,必然向高度发展,且树冠郁闭,因此要利用修剪方法来控制树冠.利用整形修剪方法使乔砧密植树矮化的基本原则是控制树体极性和改善光照条件,达到通风透光.因此,正确的整形修剪工作是搞好梨树生产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正>苹果矮砧栽培包括矮化自根砧栽培与矮化中间砧栽培两种类型。矮砧栽培树体比单一乔砧栽培的矮小,可有效地控制树冠大小,成花容易,适宜密植,从而实现早结果、单位面积产量高的生产目标。为此,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利用矮砧,实行苹果密植栽培。目前,国外大都已经成功实行苹果矮砧密植栽培,中国  相似文献   

10.
1 我国苹果生产中从乔砧大冠稀植向乔砧小冠密植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1 .1 砧木、栽植密度和树形不配套 乔砧是大树冠砧木 ,密植是有限度的 ,只有在乔砧生长特性允许的范围内科学合理的密植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但许多果园栽植密度过大 ,株行距达 1 m× 2 m、1 .5 m× 2 m、1 .5 m× 3m,有些地区把 2 m× 4m、2 m× 3m作为普及的密度 ,采用的树形为细长纺锤形。实践证明 ,由于密度过大 ,即使采用细长纺锤形和树形超常的办法控制树体 ,最后也很难逃脱个体、群体郁闭的结果。北京地区多采用 3m× 5 m的栽植密度和小冠疏层形、自由纺锤形…  相似文献   

11.
乔砧密植苹果园易出现群体郁闭现象,树冠透光率低,不通风,易发生病虫害、管理不方便,果品质量差,效益不佳。经实践证明,必须先适度间伐,再科学修剪,才能解决树冠郁闭的根本问题。详细介绍间伐前的准备工作,间伐方式及间伐后冬剪、夏剪的具体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2.
乔砧密植苹果树冠参数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盐源果场调查了乔砧密植苹果的树冠参数。结果表明,树高、冠高、冠径、确形角的大小对树冠的合理性系数、冠形指数、株产系数等有显著影响。不同树冠形状和大小表现出不同的生产潜力。生产中以采用扁圆、小冠疏层形树冠整形其生产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13.
红富士苹果树树形改造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目前,我市苹果生产中存在乔砧盲目密植的问题,并把“轻剪长放多留枝”误解为见枝就留,结果造成树冠内大枝过多、主枝与侧枝难分、树形紊乱、树冠内郁闭且透光性差,树冠过高,而树干过低,营养消耗过大,所结苹果果个小,着色差,风味淡,质量差,产量和经济效益低。为使我市苹果生产实现优质高产高效,2000~2002年,我们将乔化红富士苹果树的自由纺锤形、小冠疏层形改造成为开心形,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几种砧木对苹果新梢及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几种苹果砧木嫁接的四年生苹果树新梢及叶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八棱海棠砧苹果树新梢和叶的总生长量高于用各类矮化砧木嫁接的苹果树。各矮化砧苹果树中短梢及其上叶的总生长量占全树新梢及叶总生长量的比例,高于乔砧树;矮砧树中短枝的单枝鲜重、比枝重、单枝叶数、单枝叶面积、单枝叶鲜重等指标,高于乔砧树。这是矮砧树树冠小、易成花结果的主要原因。以两个矮化砧木双重嫁接的苹果树,各类枝的质量明显好于以其中一个砧木嫁接的苹果树。  相似文献   

15.
乔砧密植梨树树体高大,如不加以控制,必然导致超高和树冠郁闭,因此要利用修剪方法控制树冠。控制树体高度1.1采用新树形如折叠扇形,使每层主枝弯曲折叠来削弱中心干的顶端优势,从而降低树冠高度;斜式倒人字形,利用减少主枝数和弯曲主枝的方法,不仅降低了树高而且达到顶部光照良  相似文献   

16.
梨不同树形对光效能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乔砧老梨园高接换优后因树形不同产生的效益差距问题,通过对4种高接后不同树形乔砧梨园的枝量、冠层透光率、光和参数、叶片养分、产量和品质等相关数据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调查研究,筛选并确定经济效益较高的适宜树形。研究结果表明:4种树形在总枝量、短枝量及短枝/总枝量基本均衡的前提下,树冠内不同部位的透光率、有效光辐射和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鲜样质量、养分含量均有显著差别,进而导致不同树形间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综合分析认为,乔砧大冠梨园改造转形宜选单层开心形,而中小冠梨树高接换优宜采用细纺锤形。  相似文献   

17.
波兰的苹果栽培,从前应用乔砧(普通安托诺夫卡)、稀植(8×8~10×10米),栽后结果晚,早期产量低,盛果期树管得好,亩产可达2000~3000斤(表1)。可是大面积平均亩产只600~700斤左右。人们习惯认为,矮砧苹果易于早实丰产,而乔砧苹果结果晚、产量低。波兰果树花卉研究所的试验已经证明,苹果早期产  相似文献   

18.
李学冲 《西北园艺》2004,(12):45-46
现将陕西礼泉县苹果树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其对策总结如下:1存在问题1)密度过大。一般乔砧树667m2栽80多株,矮砧100~150株,更密的多达200~300株。随着树龄的增大、树冠的扩大,全县大面积果园株间枝条重叠,行间树冠交接,群体光照条件恶化。2)树形不规范。全县树形多而乱,主要有  相似文献   

19.
目前,欧洲许多国家苹果矮密化栽培面积占总面积90%以上,美国主要大量发展优良短枝型品种,1989年统计,日本的苹果矮密面积占21%.中国矮化密植栽培起步较晚,60年代以前,主要是乔砧稀植,70年代以后,开始大量推行矮化密植,但由于受矮化砧木及栽培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目前生产上大量采用的仍是乔砧苹果密植栽培.由于苹果幼树生长势强,树冠扩大快,早期成花难,这是乔砧苹果密植栽培中的最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乔砧富士苹果树冠枝梢数量和分布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20年生改良高干开心形乔砧富士苹果树为试材,应用树冠分格方法,研究了透光和郁闭树冠内长、中、短枝(梢)的数量、比例与产量和品质的空间分布差异和枝(梢)数量、类型与比例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透光和郁闭树冠枝(梢)总量分别为104×104和124×104条·hm-2,在树冠内膛、中部和外围的比例分别为41.87%、42.83%、15.30%和10.00%、36.92%、53.08%;透光树冠的折合产量为63.30t·hm-2,显著高于郁闭树冠的47.96t·hm-2,并集中分布在树冠1.0~2.5m的层次高度,透光树冠每层的果实产量均大于郁闭树冠;透光树冠的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分别比郁闭型树冠高11.84%、18.01%和68.22%。典型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获得了影响果实品质因素的主要枝(梢)类型和重要程度,长枝(梢)数量与果实单果质量、硬度呈显著正相关,短枝(梢)数量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正相关,与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线性规划得到了乔砧富士苹果优质的总枝(梢)量为96.57×104~103.68×104条·hm-2,长、中、短枝(梢)比例分别为9.41%~10.62%、14.12%~15.00%、74.57%~76.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