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孵化生产中,常遇到孵化最后几天鸡胚大批死亡的情况,给生产者造成很大损失。根据解剖健康鸡雏、弱雏和鸡胚毛蛋,经比较观察和测定分析,探索鸡胚后期死因,提出了防止发育正常鸡胚的啄壳前死亡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试验使用低剂量的鸡毒支原体(MG)培养液(液稀释至10~4CCU/mL)经卵黄囊接种5~7日胚龄SPF鸡胚,结果:鸡胚死亡高峰时间发生在孵化后期(17d以后),疫苗6/85株导致SPF鸡胚死亡情况及死亡鸡胚病理变化与MG强毒S6株和临床分离株无明显差异。从孵化后期死胚中采集不同样品进行MG分离鉴定,最终确定死胚最佳分离部位为卵黄囊膜。  相似文献   

3.
1 孵化期胚胎死亡的分布规律 发现胚胎死亡在整个孵化期不是平均分布的,而是存在两个死亡高峰;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孵化前期,鸡胚在孵化第2d至第5d,死胚率约占全部死胚数的15%:第二个高峰期出现在孵化后期,鸡胚在孵化第18d以后,约占全部死胚数50%。青海省大通县种鸡场鸡孵化多使用罗曼、京黄、伊莎褐等高孵化率种鸡,死胚多出现于第二高峰期。  相似文献   

4.
鸡新城疫灭活疫苗生产中半成品病毒效价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非免种蛋的母源抗体,种毒的效价,后孵化温度、湿度,种毒的稀释倍数,鸡胚不同死亡时间段等,本文主要针对鸡胚不同死亡时间段、种毒稀释倍数、后孵化温度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鸡胚在96 h收获胚液的病毒含量最高,在96 h后病毒含量并没有明显提高,为了缩短生产时间,节省劳力,可在96h时收获鸡胚;在相同条件下,种毒稀释1万或2万倍时,收获的胚液病毒含量最高;在同等条件下,鸡胚后孵化温度在37℃、37.5℃时胚液病毒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正> 出雏是孵化生产的最后环节。出雏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孵化生产的经济效益。在人工常规孵化条件下,各阶段(1—5天,6—19天,20—21天)胚胎死亡比例不等,且有一定的规律,其中出雏期胚胎死亡率最高,被称作死亡高峰。造成出雏期鸡胚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尚未见报道。但有人认为,提高孵化效果的关键是掌握好出雏期的温度、湿度和通风,其三者的最适范围,众所纷云。本次试验旨在探索鸡胚在出雏期造成死亡高峰的原因及温度、湿度和通风的最适范围,为孵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鸡的孵化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鸡胚胎死亡现象,一般情况下,鸡的胚胎死亡在整个孵化期并不呈均匀分布,明显存在两个胚胎死亡高峰。第一个死亡高峰在2~4胚龄期,正常情况下,这个时期的死亡数占孵化全期总死亡数的15%左右;第二个死亡高峰在19~21胚龄期,正常情况下,这个时期的死亡数占孵化全期总死亡数的50%左右。通常高孵化率鸡群鸡胚死亡主要发生在第二个死亡高峰期,而低孵化率鸡群两个死亡高峰期的死亡数量相差不多。  相似文献   

7.
试验对地锦草、黄连、蒲公英提取液在鸡胚水平上进行了抗猪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作用研究.猪流感病毒(或新城疫)病毒分别和地锦草、黄连、蒲公英提取液混合接种到9~11日龄鸡胚,继续孵化,记录鸡胚死亡时间和测定死亡鸡胚尿囊液血凝价.结果表明:地锦草对猪流感病毒没有作用,蒲公英对新城疫病毒没有作用;黄连和蒲公英对猪流感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地锦草和黄连对新城疫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减缓了鸡胚的死亡,降低了血凝效价,但是不能完全杀灭病毒.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Ⅹ期种蛋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蛋清抽取量和蛋壳钙质开口对Ⅹ期鸡胚体外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在小头抽取1mL和3mL蛋清后,其孵化率分别为37.9%和50.0%,抽取1mL蛋清组的孵化率显著低于抽取3mL的蛋清组(P<0.05).(2)Ⅹ期鸡胚大头顶端蛋壳钙质层开直径为0.5cm的圆孔后,孵化率仅为15.0%,较对照组(70.0%)明显下降(P<0.01).从发育过程看,开口组鸡胚的死亡主要集中在孵化15d之后,而且死亡鸡胚主要表现为气室显著增大,胚体体积明显缩小,质地变硬.据此推测,开口组鸡胚的死亡可能主要是鸡胚在孵化过程中水分丧失所致.  相似文献   

9.
张敬  隋茁  罗洪信 《猪业科学》2001,18(2):21-22
在鸡的孵化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鸡胚胎死亡现象,无论是高孵化率鸡群,还是低孵化率鸡群。一般情况下,鸡的胚胎死亡在整个孵化期并不呈均匀分布,应明显存在两个胚胎死 亡高峰。 第一个鸡胚胎死亡高峰在2~4d胚龄期,正常情况下,这个时期的死亡数占孵化全期总死亡数的15%左右;第二个鸡胚胎死亡高峰在19~21d胚龄期,正常情况下,这 个时期的死亡数占孵化全期总死亡数的50%左右。通常高孵化率鸡群鸡胚死亡主要发生在第 二个死亡高峰期(19~21d胚龄),而低孵化率鸡群两个死亡高峰期中死亡数量相差不多。 第一个鸡胚胎死亡高峰期处于鸡胚胎迅速发育及鸡胚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各种胎膜相继 形成期间,从某一角度看,这期间死亡原因多数是与种蛋内部品质有关,是遗传因素与饲养 管理因素各自或共同造成鸡胚死亡。第二死亡高峰期是处于鸡胚从尿囊呼吸过渡到肺呼吸的关键时期,是一个重大的生理转折期,这时鸡胚需氧量大增,胚胎自体产热急剧增加,这时 鸡胚也易感传染病,对孵化条件要求更严格,将有一部分弱胚无法顺利破壳而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孵化期的温度、湿度、转蛋、通风换气等外部条件对第二个死亡高峰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0.
孵化在整个产业链中是很重要的一环,商品代鸡在孵化过程中出现各种原因的死胚现象越来越严重,给孵化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也给整个产业链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而导致鸡死亡的病例越来越多,各方对商品鸡的死亡病例报道很多,而对于鸡胚因为缺乏维生素在孵化期死亡报道却较少见。本研究材料来源于山东某商品代鸡孵化场,该孵化场采用恒温孵化法进行孵化,每隔5d入孵一批鸡蛋,与孵化相关的各种制度、机器设备等均正常。在5月份连续四批鸡皆在孵化期的17d左右出现大批死亡,死亡率在20%以上,远远高出正常的死亡率,死亡鸡胚大多数出…  相似文献   

11.
鸡胚在孵化期存在着两个死亡高峰。第一个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前期的3~5胚龄。第二个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期的18胚龄以后。第一高峰的死亡率约占全部死胚的15%,第二个高峰占50%左右。经验证明,对高孵化率的鸡群来说,鸡胚多死于第二高峰;而低孵化率的鸡群第一、二高峰期的死亡率大至相同。  相似文献   

12.
鸡胚死因及异常现象浅析@任定强¥四川省泸州市畜牧局种禽场鸡胚死因及异常现象浅析■任定强(四川省泸州市畜牧局种禽场646000)在孵化生产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由于鸡胚死亡数增多而致孵化率下降,弄清鸡胚死亡原因对提高孵化率有很大帮助,现将我在实践所得总结如下,以...  相似文献   

13.
在孵化过程中,常遇到孵化最后几天鸡胚大批死亡,造成很大损失。通过解剖健雏、弱雏和后期死胚蛋,经比较观察和测定分析,探索鸡胚后期死因机理。结果证明,胚胎前期发育正常,而后期死胎率高是由孵化机性能不良和孵化操作技能低造成的。后期的死胎常出现心脏充血和淤血,肝脏呈上黄色,胆囊较大,新陈代谢失常,肺发育不完整,检查认为鸡胚在后期因局部高温和缺氧造成死亡。剖检还发现鸡胚剩余卵黄平均只有3-4克重。死后有的卵囊呈黄绿色属死亡后变腐或代谢失调引起。后期严防孵化机高温和缺氧是提高孵化率至关重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禽用胚苗,系采用鸡胚、鸭胚等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的禽用疫苗.由于鸡胚产量大,供应足,价格低,取材广泛,生产周期短等优点,大多数禽用胚苗采用鸡胚作为主要原料.禽用病毒疫苗的生产,一般是以无特定免疫原性的鸡胚作为病毒繁殖的寄主,经孵化病毒扩增后,收获胚内病毒含量较高的部分用来制造疫苗.可见,在疫苗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鸡胚.鸡胚成活率、外源物质对终产品的影响,是决定疫苗生产成本及品质的两个关键因素.其中,影响鸡胚成活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鸡胚外表面的细菌污染.为了寻找更适合实际生产的鸡胚外表面灭菌方法,提高鸡胚孵化成功率,降低生产成本,我们设计了如下试验:采用连续80余批次种胚,采用不同的消毒方式对鸡胚外表面进行处理,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鸡胚在孵化期存在着两个死亡高峰。第一个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前期的3-5胚龄。第二个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期的18胚龄以后。第一高峰的死亡率约占全部死胚的15%,第二个高峰占50%左右。经验证明,对高孵化率的鸡群来说,鸡胚多死于第二高峰;而低孵化率的鸡群第一、二高峰期的死亡率大至相同。  相似文献   

16.
不同发育阶段死亡鸡胚淀粉酶Amy-1表型分布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在成年家鸡中,血清淀粉酶Amy-1表型分布不符合Hardy-Weinberg氏平衡的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根据对石歧杂18—21日龄死亡鸡胚Amy-1表型分布调查的结果,肖朝武等(1989)认为这一不平衡现象可能由鸡胚死亡率的不同引起。但鸡胚的死亡不仅发生在18—21日龄这一发育阶段,是否在其他发育阶段死亡的鸡胚也有18—21日龄死鸡胚那样的Amy-1表型分布?仍不清楚。这一问题弄清,对阐明Amy-1AA型纯合子鸡胚死亡具有一定意义,在孵化实践上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试验对粤黄鸡和清远麻鸡5—13日龄、14—18日龄、19—19.5日龄未啄壳、啄壳后死亡的鸡胚的Amy-1表型分布作了初步调查。材料与方法 1.死鸡胚样的采集:用干滤纸片吸取较早期鸡胚组织液、中晚期鸡胚血液,肝素抗  相似文献   

17.
在孵化生产中经常出现鸡胚啄壳前死亡的现象,死亡率高达12%.现将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掌握鸡毒支原体的致病性,从某养殖场分离一种鸡毒支原体的毒株,开展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选择使用20枚孵化5日龄的SPF鸡胚,使用2种不同浓度的菌液进行攻毒试验,观察鸡胚的死亡情况和解剖情况,并按照支原体培养方法分离得到病原后进行常规药敏试验,确定哪种抗生素对支原体敏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浓度均会造成鸡胚死亡,低浓度鸡胚死亡率70%左右,高浓度造成鸡胚全部死亡。分离得到的毒支原体对盐酸沃尼妙林、盐湖索酸泰妙菌素、强力霉素敏感性最强,其次是盐酸大观霉素、水溶性氟苯尼考、酒石酸泰乐菌素。研究结果可知,分离得到的一株鸡毒支原体的致病性较强,同时分离出的高敏药物对支原体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显微注射法,分别将人生长激素(hGH)基因和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KLK1)直接注射到孵化24h的鸡胚中,继续孵化。在注射的320枚鸡胚中,孵化前7d死亡194枚,8~18d死亡108枚,孵出雏鸡18只,孵出率为5.6%(18/320)。8只雏鸡分别于出壳后的第1、2、3、5天死亡。7只于3月龄死亡。3只鸡(1公2母)存活至今,并开始产蛋。死亡雏鸡具有脚瘫、体弱、斜颈、站立不稳等异常表现,存活鸡无外观异常,但有产蛋紊乱现象。从孵化4d后死亡的150放鸡胚和18只出壳雏鸡的组织提取基因组DNA,并用DNA杂交试验进行基因整合检测,结果发现其中的3枚鸡胚和3只雏鸡为人生长激素基因整合阳性,基因整合率为12.5%(6/48);18枚鸡胚和6枚雏鸡为KLK1整合阳性,整合率为22.2%(24/108)。结果表明:鸡胚盘内细胞通过显微注射法可以转染外源基因。  相似文献   

20.
在孵化生产中经常出现鸡胚啄壳前死亡的现象,死亡率高达12%。现将发生该现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一)鸡胚死亡的原因 1.鸡胚嘴尖离壳较远,发育好的鸡胚头部都弯曲于翅膀下,且蛋壳内大部分空间被胚体所占有,导致种胚头部活动极为有限,只能作横向短距离运动。此外,胚胎由尿囊呼吸过渡到肺呼吸,需氧量增多,致使蛋内严重缺氧。因此,嘴尖离壳远的和一些活动力差的鸡胚就不可能啄破蛋壳得到氧气,致使发育正常的鸡胚啄壳前被闷死(见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