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采自云南高黎贡山的白尾梢虹雉和血雉卵壳样品在扫描电镜下进行观察,对各层厚度、栅栏层蜂窝小孔直径和密度、内外壳膜纤维直径等8项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2种雉类的卵壳外壳膜纤维直径无显著差异,血雉蜂窝小孔直径和内壳膜纤维直径显著高于白尾梢虹雉(P<0.05),其余5项特征均为白尾梢虹雉显著高于血雉(P<0.05)。白尾梢虹雉的卵壳显著厚于血雉的卵壳(P<0.05),与白尾梢虹雉雌鸟的体重较大有关。白尾梢虹雉卵壳上蜂窝小孔的密度显著高于血雉(P<0.05),推测与白尾梢虹雉更多地运用飞行作为运动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2.
黑颈长尾雉Syrmaticus humiae取食地的观察于2005年3月11日至4月16日在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华片进行,搜寻到取食地15个,相应设15个对照样地。调查和测量它们的22个变量因子。比较取食地与对照样地中各变量,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表明,植被特征的乔木密度、灌木密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和枯落物盖度等5个变量因子差异极显著,乔木层盖度差异显著;食物因素的种子密度和土壤动物密度2个因子差异极显著。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黑颈长尾雉优先选择的取食地具有以下特征:灌木、乔木、草本和枯落物层发达,地面种子食物资源丰富,远离干扰源。黑颈长尾雉围绕解决繁殖期取食安全和营养需求来优先选择取食地变量因子,即选择互补型的高灌木或乔木盖度、壳斗科Fagaceae植物种子和土壤无脊椎动物丰富的区域作为取食地。表3参26  相似文献   

3.
蚜虫的寄主选择与取食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作为植物病毒主要介体蚜虫的寄主选择和取食行为。蚜虫对寄主的选择主要为有翅蚜。有翅蚜的活动可分为4个行为阶段:停息相、迁飞相,进攻相和定居相。蚜虫的寄主选择主要在迁飞相和进攻相,并按一定的行为序列进行。决定蚜虫寄主选择行为序列执行的因素主要是食物源刺激,蚜虫在活动中若得到适当的正向刺激,就开始取食。由于大多数蚜虫吸食韧皮部,因此对蚜虫的口针导向机制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核桃缘吉丁成虫对核桃、苹果和山楂这3种植物在取食选择和取食量上的差异,并分析植物挥发物的组成与含量,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发核桃缘吉丁植物源引诱剂提供了依据.[方法]测定核桃缘吉丁成虫对核桃、苹果和山楂叶片的取食选择和取食量,采用动态顶空法收集这3种植物的枝叶挥发物组分及相对含量的测定,通过卡方检验分析比较核...  相似文献   

5.
椰心叶甲取食行为及取食为害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了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的取食行为、为害状以及幼虫对几种棕榈植物的取食量.结果表明,1、2龄幼虫取食量少,取食斑细,为害较少引起病斑;3、4、5龄幼虫取食痕较宽,被取食叶片形成的病斑大,易腐烂.成虫取食线虽然较细,但深而密,引起病斑较大,危害严重.幼虫期总取食叶面积为40~48cm^2.幼虫龄期越大,取食量越大.如1、2、3、4、5龄幼虫对椰子的取食量分别为1.7、3.7、6.9、12.6、22.8cm^2.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几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面积与椰心叶甲幼虫龄期之间关系的模型.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是当前旅游行业最为时髦的名词,作为旅游的主体参与者—游客,怎样对待生态旅游是值得研究的。为了解高黎贡山游客对生态旅游的认知,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对参与生态旅游的认知程度还很浅,多数人的参与意识也不强烈,缺乏必要的生态旅游常识。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的综合防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方案,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研究了小菜蛾幼虫对7种不同十字花科蔬菜的取食嗜好和喷施低倍阿维菌素对其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小菜蛾最喜食油菜和芥菜,最不喜食萝卜和花椰菜;喷施阿维菌素之后,小菜蛾幼虫取食嗜好发生变化,小菜蛾幼虫会更多的取食没有喷施化学农药的十字花科植物。依此可以合理套种种植十字花科植物,结合低浓度杀虫剂防治小菜蛾的为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马铃薯瓢虫成虫取食行为的影响,使用茄子、番茄、龙葵和马铃薯四种不同寄主植物的叶片供马铃薯瓢虫成虫取食,记录和分析其成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上1 h内取食的次数和取食时长,对取食24 h后各寄主植物的缺刻长度和受害面积进行测算,同时对取食过程录像并分析其取食动作。结果表明,马铃薯瓢虫的取食过程包括搜寻、静息、取食、清洁和排泄等步骤。在四种不同寄主植物上,马铃薯瓢虫成虫的取食次数、取食时长、寄主植物的受害面积和缺刻长度均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实验初次研究了龟纹瓢虫取食5种蚜虫行为及其食蚜量;比较了取食5种蚜虫对幼虫生长发育及成虫生殖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龟纹瓢虫成虫和幼虫对同种蚜虫的嗜食程度基本相同。初龄幼虫无选择适宜猎物蚜虫的能力。幼虫随龄期的增大,选择能力渐趋明显,以成虫和大龄幼虫选择力更强。该种瓢虫明显选择取食棉蚜、桃蚜和白杨毛蚜,洋槐蚜为不甚适宜的猎物,而甘蓝蚜最不适宜。因此认为,龟纹瓢虫具有一定程度的食物专化性,可作为棉蚜和桃蚜的有效天敌,应充分加以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半散放条件下引入狗獾(Meles meles)的四季活动规律和取食行为。[方法]于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上海市郊区采用红外夜间监视仪对从山东引入的狗獾进行了活动规律和取食行为的研究。[结果]新出生的幼獾春、夏季受到母獾照料,出洞时间较成体平均晚35 min,夜间活动持续时间较成体平均短40 min;与自然环境下上海本地狗獾相比,引入狗獾四季夜间活动持续时间均较长,平均长约2.50 h,且最长活动时间发生在夏季,为9.85 h;不同季节引入狗獾对于人工补饲的取食情况差异明显,其中秋季平均每天取食时间最长,为2.93 h,占夜间活动持续时间的比重也最大,为34.8%;春、夏季取食时间较分散,秋、冬季则较集中,分别集中在16:00~20:00和0:00~4:00时间段,分别占整个取食时间的61.0%和62.0%。[结论]为上海地区狗獾种群的生态恢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黎贡山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中蕴含着万物有灵,崇拜神山神林神树,与猎神对话等尊重自然的生态观念,它对高黎贡山的环境保护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应,体现出物种丰富、村寨环境优美的特点,这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高黎贡山云南黄连做样地调查,对其地理成分和群落成分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共收集到维管植物61科94属130种(含亚种、变种)。植物群落区系成分分析表明,该植物区系成分较为复杂,该区作为东亚古老植物区系的一部分,与古热带、泛北极植物区系有密切关系,而与古地中海植物区的联系缺乏。热带和温带区系交错十分明显,明显属于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亚热带性质。群落成分分析表明,植物组成种类十分丰富,类型多样;生活型谱显示,该群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面芽植物次之;该种群生活于高黎贡山山地针阔混交林或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阴凉湿润处,生活力强,以种子繁殖和营养繁殖为主。中等的土壤湿度,微酸性、酸性,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弱等的光照,以及亚热带温凉湿润的气候是适宜该种生存的生境。  相似文献   

13.
该文通过对高黎贡山支脉云峰山35km2范围内的全部种子植物进行标本的采集和考察,对云峰山植物区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峰山种子植物多样性十分丰富,该地区有种子植物92科247属431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5属7种,被子植物88科242属424种.分布类型多样,形成以热带亚热带成份为主的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14.
2014年3—5月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段片马垭口共找到20个白眉雀鹛鸟巢,对其繁殖生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繁殖的各个阶段均有双亲共同参与,筑巢期、孵卵期和育雏期分别为10、17d和14d (n=1);窝卵数为 (264 ± 093) 枚 (1~4枚,n=14),卵的大小为 (167 ± 008)cm × (128 ± 005)cm (n=33),鲜卵质量为 (147 ± 013)g (n=14);在孵卵期,亲鸟每次孵卵时间为 (3207 ± 1472)min,每隔 (1413 ± 1380)min翻卵1次;每 (1611 ± 1414)min亲鸟喂食1次;至5月18日,20个巢中,仅1个巢幼鸟成功出飞,7个巢繁殖尚未结束,12个巢由于被蛇、小型兽类捕食等原因而导致繁殖失败,大风和降水对白眉雀鹛繁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吴伟  刘德波  张培毅  张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451-3452,3605
[目的]了解高黎贡山百花岭农耕区不同植被类型瓢虫的物种多样性。[方法]对高黎贡山百花岭农耕区农田、板栗林、核桃林和咖啡林4种植被类型上瓢虫种类及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在高黎贡山百花岭农耕区共采集到瓢虫3亚科17属30种1 027头,瓢虫群落多样性从高到低依次为板栗林、农田、核桃林和咖啡林。物种多样性在6~10月间较高但波动大,6和9月多样性最高,冬季最低。咖啡林与板栗林瓢虫群落为中等不相似,农田与核桃林间极相似,其余植被间中等相似。[结论]为高黎贡山百花岭地区瓢虫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高黎贡山赧亢白眉长臂猿春、秋两季食物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凯氏定氮法和油重法等方法,测定风干样本的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钙和总磷等成分,比较不同取食部位食物间及春、秋季节间不同食物类型营养成分的差异,并对春、秋季的采食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春、秋两季野外各采集13种白眉长臂猿的食物,春季包括植物茎1种,果实4种,植物嫩叶8种;秋季包括花1种,种子2种,果实和嫩叶各5种;2个季节白眉长臂猿共同取食的植物仅有丝线吊芙蓉。结果表明,白眉长臂猿春、秋季食物种类组成差异较大,但除嫩叶粗蛋白含量(P=0.016)和果实的钙(P=0.003)及总磷(P=0.010)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测定组分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长蕊木兰Alcimandra cathcartii为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探究长蕊木兰天然更新的状况,更好地对长蕊木兰进行保护。  方法  通过设置样圆对长蕊木兰天然更新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长蕊木兰空间格局和更新。  结果  ①长蕊木兰种群内分布型的指标方差(S2)和平均数的比率(m)为4.14,显著大于1.00,表明长蕊木兰种群个体分布不均匀,在调查样圆内幼树的分布是集群型的。②长蕊木兰在8个样圆内的更新数量为67株,更新数量较少。从所更新的长蕊木兰幼苗径级分布来看,幼苗幼树、小树和中树更新比例分别为46.27%、32.83%和20.90%,其更新数量呈金字塔结构,说明长蕊木兰更新数量虽少,但结构相对较为稳定。③长蕊木兰在0°~90°、90°~180°、180°~270°和270°~360°方位角更新株数比例分别为26.86%、19.40%、20.90%和32.84%。各个角度范围内的更新株数有一定差异,但从不同方位角分布株数方差分析来看,在不同方位角上长蕊木兰更新分布株数差异不显著。④长蕊木兰的更新与母树距离具有一定的关系,在0~5、5~10、10~15、15~20、20~25、25~30 m距离范围内,所占的株数比例分别为11.94%、34.33%、23.88%、22.39%、5.97%、1.49%,其更新主要分布在距离母树5~20 m的范围,更新株数比例达80.60%。从离长蕊木兰母树不同距离范围的更新株数方差分析来看,离母树的不同距离范围与长蕊木兰更新分布株数差异显著。  结论  长蕊木兰更新数量较少,范围较窄,种群难以扩大,其种群扩大需要人工促进更新或人工更新。表7参17  相似文献   

18.
在综述高黎贡山保护区微生物资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高黎贡山保护区微生物资源的应用价值,并就高黎贡山微生物资源的合理保护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云南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昆虫8种和保护种类9种.其中,污色无翅刺螨[Cnipsus colorantis (Chen et He)]和竹南无僧叶蝉[Namsangia bamvusae(Yang)]为云南特有种,大宽喙象[Baryrrhynchus cratus(Zhang)]为高黎贡山特有种.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4月,在六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采用样带法对环颈雉(Phasianus colchicus)的栖息地选择进行研究.共测定20条样带上的91个环颈雉栖息地利用样方的19个生态因子。对六盘山保护区环颈雉越冬期对栖息地选择相关性因子进行频率统计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环颈雉喜好栖息于乔木种类单一、乔木数量较少或无乔木生境中。环颈雉偏好利用沙棘占优势的灌丛或混合灌丛。喜好栖息于灌木数量较多、灌木基径较小、灌木高度较低灌丛地带。草本覆盖度高低也是环颈雉越冬期对栖息地选择的一个主要影响因子.环颈雉偏好利用草本覆盖度高的生境。偏好利用坡度较小、向阳坡和半阳坡,对阴坡利用率较低。环颈雒偏好利用距道路和居民点较远的地段,避免人为干扰因素。环颈雉喜好选择离水源地距离较近、雪盖较浅、隐蔽度较高的地段栖息。总的来看.食物和隐蔽奈件是影响环颈雉越冬期对栖息地选择和利用的基本因素,对栖息地的选择也是围绕这两个因素进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