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氧乙酸常用消毒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过氧乙酸是一种杀菌能力较强的高效消毒剂,可以迅速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及芽孢。因其消毒安全、方便,目前过氧乙酸被广泛使用,成为抢手消毒剂。 过氧乙酸具有强氧化性,对人体皮肤黏膜和眼睛有一定刺激性,因此使用时应严格按照消毒药物的使用浓度、使用量及消毒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2.
使用0.5%过氧乙酸对鸡舍进行喷雾消毒,分别在消毒前和消毒后间隔采样并测定鸡舍内空气中氨气含量和细菌总数。结果表明氨气含量和细菌总数在消毒后都有显著下降,在消毒后6h氨气的含量仍然保持较低水平;并显示出在空气质量差的鸡舍消毒和除氨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制鸭肝炎病毒的单克隆抗体。[方法]将DHV-W株的鸭胚尿囊液经冻融、氯仿处理和超速离心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探讨DHV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的DHV抗原诊断方法。[结果]经间接ELISA筛选获得1株能稳定分泌DHV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5G8。特性鉴定结果表明该株单抗ELISA效价较高且特异性好,中和特性稍差。杂交瘤细胞冻存6个月和12个月后复苏能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结论]HDV的McAb成功制备为DHV的快速诊断、筛选特定基因探针等技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鸭肝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播迅速的传染病,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疫病之一。该病虽然已出现和流行半个多世纪,但直到2006年才测定出该病病原的全基因组序列,而且关于该病原的蛋白功能、病毒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致病机理和新型疫苗的研发等方面研究非常少。因此,研究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Ⅰ型鸭肝炎病毒(DHV-1)和新型DHV的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遗传进化和分子诊断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从事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21,(2)
[目的]山豆根多糖(Bush Sophora Root polysaccharide, BSRPS)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且硫酸化修饰可明显增强其抗病毒作用,但硫酸化修饰污染大,操作危险。本试验拟探究多聚磷酸盐法修饰对BSRPS抗病毒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多聚磷酸盐法对BSRPS进行修饰,观察其理化性质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分析其结构,通过MTT法和PCR法测定其体外抗Ⅰ型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s virusⅠ,DHAV-1)感染细胞的活性和对病毒增殖的影响,同时比较修饰前后山豆根多糖对DHAV-1感染雏鸭的保护作用。[结果]修饰后药物的理化性质变化及红外光谱结果表明,BSRPS经磷酸化修饰制备出pBSRPS,BSRPS和pBSRPS为500和15.63μg·mL~(-1)时最大病毒抑制率分别达53.66%和57.87%,且pBSRPS抑制DHAV-1复制的作用也明显强于BSRPS(P0.05)。2种药物均能显著提高DHAV-1感染雏鸭的存活率,减轻雏鸭肝脏的炎性渗出和坏死,提高受感染雏鸭肝脏的抗氧化酶(SOD、CAT)活性,减少抗氧化物质(GSH)的消耗和氧化产物(MDA)的积累,显示出良好的肝保护和抗氧化作用。[结论]山豆根多糖磷酸化修饰可以更有效提高其对鸭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达到磷酸化修饰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两种消毒剂对规模化鸭场种蛋消毒效果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两种不同消毒剂消毒种蛋,检测消毒前后种蛋表面活菌数、大肠菌群及沙门氏菌的变化情况,消毒后记录种蛋孵化成绩。结果表明:甲醛熏蒸消毒及百毒杀喷雾消毒均能使种蛋表面活菌数有效减少(P>0.05),但对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检出率甲醛组均高于百毒杀组,各消毒组与对照组相比均能使大肠菌群最近似数(MPN)显著降低(P<0.01),消毒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百毒杀组消毒后受精蛋孵化率高于甲醛组(P<0.05)。百毒杀喷雾消毒优于甲醛熏蒸消毒。 相似文献
7.
8.
本实验运用单克隆抗体PAP法,对实验感染鸭肝炎病毒雏鸭的组织切片进行染色观察,旨在动态研究病毒在雏鸭体内的分布以及病毒与组织病变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感染后3h,雏鸭心肌、肝、脾、肾、胰、腿部肌肉、大脑等组织的细胞浆内均出现了PAP染色的特异性棕黄色产物,除胰脏组织切片的PAP反应性在感染后168h达到最高外,上述其他组织的最高PAP反应性均在感染后24h;对同期的不同组织切片比较观察发现,肝、脾、胰外分泌腺、肾小管上皮细胞及腿部肌肉细胞的PAP反应性比心肌及大脑神经元细胞的PAP反应性强。由此表明,鸭肝炎病毒在感染后3h达全身化,并主要侵害肝、脾、肾、胰及腿部肌肉,继而引起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过氧乙酸对草莓贮藏保鲜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草莓经不同浓度过氧乙酸浸渍对其贮藏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过氧乙酸浓度和浸渍时间对草莓贮藏保鲜有着显著影响,浸渍浓度过大、时间越长,其色泽越淡,气味越差、水渍现象越严重;浸渍浓度过小,水渍现象明显,易于霉变。在实验条件下,以过氧乙酸浓度0.10%和浸渍时间1min较好。 相似文献
10.
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I型鸭肝炎病毒标准毒株R85952 人工感染 3日龄雏鸭 ,于感染后 6、12、16、2 0、2 4、2 8、3 2和 3 6h分别采集感染组和对照组雏鸭的血液分离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血清中Na+ 、K+ 、Ca2 + 、Mg2 + 、Cl- 、P5+ 等无机盐离子浓度和BUN含量变化不明显 ,OSM的变化也不明显 ;ALT、AST和GGT均较对照组有极显著升高 (P <0 .0 1) ;GLU浓度在攻毒后 2 4~ 3 6h极显著下降 (P <0 .0 1) ;TG、CHOL和VLDL呈极显著升高 (P <0 .0 1) ,表明血糖下降和血脂升高。TBIL和DBIL分别从攻毒后 2 0和 12h开始较对照组有显著的升高 (P <0 .0 5 )。上述的试验结果提示 :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肝脏受损最明显 ,呈现急性、坏死性肝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鸭肝炎病毒(DHV-1)及水飞蓟素对雏鸭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雏鸭接种亚致死量鸭肝炎病毒后生长速度的改变及水飞蓟素对其的影响。【方法】100只雏鸭分为8组,于10日龄接种病毒。第1、2、3组腿肌接种105倍稀释的病毒尿囊液,并分别口服0、30、50 mg•kg-1bw•d-1的水飞蓟素;第4、5、6组腿肌接种5×105倍稀病毒尿囊液并分别口服0、10、30 mg•kg-1bw•d-1的水飞蓟素;第7组为水飞蓟素对照组,不接种病毒,但口服水飞蓟素10 mg•kg-1bw•d-1;第8组为空白对照组,仅腿肌注射0.2 ml灭菌生理盐水。水飞蓟素连续给药5 d,于攻毒的第5天采集血浆,测定血浆T3、甲状腺素(T4)、IGF-Ⅰ浓度。于攻毒后10 d测定体重。【结果】用5×105倍稀释病毒尿囊液接种雏鸭,动物显示出显著高的生长速度(P<0.01,与对照组比较),此种效应可被口服水飞蓟素剂量依赖性的抑制。T4水平在接种病毒后极显著的降低,未见水飞蓟素对其显著的影响,生长速度与血浆T3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呈正相关关系,与IGF-Ⅰ水平相关性不强。【结论】 亚致死量鸭肝炎病毒可显著促进雏鸭的生长,水飞蓟素可拮抗病毒的这种作用,血浆T3水平与动物生长速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人工感染新型鸭肝炎病毒雏鸭体内的病毒分布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不同时间,在肝脏、脾脏、胰脏、胸腺和法氏囊组织中均可检测到新型鸭肝炎病毒抗原,而肾脏、心脏、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病毒抗原。病毒抗原均位于阳性细胞的细胞质中。研究结果提示,感染雏鸭的肝脏和胰脏的组织病理变化与病毒的分布有关。 相似文献
13.
取北京郊区某鸭场的病鸭肝脏制备病料,接种12日龄鸭胚尿囊腔及2日龄健康雏鸭,应用RT-PCR方法对病鸭的肝脏悬液及鸭胚尿囊液进行检测并测序,确定所分离的病毒为Ⅰ型鸭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14.
新型鸭肝炎病毒人工感染1周龄雏鸭,分别对感染后12h、24h、48h、72h、96h、168h、336h的雏鸭血液、肝、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血清中SOD活性在24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96h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肝组织SOD活性于感染后24h显著低于对照组,48h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脑组织中SOD活性无显著变化。肝组织中CAT活性48h开始下降.96h极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结果说明自由基参与了雏鸭感染新型鸭肝炎病毒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周珍辉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7(1):78-81
为有效防治鸭肝炎,建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的DHV检测方法,对分离的DHV进行纯化,并制备单克隆抗体.鸭胚尿囊液中的DHV经冻融、氯仿反复处理、PEG浓缩和超速离心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通过间接ELISA法筛选及多次亚克隆,成功获得8株阳性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DHV-1、DHV-6、DH... 相似文献
16.
17.
对江苏地区分离到的1株疑似鸭肝炎病毒毒株(JS株)进行传代繁殖、雏鸭回归试验和理化性能测定,结果表明,该毒株能在鸭胚上进行传代繁殖,E1~E6代鸭胚毒的ELD50为10438·02 mL-1 ~10617·02 mL-1;攻毒的雏鸭可产生与I型鸭肝炎病毒相同的症状和病变;3,7,14日龄易感雏鸭的LD50分别为1055·02 mL-1,10517·02 mL-1,10383·02 mL-1;病毒对氯仿、乙醚和胰酶不敏感,对酸(pH 30)稳定,对热不稳定。进一步进行交叉中和试验、交叉被动保护试验和VP1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的抗原性与经典1型DHV差异显著;VP1序列与多株1型DHV的同源性在693%~933%;从进化关系来看,与韩国株的亲缘性最近。JS株属于我国流行的新型鸭肝炎病毒(命名为N\|DHV\|JS株)。 相似文献
18.
鸭肝炎病毒E-85弱毒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ltis-DVH)是小鸭的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养鸭场一旦流行本病,小鸭的死亡率常达80%以上,严重威胁着养鸭业的发展。但目前尚无实用的疫苗可以预防,为此我们以深圳引进的E52为始发毒株培育了E-85鸡胚化弱毒株,试验表明,该弱毒株对1日龄小鸭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材料和方法 1.试验用种毒 (1)E-85毒株:其始发毒为深圳动检所自国外引进转赠我所的E-52毒株,经我们以9日龄鸡胚连续传代育成。 相似文献
19.
鸭肝炎病毒现场分离株单克隆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鸭肝炎,建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简便快速的DHV检测方法,对分离的DHV进行纯化,并制备单克隆抗体.鸭胚尿囊液中的DHV经冻融、氯仿反复处理、PEG浓缩和超速离心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用杂交瘤技术,通过间接ELISA法筛选及多次亚克隆,成功获得8株阳性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DHV-1、DHV-6、DHV-7、DHV-8、DHV-9、DHV-10、DHV-11和DHV-12,并制备出腹水.8株单抗腹水经ELISA法检测,DHV-7、DHV-8的效价为1:2 000;DHV-6、DHV-10的效价为1:8000;DHV-1、DHV-9、DHV-11和DHV-12的效价为(1:32000)~(1:512000).抗体亚类鉴定,DHV-6、DHV-7、DHV-8、DHV-10为IgG1;DHV-1、DHV-12为IgG2a;DHV-2、DHV-9、DHV-11为IgG2b.上述抗体均为k链.特异性鉴定表明,上述单克隆抗体只能与从尿囊液中纯化的DHV病毒包板反应,与非DHV抗原无反应.鸭胚中和试验及雏鸭保护试验结果表明,DHV-6、DHV-7、DHV-9、DHV-10具有较好的中和活性,并对雏鸭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寻找一种既安全可靠,又能增加水体溶氧、杀灭水体病原菌并改善水体环境的抑藻试剂,用多功能水质分析仪检测在10、20、30℃条件下,过氧乙酸(体积分数为15%)在池塘水和蒸馏水中的放氧效果。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放氧越快,但温度越高氧气的饱和量越低,气体外溢,故测出的溶解氧浓度数值较低;采用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过氧乙酸和3种常用杀菌剂对6种常见水产病原菌(副溶血弧菌、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溶藻弧菌、沃氏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抑菌效果依次为恩诺沙星过氧乙酸聚维酮碘高锰酸钾;对暂养的黄丝藻藻华进行毒杀,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加入高浓度过氧乙酸的试验组水体开始混浊,藻丝体开始断裂,叶绿素a含量减少;各时段下,过氧乙酸浓度组叶绿素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说明黄丝藻藻丝体受到了过氧乙酸的破坏,开始解体甚至死亡。研究表明,在水产养殖池塘中使用过氧乙酸,增氧、抑菌、抑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