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采用化学及仪器分析方法,对圈养和野生雌性林蛙皮肤的几种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圈养林蛙皮肤的粗脂肪和总磷脂含量分别比野生林蛙高10.88%和15.14%。野生蛙皮的Ca、P含量较圈养的分别高出70.61%和22.49%,圈养蛙皮的Zn含量较野生的高14.38%。野生蛙皮较圈养蛙皮的80%甲醇提取率高2.36%,对提取物进行柱层析结果显示圈养蛙皮与野生蛙皮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物中氨基酸种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东北山区林蛙分布广泛。由于养殖技术不科学、不规范,养殖参数不明确,导致孵化率低,蝌蚪瘦弱,变态后登陆幼蛙的适应能力差,存活率低,林蛙的蓄积量减少。本文可以帮助业户明确目标,规范养殖,提高孵化率,增加蓄积量,增加养殖收益。 相似文献
3.
半人工饲养条件下东北林蛙变态后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兴林林业局、泉阳林业局、蛟河市天北镇3个地点375只半人工养殖的1~5龄的东北林蛙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量、体长、后肢长、前肢长4个重要指标的变化,分析了东北林蛙变态后的生长发育规律。结果显示:雌雄之间有着明显的二型性;Logistic、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方程的拟合分析显示,雌性体质量增长速率开始下降时间在2龄以后,较雄性滞后近1 a,雌性和雄性林蛙的体长、前肢长、后肢长增长速率开始下降的时间均在1龄以内。1龄和2龄是东北林蛙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加强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4.
5.
6.
为探索人工圈养条件对林蛙输卵管脂肪酸成分的影响,利用成年野生林蛙(Rana dyowskii)和成年圈养林蛙按传统剥油法获取输卵管并进行脂肪酸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蛙油与圈养蛙油中C18:0和C18:1的质量分数不同(野生蛙油分别为8.14%和12.85%,圈养蛙油则为10.12%和10.84%),野生蛙油中4种不饱和脂肪酸总相对含量比圈养蛙油的高3.51%;3种亚油酸的总质量分数为野生蛙油24.01%,圈养蛙油23.07%. 相似文献
7.
按传统剥油法获取成年野生林蛙和成年圈养林蛙输卵管并进行营养成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圈养林蛙蛙油中粗脂肪的质量分数是野生林蛙蛙油的2.7倍,必需氨基酸比例和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之比(E/N)分别为野生林蛙蛙油的113.18%和129.41%,蛙油中Zn的质量分数为95.577×10-6是野生林蛙蛙油中(24.586×10-6)的3.9倍,Cu的质量分数由0.409×10-6提高到0.637×10-6,Mn的质量分数由20.488×10-6降低到17.841×10-6;但野生林蛙蛙油的总磷脂和胆固醇质量分数分别为圈养林蛙蛙油对应指标的119.5%和125.8%;野生林蛙蛙油的多糖质量分数是圈养林蛙蛙油的108.78%。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东北林蛙在粤北山区4种不同越冬模式下的越冬情况。[方法]在粤北山区设置室外水陆越冬、室外水越冬、室内旱越冬与室内冷冻箱水越冬4种越冬模式,将东北林蛙分别放在这4种越冬模式下进行越冬管理。记录时间、温度以及东北林蛙的越冬情况;同时,对越冬前后的各组东北林蛙分别进行数量统计与体重测量,计算林蛙在越冬期的体重消耗率和成活率。[结果]室外水陆越冬模式与室外水越冬模式中林蛙成活率仅有40.0%与41.5%,室内旱越冬与冷冻箱水越冬模式中林蛙成活率达到了82.0%与84.5%。[结论]温度、越冬模式以及东北林蛙自身的肥满度是影响东北林蛙在粤北山区安全越冬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用成年东北林蛙(♀61只 ♂75只)进行屠宰试验,测定体重、皮重、骨重、肌肉重、头重和产油量等指标,并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林蛙的骨重占体重的比例最大,肉重次之,头重最小。卵和油所占比例分别为11.52%和14%。雄蛙的产肉率比雌蛙的高出4.94个百分点。林蛙的体重与皮重、体重与肉重及体重与骨重均呈强正相关,且雌雄间相关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体重与头重呈中等强度的正相关,且性别问差异显著(P<0.05)。体重与卵重和油重均呈中等强度的正相关。林蛙的皮、肉、头的含水量较高,骨和油次之,卵的含水量最低,仅为8.11%。雌蛙的皮、肉、头、骨的含水量分别较雄蛙的略高。 相似文献
11.
东北林蛙皮中胶原蛋白含量的测定及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东北林蛙资源,利用羟脯氨酸法对废弃的林蛙皮肤进行了胶原蛋白的提取试验,测定了林蛙皮肤中总胶原蛋白的含量,并对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酸、酶提取对比试验表明:加入胃蛋白酶后提取率明显提高;通过酶的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提取条件为37℃、72h、30mg胃蛋白酶;以最佳条件提取胶原蛋白,并经盐析、透析和真空冷冻干燥,得到海绵状的胶原蛋白产品,含量检测表明成品的收率为15%,纯度为54.1%。 相似文献
12.
东北林蛙皮肤抗菌肽dybowskin-1ST的表达、纯化及抑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毕赤酵母菌真核表达系统重组表达东北林蛙皮肤抗菌肽dybowskin-1ST,分析评价dybowskin-1ST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TRIzol法提取蛙皮总RNA,经RT-PCR扩增获得抗菌肽dybowskin-1ST基因,将目的基因克隆到毕赤酵母菌分泌型表达质粒pPIC9K中,得到重组质粒pPIC9K-1ST。经电转化将pPIC9K-1ST转入到毕赤酵母菌GS115中,获得高效表达dybowskin-1ST的重组菌株。以甲醇诱导重组菌株,上清液经SDS-PAGE检测表明有目的蛋白dybowskin-1ST分泌表达。目的蛋白经Ni-agarose色谱柱分离纯化后,对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肠炎沙门氏菌和蜡状芽孢杆菌进行抑菌活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东北林蛙皮肤抗菌肽dybowskin-1ST的毕赤酵母真核表达系统,且dybowskin-1ST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结论】东北林蛙皮肤抗菌肽dybowskin-1ST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活性和潜在的研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东北林蛙皮肤活性肽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纯化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东北林蛙皮肤抗菌肽反相高效液相纯化体系,将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皮肤分泌物冻干粉用0.1%TFA水溶液溶解,并对分析样品进行全波长扫描,确定检测波长,通过SunfireTM C18(5 μm,4.6 mm×150 mm)色谱分析柱对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分泌物在216 nm和280 nm处均有明显的吸收峰;乙腈能使样品较早被洗脱,而甲醇则能延迟样品的洗脱;流速与样品保留时间、分离度成反相关.经试验证实,最佳液相色谱检测条件为:检测波长216 nm和280 nm;流动相为V(乙腈)∶V(甲醇)∶V(水/TFA)=9∶1∶90;流速0.5 mL/min;进样量20 μL. 相似文献
14.
对圈养林蛙骨肉粉与野生林蛙骨肉粉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圈养林蛙骨肉粉的Fe、Zn、Cu的含量分别较野生的高20.34%、13.64%和70.87%;野生样品中Mn的含量较圈养的高13.90%;圈养雄蛙E/N值较野生雄蛙高13.46%;圈养林蛙骨肉粉EE含量为9.615%,显著(P<0.05)高于野生样品中EE的含量(8.51%)。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用赤霉素和2.4—D分别用筛选出的最适浓度和剂量,分两次喷施于猴头幼小子实体上,处理后采收同期生长的子实体,制成石蜡组织切片,并进行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赤霉素和2.4—D对猴头子实体细胞的伸长,担子形成,分化和担孢子成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为其能提高猴头产量,缩短猴头生长周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