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RS和GIS技术特点,结合前人在水土流失监测方面的研究成果,探讨RS和GIS技术在福建省水土流失监测的研究思路,拟为福建省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现有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分析研究理论成果,采用RS与GIS技术相结合的办法,以RS技术作为重要数据来源,以GIS技术作为技术支撑,以城市人口、自然人文环境、交通设施为主指标,以建筑容积率、人均绿地占有、城市温度分布、噪声环境,交通便利度、人文设施等为分指标,建立城市居住用地适宜性综合分析模型,充分反映了人类对居住环境的主观感受与要求。为建设宜居城市和人们购房、住房选择位置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陕西省合阳县1990、2000、2007年三期TM,ETM+遥感影像等图件,基于ERDAS9.2平台构建知识库,使用分层分类法遥感解译三期影像,并辅佐以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进行局部检验。随机精度检验结果符合要求,根据解译结果及实地踏勘进行变化监测,最终得出合阳县土地覆盖状况及其变化规律,提出合理化发展建议。同时对各种地物TM影像光谱特征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及机理解释。结果表明:近30年间,耕地先增加后减少,部分耕地转化为果园和居民地;草地先减少后增加,总减少幅度为7%,主要转化为耕地;居民地大幅度增加,主要是占用耕地;土地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人口增加和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4.
基于RS和GIS的黄河口湿地景观变化研究——以垦利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垦利县为例,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支持下,将马尔柯夫模型引入湿地景观格局分析和预测中,利用1987年和2004年2个时期的卫星影像研究黄河口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至2010年,湿地总面积不断减少,尤其是天然湿地,其中河流水面、苇地、滩涂和滩地,较1987年分别减少了2 724.7、19 629.1、23 737.2和3 269.1 hm2。人工湿地总面积也有所减少,但水库水面面积却增加了10 213.8 hm2。在现有的人类作用强度的情况下,黄河口湿地景观格局可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天然湿地面积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8%,而人工湿地的面积是研究区总面积的19.17%。  相似文献   

5.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可以很好的协助灾害防治工作。本文以尼勒克县滑坡为例,首先阐述了地质灾害风险的概念和组成部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RS与GIS支持下的伊犁谷地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6.
基于RS和GIS的天祝县草原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运用遥感、GI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以天祝草原为研究对象,以2006年Landsat TM影像为基本信息源,通过计算景观组分的面积(CA)、景观类型百分比(PIAND)和斑块个数(NP),基本清楚了研究区的总体景观分布是草地与林地构成了研究区景观的主体,草地是整个景观的基质;并从高程、坡向和坡度3个方面定量化地反映研究区景观组分空间分布,得出:研究区景观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从山谷至山顶,景观类型的分布表现为居民地及工矿用地→耕地→水域→草地→林地→未利用地的顺序,在不同的坡向、坡度上景观也呈现出有规律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简要介绍云计算与GIS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基于云计算的GIS系统的优势及其设计问题,并设计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GIS系统框架,给出了框架的层次模型和平台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3DGIS在数字航道建设中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方法:文献综述。结果:通过初步研究认为基于3DGIS的数字航道建设在技术和理论上是可行的,对此研究意义重大。结论:研究表明,基于3DGIS的数字航道建设研究是未来此方面研究的热点趋势,我们要加深和拓宽相关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河网密度反映了一定区域范围内河流的密集程度。本文通过对GIS的介绍以及利用GIS对河网密度的测量揭示出如何对这些区域的水文状况等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青海省季节牧场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海省草地畜牧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准确掌握草地季节利用状况对科学合理的指导宏观畜牧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自然因素虽然在草地的季节利用中起关键作用,但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明显。该研究基于双影响因子的思路,以海拔要素为基础划分季节牧场,并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提出了基于GIS的以人口分布修正季节牧场的新方法,对青海省8个地区分别建立分类模型;并对结果的精度和比例分别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修正划分的青海省季节牧场图总体精度为66.65%,2种季节牧场的比例也符合传统的利用比例,能够反映实际的草地季节利用状况。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技术的青海省草地类型分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李红梅  马玉寿 《草业科学》2009,26(12):24-29
分析青海省50个气象台站1971-2006年的>0 ℃年积温平均值和年降水量平均值,以及各站的海拔高度和纬度值,建立年积温和年降水量的估算方程。在GIS环境下,根据年积温和年降水的估算方程,以及青海省高程资料,插值出分辨率为4 km×4 km的各个格点的年积温和年降水量值,然后根据湿润度公式计算出每个格点的湿润度值,最后根据综合顺序分类法第一级--类的检索图,确定各个格点的草地类型。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天然草地共有18类,其中寒冷潮湿多雨冻原、高山草甸类的面积最大,约占草地总面积的50%。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省级动物疾病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动物疫病信息系统来动态监控预测诸如禽流感、口蹄疫等疾病的发生、分布、蔓延已成必要。而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数据管理分析和显示功能,正可与动物疾病信息相结合,通过搭建疾病信息系统平台,对疾病实施动态监控预测,为动物疾病防治提供决策支持,减少损失。   相似文献   

14.
王新军  安沙舟 《草业科学》2010,27(5):122-129
为了推进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化发展,在对目前具有土地利用空间配置思想和小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效应模型(CLUE-S)的理论方法重点分析基础上,认为CLUE-S模型是基于微观和宏观的视角上,适用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一种较好的模型。它是在深刻理解土地利用系统的基础上,依据土地利用变化间存在的关联性、竞争性、稳定性、邻域性及政策约束性等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而建立的一种土地利用空间分配模型。考虑到该模型具有以上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而且可以模拟近期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试探性地将该模型与GIS耦合,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支持,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说明,CLUE-S模型是一个模拟土地利用变化较好的模型,对增强土地规划辅助决策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交通的发展和桥梁建设的增加,GIS技术在大型桥梁工程地质勘察中发挥作用日益突出。GIS技术既可以处理属性数据又可以处理空间数据,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探大大提高地质勘察的精度,降低了工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GIS已经成为解决大型桥梁工程地质勘察的一种高效的技术手段。本文分析了大型桥梁工程勘察的特点,介绍了GIS在大型桥梁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基于GIS的大型桥梁工程勘察工作。  相似文献   

16.
数字校园地理信息系统是GIS技术在校园空间的综合应用,是高校进行教学管理、决策和提供生活服务的先进工具。本文从当前数字校园的需求出发,首先介绍了高校校园GIS发展的必要性,然后以山东协和学院遥墙校区为例介绍了数字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案设计,研究了数字校园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思路、设计目标以及系统的实现,最后对高校数字校园系统GIS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校园的不断扩招,校园的面积也在逐渐的阔达,与此同时,院校内的设施也在不断的增加,传统的校园管理信息系统对偌大的校园,以及分布在空间中的各种设施已经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本文介绍了GIS的基本概念,并对基于GIS的校园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研究,对日后高校的管理信息系统的更新与重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聂茜  洪军  刘智进 《山东饲料》2014,(12):209+258
基本农田的调整是土地利用总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GIS与基本农田保护相结合,借助GIS平台,运用擦除、相切、统计以及模型建立等分析方法,结合修改要求,综合调整基本农田布局,在满足上级下达指标的同时,能够更加清楚直观的了解基本农田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9.
根据江苏省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实际,依托GIS平台,综合利用海洋预警报技术、渔船动态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建设江苏省海洋渔业生产安全环境保障服务系统,为各级渔业安全生产相关的政府部门提供辅助决策,同时对从事海水养殖、交通运输和海洋捕捞等活动的人员及设备提供海洋环境预报和极端灾害天气下的预警服务,从而有效减轻海洋渔业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促进我国的海洋渔业生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丹东地区柞蚕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当地柞蚕实际生产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确定了柞蚕生产的农业气候区划指标.运用丹东地区1:250000地形数据和丹东及周边地区气象站30年的气候资料,建立区划指标小网格推算模型,应用GIS技术对丹东地区柞蚕生产进行气候区划,将该区划分为气候最适宜区、气候适宜区、气候次适宜区和气候不适宜区,为丹东柞蚕生产的合理布局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