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国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微生物学会环境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决定第十三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1月11~14日在南京召开。大会将邀请环境微生物领域国内外著名专家到大会交流,大会热忱欢迎从事环境微生物领域研究的各位专家学者与会交流,此次会议将为与会代表提供一个学术交流、成果展示以及项目合作的极好平台。  相似文献   

2.
正前不久,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农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18年10月底,我国已有微生物肥料企业2050家,  相似文献   

3.
<正>11月9~11日,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农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管理办公室等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成功举行。农业部有关领导及来自全国微生物学(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代表等500余人出席会议。生物产业是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肥料则是生物产业的重要部分。会议以"创新驱动学科与产业发展"为主题,围绕微生物与植物及土壤间互作关系、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与健康维护、微生物生态及其调控等研究新进展,以及微生物肥料技术产品创新、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和政策支持、微生物肥料与农产品安  相似文献   

4.
<正>微生物基因组学及合成微生物学已成为当前生物学前沿的研究热点。为了及时交流研究进展,加强合作,推广新的研究技术和分析方法,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进步,"第五届全国微生物基因组学及合成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暨陈华癸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将在武汉召开。热忱欢迎全国各地的微生物基因组学及合成微生物学专家、同行参会,交流学术研究成果。一、会议组织:中国微生物学会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组合生物合成与新  相似文献   

5.
<正>微生物基因组学及合成微生物学已成为当前生物学前沿的研究热点。为了及时交流研究进展,加强合作,推广新的研究技术和分析方法,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进步,"第五届全国微生物基因组学及合成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暨陈华癸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将在武汉召开。热忱欢迎全国各地的微生物基因组学及合成微生物学专家、同行参会,交流学术研究成果。一、会议组织:中国微生物学会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组合生物合成与新  相似文献   

6.
<正>为展示我国微生物遗传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加强学术交流、推动微生物遗传学及组学时代微生物学的发展,由中国遗传学会微生物遗传专业委员会主办、温州医科大学和浙江省微生物学会等联合承办,"第六届全国微生物遗传学学术研讨会"将于2014年9月16日~9月19日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热忱欢迎国内外从事微生物学和微生物遗传学相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及研究生积极投稿,踊跃参会。  相似文献   

7.
第十二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暨第五届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于2014年11月9日~11日在湖北武汉召开。农业部有关领导及来自全国微生物学(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代表数百人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陈文新院士和曹文宣院士应邀到会作了主题报告。  相似文献   

8.
项丽  唐建设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5):28-30,18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在环境微生物学中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研究方法,在环境微生物多种领域中被广泛运用.本文主要从水体、土壤以及作物不同体系,综述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生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一、食品微生物检验概述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应用微生物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外界环境和食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性质、活动规律、对人和动物健康的影响及其检验方法与指标的一门学科,是近年来形成的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食品微生物检验,侧重于有害方面,重点研究食品的微生物污染、检测范围、卫生指标、检验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科技简讯     
一、举办全国“沼气发酵微生物学厌氧技术”讲习班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和中国沼气协会联合主持的全国“沼气发酵微生物学及厌氧技术”讲习班,最近在我校开学。参加讲习班的人员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沼气工作的技术人员和骨干。学习时间一个月左右。主讲单位是我校环保系微生物教研组。同时,还邀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清华大学、山东能源所等单位的专家和美国学者教授前来讲课。  相似文献   

11.
<正>为展示我国农业微生物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农业微生物研究和产品开发。由中国微生物学会农业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学科群和云南大学主办,云南省遗传学会、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五届全国农业微生物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记者谢建华报道)微生物肥料产业在我国已初步形成,全国约有 300多家微生物肥料生产企业,年产量超过 100万吨,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已成为我国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保护农业生产环境的重要措施。如何在新世纪进一步充分利用和开发我国的微生物资源,加快我国微生物产业的发展,中国微生物学会、北京九隆升微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日前在京举办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微生物资源研究与发展研讨会, 5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对下世纪初微生物在我国工业、农业、食品、医药、环保等方面的应用及其产业化等进行了研讨,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预测微生物学是运用微生物学、工程数学以及统计学进行数学建模,通过计算机及其配套软件,预测和描述处在特定的环境下微生物的生长和死亡规律。这对于水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控制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而且可以合理的预测货架期,预测微生物学为水产品的安全控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科学探究技能,然而目前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自主学习能力下降,造成学习效果不佳。本文根据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特点,对土壤微生物学实验设计了3个相互关联、前后衔接的实验模块,分别为:土壤微生物的采集与培养基制作,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鉴定和保藏。本文结合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将独立的实验内容连成整体,并通过学生自主研究结合教师指导的模式,以达到加深学生对土壤微生物学知识理解及提高实验操作技能目的。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学课程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重要必修课之一,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微生物及其在农业环境中的角色与特性,并掌握相关的无菌培养、筛菌等专业技能。为了满足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从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进以及实验教学优化等方面,对微生物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实践结果表明,微生物学的课程教学改革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提升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升了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科学探究技能,但目前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丧失,自主学习能力下降,造成学习效果不佳。本文根据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特点,对土壤微生物学实验设计了3个相互关联、前后衔接的实验模块,分别为土壤微生物的采集与培养基制作、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鉴定和保藏。同时,结合微生物学实验教程将独立的实验内容连成整体,并通过学生自主研究及教师指导,达到加深学生对土壤微生物学知识理解及提高实验操作技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程,随着微生物学在生物产业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微生物学实验对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也日益重要,如在微生物药物生产企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啤酒白酒加工生产企业等一些与微生物发酵相关的企业,对微生物实验技术的需求都很高.为迎合市场,高校对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质量也越发重视.大庆师范学院是一所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本科院校,笔者以大庆师范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实验课改革为例,探讨了微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改革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职业院校强调动手操作的背景下,环境微生物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困境和原因;对职业院校环境微生物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配置,以改善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对我国的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所以在现代化的背景之下,当前我国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力度与日俱增,同时为了增强当前大众对自然环境的研究,各大学校也开设了不同的学科,比如当前的环境微生物学,这一学科重点研究污染环境中的微生物学,是当前环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根据微生物学的理论与基础知识,进一步研究我国的环境质量和环境问题,利用微生物更好的处理当前的环境污染物,为我国的环境质量提升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所以这一学科对于当前的社会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在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发现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对于相关事物的认知不够深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是否出现了问题,由此本文将从基于体验式学习方法的环境微生物教学展开探析。  相似文献   

20.
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是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根本。微生物学实验作为一门生物类专业实践课,对学生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有重要作用。以生物安全法为指导方针,以安全为价值导向,从微生物安全事件、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微生物实验核心技术、微生物学实验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史、微生物实验生物安全法律责任、学生身边的案例7个方面融入思政元素,重塑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