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通过监测大棚内外环境温度、观测生育进程、测定芋头产量构成和品质等指标,对靖江香沙芋露地栽培(对照)和大棚错时栽培(两季错行种植)进行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棚2月份平均温度大于15℃,适宜香沙芋的错时栽培;错时栽培香沙芋的生育周期分别为209、216 d,大于露地栽培(193 d);在相同栽培密度下,错时栽培比露地单季栽培总增产35.42%,其中子孙芋增产21.60%;香沙芋错时栽培上市时期能前后延长2个多月;香沙芋延迟收获能增产,但提早上市价格高,效益更好。  相似文献   

2.
芋头氮、磷、钾肥三因子优化组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江香沙芋是我市特色品种,因其品质好、口感佳、外形端正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随种植制度的不断改变,香沙芋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为探索其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我们就氮肥、磷肥、钾肥与香沙芋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综合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志军  姚珙  江栋梁 《农技服务》2009,26(9):135-136
为了在规模化露地栽培相对粗放种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农业气象生长条件,发挥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实现优质生态管理,减少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提高香沙芋的品质和产量,将农民带上科学致富的快车道,从农业气象的角度分析研究了香沙芋栽培的农业气象生长条件指标,并针对各生育期的农业气象灾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病虫害提出了相应的生态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香沙芋是启东市传统特色蔬菜,农业技术部门通过试验示范机械耕作起垄、大棚栽培、大棚越冬保种催芽等新技术,形成了适宜规模化生产的技术标准,为本地香沙芋生产发展,产业化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葡萄大棚栽培前期促成、后期避雨(简称促成-避雨栽培)模式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一种保护性栽培模式。试验通过对弗蕾无核枝条生长量、物候期、果实品质及病虫害防治等的调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棚栽植可以有效的规避晚霜的伤害,提早萌芽,新稍生长量显著高于露地栽培,物候期比露地栽培的早7d左右。且病虫害发生显著低于露地栽培,防病次数少于露地栽培,药品也多用于预防病害发生,浓度较低。大棚栽培的葡萄果面干净、果实鲜红靓丽,单粒重、单穗重均比露地栽培的高,可溶性糖高于露地栽培。因此大棚栽培的弗雷无核葡萄果实品质和商品性都好于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6.
摘要:研究比较露地栽培、避雨栽培和大棚促早栽培等不同栽培模式下葡萄生产成本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露地栽培葡萄成本低于设施栽培葡萄,但果实品质和效益最低;钢架大棚促早栽培模式下葡萄成本最高,但品质最佳,经济效益好于其他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7.
靖江香沙芋是泰州靖江市地方特色农产品之一,于2014年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随着大棚香沙芋种植面积和经济效益的逐年增加,生产上对其大棚种植技术需求有增高的趋势。基于此,本文作者对大棚香沙芋栽培技术及其病虫害防治进行阐述,以期为广大香沙芋种植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浙北地区双季茭白中的夏茭不同栽培模式的试验示范。试验表明,设施栽培对茭白生产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可使茭白生育期提前,其中大棚+地膜栽培比露地栽培模式可提早一个月采收。5种模式下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和利润差异显著,大棚+地膜、大棚、小拱棚、地膜模式比露地模式产量分别提高35.2%、32.7%、28.0%和12.8%;产值分别提高111.5%、76.1%、29.1%、16.2%;利润分别提高149.8%、102.7%、42.9%、34.5%,因此设施栽培条件越好,相应的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和经济效益越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夏茭适宜的栽培模式.[方法]以双季茭白龙茭2号和浙茭6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棚覆盖、小拱棚覆盖和露地栽培3种模式,分别考查分析不同模式对茭白萌芽、生长发育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利用大棚、小拱棚覆盖栽培,均可以提高早期温度,促进茭白萌芽,促进提早上市,提高市场销售价格.但小拱棚栽培保温效果相对大棚栽培较差.[结论]夏茭栽培以大棚、小拱棚覆盖栽培模式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聊城地区葡萄不同栽培模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葡萄种植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面积越来越大,模式也从露地栽培向设施栽培转变。聊城地区葡萄种植起步晚,但发展快,以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益葡萄为目的,很快形成了露地栽培、拱棚栽培、卷帘拱棚栽培和冬暖式大棚栽培的四种不同栽培模式,通过对不同模式和综合效益比较分析,设施棚体栽培是农户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1.
大棚葡萄、草莓、小白菜立体套种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棚葡萄-草莓-小白菜立体栽培,可获得比露地栽培及大棚单一栽培更好的经济效益,且草莓、葡萄的经济性状和商品性均明显高于露地栽培。提出了立体套种的高效栽培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2.
无公害香沙芋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靖江香沙芋粉、甜、糯,质地硬,品质优,口感佳,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通过品种提纯复壮,品质更加上乘.在周边县市有广阔市场,通过深加工和精包装已进入宾馆饭店和超市,产品供不应求.采用大棚或地膜覆盖栽培,子芋上市早价格高,经济效益显著.一般亩产子芋1500~2000kg,亩收入4000~5000元.  相似文献   

13.
以砂梨苏翠1号和翠冠为材料,研究大棚栽培对果实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栽培与露地栽培果实发育期内的生长速度、单果质量增加幅度高于露地栽培,但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大棚栽培与露地栽培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主要以果糖和蔗糖含量所占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其中苏翠1号果糖含量大棚栽培较露地栽培显著高19.36%(P0.05),翠冠梨大棚栽培较露地栽培显著高17.63%(P0.05)。大棚栽培对砂梨果实酸组分含量影响不尽相同,除莽草酸外,果实有机酸含量及酸组分含量均有显著差异。翠冠和苏翠1号糖酸比大棚栽培较露地栽培分别显著高34.47%、44.55%(P0.0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表现为大棚栽培露地栽培,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综合来看,砂梨大棚栽培较为适宜在徐淮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以柽柳-管花肉苁蓉为试验材料,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柽柳根、茎、光合枝和管花肉苁蓉的Na+、K+、Ca2+离子含量,分析了栽培模式对柽柳-管花肉苁蓉Na+、K+、Ca2+3种离子的吸收、转运及累积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露地栽培相比,大棚栽培下柽柳根、茎、光合枝和管花肉苁蓉K+含量分别提高了10.8%、27.0%、21.7%、24.2%,Na+含量分别提高了19.1%、13.4%、46.5%、76.8%,Ca2+含量分别提高了23.3%、10.0%、28.2%、7.7%。(2)钾、钠吸收选择系数(SK,Na(吸收))在大棚设施栽培下比大田露地栽培提高了21.1%,但钾、钠运输选择系数(SK,Na(运输))在大棚栽培下比露地栽培降低了1.7%。以上结果表明,栽培模式对柽柳-管花肉苁蓉复合体内离子的吸收、转运和累积影响较大,其中大棚栽培能提高柽柳-管花肉苁蓉复合体内盐离子的含量,促进柽柳对钾离子的吸收,增加钠离子向光合枝的运输。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西瓜早春红玉、南杂一号大棚立架栽培和露地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大棚立架栽培较露地栽培全生育期缩短15 d,固形物含量增加0.9%;早春红玉每667 m2产量1804.3kg,比露地栽培增产35.4%,前期产量632.5 kg,比露地栽培增产88.1%;南杂一号每667 m2产量1945.2 kg,比露地栽培增产42.5%,前期产量578.0 kg,比露地栽培增产81.2%;早春红玉每667 m2产值5576.7元,是露地栽培的1.78倍;南杂一号每667 m2产值5866.7元,是露地栽培的1.90倍。设施栽培较露地栽培增产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桃树大棚栽培与露地栽培有显著不同,大棚桃成熟期一般比露地提前1-2个月。根据我们近几年进行的大棚桃栽培试验和推广种植,介绍如下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松溪县早熟芋产业的发展,做大做强松溪县早熟芋产业,在松溪县实施了早熟芋不同栽培方式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和地膜覆盖小弓棚栽培的早熟芋上市早、产量高;大棚栽培成本高、增产增效作用不明显;大棚营养钵育苗露地栽培效果最差。因此,松溪县在早熟芋大面积生产上,建议推广使用配方施肥和地膜覆盖小弓棚相结合的早熟芋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8.
朱宏芬  李和孟  刘健  黄坚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2):2298-2299
对南高丛蓝莓品种奥尼尔进行大棚与露地栽培的对比试验,研究大棚覆膜栽培对奥尼尔物候期、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宁波地区,采用塑料薄膜大棚栽培,可促使奥尼尔蓝莓提早半个月左右时间成熟上市,露地栽培的果子纵横径和产量略高于大棚覆膜栽培,但未达显著水平;大棚覆膜栽培平均单果重高于露地栽培,且差异显著,总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高于露地栽培,总酸含量明显低于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9.
油桃属于蔷薇科、桃属,果实光滑无毛、较小,含糖量较高,汁多、味佳。2003年谯城区大寺镇、牛集镇等从山东引进早美光、五月火等品种,进行大棚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色、香、味与露地栽培相似,但成熟期比露地栽培提前40天以上,产量也较高,经济效益可观。现将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浙江农业科学》2011,(5):1204-1204
浙江省番茄栽培主要采用大棚设施栽培。大棚设施栽培比露地栽培春夏季生长结果期在浙北杭州等地区可延长2个月,采收期提早和延长。在浙南地大棚设施栽培可以越冬。在高山地区栽培可越夏,更有利于提高品质和产量,因而达到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