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站1982年在岑巩县大有公社拦恰饭大队示范推广双桂1号和36号,面积共41.14亩,收干谷39562斤,平均亩产1129.7斤。其中,双桂1号平均亩产914斤,高的亩产1129.7斤,低的810.6斤;双桂36号平均亩产1016.8斤,高的亩产1118斤,低的822.5斤。一、培育多孽壮秧为育好多孽壮秧,采用温室无土两段育秧法。于1952年4月7日浸种,4月11一15日在温室育秧,19一21日寄栽秧田。寄秧的湿润秧田分厢整平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正定县南豆大队第四生产队,为了探索棉花高产规律,7r4年进行了高密度、早打顶的试验,在菜园地种植了4.8亩棉花,采取大麦和棉花间作,4.2尺一带,棉花行距平均2.1尺,株距2.8寸,每亩留苗12000株,到7月6日即全部打完了顶尖。据秋季收花时调查,每亩实有棉花10000株,株高80厘米,每株平均3.5个果枝,单株结铃9.1个,空株占5%,脱落率24.1%。经过精细管理,每自然亩收大麦300斤,皮棉128斤,折合亩产粮食1200斤,棉花170.6  相似文献   

3.
杭州西湖人民公社十月生产队(梅家坞)以盛产龙井茶闻名国内外。在公社化的第一年就出现了茶满山、猪满栏、茶山季季香,产量季季增的跃进面貌。1959年全队投入生产的700多亩茶园,平均亩产达到320斤,比大跃进的1958年亩产236斤增加了35.12%,总产量230777斤。增加49.7%,还有26亩多的丰产茶园,平均亩产467斤,其中有9.165亩茶园亩产达507斤。另有黄阳山0.928亩试验田,亩产高达  相似文献   

4.
紹兴县越联社是个高山区。全社317户,有茶山(間作)948亩,仅有水田2.2亩。1957年共产干茶600担,平均亩产干茶63斤。 1957年秋該社在茶园里种了240亩草子(紫云英),平均每亩产鮮莖叶3,770斤,其中产量最高的一亩,产鮮茶叶12500斤,产量在11000斤以上的还有14亩,在2000斤以上的有15亩,在4000斤以上  相似文献   

5.
一、旱地三熟制的增产作用我县是地区部署的旱地三熟制攻关试点。1983年全县种植10.81万亩旱地套作三熟,共收粮食1.3069亿斤,平均每亩1208.9斤。其中麦、苞、苕套作三熟10.018万亩,总产1.23亿斤,平均亩产1231.7斤(其中小麦亩产240.3斤,苞谷726.5斤,红苕折粮264.9斤);麦、苞、豆套作三熟7920亩,平均亩产745斤。17个区中,平均亩产1500斤以上的有一个区,1300斤以上的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平山县杨西冶乡地处太行山区,土地瘠薄,干旱少雨,历史上从未种过水稻,自1980年从中国农科院和辽宁农科院引进杂交粳稻后,深受干部群众的欢迎和重视,种植面积逐年扩大。1980年试种0.3亩,平均亩产985.5斤;1981年示范5.5亩,平均亩产1,120斤,其中高产田块单产达1,300斤;1982年示范推广800亩,平均亩产850斤,比常规稻亩增产250斤;1983年全乡扩大到1,175亩,平均亩产940斤(其中674亩超千斤,240亩超1,200斤,22亩超1,300斤,5  相似文献   

7.
1685年,我们在稻瘟病大流行和变更制种新组合的情况下,杂交水稻制种又获得了丰收。全县共配制14个组合,面积2213.86亩,收获杂交种子1050791斤,平均亩产474.6斤,比1984年每亩增加74.4斤,增产18.5%。其中  相似文献   

8.
1964—1965年,我们在66.80亩油菜样板田上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平均亩产油菜籽340.8斤,其中32.17亩平均亩产352.2斤,并出现了5.44亩400斤以上的高产田块。其产量结构为:密度6500—8000株,单株结莢450—650个,每莢实粒数17.70—19.95  相似文献   

9.
我所附属试验场的水浇地,地处洋河灌区,土壤为草甸石灰性栗钙土,含有机质1.35%左右,全氮含量0-15厘米平均在0.084%,15—30厘米平均在0.080%。1964年种植玉米81亩(包括配种田10亩),共产83,623斤,平均亩产1,033斤,比1963年增产49.7%,比历史最高亩产量增产15.6%,比当地洋河灌区高产队增产35—40%。其中  相似文献   

10.
良种繁育推广对粮食增产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良种更新换代对河南省粮食单产提高的贡献 在提高粮食单产诸多因素中,良种贡献率一般认为达40%以上。 2004-2007年,河南省小麦总产量由504亿斤提高到599亿斤,增加了95亿斤,全省平均单产由680斤/亩提高到760斤/亩,提高了80斤/亩,平均每年增加20斤/亩。  相似文献   

11.
良种繁育推广对河南粮食增产300亿斤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良种更新换代对我省粮食单产提高的贡献 1.1河南省2004-2008年夏粮生产情况见表1。2004-2007年,我省小麦总产量由2004年的504.1亿斤提高到2007年的598.8亿斤,增加约95亿斤,平均单产由680斤/亩提高到760斤/亩,提高了80斤/亩,平均每年增加20斤/亩,主要原因是全省小麦品种进行了第九次更新换代,一批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如郑麦9023、新麦18、周麦18等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这三个品种2007年的播种面积达到约2500万亩)。  相似文献   

12.
安徽金寨县苏口茶場共有茶园321亩,現有釆叶茶园61亩,去年春茶期,从4月16日至6月10日止共釆制各类干毛茶10,140斤,总产值10,818元,平均亩产166斤8兩,比1958年亩产64斤增产160%。同吋出现大面积丰产茶园12.5亩,平均亩产367斤;高额丰产茶园2亩,平均亩产达到488斤;不仅产量跃进,質量  相似文献   

13.
我县的黄豆生产,从一九七一年引进新品种“早黄豆”以来,发展比较快。一九八二年黄豆播种面积达20802亩,总产384.2万斤,比八一年增产12%,创造了历史最高水平。其中早黄豆12480亩,占黄豆播种面积60%,总产280多万斤,占黄豆总产72%,平均亩产达224斤,比八一年每亩增产37斤。  相似文献   

14.
一、两段育秧大面积及辅助试验结果 (一)两段育秧产量验收结果风吹坝两段育秧,品种为威优2号、四优2号和桂朝2号三个品种,21户人家,大田移栽面积47.451亩,大多移栽在冷水或烂泥田内。这些田块过去单产都很低,今年验收,总产达49589.6斤,平均单产1045.1斤,比82年同田采用湿润或水育秧得到的单产825.7斤,亩增219.4斤,提高了26.6%。  相似文献   

15.
兴玉一号,安龙单一号是近年深受我县群众欢迎的两个包谷单交种。一九八一年在城郊公社白家坟,流水沟生产队试种26.2亩,平均单产分别达到945斤和973斤。为了进一步探索两个杂交种的丰产栽培技术及其丰产性能,摸索亩产超千斤的综合丰产措施。一九八二年,继续在该二队组织103.53亩杂交包谷集中连片示范推广。收时经验收结果,总产达105112.5斤,平均亩产达1015.28斤,比  相似文献   

16.
道县是湖南南部一个半山半丘陵地区。从一九六五年开始试种秋棉花,到一九七三年发展到1200多亩,单产不断提高,最高的达150余斤。大坪铺棉花试验站一九七二年试种0.5亩,折合早稻亩产984斤,秋棉亩产145斤,油菜籽亩产204斤。一九七三年该站在早稻收割后种上了秋棉18.6亩,平均早稻亩产594斤,秋棉花109.7斤,油菜籽120斤。其中有0.6亩,早稻亩产804斤,秋棉亩产130斤。据初步总结几个试验点的经验,要种好秋棉花,应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性措施:1.选好棉田。选择当风向阳、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的沙壤田,有利秋棉成活快,长势好,结桃早。  相似文献   

17.
1958年,安徽歙县遭受到连续百天未下透雨的严重干旱,受旱程度之深,为近百年所未有,但是,茶叶生产却仍然获得了大面积丰牧。全县16万亩茶园(内采叶面积十万多亩)共产干毛茶150,355担,比1957年增长了68%,一举突破了战前最高年产量12万担的纪录,全县平均单产也由1957年的89.8斤上升到144斤。黄山人民公社长沄大队1,247亩茶园,平均亩产量竟达322.4斤。  相似文献   

18.
天柱县集中连片制种已进行了五年,一九八一年亩产突破了百斤关,1982年全县又连片制种978亩,总产98349.6斤,平均亩产100.6斤。其中汕优二号447.4亩,总产45617.4斤,亩产102斤;汕优三号33.24亩,总产4264斤,亩产128.3斤;汕优三号255.84  相似文献   

19.
我县杂交水稻制种,从一九八○年以后连续三年持续高产再高产。一九八三年3274.7亩制种,平均亩产396.5斤,比一九八二年每亩又增加了45.6斤,增产13%。  相似文献   

20.
我省自1976年开始杂交稻制种以来,亩产逐步提高,1982年,进一步完善了县制县供的体制,贯彻了配套技术措施,加上气候较好,全省17.8万亩讪优6号制种田,平均亩产152.2斤,比1981年亩产79.2斤,增长了90.7%。1983年,在制种生产的前、中、后期,均遇到不同程度的自然灾害,有的还很严重。由于各地认真搞好技术服务,采取相应的措施,抗灾夺丰收,全省15.2万亩汕优6号制种田,平均亩产又提高到190斤,比1982年增长了24.8%。两年来,还涌现了亩产500斤以上田块19.7亩,其中中仙居县郑桥乡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