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黄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特别是当前药源奇缺,人培牛黄技术研试成功,为解决牛黄来源,缓解供需矛盾创造了新的有效途径。1987年我县在兽医大学的帮助下,进行了人培牛黄的小区试验,手术牛71头。1988年在15个乡镇推广共手术牛671头。为了把这项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解决人培牛黄对牛体有无影响和是否成黄这个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从671头手术牛的实践和重点调查中,进行了初步探讨。一、材料与方法1.手术牛的选择。凡是人培牛黄的牛都要进行健康检查。选择年令在3岁以上,无疾病的健康牛,品种不拘,公母均  相似文献   

2.
牛黄是牛的胆结石,名贵中药材,在牛体中的自然机遇率仅万分之一,在我国产量最高的年份也只有100多公斤,但我国每年对牛黄的需要量在70吨左右,差额多靠高额的外汇进口,实际上还是未满足过市场需求。基于这种情况,科技工作者在70年代初试验成功了在活牛体内培育牛黄的新技术,并荣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最近从在北京和洛阳召开的两次人培牛黄会议上获悉,截至目前已有29省市区开展了此项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植黄牛数达30多万头,培育牛黄达1000多公斤,其中植黄最多的省区有云南(10万头)、河南(8万头)、陕西(6万头)、内蒙(4万头)、四川(2万头)和山东(1万头)。现将  相似文献   

3.
牛体牛黄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牛黄和人工培植牛黄,前者是牛肝胆系统自然形成的病理产物;后者是以外科手术为手段,在牛的胆囊内植入致黄因子,诱发机体形成的。通常情况下,为了减少手术取黄过程中牛黄的损耗,一般提倡屠宰取黄,特别是对老龄牛、残、菜牛或其它利用价值不大的牛,更应如此。但是对生产利用价值比较高的牛,若因胆结石影响使用性能或人培  相似文献   

4.
人植牛黄的产量与地区和手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从1974年就开始试验人工牛体培植牛黄,并获成功,我县从1984年开始推广这一新技术,至今全县植黄牛达960头,同时支援云南、福建、河南、内蒙、黑龙江等省20多个县,共植黄2898头, (一)牛黄产量与地区的关系为了检测牛黄产量,我们在植黄手术一年后,分不同地区(山区、丘陵、平川等)和不同饲养方式(放牧、半放牧、舍饲等)的牛群,开  相似文献   

5.
利用5头健康黄牛同时施行了牛体外牛黄发生器内培植牛黄手术和肝脏内胆管插管手术,以探讨牛黄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牛黄菌种的作用下,胆汁的理化特性首先在肝内胆管发生改变,转变为成黄胆汁;胆汁进入胆囊后,黏蛋白含量和细菌的数量迅速增加,结果导致胆汁的黏度升高,胆酸含量和pH值下降,这加速了牛黄小颗粒的形成;在牛黄发生器内,胆汁的黏度和pH值下降,这促进牛黄小颗粒的沉降、聚集和附着,从而减少了牛黄的丢失,提高了牛黄产量。牛的体重大,分泌的胆汁多,牛黄产量高。  相似文献   

6.
1988年11月16日至25日,上海市牛黄开发研讨会及现场技术手术操作在上海牛奶公司第八牧场召开。牛体培植天然牛黄是近几年刚刚研究开发的一项实用新技术,它的手术成功率100%.据陕西省经验,手术后一年半的牛平均产牛黄10克以上.目前市场上牛黄价为每克100~120元左右。且尚在上涨  相似文献   

7.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对培植牛黄产量的影响罗炳泰,潘淑英(新疆塔里木农垦大学动物科学系,阿拉尔843300)牛黄是名贵中药,70年代末期我国首次在牛胆囊内培植牛黄试验获得成功,80年代中后期我国广泛开展牛体胆囊内培植牛黄实验与推广。1992年福建植黄手术队...  相似文献   

8.
我县自1987年6月引进人工牛体培植牛黄新技术,至12月份先后在县牛场、东屏、英华、建平、保民、黑鱼泡、岔台、胜利等乡镇和镇南种羊场共植黄481头,均为当地黄牛。通过5~9个月的观察,现将有关情况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试验模拟牛体内牛黄形成机理设计牛黄发生器,在体外进行培植牛黄并对体外培植牛黄的形成机理加以探讨。结果表明:在大肠杆菌的作用下,正常胆汁在培育10 h后即转化为成黄胆汁,胆汁颜色由草绿色变为墨绿色,继而变为黄绿色和桔黄色;胆汁pH值、胆汁黏度、胆红素、胆酸、糖蛋白和Ca2 的浓度逐渐下降;向胆汁中添加Ca2 ,可促进成黄胆汁的形成;45~55℃是体外植黄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前牛胆囊切开术还没有应用于临床,但在牛体培育天然牛黄中开始应用,作为某些科学实验也有一定的价值。自1978年以来,我们进行了100余头次的牛胆囊切开术,  相似文献   

11.
通过作牛的胆囊手术,进行人工培育牛黄,在有些地区已经开展,并取得一些成果。但手术方法比较复杂,为简化手术,我们对1头2个月的小牛和4头成年荷兰牛作了试验,又于79年5月初,配合商都县兽医站搞  相似文献   

12.
牛体人工培植牛黄的技术,为解决牛黄的来源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然而,有的施术者因对术部的局部解剖构造不清楚,视该手术为腹腔手术,故对有的牛在手术中突然出现气胸,认为是手术错误。笔者对200余例牦牛、黄牛手术结果认为,人工培植牛黄手术(即牛的胆囊手术)是胸腹腔手术。下面就人工培植牛黄手术中的某些问题加以探讨,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人工培植牛黄手术探讨栾士勋(河北省兴隆县畜牧总站,067300)承德地区人培牛黄资源开发是1988年开始的。先后在丰宁、围场、平泉、隆化、兴隆、滦平、承德各县和北京、内蒙等地进行了推广应用。截止1990年共做植黄牛手术3600头,到1992年取黄手术...  相似文献   

14.
牛黄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由于牛黄在药用上的特殊价值,引起了科技人员的高度重视.目前我省正在开展人工培育牛黄新技术。笔者实践认为牛体培育牛黄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牛体人工植黄,是将特制的塑料网架,通过手术移植于活牛的胆囊内,并于其内注入经过人工培养的大肠杆菌即可。经12—18个月取出。在取出成熟牛黄的同时,可进行第二次植入。一般情况下,1头牛一次可产牛黄5~15克。以每克牛黄现价80元计算,1头牛一年多时间就可额外增加经济效益400~1000多元。1989年5月在西北农业大学手术室老师的指导和直接手术下,县兽医站协同我站成功地进行了牛体人工植黄术,植黄牛有公牛、母牛,也有怀孕牛,术后一切正常,1月后都正常使役,其膘情比  相似文献   

16.
郦云漫  张炯 《畜牧与兽医》1992,24(4):157-158
本研究通过对“牛体培植牛黄试验研究”课题中经四种不同方法处理、育黄一年牛的胆囊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均有炎性反应。部分牛只粘膜呈指状增生,但粘膜内腺体的亢进,不与牛黄产量成正比,并对牛胆囊壁中的浆液性分泌上皮、提出修正为粘液性分泌上皮的早期形态。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影响人工培植牛黄形成的内外在因素,以便为牛体内人工培黄技术的改进、完善提供科学依据,作者通过对天然牛胆石症高发区生态环境调查及牛体内牛黄形成的模拟试验,对影响牛体内牛黄形成的有关内外在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调研结果表明,牛体内牛黄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候、土壤、水质等生态性因素,菌株宜选用毒力弱的大肠杆菌(EPEC),并加入适当的添加剂。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是对鲁西黄牛采用手术方法安装消化道多位点永久性瘘管,以便于研究牛的消化道的功能.选择5头体重约为400~450 kg的鲁西黄牛进行了瘤胃、十二指肠和回肠末端三位点“T”型瘘管二次手术.与传统方法相比较,本试验手术方法对牛损伤小,利于术后护理和牛体况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钙结合蛋白(CaBP)在牛黄形成中的作用,将正常牛胆汁分为6组,Ⅰ组为对照组,不加入CaBP,其余5组为试验组,均加入CaBP(CaBP提自健康牛胆汁);试验组额外加入CaBP的浓度分别为5%、10%、15%、20%、25%.然后,进行成黄试验,观察不同浓度的CaBP对牛黄核形成时间、形成数量及其可视表面积的变化.与此同时,检测胆汁中主要成黄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CaBP对牛黄成核时间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牛黄核的数量和可视表面积无明显影响;当添加CaBP浓度大于10%时,使胆汁中总蛋白和Ca~(2+)浓度降低,但对总胆红素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牛体育黄是通过手术的方法在牛体胆囊内培育天然牛黄,即将牛保定麻醉后,通过手术,切开胆囊,放置塑料网架和注射特定菌种,利用异物和细菌的作用,使之产生牛黄,故称牛体育黄手术。几年来,笔者在参加该项工作中积累丫点滴体会,也曾遇到过一些异常的问题(事故),现就育黄手术的体会和出现的问题,分述于下,以求同道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