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声处理对碱法制备蚕蛹蛋白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响应面优化,研究超声处理对碱法制备蚕蛹蛋白得率的影响,得到了蚕蛹蛋白得率的数学模型,优化了制备条件,提高了碱法制备蚕蛹蛋白的得率。结果表明:NaOH浓度和液固比(V/m)对蚕蛹蛋白得率影响显著(p0.05)。蚕蛹蛋白浸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400 W,超声时间20 min,浸提液固比(V/m)60∶1,NaOH浓度0.3%。在此工艺条件下,蚕蛹蛋白的得率为88.14%。制备的蚕蛹蛋白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符合FAO/WHO推荐标准,可以作为食品基料使用。  相似文献   

2.
制取低成本、高蛋白含量的大豆浓缩蛋白时,乙醇产生变性作用,从而降低了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特性,因此本研究采用碱性蛋白酶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改性.通过对酶浓度、底物浓度、改性时间与改性温度的单因素实验,针对起泡性进行研究,然后进行正交实验,最终得出碱性蛋白酶提高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起泡性最佳工艺条件:酶用量(E/S)为6%、底物浓度为(W/V)8%、酶解时间为2h、酶解温度为50℃,在此条件下测得的起泡能力为113.3%,起泡稳定性为56.7%,分别提高到酶改性前的2.5、3.6倍.  相似文献   

3.
碱提酸沉法制取花生分离蛋白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试验采用碱提酸沉法从花生饼粕中提取花生分离蛋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花生分离蛋白工艺条件:浸提温度60℃,料液比1∶9,pH值9.0,浸提时间90min,酸沉pH值4.5。在此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可达42.5%,获得产品蛋白质含量为95.65%。  相似文献   

4.
余甘子总多酚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余甘子果实干粉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溶剂、浸提时间、乙醇浓度、浸提温度、提取次数、料液比等6个因素对余甘子多酚提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种溶剂浸提余甘子多酚的提取率,以乙醇最好,在本实验考查范围内,乙醇水溶液提取余甘子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50 ℃、浸提时间2 h、乙醇浓度60%、提取次数2次和料液比1 ∶ 25,在此条件下余甘子多酚提取得率最高,达到145.85 mg/g。  相似文献   

5.
大豆与大豆芽中异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占静  郭睿  李宁 《大豆科学》2008,27(2):357-360
以乙醇为溶剂,分别以大豆、大豆芽为原料,研究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探讨了两者中异黄酮的得率,试图寻找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原料和工艺方法.结果表明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等'因素对异黄酮的提取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大豆芽中异黄酮含量比大豆中高.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从大豆、大豆芽中提取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分别为温度80℃,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0,时间2 h;温度80℃,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4,芽长6 mm,在此条件下异黄酮的提取率分别为1854、2105 μg·g-1.  相似文献   

6.
豆渣中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多糖是大豆中的有效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性、食品稳定性等作用.以市售豆渣为材料,采用不同的提取温度、液固比和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水溶性大豆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对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液固比,再次是提取时间.水溶性大豆多糖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是:提取温度为90℃、液固比为5:1、提取时间为3 h.经苯酚-硫酸法测定,水溶性大豆多糖含量为7.47%(以葡萄糖计).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浴浸提火龙果果皮红色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浸提液乙醇浓度、pH值、水提温度和水提时间对火龙果果皮红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火龙果果皮红色素提取的主要因素及次序为:浸提温度、提取液浓度、pH值、浸提时间。试验范围内,火龙果果皮红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30℃、浸提时间45 min、pH值为6.5和乙醇浓度40%。  相似文献   

8.
以黑豆为原料,按照一定条件萌发处理。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法,通过对料液比、乙醇浓度、微波处理时间、微波功率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探讨黑豆豆芽中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因素,并优化筛选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因素顺序为:微波处理时间料液比微波功率乙醇浓度。黑豆豆芽中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微波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5、乙醇浓度50%、微波处理4 min、微波功率为450 W。在此条件下,黑豆豆芽中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为0.595%。  相似文献   

9.
超声波辅助提取大豆总木脂素及其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醇为浸提溶剂,超声波辅助提取不同品种大豆中的木脂素,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其含量进行分析,同时对浸提溶剂、料液比、浸提时间及次数等因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浸提溶剂,料液比在1/8~1/12范围,浸提时间20 min,浸提2次效果比较理想;标准对照品在0~0.18 mg.mL-1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其总木脂素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A=6.081c+0.0445,相关系数r=0.9998,总木脂素检出限8.3×10-5mg.mL-1,平均回收率为94.4%,RSD为1.2%。该方法简便、实用、可靠,可对大豆木脂素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双酶解法提取大豆蛋白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豆粕粉为原料,加入高效蛋白酶和胰蛋白酶进行水解研究,对反应温度、底物浓度、反应时间、pH值、酶的用量及酶加入间隔的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分析了大豆多肽的含量及蛋白质的水解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经过优化得到的反应条件为温度45℃,pH 7.5,液固比7: 1,加酶量为高效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各0.2 g,反应时间8 h,加酶间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酶解后的蛋白质含量达85%、水解度为17.72%.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考马斯亮蓝法提取大豆水溶性蛋白的效率,本研究以河北省优质高蛋白大豆品种冀豆12号为材料,对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大豆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方法分析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转速4种因素对大豆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合河北省大豆品种鉴定的精确、高效、可重复性强的方法体系,并采用优化后的提取方法测定河北省29份大豆材料的水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试验最终确定的优化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00、提取温度30℃、提取时间90 min、转速220 r·min-1;采用优化体系测定了2020年秋季收获的29份河北省大豆新材料的水溶性蛋白含量,其中3份材料水溶性蛋白含量为15%~20%,7份材料水溶性蛋白质含量为20%~25%,5份材料蛋白质含量为25%~30%,14份材料的水溶性蛋白质含量超过30%。  相似文献   

12.
采用脱脂豆粕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试验,确定用乙醇浸提大豆异黄酮的工艺条件:温度70℃、乙醇浓度(v/v)70%、料液比为1:16、每次提取时间100 min,提取2次.该工艺对异黄酮的提取率可达0.541%.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和花生粕的溶解性,利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和Validase FPconcentrate蛋白酶对它们进行限制性水解。结果表明,利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水解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最佳水解条件为:温度50℃、pH 8.0、水解时间3 h,底物浓度为10%,酶浓度为0.5%(占底物),在此水解条件下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氮溶解性指数(NSI)由4.37%提高到60.34%,水解度为6.37%。利用Validase FP concentrate蛋白酶对花生粕进行水解时的最佳水解条件为:温度50℃、pH 7.0、水解时间4 h,底物浓度10%,酶浓度1%(占底物),在此水解条件下花生粕的氮溶解性指数(NSI)由42.40%提高到87.54%,水解度为12.90%。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豆粕中大豆异黄酮,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了微波火力、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范围内各因素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主次顺序为:微波火力>乙醇浓度>料液比>微波时间.微波辅助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0(g∶mL),微波火力中高火,微波时间3 min,乙醇浓度50%.在此条件下,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率可达到1.2432%.  相似文献   

15.
利用酵母对大豆浓缩蛋白乳清进行发酵处理制备水苏糖.在确定最佳起始发酵液的糖度为31.8Brix后,对温度、pH、接种量、装液量等工艺条件进行了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2°C,pH5.5,接种量8%,在此发酵条件下利用酵母对大豆浓缩蛋白乳清进行发酵处理48 h,水苏糖的纯度达到了90%,保留率为68%.  相似文献   

16.
乙醇预处理茶叶后,再通过水提可实现高茶多糖提取物的制备.以安溪铁观音为原料,以茶多糖、茶多酚、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浸出物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乙醇预提取茶叶中乙醇浓度、料液比、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正交试验分析发现,温度为醇提茶叶的最显著因素,乙醇浓度次之,而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影响最小.乙醇预处理茶叶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为A1 B2 C2 D1,即乙醇浓度65%、料液比1:25、温度55℃、提取时间20 min,该工艺实施后可再通过水提制得更高含量的茶多糖,为其进一步应用开展及工业化制备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豆子粒中异黄酮含量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一个快速测定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方法,并用该法测定了来自东北三省的50份大豆材料子粒中的异黄酮含量.该体系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不脱脂,80%的乙醇浓度,不小于20:1的物料比(溶剂:原料),浸提1小时,浸提温度不超过50℃.东北三省的50份大豆材料异黄酮含量的平均数为0.285%,品种间变异幅度为0.194%-0.408%,主要分布于0.235%到0.295%之间,其品种数占全部品种数的56%.  相似文献   

18.
超声波辅助提取石崖茶总黄酮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石崖茶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总黄酮提取量影响大小依次为: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乙醇浓度。超声波辅助石崖茶总黄酮提取工艺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40(g/m L)、乙醇浓度70%、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温度55℃,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30.3%。采用该工艺测定广西昭平、桂平和金秀三个产地的石崖茶总黄酮含量,结果昭平石崖茶总黄酮含量最高,为30.4%。  相似文献   

19.
以大豆为原料,甲醇为浸提溶剂,5种大豆异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通过单因素实验初步确定提取工艺条件。然后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建立了总大豆异黄酮含量与各影响因子的回归方程,并得到以总大豆异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的响应面图和等高线图,进而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固液比1∶50、甲醇提取液浓度85%、提取时间45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2次,大豆异黄酮的总提取率可达0.308%。  相似文献   

20.
茶渣蛋白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固液比、提取时间、pH值、提取温度为参考因数设计试验,确定茶渣蛋白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筛选出最优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固液比1:8、时间60min、pH值11、温度60℃。在此条件下蛋白质的提取率可达21.89%。茶叶蛋白质酸沉的最佳pH值为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