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分别以黑色地膜、蓝色地膜为试材,以普通透明地膜为对照,研究黑色地膜和蓝色地膜对花椰菜生长过程中地温、物候期及产量的影响,并比较了三种地膜的除草效果。结果表明,黑色地膜的平均25 cm地温值比普通透明地膜和蓝色地膜低1℃左右,三种不同颜色地膜的保温性为普通透明地膜蓝色地膜黑色地膜。三种供试地膜的除草效果分别为普通透明地膜蓝色地膜黑色地膜。黑色地膜区的花椰菜现蕾期比普通透明地膜和蓝色地膜地膜迟10 d,进入采收期迟11 d。覆盖蓝色地膜的花椰菜产量最高,覆盖黑色地膜的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尉犁县引进红色地膜在棉田进行试验,验证有色地膜对棉花的增产效果,同时,通过田间观测,对比红色地膜与常规地膜的破碎程度以及防杂草能力。一、材料与方法1.地膜品种与规格供试地膜为红色地膜和普通地膜,膜幅均为1.25米,红色地膜厚0.008毫米,普通地膜厚0.010毫米。2.试验设计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问卷调查方法,对北京市地膜使用与残留现状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北京市年际地膜使用量呈波动性多峰值变化,而地膜覆盖面积未呈现出显著变化趋势;北京的主要覆膜作物类型为地膜玉米、地膜花生、地膜根茎叶类蔬菜和地膜瓜果类蔬菜4类;平均覆膜比例为80.00%,瓜果类蔬菜的覆膜比例高达90.00%;北京市使用地膜的厚度为0.005~0.014 mm,85.00%的地块使用地膜厚度符合国家标准;地膜平均使用量为88±51 kg/hm2,草莓的地膜使用量最大,约为200 kg/hm2;北京市大部分地区在地膜使用后进行地膜回收,回收方式为人工拾捡,地膜回收率约为83.00%±7.00%。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典型覆膜作物地膜残留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4年采用问卷调查及取样检测方法对河南省典型覆膜作物(花生、棉花)地膜残留状况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并通过定点试验监测方法研究地膜残留系数,以期为河南省地膜残留防治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河南省花生、棉花覆膜种植区土壤耕层地膜残留量为6.8~37.3 kg/hm2,平均值为20.4 kg/hm2。花生地块地膜平均残留量为24.9 kg/hm2,棉花地块为13.5kg/hm2。不同取样点地膜残留量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与作物类型、地膜用量、覆膜比例、覆膜年限、土壤质地及回收情况有关,地膜用量越大、覆膜比例越高、覆膜年限越长,地膜回收率越低,地膜残留污染的风险越大;棉花地块的地膜残留量明显低于花生地块。花生和棉花地块的地膜残留系数分别为0.71%和1.11%。目前,河南省花生、棉花覆膜种植区地膜污染状况较轻,但如果不注重地膜回收工作,残留量会逐年增加,成为地膜残留污染区域。  相似文献   

5.
南方平原地区地膜使用与残留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选取南方平原区7个省(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典型样点采集的方法,对研究区域的地膜使用与残留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方平原区地膜使用量和地膜覆盖面积都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地膜覆盖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也表现出增加趋势,但都低于10%。研究区域内的覆膜作物主要有4类共19种作物,平均覆膜比例为74%,使用地膜的平均厚度为0.006 mm,地膜平均使用量为38.6 kg·hm-2。此外,在地膜使用后只有73.1%的地块中地膜被回收,回收的方式主要为人工拾捡,少数为人工拾捡与机械回收相结合的方式。南方平原区0~30 cm土层地膜残留量为14.28 kg·hm-2,残留的地膜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约占0~30 cm土壤中残膜总量的78.9%。是否回收地膜是影响南方平原区地膜残留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回收地膜的地块地膜残留量显著低于不回收地膜的地块。不回收地膜时,地膜残留量与地膜累计使用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回收地膜时,地膜残留量与地膜累计使用量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厚度聚乙烯地膜残留污染特点,分析地膜厚度对棉花出苗率和产量的影响,比较使用不同厚度地膜棉田的经济效益,从降低地膜使用成本与有效控制地膜残留污染2个方面提出地膜厚度建议,为地膜生产与推广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5 a生天红2号/SH40/八棱海棠为试材,研究了苹果树生长期覆盖白色地膜、塑料地膜和黑色地布对冠层环境以及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的树冠内相对光照强度顺序为白色地膜塑料地膜黑色地布,但冠层内的温度和湿度差异均不明显;叶片SPAD值和Pn顺序均表现为白色地膜黑色地布塑料地膜;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形指数顺序均表现为白色地膜黑色地布塑料地膜,着色指数和光洁指数顺序均表现为白色地膜塑料地膜黑色地布。苹果树盘覆盖白色地膜有利于提高冠层内的光照强度,提高叶片光合能力和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8.
地膜具有保温、保墒、保肥、改良土壤和防害除草等作用,应用范围广泛,经济效能高,深受农民欢迎。文章通过对普通地膜、液态地膜、可降解地膜,、黑色除草地膜、银黑双色多功能地膜的功效和地膜选择方法的详述,让人们详细了解到地膜的功能原理和作用,同时也为农民怎样更好的选择地膜提供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可降解地膜农田适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可降解地膜的农田适用性,为防治地膜污染寻求有效途径。[方法]选择山东主要覆膜作物春花生作为供试作物,通过设置覆膜栽培试验、暴晒试验和填埋试验,系统评价不同类型可降解地膜的农田适用性。[结果]参试的4种全生物降解地膜和2种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均能满足农机作业要求;以聚乙烯为主要原料的普通地膜和氧化生物双降解地膜的增温、保墒、抑草、增产效果优于全生物降解地膜,降解性能劣于全生物降解地膜。[结论]可降解地膜基本具备了聚乙烯地膜的功能和较好的降解性能,是防治地膜污染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彰武县地膜残留状况及其环境影响、地膜回收利用现状、地膜回收意义等方面分析地膜回收利用,为彰武县构建较为完善的地膜回收利用体系,逐步形成地膜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会宁县农田地膜使用与残留污染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为了摸清会宁县农田地膜残留状况,依据生态区域及地膜应用特点,进行了会宁县地膜残留现状调查。结果表明,会宁县农田都有不同程度的地膜残留污染,地膜残留量为12.45~211.05 kg/hm~2,且存在区域差异。其污染程度受人为作用、种植作物、地膜厚度、利用次数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该文在开鲁县选取了具有较强代表性的20个地膜残留监测点,对农田中地膜残留进行监测调查,初步确定开鲁县红干椒地膜残留情况。调查分析表明:开鲁县0~30 cm土壤废旧地膜残留量的区间为5.8571~88.8598 kg/hm~2,地膜残留量平均值为37.1516 kg/hm~2;覆膜年限和残膜回收影响地膜残留量的重要因素,覆膜年限越长,地膜残留量越多;覆膜年限相同,回收技术好的地膜残留量少。  相似文献   

13.
地膜覆盖栽培是有效保持寒旱区土壤水热条件、促进作物生产的措施之一。为解决长期覆盖普通地膜造成的土壤地膜残留污染及生物降解地膜破裂,且成本高的问题,通过多年试验研究,从地膜选择、肥料配比、绿色地膜复合覆盖技术、田间管理、地膜回收、秸秆与生物降解地膜还田等方面总结了寒旱区玉米普通地膜与生物降解膜覆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可控全生物降解地膜在滇东玉米生长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明可控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过程和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17种降解地膜为研究对象,以普通地膜和露地为对照,明确可控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农田覆盖效应、降解性能和应用前景,逐步筛选出能替代常规普通膜的参试降解地膜。17个参试的可控全生物降解地膜在诱导期均未达到70 d左右的预期目标,诱导期偏短。绝大多数降解地膜的降解进程不能有效地控制,降解进程可控性差。在覆盖作业过程中,绝大多数参试降解地膜在整地水平较高的条件下能适应农艺操作要求。总体看,降解地膜在一定时间内能达到消除地膜残留污染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试验主要是为了比较在相同栽培技术条件下使用全生物降解、强化耐候地膜、普通地膜(PE)三类地膜的生物效应,验证地膜保温降湿效果、对作物生长发育、土壤地膜残留量的影响,为我市地膜减量替代提供科学参数。  相似文献   

16.
棉田不同覆膜厚度对地膜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试验目的通过棉田覆盖不同厚度地膜试验,分析其对作物出苗和产量的影响,比较使用不同厚度地膜的经济效益,降低地膜使用成本、有效控制地膜残留污染,为地膜生产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二、试验设计试验田设在塔里木乡园艺村。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4种厚度聚乙烯塑料地膜。处理A,地膜厚度0.006毫米;处理B,地膜厚度0.008毫米;处理C,地膜厚度0.010毫米;处理D,地膜厚度0.012毫米。每小区面积360米2(30米×12米)。  相似文献   

17.
不同耕作方式对烤烟生长及内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东部丘陵区烤烟抗旱耕作技术,利用烤烟品种吉烟9号为材料,设置6个处理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农艺性状、物理性状和经济性状上,深耕+地膜,垄下深松+地膜,传统耕作+地膜3个覆盖地膜的处理优于深耕,垄下深松和传统耕作3个不覆盖地膜的处理,覆盖地膜的处理间进行比较,深耕+地膜垄下深松+地膜传统耕作+地膜,不覆盖地膜的处理间进行比较,深耕垄下深松传统耕作.在化学成分上,深耕、深耕+地膜、垄下深松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其它处理.深耕+地膜,垄下深松+地膜,传统耕作+地膜,深耕,垄下深松的主要经济性状相对于传统耕作的增幅依次减小,深耕+地膜、垄下深松+地膜的香气成分的种类比较丰富,有正面影响的成分种类也较多.综合来看,深耕+地膜最好,垄下深松+地膜次之.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3种地膜在设施甘蓝栽培上的田间增产效应及自净能力,以期为全生物降解膜在结球甘蓝上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苏甘35甘蓝为试验对象,全生物降解地膜、强化耐候地膜和普通PE地膜为试验材料,进行了3种地膜对设施栽培结球甘蓝产量及环境的影响试验,以明确全生物降解地膜对设施甘蓝产量、土壤性状及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施栽培下,全生物降解地膜对甘蓝产量、土壤性状影响不显著,但使用全生物降解膜栽培可降低30%的生产成本,使用强化耐候地膜可显著提高地膜回收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地膜及残留量对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以绿洲灰漠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外土柱模拟方法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种类地膜及其残留量添加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对照不添加地膜(T0)、添加0.1g/kg可降解地膜(T1)、添加0.9g/kg可降解地膜(T2)、添加0.1g/kg聚乙烯地膜(T3)、添加0.9g/kg聚乙烯地膜(T4),采用Li-8100监测土壤呼吸速率,并实时测定土壤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无地膜残留处理相比,聚乙烯地膜处理抑制土壤CO_2排放,而可降解地膜处理对土壤CO_2排放无显著影响(P0.05)。聚乙烯地膜处理土壤呼吸速率随残留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可降解地膜残留量的增加对土壤呼吸速率无显著影响;可降解地膜处理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高于聚乙烯地膜处理。随可降解地膜残留量的增加,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_(10))升高;而随着聚乙烯地膜残留量的增加,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_(10))降低。聚乙烯地膜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和CO_2累积排放量均低于可降解地膜处理。  相似文献   

20.
以何首乌为材料,研究了覆盖黑色地膜与无色地膜对何首乌生长及其田间杂草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黑色地膜对何首乌田间双子叶杂草防控效果达到73.78%,覆盖无色地膜对何首乌田间双子叶杂草防控效果达到47.02%。覆盖黑色地膜和无色地膜的小区中均没有发现单子叶杂草,不覆盖地膜的对照区有13.91%的单子叶杂草。覆盖黑色地膜和无色地膜的藤鲜重和最大块根鲜重均比不覆盖地膜要高。说明覆盖黑色地膜能有效防控杂草种子的萌发和杂草生长,无色地膜也具有一定的防草效果。覆盖地膜对何首乌藤鲜重和最大块根生长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