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对2009年8月渝西北嘉陵江北碚段支流龙凤溪一次洪水沉积粒度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洪积物粒径组分中边滩以砂粒和粉砂粒为主,分别占到了47.02%和46.01%.低、高河漫滩则是以砂粒成分为主,其中砂质组分含量分别为82.15%和83.20%;3种地貌单元砂粒和粘土含量自边滩向高河漫滩递增,粉砂组分递减;(2)粒度参数特征可以看出此次洪水水动力条件加强和其他物质掺入使这次洪水分选变差;偏度值指示出洪水过程中粗细颗粒含量均比平时增多,峰度参数值表示洪水期河流分选能力更差;(3)频率曲线变化说明高河漫滩水动力条件以层流为主,水流方式平行于河道,低河漫滩和边滩以紊流为主;概率累计曲线中边滩沉积物搬运方式为牵引,跳跃和悬浮,而低、高河漫滩则呈现出2段式特征;总体上表现出此次洪水水动力特点:水动力强,携砂量大,内部变化复杂,对河道破坏力大.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无居民岛土地资源开发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无居民岛的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对上海市无居民岛的实地调查,结合文献数据,参考相关土地资源的分类体系,作为评价的框架,从保护和开发两个角度分别进行指标的选取,选择层次分析法(AHP)和德尔菲法(Delphi)相结合的赋值方式,建立上海市无居民岛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评价体系,计算上海无居民岛土地资源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指数,分析上海市6个河口冲积无居民岛开发适宜性等级,建议九段沙和青草沙限制开发,东风西沙、扁担沙和黄瓜沙应适宜开发,除青草沙的开发方向为岛陆资源,其余海岛的开发方向均为岛陆和滩涂资源。  相似文献   

3.
江苏王港海岸带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江苏王港海岸从岸向海的4种不同土地类型(农田、鱼塘、米草滩和河口粉砂细砂滩)的沉积物进行柱状取样,对样品进行了粒度、主要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碳等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粒径以粉砂为主,并且从陆向海粒径变粗,砂的含量逐渐增多:除了鱼塘之外,都出现表层富集重金属元素,其中农田因为人类耕种以及成土作用,重金属元素向下先减少再增多;鱼塘因围垦后环境较为稳定,无明显变化;米草滩因为沉积环境和植被的影响,出现表层富集,向下迅速减少;河口粉沙滩因水动力较强,各种元素向下波动减少。通过与沉积物粒度和有机碳的相关性比较,农田中重金属含量与其相关较低,而米草滩重金属含量主要受沉积物颗粒和有机碳控制。根据与江苏沿海平原土壤元素含量平均值相比,王港海岸带的4个位置出现较为严重的Pb污染;在农田、米草滩以及河口光滩出现一定的Cu污染,这种空间污染状况是当地人类活动与特殊的自然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淤地坝沟道350个样品粒度特征分析可知:黄土洼沟道沉积物粒度在0.1~250μm之间,以粗粉砂含量最多,占55.50%,其次是极细砂,占21.53%,而细砂和中粗砂含量极少,颗粒整体较细;胶粒、粘粒、细粉砂在垂直深度上分布趋势基本相似,与极细砂和细砂变化趋势相反;根据胶粒、粘粒、细粉砂含量变化,可将沟道发展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剖面在36、58、86、182、292 cm处对应着侵蚀力强的降雨,86 cm对应着历史最强降雨;整个地区平均粒径变化呈现出"细-粗-细"的沉积旋回变化规律,408 cm以上沉积层理变化显著,动力环境复杂;以单峰为主,沉积物分选性较差,频率曲线呈正偏和极正偏,峰态有中等和很窄两类;黄土洼地区1963~1986年之间沉积速率较大,1986~1994年沉积速率变慢,1994年之后沉积速率加快。  相似文献   

5.
湖南的“红砂岩”是白垩纪形成的湖相红层,它包括碎屑岩和粘土岩.由于沉积过程中颗粒分选性不良,碎屑岩常因粘土矿物的混入往往强度不高,一般不能作为石料;粘土岩由于含有一定量的砂、粉砂粒及Fe^3 离子岩石的亲水性减弱,水稳定性增强,粘土岩的液限、塑性指数、自由膨胀率、CBR值均满足路基施王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昌黎海域近年间文昌鱼种群的栖息环境时空演变,对于取自昌黎海域的2006—2011年19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样本进行分析,并探讨底质环境时空变化对文昌鱼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海域底质偏沙,由大蒲河口为中心区域向南,粒度系数和分选系数数值增大,并呈带状分布,6年间研究区的表层沉积物由于水动力以及入海物质的变化发生波动,并反映到文昌鱼种群的数量和分布上;文昌鱼对于栖息底质具有选择性,趋向于粒度较粗(2.0~2.5φ)、分选系数好(2)的栖息底质生存;沙质含量达到90%的底质环境中文昌鱼具有集中分布性,浅海养殖业发展和石油污染对文昌鱼的生存产生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2009年7月广东省柘林湾海域拟建溜牛人工鱼礁区海域和对比区海域本底调查所获资料,从水文、水质、底质、生物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在拟建礁区建礁的优越性.结果表明,柘林湾溜牛拟建人工鱼礁区相对于对比区具有明显的建礁优越性:流速较平缓,投礁后礁体所受到的波流影响较小、稳定性较强;拟建礁区的海水透明度高于对比区,更适合营光合作用的浮游生物和礁体附着生物生长;各站位pH值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都比较均匀;海水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细砂、粘土-砂质粉砂、粉砂质砂和粘土质粉砂,属于硬质底质泥沙底,可减缓礁体投放下沉时的冲击力,投礁后礁体稳定性较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柄息密度和生物多样性均高于同期调查的对比区;拟建礁区游泳生物的栖息密度明显比对比区高;鱼卵仔鱼数量较多;拟建礁海域以前是良好的渔场,附近无工业废水排放.因此,在柘林湾溜牛拟建礁区建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红树林是一种特殊的生物海岸类型,具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广东湛江高桥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区,在英罗湾的湾内和湾口的两片红树林集中分布区,沿水动力梯度,垂直于海岸布设两条样线进行柱状取样,并采用矩值法计算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和峰度等粒度参数,分析了沉积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粒度特征,旨在了解研究区红树林湿地生境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沉积物以粉粒和砂粒组分为主,随着红树林发育成熟度和沉积过程,红树林内带和表层样点均呈细化趋势。2)粒度分布曲线可以看出,红树林外带更多受水动力条件的影响,样点沉积过程相似,内带的沉积因水动力条件和生物过程的影响而复杂,但白骨壤纯林的沉积环境相对稳定。3)粒度参数受水动力条件和生物地貌过程影响,空间异质性显著。水平方向上,湾内样线自内带向外表现为平均粒径变小(质地粗化)趋势,湾外样线平均粒径变化趋势性不明显,但有红海榄群落分布的中间带样点的粒度更细;沉积物分选性属于较差到差,频率曲线呈负偏到很正偏,峰度呈平坦到尖锐的分布。垂直方向上,自表层向下平均粒径减小、分选性变差、偏态值增加、峰态增加,反映出林下环境的沉积过程。4)相关性分析表明,粒度参数与不同粒级体积含量相关,平均粒径和峰度参数与黏粒、粉粒含量正相关而与砂粒含量负相关,分选系数和偏度与细颗粒物含量显著负相关。粒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表现为平均粒径与峰度正相关,而与分选系数和偏度负相关,分选系数与峰度负相关,偏度与峰度负相关。研究区沉积物的形成过程有多种作用共同参与,红树林的存在改变了海岸的水动力条件而影响沉积过程,研究结果对于了解百年尺度上红树林湿地的生物地貌形成过程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澄海莱芜拟建礁区建礁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2003年5月广东省澄海菜芜拟建人工鱼礁区海域和对比区海域本底调查所获资料,从水文、水质、底质、生物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在拟建礁区建礁的优越性。结果表明,莱芜拟建人工鱼礁区海域水深8.5-11.0m,海面波高小于1m,拟建礁区相对于对比I墨具有明显的建礁优越性:流速较平缓,投礁后礁体所受到的波流影响较小、稳定性较强;拟建礁区的海水透明度高于对比区,更适合营光合作用的浮游生物和礁体附着生物生长;各站位pH值的平面分布和垂直分布都比较均匀;海水质量基本达到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为细砂、粘土-砂质粉砂、粉砂质砂和粘土质粉砂,属于硬质底质泥沙底,可减缓礁体投放下沉时的冲击力,投礁后礁体稳定性较强;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多样性均高于同期调查的对比区;拟建礁区游泳生物的栖息密度明显比对比区高;鱼卵仔鱼数量较多;拟建礁海域以前是良好的渔场,附近无工业废水排放。因此,在澄海菜芜拟建礁区建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文南油田沙二下亚段砂体变化快、微相类型多、河道宽度窄等地质特点,以区域沉积环境、沉积相研究为基础,沉积模式为指导,通过细分研究单元到单砂体,深化沉积微相研究,精细刻画窄河道砂体,建立窄河道砂体剩余油分布模式,提出相对应的合理挖潜模式,形成一套窄河道砂体精细刻画及剩余油评价技术,掌握油藏储量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11.
刘晓霞  贾旭  刘名名  陈强  徐阳 《油气储运》2013,(12):1316-1319
针对天津南港工业区兴建及渤西油气处理厂迁建项目新建海底管道路由及登陆点选择的需要,利用数值模型对大区域(整个渤海)开展水动力数值模拟,进而推求小区域(渤海湾)的边界潮位,对小区域开展水动力数值模拟,同时引入泥沙输运模型,对渤海湾的泥沙运动进行数值模拟,最终获得子牙新河入海口区域行洪条件下泥沙的冲刷、淤积规律。分析得出:海底管道在子牙新河入海口区域登陆是可行性的,但其路由及登陆点应远离冲刷深度大于1m的区域,基于此提出了两种推荐方案。(表1,图3,参5)  相似文献   

12.
位于崇明岛西侧的东风西沙水库是上海第二大饮用水水源地,为了解其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于2019年对该水库10个断面的表层沉积物样本作了粒径分析,对9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作了测定和评估。分析显示,该水库表层沉积物中砂粒、粉砂和黏土平均含量分别为46.29%、42.63%和11.08%,整体属于细砂质。Hg、Cd、As、Ni、Pb、Cu、Cr、Zn和Mn 9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2、0.68、11.30、13.07、18.51、27.73、62.18、82.29和488.66 mg/kg。仅有Cd和As的平均含量为上海市土壤背景值的5.23倍和1.24倍,其余7种则低于该背景值。地积累指数法评价显示,Cd为主要污染元素,总体处于偏中度污染水平,其他8种元素则为清洁水平。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显示Cd为主要生态风险贡献因子,风险等级为强生态危害水平,其他8种元素则为轻微生态危害水平,水库总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3.
以苏北盐城弶港镇滩涂围垦土壤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重金属Cr、Pb、As、Cd、Hg的测定及其风险评价,为我国沿海滩涂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依据,并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中5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一级标准限制,农田土壤Cr、As、Cd含量较高,郊区菜地土壤Pb、Hg含量较高;重金属Cr、Pb、As、Cd含量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Hg含量差异不显著。采用地积累指数法进行评估可知,土壤没有受到单项重金属污染。依据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估可知,潮间带沉积物、工业区土壤、滩涂围垦熟化的土壤没有受到重金属污染;郊区菜地与农田土壤的污染等级已达到警戒线,污染水平属于尚清洁。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区域内土壤重金属处于无风险等级,尚不具有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0月受"菲特"台风的影响,浙江余姚境内的姚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通过系统采集不同河段高、低河漫滩及泛滥平原的沉积物样品,开展粒度分析和磁性测量,探讨了该地区特大洪水事件在沉积物粒度及磁性参数方面的表征特征。研究表明,沉积物粒度组成以粉沙为主(平均58.72%),黏土次之(23.27%),沙最少(18.01%),主体成分为黏土-沙质粉沙;从低河漫滩、高河漫滩到泛滥平原,沉积物粒度具有变细趋势,但差别不大;频率曲线表现为较宽的单峰,略显正偏;概率累积曲线较为平缓且均为两段式。入城段与城区干流段沉积物中磁性参数χ、SIRM呈现高度的相关性,表明磁性矿物主要由亚铁磁性矿物组成,较高的χ_(ARM)表明沉积物中含有较多的稳定单畴亚铁磁性矿物。区域横向对比结果表明,余姚洪水沉积物在粒度结构上可与同时期形成的嘉兴地区的洪水沉积物作比较,也与良渚古城附近、杭州平原广泛发育的"黄粉土"相近,而与杭州湾高潮滩沉积物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5.
对重庆武隆岩溶区五个土壤剖面的粒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其粒度参数、粒度曲线、结构参数散点图等与各种沉积环境下的沉积物粒度特征进行对比,发现研究区样品的粒度特征与河流相沉积物、湖泊沉积物、坡积物等物质的粒度特征差异较大;与黄土高原红粘土、黄土古土壤、镇江下蜀土的粒度特征存在相似性,但仍有一定差异;与贵州碳酸盐岩上覆堆积物的粒度特征有较为一致的特性.根据五个土壤剖面的粒度特征推测,其沉积过程中溶蚀作用占主导,与先前风化形成该土层的原岩层性质有关,并有一定风成成因,同时还与坡面流水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迪沟采煤沉陷区重金属特征与污染状况,采集沉陷区23个土壤样本和35个沉积物样本,分析了铜(Cu)、锌(Zn)、铅(Pb)、镉(Cd)和砷(As)5种重金属的含量,并运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迪沟采煤沉陷区土壤沉积物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及综合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As、Cd和Cu的含量高于背景值,沉积物中As、Cu、Cd、Pb的含量高于背景值;21.7%土壤样本中的Cd和80%沉积物样本中的As含量明显高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但低于污染风险管制值;迪沟采煤沉陷区重金属含量整体表现为陆域低于水域、中部区域较高、东西部区域较低的特点。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迪沟采煤沉陷区土壤和沉积物污染总体表现为未污染到轻度污染,主要污染物为As和Cd。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迪沟采煤沉陷区土壤和沉积物潜在生态风险低,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依次为CdAsCuPbZn。研究表明,迪沟采煤沉陷区土壤和沉积物重金属总体生态污染风险较小,但不能忽视Cd和As的潜在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7.
全婷婷    陈学刚    李勇  杨涵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5):37-42
以乌鲁木齐市为研究区,采取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3种不同用地类型的土壤样品共45个,测定土壤有机质、pH值、粒度理化指标,并对乌鲁木齐城市不同用地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平均值为47.71 g/kg,变异系数为24.10%,不同用地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大小关系是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农用地;研究区土壤呈中性和弱碱性,不同用地类型土壤pH值大小呈现出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农用地均值减小的特征;研究区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其中粗粉粒含量最高,其次为中粉粒、细粉粒,粗砂粒、细黏粒含量较低,不同用地类型土壤粒径组分分布规律与整个研究区相同;土壤粒径、有机质与pH值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建设用地的细黏粒与有机质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他用地类型土壤粒径与有机质、pH值无显著相关性,有机质与pH值之间也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用地类型对SOM含量、pH值、细黏粒和粗黏粒组分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湛江高桥红树林沉积物理化性质与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广东湛江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高桥核心区为研究区,在2 条垂直于海岸的样线A 和样线B 上,根据潮 汐淹没时间各选择3 个样点进行沉积柱取样,用于解析沉积物理化性质与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 积物为粉鄄砂型质地,其中黏粒、粉粒和砂粒含量分别为(134)%、(3912)%和(4816)%;有机质含量范围为 0.2% ~3.7%,pH 值为2.5 ~7.3,交换性盐基总量为1.4 ~16.4 cmol/ kg,总氮含量0.01% ~0.2%,总磷含量130 ~ 435 mg/ kg;A、B 样线的沉积物粒度、pH 值、盐基总量、有机质含量、总氮含量、总磷含量等理化性质差异不显著。沉 积物中11 种金属的含量从高到低分别为Al(4.5% ~ 19.2%)、Fe(1.0% ~ 4.7%)、Mn(50.4 ~ 163.4 mg/ kg)、Cr (24.4 ~43.0 mg/ kg)、Zn(14.4 ~52.1 mg/ kg)、Pb(11.3 ~ 34.9 mg/ kg)、Ni(3.5 ~ 19.4 mg/ kg)、Co(3.0 ~ 7.7 mg/ kg)、Cu(1.4 ~9.6 mg/ kg)、As(1.4 ~5.8 mg/ kg)、Mg(0.2 ~0.9 mg/ kg),除Co、Cu、As、Fe 平均含量差异不显著外, 其他金属元素间差异显著;A 样线上Cr、Cu、Mn 含量显著高于B 样线,其他金属的含量差异不显著。沉积物基本理 化性质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低潮位沉积物的含砂量、pH 值更高;垂向梯度上,细颗粒(黏粒、粉粒)含量、pH 值、盐基总量、有机质含量、总磷含量、总氮含量均以表层值最高,自表层向下逐渐降低,而含砂量则相反。金属含 量表现为更低潮位点的金属含量低,但也因金属元素而异,潮位因素对不同金属分布的影响存在差异;各样点金属 含量垂向上均以表层最高,随着深度增加而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质与pH 值、含砂量负相关,而与细颗粒含 量正相关;金属元素含量除了与含砂量显著负相关、与pH 值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与盐基总量,有机质、黏粒、粉 粒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金属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反映了其相互伴生和同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