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传珍  李涛 《北京农业》2009,(11):42-42
<正>在农业科技界,有人借用"南帝、北丐、东邪、西毒、中神通"等五位武林高手,描述几位水稻育种领军人物。南帝—在广东进行水稻矮化育种的黄耀祥,北丐—在沈阳研究北方粳稻超级稻的杨守  相似文献   

2.
<正>一个出生在湖南沅陵大山深处的土家族孩子,因忘不了"野菜野果当杂粮,红薯要当半年粮"的艰难岁月,立志把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当作自己的理想。他就是几十年如一日,风里来雨里去,在杂交水稻王国里勤耕不辍的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李必湖。  相似文献   

3.
论杂交水稻的育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广杂交水稻是增加粮食产量的最有效途径;杂交水稻育种是发展杂交水稻的技术核心;杂交水稻育种方法是决定其选育成效的关键。笔者近年在杂交水稻育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为了总结经验,便于交流,就杂交水稻育种所采用的方法进行回顾。探讨杂交水稻育种方向的确定方法和育种目标确定的原则,认为杂交水稻育种必须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需求,必须符合企业盈利需求,必须符合未来发展需求;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性状选择要做到"全优、中庸、和谐",即双亲遗传距离适当,绝大部分性状的选择只选中间类型的,且所选性状要求达到与人和谐、与环境和谐以及性状之间相互和谐;高度重视亲本优良性状选择和杂交种性状全优;突出早发性、理想株形、抗倒性、高结实性、后期强功能性、稻米低垩白粒率等性状选择;必须人为创造或利用自然条件对一些重要性状进行增压选择;少种植育种材料和测交F1,多安排品比组合;特别重视品比试验的质量和准确性;注重品种审定规则及标准等。  相似文献   

4.
水稻是广东省清远市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产业存在良种分布不均、优米品种少、单产较低、集约化及规模化生产水平低、缺乏优米品牌、生产效益低等问题。目前,增加总产量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新形势下推广应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当前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措施。针对在清远市科研试验示范基地应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根据清远的地理环境和耕作习惯,详细阐述了晚造水稻在栽培过程中的播种准备、秧苗管理、合理密植和苗期中后期管理等重要技术环节,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晚造水稻在各个生育时期的栽培技术要点,对提升清远水稻种植水平、最大限度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清远水稻种植户或者种植企业提供借鉴,以期提升清远优质水稻产业的整体栽培水平。  相似文献   

5.
常规水稻是广东省水稻的优势和特色,有着辉煌的发展历史,1959年矮化育种的成功引领了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率先在全国开展优质稻、超级稻育种,常规水稻育种技术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育成了广场矮、珍珠矮、广陆矮4号、广解9号、双竹占、青二矮、窄叶青8号、桂朝2号、双桂1号、双桂36、特青2号、珍桂矮1号、七山占、特三矮2号、粤香占、黄华占等23个种植面积超千万亩的常规水稻品种;建立了水稻生态育种理论科学体系,以株型塑造为核心,提出丛化育种、半矮秆早长超高产育种、组群筛选法等育种技术,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广东乃至全国粮食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未来将开展以保障粮食安全、改良食味品质及以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为目标的高产稳产、香型丝苗、功能营养及绿色高效的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发展现代水稻育种理论,应用新技术提高品种选育效率。广东水稻科研在老一辈科学家创造辉煌历史的基础上,当代水稻科研工作者对常规水稻育种肩负着传承与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水稻高产育种的我见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文章论述涉及:(1)我国水稻育种的历史演变和重大贡献,当前水稻育种面临因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及自然资源变化引起的严峻挑战,提出实现我国水稻育种新飞跃的内容和目标设想;(2)世界主要产稻国和地区超高产育种涉及的观念和内涵,"超级稻"称谓容易误导和误解;(3)我国水稻生产和品种选育的两条基本途径:建设高产稳产稻田,选育增产潜力大的超高产品种,改造中低产稻田,推广适应性强的高产品种;重视生态条件特异稻区的高产品种选育;(4)概述了遗传学研究发展与水稻育种发展前景的关系,强调经典遗传学理论及其指导下的育种方法和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在继续改良栽培稻种中的主导作用;呼吁我国新一代水稻育种学家关心遗传学的发展,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发扬谦虚务实的传统高尚风貌,为发展水稻育种科学多作贡献.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水稻育种发生了两次大的突破:第一次是50年代开始的"矮秆多穗育种"(即"矮化育种",下同);第二次是70年代开始的"半矮秆穗粒兼顾育种"(含杂种F1代优势利用--"杂交稻育种"和杂种非F1代优势重组的纯合利利用--"理想株型育种",下同).这两次水稻育种突破都首先发生在我国,都是以提高经济系数为主要增产途径,即第一次绿色革命.这两次突破使水稻育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也使我国及世界的水稻生产发生了两次大的飞跃,对于满足不断增长的人类对粮食的需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稻核心种质育种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中国超高产水稻育种概况,将中国的超级稻育种分为超高产水稻育种和超级稻育种两个阶段。构建水稻核心种质育种体系,从理论体系和育种材料体系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水稻核心种质育种体系是水稻育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水稻核心种质是指具有某些优良性状的育种材料中,控制某些优良性状的特殊基因群体或基因系统,在品种改良过程中,它能够沿着育种目标置换和扩充基因群体,直至全面符合育种目标。建设水稻核心种质育种平台(产量性状育种研究部分),从水稻核心种质的遗传演变和理想遗传模型研究、影响产量基因的分子育种、栽培稻和野生稻高产基因的发掘、根系生物学育种研究4个方面展开遗传育种探索。  相似文献   

9.
稻王GER—1     
《农技服务》1994,(4):18
<正> GER——Ⅰ是我国著名的遗传水稻育种专家万文举教授利用分子育种方法育出的超高产常规水稻新品种,被命名为"遗传工程稻1号";93年10月通过袁隆平等18位专家的鉴定。该稻的育成,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和赞扬。GER  相似文献   

10.
这次在海南省三亚市"福建驻海南农作物繁育基地"召开了我省"九五"水稻育种攻关总结会.通过考察在海南基地我省水稻育种的情况,深有感触.我省广大水稻育种攻关人员,为攻克杂交水稻育种难关,艰难跋涉,勇攀科学高峰,为我省水稻育种上水平作出了巨大贡献,成绩有目共睹.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认清水稻育种攻关所面临的形势,以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阶段的任务,要通过水稻育种攻关人员的努力,培育出更多优质、高产、多抗的新品种,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育种创新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回顾了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建院(1950年)以来水稻育种创新的成就,对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及思考,对"十二五"期间及今后的水稻育种工作重点和创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 水稻是我省主要细粮作物。稻米是经济、营养价值较高的粮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其需求量越来越大。解放以后在各级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我省水稻生产发展较快。尤其是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政策和科技进步的鼓舞、推动下,耕种面积发展到50万公顷左右,单产提高了2.63倍。自解放以来,我省各育种部门曾先后育出五批水稻新品种,对我省水稻生产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但是从80年代开始  相似文献   

13.
水稻新型育种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提高水稻产量、改善品质一直是水稻育种研究的重要目标.育种技术的改进有利于育种效率的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水稻育种技术也在逐步完善.对分子标记育种、转基因育种、基因编辑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等目前水稻育种中广泛使用的育种技术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展望了不同育种方法的发展前景,以期为水稻种业发...  相似文献   

14.
八十年代,叶阿宝等研究了电子流诱发水稻、大麦、蚕豆细胞染色体畸变效应;1996年舒庆尧、吴殴星等利用电子流注入技术对水稻幼穗组织培养效应进行了研究;1997年郭令威等研究了电激和磁场对小麦的诱变效应.本实验以早籼品种"舟903"等为材料,通过电子流40秒注入水稻幼穗组织,对其效应和米质改良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稻超高产育种杂种优势的有效利用、目标性状的选择和评价过程。水稻超高产育种理论落后于实践,这种局面长期制约了水稻更大范围内有效利用杂种优势。本文简要地分析水稻超高产育种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评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1现状 上海二、三产业发达,所占比例远高于第一产业.九十年代随经济快速发展,都市化建设飞跃,非农用地需求旺盛,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水稻种植面积也相应下降.如我区今年水稻面积为9.5万亩,较八五期末减少1/3.水稻单产十几年来稳步增长,近三年市郊平均亩产在550kg.种植品种以"95-22"、"93-63"为主的常规品种,和以"闵优-128"、"寒优湘晴"为主的粳型杂交稻,但后者所占比例不足一成.种植方式以直播和抛秧为主.  相似文献   

17.
陈璋 《世界农业》1993,(2):20-21
推广新品种是水稻持续增产的关键性措施。长期以来,水稻育种在实现变异与选择中,是以植株为中心,以品种间杂交和系谱法选择为基础。传统的育种途径虽然已选育出许多水稻新品种新种质,并仍有一定的潜力;但也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主要是缺乏丰富的种质资源。急需应用现代生物科学成就,研究建立细胞工程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技术体系,创造水稻新的种质资源,为水稻品种改良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稻分子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转基因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是分子育种的主要内容,本文从产量、适应性、品质、抗性和杂种优势利用方面阐述了水稻分子育种的生物学基础,以及开展分子育种以来所取得的一些重要成就;随着水稻基因组测序和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转基因技术的日渐完善,生物信息学的快速发展,模拟育种软件的开发等,使分子设计育种逐渐成为水稻育种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以香型软米水稻‘松早香1号’作为香味基因和软米基因供体亲本,以非香非软长粒型水稻‘嘉禾218’作为转育亲本,结合香味基因和软米基因分子标记辅助筛选,成功选育出长粒香型软米水稻品系"上师大19号"。试种试验表明:"上师大19号"水稻粒长7.2 mm,长宽比3.1;米外观好,透明度1级,精米直链淀粉含量8.0%,产量8 234.4 kg∕hm~2。"上师大19号"水稻对叶瘟、穗茎瘟和白叶枯病均具有较强的抗性,病情指数均为0,但略感纹枯病,病情指数为1.24。该水稻品系的成功选育将为上海地区推广长粒型的香型软米水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简述了广东省水稻诱变育种3个阶段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通过辐射育种和航天育种培育的水稻诱变品种在产量、品质或抗性性状等方面的改良提高.展望了广东省水稻诱变育种的发展策略,提出把水稻诱变育种、分子育种及经典杂交育种等技术相结合,构建广东省水稻综合技术育种体系,进一步提升广东水稻育种的综合实力;加强优良水稻诱变品种示范推广,以水稻育种强省推进水稻产业大省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